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TXT电子书,就来曹操读书

微信
手机版
TXT电子书

中美明暗两条战线的较量!

作者 :带泪梨花 2021-10-13 06:55:02 审稿人 : admin

作者:猫哥
本文由公众号猫哥的视界(ID:maogeshijue)授权转载。

最近中美高层互动比较频繁。大家都比较关心这件事,那我们今天就展开了聊聊这个话题,先讲一讲10月6日中美高层在瑞士会晤。

图片

中美瑞士会晤(来源:环球网)

今年中美高层有三次会晤,一次是我们去美国阿拉斯加,一次是舍曼来天津,这一次是双方都到中立国瑞士。

这个地点选择也是有讲究的。

第一次是我们去美国,对方主场作战,然后就安排在阿拉斯加这个最冷的地方。

第二次是舍曼来中国,我们主场作战,所以就招待舍曼去天津啃狗不理包子。

这一次大概双方都想有所建树,所以干脆去了中立国,这样就可以最大程度地排除外部干扰,清清静静地谈点事。

1 会谈结果

那么这次双方谈得怎么样呢?

应该是比前两次谈得更好一些。

我们首先来看看官方的新闻通稿。

三次会晤的官方新闻通稿字数一次比一次短。

阿拉斯加那次,新华社的通稿一共是3221个字,舍曼来天津会晤,新华社通稿是1796个字,这一次瑞士会晤只有553个字

有句话怎么说的?

字数越少,事情越大。

用在这件事情上差不多也是这个意思。

字数越少,相对而言就谈得更好。

在瑞士会晤的官方通稿中,首次出现了这样的描述:“会晤是建设性的”。这个表述在舍曼来天津会谈时就没有出现过,在阿拉斯加的新闻通稿中倒是出现了这样的表述:“双方围绕各自内外政策、中美关系以及共同关心的重大国际地区问题进行了坦诚、深入、长时间、建设性的沟通”。

“建设性沟通”与“会晤是建设性的”完全是两个概念。

前者是对沟通方式的修饰——包括我们杨主任指着美国人鼻子说“你们没有资格说,你们从实力的地位出发与中国讲话”也属于“建设性沟通”的范畴,后者则是对会谈的定性——表明会谈是积极的,有成果的。

那么,会谈为什么是积极的呢?具体又有哪些成果呢?

新闻通稿没有提及,我也不敢乱猜,但是可以从宏观的层面给大家梳理一下其中的脉络。

2 美方诉求

首先,本次会晤是美方积极推动的

在国庆之前,孟晚舟获释回国,这固然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但也可以认为是美方在为推动双方进行积极更有成效的会晤而创造条件。

这是美方软的一手。

还有硬的一手。

10月3日,也就是中美高层瑞士会晤前几天,美国白宫贸易代表戴琦发表另一个公开讲话,就美国对华贸易政策进行了全面阐述。

图片

戴琦(来源:环球网)

戴琦这个讲话很重要,下面我来给大家讲讲其中最重要的内容。

戴琦在讲话里非常直白地表达了在经贸领域美方对中方的诉求,包括以下三点:

其一,“首先,我们将与中国讨论其在美中贸易第一阶段协议下的表现。中国做出了有利于包括农业在内的某些美国产业的承诺,我们必须执行这些承诺。”

很明显,美方对于美中贸易第一阶段协议的执行情况并不满意,但是很罕见地没有指责中方,而是表示会敦促(中方)执行这个协议——简单地说,就是美方希望中方按照第一阶段协议要求大规模采购美国商品。

其二,“我们将启动一个有针对性的关税排除程序。我们将确保现有的执法结构以最佳方式服务于经济利益,保持开放的可能性,以便在必要时进行额外的排除程序。”

这段表述比较绕,简单地说,就是美方找了一个借口——“以最佳方式服务于(美国)经济利益”,实质就是准备减免特朗普加征的中国商品进口关税。

其三,“我们继续对中国以国家为中心和非市场的贸易做法表示严重关切,这些做法在第一阶段协议中没有得到解决。在努力执行第一阶段的条款时,我们将向中国政府提出这些更广泛的政策关切。”

这段表述的核心就是“对中国以国家为中心和非市场的贸易做法表示严重关切”,那么“中国以国家为中心和非市场的贸易做法”究竟是指什么呢?

