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TXT电子书,就来曹操读书

微信
手机版
TXT电子书

戎评:全球性灾祸将至?“危”中有“机”,中华文明即将迎来第七次盛世!

作者 :梦城紫 2021-10-25 19:14:45 审稿人 : admin

  自人类文明诞生至今,我们的社会发展虽总体上是不断迈进的,然而就是在这样不断向前的大趋势下,一个螺旋循环的怪圈,却始终伴难以挣脱。

  盛世、丰年、灾祸、动荡…

  一次次的秩序重建;

  一次次的权力更迭;

  一次次的腥风血雨;

  几千年以来,仿若有那么一股神秘的力量,犹如“文明的推手”一般,以万亿流

血祭祀,一次次的向我们展示了什么叫“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它叫“气候”。

  可以兴业,可以亡国,对于绝大多数的迷惶者而言,关乎气候的每一次剧变,都注定了是时代洪流下的倾颓悲歌,然而对于洞悉者来说,“危”之下,未尝不是“机”已至!

  “危”中有“机”

  极端气候,即将席卷全球?

  10月22日,中国气象局发布消息称:

  自今年7月以来,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持续下降,预计10月进入拉尼娜状态,并于冬季形成一次拉尼娜现象。

  戎评相信,看到这则通告时,大部分读者一定是“懵”的。

  什么叫“拉尼娜现象”?

  简单的讲,音译自西班牙语“圣女”(La Ni?a)一词的拉尼娜,从气候学上讲,指的是一种因赤道附近东太平洋水温反常下降,而导致的全球性气候异常。

  拉尼娜现象的形成原理,可谓相当简单

  ——受太阳活动增强影响,赤道受热过多海水蒸腾加速,赤道低压加强。

  受此影响,赤道两侧的信风带异常增强,带动太平洋东部的暖湿水气吹往太平洋西部地区,致使太平洋东部底层冰冷海水上翻。

  由此带来两个变化:

  1、在东太平洋迁徙温暖水汽的叠加下,大量的暖湿低压气流在西太平洋地区被大幅聚集;

  2、在东北、东南信风带的强力吹动下,整个东太平洋地区在冰冷海水上翻下,呈现出全域高压寒燥下沉。

  所以,对于环太平洋地区而言,此次的“拉尼娜现象”究竟意味着什么?

  2021年10月14日,一般会在当月9-10日进行气象报告更新的美国国家气象局,罕见进行了延迟播报。

  延迟的原因很简单:

  美国今冬遭遇“天灾”,几乎已经是板上钉钉,美国气象专家在考虑该怎么开口。

  此次天灾的成因我们也不陌生——拉尼娜。

  在今年7月,美国国家气象局预测今冬拉尼娜现象的发生概率为30%;

  8月时,这个概率被调整为了50%;

  9月,数据再次被调整为了70%;

  10月,发生概率被继续升高到了87%;

  就是这么“有趣”:

  与中国国家气象局面对天灾时的“坦然”截然不同,此次在“拉尼娜现象”已经从10月开始的情况下,还要在本月的报告中,支支吾吾将概率锁定在90%以下的美国国家气象局,可谓相当的违背科学的精神。

  他们似乎在祈求“奇迹”的出现。

  但是很显然:

  “神”,似乎抛弃了美国!

  当然,严格意义上讲,应当是整个北美地区。

  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美国人很贴心,已经为接下来的将要发生的一切,做好了演示:

  wetter:湿润、drier:干燥、colder:极寒、warmer:温暖

  从美国人绘制的示意图中我们可以十分清楚的看到,在“拉尼娜现象”下,北美太平洋沿岸位于落基山脉与太平洋之间的狭长西海岸地区,将陷入两种极端境地。

  1、受“拉尼娜现象”所导致的东太平洋地区海水异常低温引发的加利福尼亚寒流进一步增强影响,美国洛杉矶以及墨西哥加利福尼亚湾区等主要以“冬雨”为主要降水来源的北美南部太平洋沿区,降水将大幅缩减,出现冬旱。

  2、受“拉尼娜现象”所导致的太平洋环流加剧而引发的北太平洋暖流增强影响,以旧金山为中心的北美北部太平洋沿岸区,虽然能够带来更多的降水,但是在冬季南下寒流的叠加影响下,整个北美北部太平洋沿岸区将出现“洪涝雪灾”!

  当然,此次以美国为主要受灾区域的旱灾以及雪灾,不过只是本次“拉尼娜现象”的开胃菜。

  受美国地形南北贯通、东西横阻的影响,自北极而来的冬季寒潮在汇合北太平洋暖流引发北美北部太平洋沿岸区高强度降水之后,干燥强劲的寒潮,将沿着落基山脉大盆地豁口由北至南,长驱直入横贯整

个美国中央大平原,直到在阿巴拉契亚山脉处与墨西哥暖流交汇形成降水方才罢休!

