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TXT电子书,就来曹操读书

微信
手机版
TXT电子书

印度想要“威慑”中国,却被一招戳中要害!

作者 :零崎曲识 2021-10-23 19:51:50 审稿人 : admin

作者:戎评
来源公众号:戎评(ID:rongping898)
已获转载授权

中印之间,目前看来很难消停了。


继去年爆发了40年来最严重的边境冲突后,今年两国摩擦再起,印度至少在边境线压上了五万大军,而且目前还在不断单方面增兵,CNN称,中印边境可能比台海先“失控”。


咱们可以回忆一下,是不是这几年来,中印边界的冲突动不动就上了热搜?


这几年发生了什么?


莫迪大仙又到底在下一盘什么棋?


下面我们详细说说。


对峙背后


中印边界冲突并不是孤立的事件,我们来看看近一个月的相关新闻——

  • 9月15日,美英澳宣布达成一个新的三边安保联盟协定,名为“AUKUS”;

  • 9月24日,拜登在白宫主持首届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对话”(Quad)首脑峰会;

  • 9月28日,中国边防部队按计划对中印边境中方一侧东章地区进行例行性巡逻,遭遇印方无理阻拦,中方官兵坚决予以反制,在完成巡逻任务后返回;

  • 10月8日,印媒炒作称,约200名解放军士兵在上周的边界巡逻中“越线”被拦截,同时称解放军试图“破坏包括一座桥梁在内的印度基础设施”;

  • 10月10日,印度国防部宣布,将于12 日-15日举行由美日印澳四国海军参加的“马拉巴尔2021”联合军演第二阶段演习;

  • 10月10日,中印两军要在莫尔多/楚舒勒会谈点中方一侧举行第十三轮军长级会谈;

  • 10月11日凌晨,解放军西部战区发表谈话说明,直接驳斥了印度“不合理也不切实际的要求”,警告印方“不要误判形势”。


从这条时间线,我们至少可以看出来三个问题。

  1. 谈判前一系列小动作,暴露了印度是在刻意“制造问题”,所以对通过谈判解决问题的态度并不积极;

  2. 印度边界挑衅,是在呼应美国围堵中国的“印太战略”,与日本近期在台海问题上的叫嚣一样,都是“反华联盟”想要在中国周边“搅浑水”的既定动作;

  3. 涉及国家主权的红线,中国的表态很严厉,态度很坚决,说明这个问题我们心里是有底的,不怕撕破脸。


图片


有意思的是,这次会谈期间,中方还发布了多张疑似去年加勒万河谷事件中被俘印军的照片,照片中的印度士兵灰头土脸,垂头丧气,与印度在边境刻意营造的“强国”形象相去甚远。


中方的意思很明显了:上一次可以揍你,这一次也可以揍你,不管是热战还是肉搏,双方实力摆在那儿,挑衅的结果都不会有变化。


只是,印度会在意中国的警告吗?


印度的小心思


印度对中国的挑衅,其实背后有很多动机。


莫迪上台后,开启一系列雄心勃勃的改革,一开始民众也很买账,但是印度的神奇之处就在于,要军事占领比哪国都容易,要推行改革又比哪国都难。


从厕所到税制、能源、基建,再到农业、制造业、金融体系,莫迪每画个饼,印度社会就是一阵沸腾,然后往往就不了了之。


所以印度国内的情况就很魔幻,一边是互联网上,“天不生莫迪,万古如长夜”,每一年都有印度超越中国的时间表,而且期限还都不超过十年;另一边莫迪大大小小的改革一再受挫,印度经济乱成一团,实际表现远不如上一届辛格政府。


具体来说,今年二季度印度经济同比增幅达20.1%,很优秀吧,但是考虑下去年负增长的基期,真实的增长其实是-8%,而且今年以来印度CPI持续走高,煤炭燃油短缺,目前还面临着五年来最严重的电力危机。


在宏观层面,印度是所有新兴市场中债务率最高的国家,印度卢比2018-2020年连续三年在亚洲货币中表现垫底,不久前,穆迪还将印度评级的风险进一步调到了最低级,经济学人杂志也警告称,现在的印度经济处在25年以来最紧迫的境地。