从戴琦后面的讲话可以看得很清楚,“中国以国家为中心和非市场的贸易做法”其实就是指我们的产业升级计划。

为了表明中国产业升级对“美国利益”造成的“伤害”,戴琦还专门举了三个案例——钢铁、光伏与芯片产业。

包括,因为中国钢铁产业的崛起,“在美国,自2000年以来,钢铁行业的就业率已经下降了40%。”

同样,“随着中国建立起自己的(光伏)产业,我们的(光伏)公司被迫关闭了大门。”

然后就是芯片产业让美国“坐立不安”,“我们还看到今天在芯片行业出现了令人不安的情况。2014年,中国发布了一项工业计划,宣布‘到2030年建立一个世界领先的芯片产业’的目标。据报道,中国已经在这个领域花费了至少1500亿美元,还有更多即将投入。中国的意图很明显,就像其对钢铁和太阳能行业那样。”

现在我们可以用大白话总结一下美方的诉求:

1. 不管过去是什么原因,现在必须全面履行中美第一阶段贸易协议,多买美国产品。

2. 美方准备减免特朗普加征的中国商品进口关税,当然,作为交换,中方也要减免对美国商品加征的关税。

3. 中方要放弃产业升级计划。

那么,美方准备采取什么手段来实现自己的诉求呢?戴琦也亮出了美方的底牌:

——“我们将使用全部现有方法,并根据需要创造新的方式,以保护美国的经济利益不受有害政策和做法的影响。”

这段话用大白话翻译就是,美方可能使用包括但不限制过去使用过的一切手段(贸易战、科技战、金融战以及地缘政治的围堵),甚至会采取新的手段。

好吧,总结一下就是美方会不择手段来达成自己的目标,这是赤裸裸的威胁了。

——“最后,至关重要的是,我们将继续与盟国合作,为21世纪的公平贸易制定规则,并促进市场经济和民主国家的竞争。”

这段话简单地说就是会联合盟友一起向中国施压。

3 漫天开价,落地还钱

现在问题来了,美方马上都要与中方在瑞士会晤了,为啥还要心急火燎地向全世界公布自己的诉求呢?有啥要求在双方高层见面时提出来不是更好吗?

所以,戴琦的这个发言绝非简单的向外界公布美方的诉求,而是通过这种方式向中方施压,是典型的“漫天开价”。

为什么是“漫天开价”呢?

原因很简单,比如中国产业升级计划这不仅是拜登政府的严重关切,同样也是上一届特朗普政府的严重关切,为了让中国放弃产业升级计划,过去特朗普政府使出了吃奶的力气也没得逞。

那么,现在美方抛出一个“不择手段”+联合盟友施压的威胁就能让中国放弃产业升级计划吗?

用脚指头想也不可能啊!

连我都能想明白的事,美方能不清楚?

所以,美方口口声声表达对中国产业升级计划“严重关切”不过是在中美双方高层会晤前的“漫天开价”而已。

如果中方坚持不放弃产业升级计划,那好啊,美方就等着中方“落地还钱”——在经贸领域作出更大的让步。

那么美方真正的诉求是什么呢?

除了希望中方全面执行第一阶段贸易协议以及减免双方加征的关税之外,美方还希望中方大规模的购买美国国债。

对!现在美方迫切希望中方大规模购买美国国债。

为什么?

现在拜登政府在国内至少有两个较为棘手的问题。

一个是核心通胀率居高不下。国内民怨沸腾,直接导致拜登支持率节节下跌;

一个是美国国债的问题。因为联邦政府财政赤字太大,美国联邦政府只能不停发债来弥补财政亏空,最近又要再次提升债务上限。

国债越发越多,国债收益率再次节节上涨,最近美国十年期国债已经再次突破1.6%。

债券收益率提高,意味着债券实际成交价格降低,这就代表着市场资金正在不断抛售美国国债。

图片

美国国债收益率是美国金融资产定价之锚,这个收益率控制不住,就会引发美国金融市场的剧烈震动。

那么,怎样才能压住国债收益率水平?