  至此,作为美国传统农业中心区域的中央大平原,将呈现出两种极端天气:

  1、大平原北部农业区,受增强版干燥寒潮影响将陷入普遍性的极寒干燥状态;

  2、大平原中部农业区,包括密苏里州、伊利诺伊州、肯塔基州、印第安纳州、俄亥俄州等在内的美国“玉米带”及“混合农业区”将引来大范围洪涝降水(抑或是雪灾)。

  当然,即将开始的美国“冬春灾害”并不仅仅只是会局限于西海岸及密西西比河中上游地区。

  受“拉尼娜现象”下赤道太阳活动增强影响,今年冬-2021年春,美国得克萨斯州及佛罗里达南部加勒比沿海区将出现干旱的暖冬现象;

  而与此同时,集中了美国主要大城市带及传统经济发达地区的,以纽约-华盛顿特区为核心的美国东海岸,将在墨西哥暖流的增强影响下,与南下的拉布拉多寒流汇合,加速沿岸降水(雪);

  对于美国社会及经济发展而言,以上的这一切“增强”乃至“气候异变”,将带来怎样的灾难?

  1、包括美国在内的绝大部分北美西海岸地区,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大规模山火”出现的危险值将被急速拉高;

  2、受极端干冷及雪灾气候影响,以旧金山为中心的北美北部太平洋沿岸区及大平原北部数州、五大湖周边-东海岸一线,燃料需求增将骤升,利好原油;

  3、受冬春旱涝灾害影响,美国传统农业州来年生产不容乐观,大豆、玉米、美棉预期播种及产量大幅下跌几率加大,考虑到美国政府当前施行的无限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及美国近期以来供应链瘫痪所导致的物流成本提升,2021年国际主要大宗商品交易价格上涨,几成必然;

  站在国际贸易投资角度来看,以上这就吃定算准坐等数钱了吗?

  戎评想,一切幻想通过操盘一夜暴富的人,永远不要忘了这样一句话:

  经济学,是一门玄学

  就是如此诡异!

  就在戎评撰稿此处的几乎同一时间,美国农业部出台的10月供需报告,却着实的让全球市场跌破了眼镜

  ——就在数月以来全球市场都在准备直至趋于负值的史上最低库存所带来的农业大宗商品价格暴涨时,美农供需报告却以创历史纪录的玉米大豆库存预期及罕见猛增至15亿蒲(1吨玉米=39.37蒲式耳、1吨大豆=36.90蒲式耳)的2022年美国和世界的结转数量预估,终结了“拉尼娜危机”所带来的全球农业大宗商品市场的紧张!

  受此消息影响,美豆立时下跌逾2.7%、玉米下跌逾3.4%…

  综合政府报告、市场表现,一切似乎都表明了对于即将到来的“灾祸”,美国在接下来的应对决心和必胜乐观。

  可是,事实真如我们所见吗?

  以下两条消息,或许可以为我们一解疑惑:

  1、美国农业部9月《作物生长报告》显示:受中西部主产区天气晴朗干燥影响,截至9月19日,美国玉米收割率同期大幅提升20%,新玉米10月扎堆上市,抛售去库存欲望强烈;

  2、就在美国农民准备申报秋季化肥采购之际,10月7日,美国墨西哥湾尿素期货报价680美元/吨,较2020年同期涨幅200%;美国磷酸氢二铵期货交易价格接近690美元/吨,大涨70%!

  对此化肥飙涨态势,美国农业专家表示:按运营成本计算,2022年美国玉米及大豆生产者的每英亩平均收益降幅,将达到惊人的40%-60%。

  一方面是农业类大宗商品抛售去库存欲望强烈。这显示了上游粮储对下游畜牧及工业需求在2022年向好回暖的看低,其背后的根本逻辑是对国际新冠疫情抗击的信心丧失;

  一方面是现代农业生产不可或缺的化肥期货报价屡创新高,农业生产成本的陡增在大幅压缩农民收益的同时,也会在很大程度上使得既定的作物播种计划停留于纸面;

  当然,同样因气候而导致的“异变”,并不仅仅只是止步于美国。

  作为同为赤道南段一侧,

此刻正处于夏季的巴西、阿根廷及加勒比沿海南部诸国,同样也会因为“拉尼娜现象”的发生呈现出与往年的不同

  ——总的来说,随着赤道太阳活动的加剧,位于亚马逊南部及加勒比沿海周边的传统“糖”产区,将因为秘鲁寒流的增强影响而出现干旱的情况,甘蔗可能出现减产。

  此外,考虑到“拉尼娜现象”北半球燃料需求增加而导致的价格上涨下甘蔗用于乙醇生产的双重影响,2022年的全球糖价或迎来价格利好。

  值得一提的是:南半球的作物减产态势并不会只是停留于赤道附近。

  在“拉尼娜现象”期间,南美巴西中部的雨季相较于往年通常会来的更晚一些,阿根廷和巴西南部的降雨量,也会显著的低于正常水平…

  作为全球除美国以外的主要粮食和肉类出口国,阿根廷与巴西在2022年的农作物减产态势,对于世界而言又将意味着什么?

