下载TXT电子书,就来曹操读书

微信
手机版
TXT电子书

酷玩实验室:要统一,先屯粮?

作者 :无力欢颜 2021-11-05 18:57:50 审稿人 : admin

  最近,你身边有人在抢购米面粮油吗?

  根据公开报道,近期国内多个城市出现了抢购囤货潮:

  北京物美超市一位负责人称,有天刚把货运到,还没来得及摆上货架呢,就被消费者拿走了,导致不少货架空置,其他消费者一看空了便抢得更快了。

  郑州某超市店员则介绍,这两天来买东西的人明显多了很多,而且一天比一天“离谱”:

  “前两天大家还是用袋买,今天直接改用车拉了。”

  据这位店员观察,市民买得最多的就是米、面、挂面、蔬菜、肉、油之类的生活用品。

  在江苏启东,也同样出现了市民抢购物资的情况。启东某大型超市工作人员表示,有人

一次性购买了600斤大米。

  为啥大家突然就开始囤货了呢?

  相信不少人最近都看到了某些自媒体对商务部11月1号那份文件的“解读”。

  商务部网站发出的《关于做好今冬明春蔬菜等生活必需品市场保供稳价工作的通知》中,有这样一句话:

  “鼓励家庭根据需要储存一定数量的生活必需品,满足日常生活和突发情况的需要。”

  一些媒体把这句话和紧张的台海局势结合起来,暗示可能马上就要发生突变情况,导致不少人开始焦虑地“买买买”。

  但商务部这份文件的本意果真如此吗?

  大家现在有必要屯粮食甚至应急药包等物品吗?

  01

  事实上,针对舆论的过度解读,商务部在文件发出的第二天就进行了专门回应。

  商务部消费促进司司长朱小良解释,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各地生活物资货源充足,供应应该完全有保障。

  11月3日晚间,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粮食储备司司长秦玉云也表示,我国秋粮收获接近尾声,全年丰收已成定局,产量将连续7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当前库存总量充足,处于历史高位,国内粮食市场供应完全没问题。

  据秦玉云介绍,以小麦为例,在连年丰收的形势下,库存持续增加,目前可满足1年半的消费需求。

  所以说,那句话压根不是自媒体解读那样的,国家不会也不可能通过商务部的一个通知对外释放民间需要“抓紧备战”的信号。

  这句话的本意,是希望各地政府能加强抵御、缓冲季节性以及突发疫情等造成供应紧张的能力,是针对各地相应职能部门说的话。

  退一万步讲,即使真的不得不进行武统,大家真觉得美国会为了台湾和中国爆发全面战争吗?

  关注台湾问题的朋友会发现,最近台美小动作不断,给人的感觉是美国这回“真急了”。

  比如,时不时围绕大陆所划红线附近进行花样百出的“表演”:

  中国《反分裂法》规定美国不得在台湾驻军,他们就搞少数美军人员入台协训;

  针对中国不允许美国军机进入台湾的法规,美国特地搞了个军用运输机入台送议员和邮包,鼓励台独“士气”;

  甚至,最近还有媒体爆出美航母在南海举行大规模伤亡演习。

  美国看起来是对台毒积极支持,但落到实处,当下的美国真的有能力来帮台湾吗?

  据公开数据,美国联邦预算赤字已经达到近30万亿美元,即便是按照平均利率1.5%来计算,它也将支付4500亿美元的利息。

  如果利率达到3%,那么美国将支付9000亿美元;如果这一比例达到4.5%,它将支付1.3万亿美元。

  非常明显,面临巨额利息可能还不上的美国,现在根本不想、也不可能拿出足够钱来进行大规模战争。

  美国此行的真实目的只有两个。

  一是短期目的:试图通过在台海问题上搞些小动作,给中国施压,逼迫中国像2008年一样承接美国乱印钱造成的通货膨胀,解决经济危机;

  二是长期目的:解决制造业中空的问题——这是它经济危机的病根。

  众所周知,从奥巴马时代开始,美国就一直在推动中高端制造业回流。

  而台湾省除了军事战略地位至关重要外,中高端产业上最让人垂涎三尺的,莫过于生产芯片的台积电了。

  对于第一个目的,这可能是美国被迫做出的选择。

  因为美国现在能对我们打的牌并不多,藏南已经给按住了,南海中国牢牢控制,朝鲜半岛有核武器,香港随着国安法颁布也形成了根本性突破,算来算去也就只剩下台湾省了。

  另一个目的,可能更加值得大家警惕,因为美国历史上曾成功地对另一个国家——日本,完成了这样的“骚操作”。

  而台湾未来的命运,日本在过去已经帮着写好了参考。

  02

  和日本一样,台湾的芯片产业,也是美国一手扶持起来的。

  上世纪70年代,美国的半导体产业正在全世界独领风骚,而当时的台湾,却在电子领域几乎一片空白。

  彼时他们主要以劳力密集的轻工业、加工出口的产业为主,但当时第三世界国家在这方面已经崛起,拥有大量低廉劳力,全都虎视眈眈地在一旁盯着。

  这种情况下,台湾的产业升级迫在眉梢。

  1974年2月早上,几位当时台湾政治财经界重量级人物正一起聚在台北市南阳街小欣欣豆浆店中,焦急地探讨转型高科技产业的对策,其中包括行政“院长”费骅、经济“部长”孙运璿、电信总局“局长”方贤齐、交通“部长”高玉树、工研院“院长”王兆振、电信研究所“所长”康宝煌。