这里给大家简单讲一讲美国国债的发行流程。美国联邦政府出现赤字亏空,然后就发行国债,这个发行的国债是由美联储承销。

假如美国政府发行1000亿美元国债,如果市场上只是自发购买了500亿美元,美联储就要自己印钞购买剩余的500亿美元。

图片

美联储

在这个过程中,市场购买量越小,美联储必须印出更多的美元来购买国债,那么就意味着美联储实际向市场投放了更多的美元。

去年疫情之后,美联储向市场投放了几万亿美元,主要就是通过这个印钞购买国债的渠道。

所以,如果中国承诺大规模购买美国国债,谁都知道,现在中国是出口最强劲的国家,也就是外汇储备最高的国家,中国承诺大规模购买美国国债就极大地增强了市场对美国国债的信心。

因此会有大量跟风资金买进美国国债,这不但可以压低国债收益率,另一方面美联储也能大大降低货币投放力度,从而有效地控制通胀水平。

今年5月,美国财长耶伦就专门给我们打来电话,当时就提出要求,希望以取消特朗普加征的关税为条件换取中方大规模购买美国国债。

耶伦这个算盘打得很精。当时中国是全球唯一的能正常生产的国家,即使有加征的关税,今年中国对美出口也保持大幅度增长——实际上美方加征的关税基本都是美国进口商(与美国老百姓)承担的。

当时即使取消加征的关税,对中国出口利好有限,反而有利于美方控制通胀。

图片

耶伦(来源:环球网)

所以,当时中方拒绝了耶伦的这个提议,不但没有增持美国国债,在后面几个月还在持续小幅减持美国国债。

现在大家明白为啥戴琦在中美高层会晤之前公布美方在经贸领域的诉求,其中更是以较大篇幅表达美方对中方产业升级计划的“严重关切”。

说白一点就是,在正常情况下,美方无法让中方接受关税换国债的诉求,所以,只能拿着中国产业升级计划说事——企图以放弃对中国产业升级计划的“严重关切”,换取中方接受美方关税换国债的条件。

但是,美方很明白中国产业升级计划是中方的核心利益,如果对中方这个核心利益态度强硬可能会激怒中方——那前期美方所做的一切缓和中美关系(包括释放孟晚舟),促进中美高层会晤的努力就白做了。

所以戴琦在讲话中还特别强调“在未来几天,我打算与我在中国的同级官员进行坦诚的对话。这将包括讨论中国在第一阶段贸易协议下的表现,还将包括直接与中国就其工业政策进行接触,但这么做的目标不是要激化与中国的贸易紧张关系。”

戴琦这段用词堪称小心翼翼,对于中国的工业政策(产业升级计划)只是“接触”,而且特别强调“不是要激化与中国的贸易紧张关系”。

这段描述清晰表达了美方并不打算对于中国产业升级计划采取强硬政策。

这不过是美方“漫天开价”而已!

下面就是中美瑞士会晤。

4 建设性的会晤分析

本次瑞士会晤的中方代表是外交领域最高领导杨主任,而美方代表则是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

从双方代表身份来看,这一次谈的不是经贸问题,而是国际问题,毕竟,美方在很多国际事务上都希望得到中方的合作。

那么,本次会晤谈了什么呢?

我们还是来看官方新闻通稿。

“杨洁篪阐述了中方在涉台、涉港、涉疆、涉藏、涉海、人权等问题上的严正立场,要求美方切实尊重中方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停止利用上述问题干涉中国内政。”

关于中方在涉及中国主权问题上的立场其实我们在不同场合阐述过很多次了,为啥本次高层会晤我们杨主任还要再次复述一次呢?