  当然,这一切还仅仅只是发生在太平洋的东岸。

  在“拉尼娜现象”中,与太平洋东岸的干旱截然不同,在东太平洋迁徙温暖水汽的叠加下,大量的暖湿低压气流在西太平洋赤道地区被大幅聚集。

  这带来的最直接后果就是“强烈降水”。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印尼、菲律宾、越南以及澳大利亚等南北回归线以内的西太平洋赤道区域,将迎来更多的降水。

  对于这些国家而言,强烈降水意味着什么?

  可能引发的洪灾及山体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是一方面,作为全球最大的有色金属输出地,未来数月内各国的矿产开采总量势必大打折扣!

  当然,全球范围内的“有色金属利好”,并不仅仅只是因为输出地产量下降这一个原因。

  受“拉尼娜现象”所导致的日本暖流增强,中国地区在今冬时将可能呈现出两种极端天气状况:

  1、日本暖流占据绝对上风:长江以南地区可能出现降水洪涝灾害风险,冬季降水线将明显北移;

  2、西伯利亚寒流与日本暖流靠北相持:长江以南地区可能出现大范围降雪,长江以北积雪厚度将高于往年;

  所以,对于中国而言,以上两种可能性哪一种更大一些?

  依据以往的经验来看,戎评更倾向于第二种

  ——诸如2008年的低温冰雪灾害,就是我国在出现拉尼娜现象时的极端表现。

  当然,今冬的低温降雪情况将依据此次拉尼娜现象的发生强度而定。

  不过不论强度如何,今冬中国南北地区的取暖燃料消耗增加几成定局,而作为我国的主要燃料来源,煤炭在今冬的市场走势,应当是长期向好的。

  这一点,我们从最近国家接连推动国内煤炭增产,以及进一步放宽印尼动力煤进口的诸多新闻报道中,可以明确看到。

  不过,今冬的形式依然是相对严峻的。

  印尼极大可能的强降水天气显然不利于煤炭的采掘运输、国内的煤炭产能扩张也并非一朝一夕抑或是全然不顾“碳中和”的长期发展目标。

  俄罗斯的进口天然气,将成为今冬有力的奥援。

  不过,这一切的前提是在冬季北半球能源消耗普遍上升的“卖家市场”中,俄罗斯对华天然气售价不会大幅上涨。

  而在此背景下,随着中国限电限产决策已成定局,随着各主要有色金属输出国在接下来的矿产采掘受阻,国际有色金属价格的大盘走势应当是持续向上的…

  当然,站在个人角度而言,以上的种种认知或许不失为是一次思维的碰撞。

  然而,在新冠疫情大肆摧残全球贸易的当下,诸如以上此类底层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的现状,对于本就伤痕累累的全球产业链而言,能算得上是一个好消息吗?

  果是“慈不掌财”,古人诚不我欺!

  文章最后,戎评有话说

  所谓:“蛇有蛇路,鼠有鼠道”。

  戎评以上所讲究竟是“三国志”还是“三国演义”,诸位权当一笑,见仁见智…

  文章最后,说点无关“小我”的好消息吧。

  戎评前面也说了:

  “拉尼娜现象”,本质还是因为赤道太阳活动增强后所产生的一种短期气象异变。

  气象与气候之间,是存在本质区别的。

  戎评在文首提到了“气候”,提到了秩序重建、权力更迭、腥风血雨…

  这一切,不是一场“拉尼娜现象”就能达成的。

  不过,近年以来“拉尼娜现象”的频发,例如在中国气象局的播报中,今年就是一个“双拉尼娜年”,即:年头和年尾,同时出现了拉尼娜现象。

  站在文明发展的角度来看,一切都指向了一个共同的原因:

  赤道太阳活动增强。

  拉尼娜现象只是一个信号前奏,西太平洋地区降水线恒定化向高纬地区移动,或许才是最终的变化。

  河南为何被称之为“豫”?

  前不久还泡在水中的淇县、滑县、浚县、汲县,为何会多出三点“水”?

  中华民族的文明火种,为何是燃烧灿烂于黄河两侧的华北平原,关中故地?

  殷商的武丁盛世、姬周的成康之治、大汉的文景之治、巨唐的开元盛世、北宋的仁宗盛治、大明的仁宣之治。

  纵观历史,撇除吏治清明、上下通达以外,中国古代六大盛世都有一个共同特点:

  北方平原湿润宜耕。

  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原因:

  赤道太阳活动增强。

  驱逐外辱的抗日战争,我们胜了!

  御敌于国门之外的抗美援朝,我们打赢了!

  狠练内功,为求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国内工业体系建设,我们挺过来了!

  韬光养晦40年,在“挺直腰杆”的同时再彻底的实现“吃饱肚子”的千年民族理想,我们完成了!

  贸易战,我们接招!科技封锁,我们不惧!军事恐吓,我们正面硬钢!敌国千里投毒生化疫情,我们将之捏的粉碎!

  一百八十年了。

  一百八十年来,我们就这样踏在纸一样的薄冰之上!

  一百八十年来,我们每一步满布血泪的脚印下,都是踏错一步就永无出头之日的万丈深渊!

  我们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

  对于中华民族而言,第七次盛世,还有多远?

在线下载列表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