疫情持续蔓延,老百姓没了工作,日子越来越难过了,莫迪面临的压力也就越来越大。


危急关头,莫迪将目光看向了中国。


莫迪是操纵民粹的行家,最擅长的就是通过树立一个共同的敌人来凝聚人心,然后裹挟强大的民意来提升政府威信。


比如2019年的《公民身份法修正案》,光明正大地将穆斯林和国家对立起来,引发了国内的持续骚乱,甚至联合国都出面干预了。


而对莫迪来说,冲突就对了,他的“强人领导”人设立住了,他获得了印度教徒的支持,他的执政根基稳了,接下来的选举他也赢了,至于穆斯林死人,那就活该了。


宗教、外敌,这是莫迪屡试不爽的两张天牌,每当遇到困难了,就祭出这个绝招,穆斯林可以是敌人,中国也可以是敌人,只要能勾出印度民众心里的那团火,进而团结他需要团结的大多数,矛盾和冲突就是合理的。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也就是在莫迪上台的2014年之后,中印边界冲突的频率更高了,对峙的时间更长了,军事对峙的规模也更大了,印度国内对莫迪的“强势领导”也就更有需求了


这次中印冲突,就是印度民众对疫情、经济、民生各个方面不满的背景下,莫迪打开的一个宣泄口。


让印度老百姓骂中国,总好过盯着持续的疫情和涨价的洋葱然后骂政府。


当然,中国能有幸被莫迪选择成为“工具人”,还有另一层原因。


那就是,中国的崛起,让印度社会焦虑了。


莫迪在利用“中国威胁论”吓唬本国民众的同时,中国的快速崛起也日渐成为了印度人挥之不去的阴影。


图片


在中印边界冲突爆发后,印度媒体大肆炒作中国“侵略”,甚至权威大报都不惜下场造谣,添油加醋地渲染紧张氛围,煽动动民粹情绪,只要是抹黑中国的,媒体爱写,老百姓也爱看,用热血沸腾的民族主义来抗拒中国的崛起。


而印度的政治精英也普遍认为,随着中印实力差距的拉大,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倡议,特别是中巴经济走廊的建设,正在谋求印度次大陆乃至印度洋地区的主导权,印度必须坚决反制,遏制中国的影响力。


这种从上到下一边倒的对抗思维,让莫迪打“中国牌”特别好用,但是反过来,也让莫迪没有了缓和对华关系的余地。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去年加勒万河谷冲突事件之后,莫迪在6月20日的全国党派大会上说:

“中国军队没有越过边境线,也没有占领我们的哨所。”


图片


这一试图“降火”的言论马上受到了舆论的疯狂反扑,之后莫迪不得不改口继续指责中国。


可以说,现在“对华强硬”已经不是印度政府理性的政策选择,而是全印度警惕中国崛起的“心魔”,是印度“大国梦”下的心态畸形。


这种心态一旦形成,很难纠正过来,尤其是在印度这个国家,讲仇恨总比讲道理要容易。


所以,可能很长一段时期内,中印关系的基调都将是悲观的,战略对峙也将成为常态。


就是辛苦咱们高原上驻守的子弟兵了。


无所不在的美国


前面提到过,印度挑衅中国,是给美国的“印太战略”当枪使。


那么,长期坚持“战略自主”的印度,为什么会自愿“矮化”,给美国当马前卒呢?


原因有三点。


图片


一是莫迪提出的“自力更生”“承接全球产业链转移”的经济政策,需要美国及其盟友们捧场。


搞经济是莫迪“强国梦”的根基,制造业是其中“根基的根基”,莫迪在第一任任期里就喊出了“印度制造”的口号,希望以制造业为突破口,复制中国经济的崛起路径,来重现中国式的经济奇迹。


但是印度要发展制造业,要承接全球产业转移,基建、土地、能源、人口素质、产业配套、营商环境等等短板都非常突出,别说中国了,连印尼和越南都干不过。


所以印度配合美国“印太战略”,加入“四方安全对话”,卖力地在中国西线“挖坑”,一个原因是为了向美国展示自己是“有用”的朋友,继而获得在经济和安全事务中的话语权。


在莫迪的努力下,印度加入了美国主导的“供应链联盟”,美印之间达成了贸易协议,美国政府表示支持全球供应链从中国迁往印度,印度政府也出台了相关政策,竭力吸引美日跨国企业将全部或部分产业链向印度转移。


图片


在中美贸易战爆发后,印度确实享受了三年的发展红利,制造业有了不小的起色,可惜,印度国内糟糕的投资环境没有得到根本改善,指望着印度廉价劳动力的跨国企业,没能复制在中国的发展奇迹。


然后疫情来了,花架子倒了,印度制造业又是一地鸡毛。


第二,借着美国的“印太战略”,印度想要“谋利”。


印度对中印边界争议地区的土地主张,源于英殖民当局的“约翰逊线”以及“麦克马洪线”,中国政府从来就没承认过,在国际法理上站不住脚。


那怎么办呢?