  这里还邀请到一个特别人物,那就是美国无线电公司(Radio Corporation of America;RCA)研究室主任,潘文渊。

  一顿饭的功夫,他们商量出了一个对策。

  不久后,潘文渊成立了美洲技术顾问团(Technical Advisory Committee),这个委员会主要在美国开展工作,帮助台湾方面在美国联系产业界人士,并且提供最新的芯片科技信息和咨询工作。

  随后,他还促成了台湾和美国无线电公司(RCA)的技术转移合作,选定引进集成电路中的“互补式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Semiconductor,简称CMOS)”技术,同时在工研院成立电子工业研究发展中心(后扩大为电子工业研究所),作为发展集成电路计划的执行单位。

  通过这家美国公司的牵线搭桥,台湾攀上了半导体这辆高速列车。

  1976年4月,经过招募培训的19人台湾团队,怀着兴奋、紧张,以及期待的心情,出发前往美国。

  他们先到纽泽西的RCA研发中心集训,随后就分成三队,分成纽泽西的IC设计组、俄亥俄州的CMOS制程组,以及佛罗里达州的内存相关制程组,展开为期约一年的受训。

  一年后,这群30岁上下的年轻人,成功的将美国的集成电路技术带回台湾。

  在他们之中,诞生了台积电副董事长曾繁城,前联电副董事长刘英达、联电荣誉董事长曹兴诚、联发科董事长蔡明介、台湾光罩总经理陈碧湾、胜华董事长黄显雄,可以说撑起了台湾芯片业的半边天。

  当时为了掌握时效,验证来自美国无线电公司(RCA)转移的技术并实现岛内设计、制造集成电路,在那些先锋赶赴美国学习的同时,留守台湾工研院的副院长胡定华齐头并进,主持了台湾第一座集成电路三英寸示范工厂的兴建。

  一年多之后,示范工厂落成,那些去美国无线电公司(RCA)接受训练的台湾年轻人也返回宝岛,在这个示范工厂上利用他们在RCA学习的技术试生产电子表的芯片。

  据当事人回应,这班

年轻人在示范工厂上做的第一批产品就成功了,这就带给他们无限的鼓舞。

  但好的开头,一开始并没有获得好的结果。

  在大家备受煎熬之际,一个在香港做电子表的台胞给了他们10万颗芯片的订单,这就重新提振了他们的信心,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台胞是当时赴美培训的史钦泰的同学。

  从这笔生意开始,示范性工厂的生意开始一帆风顺,他们的生产良率在短短六个月之后就超越了美国无线电公司(RCA),这也帮助他们成为了电子表芯片的最主要供应商。

  这也为他们后来推出遥控芯片、电机机芯片打下了基础。

  到了80年代,日本又给台湾送来了一个助攻。

  当时,日本电子和芯片产业发展迅猛,一度有赶超美国之势。

  眼看一手培养的“儿子”要造反,美国开始对日本电子和芯片产业进行制裁,要求限制日本电子和芯片产业对美国的出口额度。

  无奈之下,后者被迫将一些电子和芯片产业向外转移。

  同时,美国为了减少从日本进口芯片产品,还有意向日本以外的地区转移此类相关的技术。

  这时,同处于东亚的台湾,成为了那个幸运儿。

  他们获得了日本的大量电子类元器件和生产设备,顺利地吞下了这波福利。

  与此同时,当时发达国家的电子巨头们,像苹果,惠普,戴尔等企业,正在疯狂的寻找海外代工,集成电路也不例外。

  一心想成为半导体霸主的美国,更是把全部精力投入在芯片设计上,而这也给台积电的出道铺好了路。

  凭借着天时、地利、人和,台湾得以在80年代迎来了超越自身体量的辉煌。

  03

  不过,美国想要台湾强,却也不想让它太强。

  一旦其开始扩张,同样免不了制裁大棒。

  在1999年,当时独霸全球芯片市场的英特尔,大意犯下一连串错误,结果来自台湾的威盛电子抓住机会,趁势推出PC 133晶片组,横扫40%市场占有率,跃升为全球第二大晶片组制造商。