合理的逻辑解释就是美方代表沙利文上来就在涉台、涉港、涉疆、涉藏、涉海、人权等问题上对中方进行指责,然后就被杨主任毫不客气地怼了回去。

中美高层专门跑到瑞士会晤当然不是为了吵架的,如果本次会晤双方只是大吵一架,官方新闻通稿也不会对此定性为“会晤是建设性的”。

沙利文前期对中国主权问题进行指手画脚也是美方惯例,希望在气势上做到“先声夺人”。

图片

(来源:新浪网)

双方真正谈的问题是这一句——“双方还就气候变化和共同关心的地区问题交换了意见”。

真正“会晤是建设性的”就在于这句话上。

如果会晤有成果也应该在这句话上。

气候问题大家都很清楚,这是拜登政府在国际事务中急需要中国支持的问题,至于“共同关心的地区问题”具体是什么内容,新闻通稿没有说,我也不能乱猜。

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美国虽然现在还撑着全球老大的架子,但是在很多国际事务的热点地区问题上越来越力不从心,非常需要中国的支持与配合。

比如阿富汗撤军,布林肯就先后打了两次电话找中方帮忙;再比如据金灿荣老师在一次演讲中透露,几个月前布林肯还给我们打了一次电话,具体原因就是朝鲜领导人突然不接美方电话了,美方只得找中方斡旋。

但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既然美方在气候以及地区问题需要中方配合与支持,中方也开出了条件:

“美方应深刻认识两国关系互利共赢的本质,正确认识中方内外政策和战略意图。中方反对以“竞争”来定义中美关系。”

对!美方必须把中美关系定义中的“竞争”两个字给我抹掉!

这个很关键。

在特朗普时代,将中美关系直接定义为“竞争”,所以中美关系急剧恶化。拜登上台之后,对于中美关系定义稍微调整了一下,变成“该合作时合作,该竞争时竞争”,这种定义看起来比特朗普时代要缓和一些,实际更为阴险。

在美国气候特使克里二次来华时,中方就严正指出,美方你们不能需要中国的时候就找上门来合作,然后在其它领域继续对中国进行攻击,中美关系应该是从一个整体来处理。

但是对于中方这个要求,拜登政府目前要做到还比较难。对中美关系定位属于美国的重大战略,要完全抹去“竞争”的定义至少对美国国会共和党议员就无法交代,所以,中方提出“反对以‘竞争’来定义中美关系”大致也属于“漫天开价”——

你对我们产业升级计划“严重关切”,我们也坚决反对以“竞争”来定义中美关系!

双方都提出了一个对方无法接受的“漫天开价”,接下来才可以在具体领域“落地还钱”。

以上就是瑞士中美高层会晤的分析。

5 双方的严重关切

接下来就是经贸领域的谈判。

10月9日上午,美国贸易代表戴琦与我们刘副总理进行了视频通话。下面我引用一下官方新闻通稿的内容。

双方进行了务实、坦诚、建设性的交流,讨论了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中美经贸关系对两国和世界都非常重要,应该加强双边经贸往来与合作。二是双方就中美经贸协议的实施情况交换了意见。三是双方表达了各自的核心关切,同意通过协商解决彼此合理关切。

中方就取消加征关税和制裁进行了交涉,就中国经济发展模式、产业政策等问题阐明了立场。

双方同意本着平等和相互尊重的态度继续沟通,为两国经贸关系健康发展和世界经济复苏创造良好条件。

这段通稿内容如果与前面戴琦对华贸易政策三点诉求结合起来看,就会发现有微妙的区别。

美方第一个诉求就是全面落实执行中美第一阶段贸易协议。

在本次视频通话中,“双方就中美经贸协议的实施情况交换了意见”——意思就是美方诉求只是“交换了意见”,至于是否全面落实执行,那还得看美方其它领域的表现。

还是那句话,美方不能要求中方一方面大量购买美国商品,支持美国经济,另一方面还继续打压中国。

美方第二个诉求就是全面取消双方加征的关税。

但是新闻通稿的内容表达却是“中方就取消加征关税和制裁进行了交涉”,简单地说,中方诉求却是,取消关税应该与取消美国强加的其它制裁联系起来谈。

美方第三个诉求就是对中国产业升级计划表示“严重关切”。

新闻通稿表述的内容却是,中方不但“就中国经济发展模式、产业政策等问题阐明了立场”,而且,“双方表达了各自的核心关切,同意通过协商解决彼此合理关切。”