印度选择“蚕食策略”,也就是先不论是不是我的,把地强占了,然后保持军事存在、大量移民、大建基础设施,只要形成实际控制,那就是我的了。


所以印度对中国一直有种防范心理,就类似偷东西后的心虚,随时防备着主家前来索还。


这也造成了在中印边界问题上,印度经常是两张矛盾的面孔,一边声称自己是中国“大国扩张”的受害者,控诉中国欺人太甚,一边又表现出咄咄逼人的侵略性,刻意展现一副强大的对抗者形象。


图片


印度这种大造声势的姿态,不是真要在边境问题上改变什么,只是想通过这种姿态,来强化占有领土的既定事实,逼着中国承认现状。


在美国重返印太之后,印度判断,国际形势对中国不利,印度可以有所作为了,所以2016年特朗普上台,2017年中印边境就爆发了洞朗事件。


这种有预谋的摩擦,就是印度巩固占领领土的策略。


在更大的范围内,展示敢于直怼中国的强硬,也是强化印度在“南亚霸权”的一种形式。


印度向来视南亚为后花园,中国在该地区影响力不断扩展,让印度觉得自己被挑战了,所以印度选择在中美对抗最激烈的时候,以美国“准盟友”的身份和中国硬刚,也算是对立场摇摆的南亚小国的一种警告。


第三,在中美之间煽风点火。


印度在中国西线形成的牵制,就相当于中国正面跟人过着招,背后让人把大腿给抱死了。


中印对抗越激烈,越是给台海、南海等中美交手的“主战场”传递了“动手”的信号——中国被我拖住了,有更狠的招赶紧使出来。


美国及其盟国会放弃这个机会吗?


这个时候肯定是叫齐兄弟们抄上西瓜刀一起上,才能给中国最大伤害。


所以这边中印对峙着,那边台湾的小菜不顾解放军军机巡航,很不合时宜地抛出了“两国论”,还有岸田文雄在靖国神社搞事情,就是想趁着中国的外交和战略资源都被印度分散了,把水搅浑,让中国疲于应对。


当然,相对于印度的野心,这是不够的。


图片


最好的场景,是中美能够打起来。


只要这两个巨无霸打起来了,那么印度的战略地位将更加重要,安全也更有保障,经济发展有了机会,印度崛起也就获得了难得的转折点,在南亚乃至印度洋地区霸主地位再难动摇。


顺便的,印度占领的争议地区,中国也抢不走了。


所以,对于中美对抗,印度是很高兴能推波助澜的。


打,还是不打


当然,要实现以上种种,印度还需要确定两件事——


第一,印度背靠美国反华联盟,中国敢不敢真打?


现在对印度最有利的局面是,隔三差五地骚扰下中国,让两国边境一直维持紧张状态,印度演一出“一夫当关”,告诉全世界:莫迪领导下的印度啥也不怕。


但是呢,这个后果还要可控,要斗而不破,决不能真枪真炮地干起来,不然以目前印度国内的混乱,真和中国开战了,马上就得趴下。


图片


而印度之所以觉得能够做到冲突可控,也正是因为中国的顾虑比他们大——

对于中国来说,不打吧,边境的主动权完全交到了印度的手里,印度人可以肆无忌惮地增兵、移民、划行政区、修建基础设施,形成对他们有利的局面,让侵占的中国领土变成现实;


打吧,“中国威胁论”“扩张主义”的帽子就戴实了,相当于给欧美递刀子,和平崛起的步子被打断了,霸权国家的形象被欧美立起来了,还有“一带一路”在南亚、印度洋沿线的建设也就打了水漂了。


所以印度挑衅之下,中国会陷入“打还是不打”的两难选择,或者说,出于平稳发展的大目标,“不打”才是理性的。


毕竟2017年的洞朗对峙事件之后,也是中国以大局为重,主动找印度和解。

但是凡事不绝对,印度的这个逻辑之前是打过一次脸的。


尼赫鲁时期,印度也是一样的搞“前进策略”,也是因为大国制衡,判断中国不敢打,当时还美苏两家压在我们头上呢,结果呢,印度漫天要价没有得逞,我们解放军一路平推到了新德里城下。


10日的会谈后,中国警告印度“不要误判形势”,是不是另一种语境的“勿谓言之不预”呢?


图片


第二,印度是不是有实力跟中国掰手腕了?


印度这个国家有着谜之自信,前些年被欧美舆论一波吹嘘,现在越来越膨胀了,在印度互联网上,三哥们都认为印度是下一个中国,是全世界最有潜力的国家,把中国踩在脚下是迟早的事。


虽然在2021年饥饿指数排名中排到全球101位(共116国),但是也不妨碍印度的雄心壮志,前两天莫迪还宣称要建设“全球第一军事强国”。


而在印度官方的表态里,强大的印度军队已经做好了备战工作,印陆军参谋长就说了,印度可以应对“2.5线战争”。


什么叫“2.5线战争”?中国算1个,巴基斯坦算1个,恐怖分子算0.5个,印度同时开战,没问题!