  一炮而红的威盛,顺势扩张,将触角延伸到手机、光储存、网路晶片等事业,员工人数瞬间增加3倍。

  但过于强势的势头,引起了美国的不满。

  不久后,英特尔以侵权、窃取商业机密官司为借口,向威盛展开了一场专利大战,最终导致后者连续两年共亏损六十六亿台币,从此一蹶不振,盛况难再。

  同样面临过相似遭遇的,还有台湾广明。

  广明原本是一家笔电光碟机的制造商,曾为飞利浦、索尼等公司提供过光驱代工服务,但在2013年,惠普因嫌它价格过高,一怒之下将其告上法庭,指控它违反了反托拉斯法。

  这让广明百思不得其解,它认为价格这些东西都是由光驱厂商来定的,自己只是间接交易,但实际上,这只是惠普打压它随意找到的一个借口而已,哪里能容得了正常逻辑来解释。

  之后,广明选择继续上诉,但因为官司的影响,其在2016年就被迫退出了光碟机生产。

  就在去年,美国法院审判终于出台,认为广明参与了光驱价格操控,要求全体被告方赔偿惠普1.76亿美元。

  后来广明继续上诉到美国联邦法院,但更没想到的是,联邦法院不仅宣布惠普胜诉,还要求广明公司需向惠普赔偿4.39亿美元的天价赔款,而且这是终审,在美国境内不会有翻案的可能了。

  如今,广明面临公司包括产房、专利、现金内在的有形与无形资产,恐遭惠普强行取走的危机,台湾的光驱之梦,可能就此戛然中止。

  而台积电的崛起,其实算是美国的一场“意外”。

  众所周知,如今的台积电是半导体行业的巨无霸,市场占有率超过55%,拥有绝对的领导力。

  但在最开始,其赖以为豪的芯片制造,只是被认为在整个芯片制造链中是最没“油水”、利润率最低的一环。

  同时,因为芯片制造工作的流程类似于化工厂,会消耗大量的能源,同时排出巨量的温室气体,以至于给当地带来高污染。

  甚至一些芯片制造商的碳排放,比一些传统的重污染行业还要多——比如在2019年,英特尔工厂的用水量就是福特汽车工厂的三倍多,而产生的危险性废品是后者的两倍多。

  所以,美国培育台积电的本意,只是想把吃苦受累的产业转移到国外,留下利润率高的芯片设计。

  只是后来,出乎美国人意料的是,一个50岁之前从不曾踏足台湾土地的宁波人张忠谋,愣是靠着卷死同行,蚕食市场,薄利多销的策略,将台积电一步步培养成了世界巨头。

  而如今,随着美国几十年去工业化所带来的高端制造业的流失,原先一直打算“寄存”海外的产业,也逐步计划收回手中了。

  这波实业回归,第一个目标就是台积电。

  2020年5月15日,台积电宣布在美建5nm芯片厂,相当于双方“协商”后的第一个结果。

  无独有偶的是,美国芯片厂商英特尔也在此前宣布将耗资200亿美元在亚利桑那州建设两座晶圆厂。

  两个最大的竞争对手,为何巧合的选择在同一个地方建厂呢?

  这无非就是美国对台积电说,麻烦你快点把技术转移给英特尔。

  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

  紧接着今年,美国又以提高芯片“供应链透明度”为由,要求台积电交出被视为商业机密的库存量、订单、销售纪录等数据——对于这些核心材料的索要,几乎是更直截了当的收割了。

  而等到美国完全掌握全球供应链的数据后,可想而知,还会进行一波更精准的制裁打击,到那时,台积电一定会是下一个东芝。

  那为什么美国这么着急要收割台湾呢?

  因为,美国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了。

  目前,美国国债高达近30万亿美元,不仅全球最高,而且连国会都表示不再批钱了,可以说一针即破。

  以前,美国正盛,钱多到赚的手软,可以分点业务给小弟们喝点汤,但如今日子不好过了,美国不仅吃肉又喝汤,就连锅也要一起端走。

  而随着台积电眼看着一步步被剥离出台湾,世界各地对台湾的依赖也会越来越少,当地的经济走势会极速坠落。

  没有可以核心资产可以自恃,等待台湾的,就是不攻自破。

  尾声

  前几天,马斯克在微博和推特上同时发了一首中国古诗: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虽然不知道马一龙又在抽什么风,到底想表达啥意思。但对中国大陆和台湾省来说,最重要的是本是同根生啊。

  并不同根的美国,真的会为台湾省考虑吗?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美国不在自己经济强盛的时候帮助台湾,反而是在自己最虚弱的时候挑事?

  非我族类,其心可见。

  与之相对的是,前几天国台办副主任刘军川明确表示,统一后:

  “台湾的财政收入尽可用于改善民生”。

  我们的态度是很明确的,想让我们每一块国土的人民生活都变得更好。

 

 我看新闻,最近台湾也有不少人在积极地抢购各类物资,有的人甚至还买起了防弹衣。

  回想起当初美国大兵们在韩国、日本的泯灭人性“光荣行径”,我觉得这些装备或许是为他们未雨绸缪的吧?

  毕竟,全球陆军实力第一、海军第二、空军第三的中国,在台海地区,不论对面来的是谁,不说歼灭,我们做到控场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更何况,我们还是以逸待劳。

  不会真有台湾年轻人傻到觉得美国会为他们远渡重洋“破釜沉舟”,以及认为大兵来了好日子就来了吧?

  不会吧?不会吧?

◐◐◐◐●☛█▼▲东方金报网███████http://Www.caAO.net▼▲▼▲▼▲▼▲▼●●●●●●●▼▲▼▲▼▲
在线下载列表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