也就是说,美方有美方的严重关切,中方也有中方的严重关切。

按:中方的严重关切大概就是两张清单与三条底线。

最后双方同意以协商方式解决彼此的“合理关切”,不合理的“关切”自然就不用理会。

简单地评价,美方现在比较急于在经贸领域与中国合作,但是中国却坚持要把经贸领域的合作与其它领域的问题捆绑一起来谈。

所以,中美的经贸领域谈判看来一时半会还谈不下来,这个至少还得磨几轮。

6 缓和下的暗流涌动

以上就是中美高层在公开场合会谈的分析,看起来中美关系明面上好像是在往缓和方向发展,但在另外的领域其实也是暗流涌动。

说两个事。

一个是台湾问题。

今年中美高层有三次会晤,如果说这三次会晤有什么共同点,那就是在这三次会晤中,美方都有一个同样的表态:

“美国坚持一个中国政策!”

看上去美方在台湾问题上立场是一致的,连贯的,每次中美高层会晤都会强调美国坚持一个中国政策,但是恰恰在美方反复做这样的表态的同时,美方却在采取切香肠策略不断试探台湾问题上的红线。

今年比较严重的事件就包括美国军机两次降落台湾,美国参议员窜访台湾等等。

在本次中美高层瑞士会晤之前,台湾再次成为公众瞩目的焦点。

先是美国纠集一干仆从国出动了三艘航母规模超过50万吨的舰队在附近海域“航行”,然后解放军在国庆前三天出动了近百架军机进入台湾西南空域,这种规模的军机出动已经带有很强的实战演练的性质。

图片

(来源:人民资讯)


解放军军机大规模出动让民进党当局慌做一团,蔡英文急忙向大陆喊话,要求“北京当局务必要克制,避免擦枪走火”。

10月7日,也就是中美高层瑞士会晤之后,美方信誓旦旦承诺“美国坚持一个中国政策!”言犹在耳,《华尔街日报》就放出一个劲爆信息,大致是有几十名美国特种作战部队已经在台湾秘密训练台军长达一年之久。

图片

(来源:环球网)

美国军方虽然对于这个消息不予置评,但是如果消息属实,这就是严重践踏了一个中国的红线!

所以,10月9日,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的大会上,“两岸统一问题”成为了大会谈得最多的主题。“台独分裂是祖国统一的最大障碍”成为了大会的主题热搜。

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认为,本次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的大会就是对台独与支持台独势力最严厉的警告。

现在问题来了,为什么美方一面信誓旦旦承诺“美国坚持一个中国政策”,一面又不断挑战中方一个中国的红线呢?

这反映了美方一种扭曲矛盾的投机心态。

承诺“美国坚持一个中国政策”是担心中方对美方基本政策出现“误判”,从而导致台湾问题提前摊牌——两个大国因为误判被迫进行决定性摊牌其后果不亚于古巴导弹危机。

同时美方又不断在台湾问题上采取切香肠的战术挑战红线,这是因为美方基本上把能打的牌都打光了

不管是涉疆、涉港、涉藏还是涉海(南海)问题上继续出牌其实已经无法撼动中方,也只有在最敏感的台湾问题上投机,才有可能引发中方的强烈反应。

简单的说,美方在台湾上冒险就是一种偷鸡心理,其意义相当于对中方喊话——我们坚持一个中国政策没有变,但是我要搞小动作你得给我点好处。

对于美方的讹诈伎俩,中方的应对措施简单而直接——不断升级对台的军事压力。

图片

(来源:人民资讯)

越来越多的解放军军机进入台湾西南空域,从最初象征性的巡航逐渐演变成越来越接近实战的演练,这也相当于对美台喊话:不要逼我提前摊牌,那将是对民进党当局的灭顶之灾!

另一个事就是10月2日,美国一艘海狼级核潜艇在南海撞上一不明物体,造成该舰高达15人受伤。

图片

(来源:北京日报)

这个事情是比较有意思的。

海狼级核潜艇是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攻击型核潜艇,号称能在绝对安静的条件下自由航行于全球各大洋深处。

这种潜艇应该有很强的海底观察能力,包括声纳、雷达、导航系统都是世界最先进的装备

另外南海对于美军不是陌生的海域,早在越战期间,美军就收集了南海海域大量的海底水文资料,制作了完备的海底水文电子地图。

最近几年,美军打着“南海自由航行”的幌子不断闯入南海海域,也就是不断更新完善南海海底的水文资料,让南海海底水文电子地图更加清晰准确。

但是吊诡的事情偏偏就发生了。

一艘拥有全球最先进声纳、雷达、导航系统的核潜艇,在拥有清晰完备水文电子地图的情况下,竟然被一个不明物体撞伤,这个撞击力度之大,甚至让潜艇上15名海员受伤!