但是印度真的有这个实力吗?


图片


印度的工业底子太差,军队建设的最大的特色就是买买买,开着俄罗斯苏30、法国阵风、美国F-16组成万国博览会倒是喜感十足,但是这些国家的武器都不是一个体系,不说打仗,印军平时训练的事故率都高得吓人。


印度最大的倚仗是核武器,但是1998年就进行核试验了,却至今都没有进行过两弹结合试验,为什么?导弹投射能力有限啊,核弹头发射距离、打击精度、可靠性都不行,跟中俄美的核威慑力都不对等。


如果要单论投放在中印边界的陆军,这么说吧,当年我们打到新德里后作战后总结,张国华司令说了这么一句话:

“像这样容易的胜利,我当兵33年来还是头一回。”


图片


当然了,这种鸡血可以刺激得印度国内民族主义嗷嗷叫,继续拥护“没有一个领导人比得上”的莫迪——但是也就限于喊喊口号,面对中印的全方位差距,印度政府和军方谁会当真。


所以,印度其实就是在赌博,赌中国有顾忌,不会下场揍它,但是以中国当前的段位,战争只是唯一的选择吗?


就在中印军方会谈破裂4天后,中国与不丹签署了《关于加快中不边界谈判“三步走”路线图的谅解备忘录》,对于印度来说,这就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为什么呢?


图片


我们看看不丹的位置。


上图红圈处的西里古里走廊,最窄处仅有21公里,连接着印度大陆和印度的东北六邦,紧邻不丹。


这个东北六邦,面积面积接近18万平方公里,人口4000多万,说起来是印度国土,其实也就是当年英殖民当局强行划来的,这么多年来,印度对这里从来没有实现过有效统治。


比如动不动就因为暴力事件上新闻的阿萨姆邦,是由黄皮肤、藏缅族语的傣族人建立的,本来属于缅甸,对缅甸的认同都强于印度,从来就不知道什么叫印度中央政府。


而现在,这六个邦存在数百个民族和上百个武装组织,一直延续着闹独立的传统。


对于印度来说,如果中国掐住西里古里走廊会怎么样?


图片


这次中不谈判,印度媒体的关注点在于,不丹事先没有向新德里汇报,要知道,不丹一直算是印度的“属国”,一直到2007年,不丹的外交事务还都是由印度“指导”的,这么大的决定不事先通报印度,这说明了什么?


进一步的,中国如果能在印度国内展示影响力,比印度继续赖在青藏高原闹事,谁更肉痛?


毕竟,东北六邦有大大小小上百支分裂势力,中国难道不能学着美国淘汰下过时的军火库存吗?


还有锡克呢,克什米尔呢?印度可是好多地方都在闹独立的。


泰戈尔都说了,印度只是一个地理概念,都不是一个统一国家。


这么好的试验场,美国人当年给阿富汗培养反苏“圣战士”那一套、在埃及打造“最美风景线”那一套,可都是案例在前的。


笔者有话说


印度融入美国“印太战略”,其实是基于一个判断

——中美激烈博弈当下,是印度实现弯道超车、成为全球一极的最好时机。


但是印度既看错了中国的实力,也看错了美国的意图,更错估了自己可以两边占便宜的能力。


要知道,亲密的美印同盟,是建立在共同反华的基础上的,真论及两边关系,体量与中国类似的印度,同样也得不到美国的信任。


印度买美国的F-35,得加价多少?印度能买到卖给澳大利亚的核潜艇吗?特朗普发动贸易战的时候,对中印下手有区别吗?拜登上台后,美印贸易分歧不还是在继续加大吗?还有,美国制造业自己都召不回去,能给你引流到印度?

最重要的,美国对中国的围堵能成功吗?


或者这些不论,就说最本质的一点,当年中国抓住美苏冷战的战略机遇期,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卧薪尝胆多少年才有今天的成就,但是印度在中美对抗的“战略机遇期”,却是地缘政治主导一切,而政治逻辑可培养不出来一个真正的大国。


就看看美国那些铁杆盟友们,只要是想发展经济的国家,“天下谁人不通中”?


而新兴经济大国里,又有哪一个国家会刻意破坏平稳发展的国际环境,同时一边在高喊振兴制造业,一边积极和中国“脱钩”,把这个全球最重要的制造大国、产业链大国、投资大国拒之门外?


远的不说,东南亚可有的是榜样。


2017年,在洞朗对峙事件发生后,印度防长拍着胸脯说:

“2017年的印度和1962年的印度已经不同了!”


我们外交部怼了一句:

“2017年的中国也和1962年的中国不同了!”


你看,印度还是没看清形势。


在线下载列表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