发生这种现象有两种可能性。

其一,美军核潜艇在海底航行过程中突然出现了海底水文电子地图所没有的海底障碍物——比如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的珊瑚、暗礁,美军在猝不及防之下加上操作不当,引发了剧烈撞击。

但是这种可能性就有一个前提,这个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的海底障碍物“恰好”就“精准”地出现在美军核潜艇的经常行驶的航线上,让美军完全没有防备。

其二,如果是有意的反制,就更有意思了。一个不明物体既能做到让美军核潜艇都毫无察觉,还狠狠地撞上了美军核潜艇,假如这个不明物体是一颗导弹,那美军核潜艇就不是被撞击受伤的问题了,而是被击沉了。

这就是充分展示自己的实力,对于打着“南海自由航行”的美军核潜艇最严厉的警告——真要下杀手,击沉你们易如反掌!

那么,这两种可能性哪一种更接近事件的真相?

给大家列举一组事件的时间线。

9月15日,英美宣布将帮助土澳建设一支核潜艇部队。土澳拥有核潜艇还能干什么?不就是准备跑到南海来碰瓷吗?

然后,10月2日美军最先进的核潜艇就“恰好”在南海被不明物体撞伤了!

这一切仅仅只是巧合吗?

我觉得不是。

对于土澳而言,这也算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严厉警告,你要美军核潜艇能有啥用处?你真敢来南海碰瓷,取你项上人头如探囊取物!

最妙的是,明明是美军吃了一个哑巴亏,我们外交部还不依不饶。

图片

赵立坚(来源:人民日报)

10月8日,在外交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赵立坚对美军核潜艇受到撞击事件表示严重关切,并且直接对美军提出灵魂的拷问:

美方应详细澄清事故有关情况,包括事故发生具体地点、美方航行意图、事故详情、到底碰撞了什么、是否造成核泄漏、是否破坏了当地海洋环境等等。

这些问题对美军就是赤裸裸的羞辱了。相当于一个黑社会老大突然被人暗算敲了一下闷棍,本来都很丢脸了,现在还有人跳出来指着这个黑帮老大鼻子逼着他讲一讲这个挨闷棍的过程。

这还没完。

赵立坚指出,长期以来,美方打着航行自由的旗号在南海兴风作浪,这是此次事故的根源,对地区和平稳定构成严重威胁和重大风险。美方此次故意拖延和隐瞒事故详情,缺乏透明度,不负责任,中国及南海周边国家不得不质疑事件真相和美方意图。

这段发言的意思很清楚,如果美军核潜艇没来南海,那么就不会发生本次“可能导致核泄漏”的撞击事故。

最后还顺便狠狠敲打了一下土澳。

赵立坚指出,美国和英国最近决定与澳大利亚这一无核武器国家开展核潜艇合作,肆无忌惮地向亚太地区扩散核潜艇,此举势将制造核扩散风险,诱发军备竞赛,破坏东南亚无核区建设,发生核事故的概率也会大幅上升。

敲黑板,说重点!

假如土澳未来也拥有核潜艇,也跑来南海碰瓷,那么“发生核事故(被不明物体撞击)的概率也会大幅上升”!

土澳那几艘核潜艇大概被“不明物体”撞个七八次就该全军覆灭了吧?1000亿美元搞来的货色几下就赔个精光。

那么,土澳辛辛苦苦建一支核潜艇部队有何意义?

现在的中美关系有点类似于抗美援朝战役后期,双方一方面在板门店谈判,在各种细节上反复拉锯;另一方面双方同时也在战场上明刀明枪地较量,虽然大规模战役不会再有了,但是也有可能发生类似上甘岭战役那样血腥的搏杀。


本文由公众号猫哥的视界(ID:maogeshijue)授权转载。
在线下载列表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