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TXT电子书,就来曹操读书

微信
手机版
TXT电子书

山西的困境!

作者 :梦城紫 2021-10-09 09:59:33 审稿人 : admin

作者:温伯陵
来源:温伯陵的烟火人间(ID: wenboling2020)


伯陵说:

山西是老黄牛,

身上驮着煤矿工人和老农民。



01



国庆期间,山西遭遇大范围暴雨,省会太原以南的地区,降水量突破200毫米,雨量极大。


刚看新闻,报道说平遥古城的城墙都坍塌了25米,我又专门问了一下山西的亲朋,说是太原的很多停车场,直接塌了一个大洞。


严重缺水的山西遇到强降雨,实在太反常了。


其实城市都好说,只要救援及时,不至于出太大的问题,最严重的是农村。


现在是10月初,正是山西秋收的时候,遇到反常的强降雨,导致成熟的农作物泡在田里,人却不能去收。


晋南又是山西的主要产粮区,经过这次暴雨,很多农村要绝收了。


而山西是典型的穷省,种地的农民就是靠天吃饭,每年的农业收入也就是1、2万块钱。


一旦农田绝收,农民一年便白干了,而且第二年的生计都没着落。


这次暴雨造成的后续经济破坏,以及需要的援助力度,远比暴雨本身要严重的多。


如果后续的农村补贴不到位,很容易出大问题。如果放在古代,那就是卖儿卖女、土地兼并,数十万人变成游民流离失所。


现在是社会主义新中国,希望能在这件事上点心,千万不要救民先救官,苦一苦百姓了。




02



前几天和朋友聊天,说起山西为什么穷的问题。


尤其是农村,从小就听老师讲“农村大变样”,可我今天已经过32岁生日了,山西农村还是没有大变样,变的只有江浙和闽粤一带。


不对,山西农村确实大变样了,只是变得更加萧条了。


青壮年走出农村,到城市里务工,留下一群老年人在种一亩三分地,晋南我不知道,晋北地区的农村,60岁属于年轻人。


整个山西省,几个最大的群体是煤矿工人和家属、体制内人员、太钢等国企人员、以及遍布农村的农民。


而归根到底,这几个群体之间的联系纽带,便是地下的煤田和地上的农田


除此之外,其他人群分布画像非常散乱,基本不能构成经济主力,也不能算是省内的主要群体。


省政府说了十几年的经济转型,为什么不成功呢?


积重难返。


当全省都依赖煤炭生存的时候,煤炭产业便产生了垄断属性,把千万人的命运牢牢掌握在手里。


在这种环境里,就很难培养其他产业链,来取代垄断的煤炭产业。


除非壮士断腕,彻底废掉煤炭产业。


但这是不可能的,山西在全国的分工,就是出煤的地方。你想不出煤,转型成其他经济体,你置全国一盘棋于何地,置其他省份于何地。


为了全国的大局,只能苦一苦山西。


于是山西便成了现在这样,全省围着煤矿和体制转,挤不进这俩圈子的,就只能进城务工,或者回乡种田。


而这样的政经环境,特别容易产生官僚主义。反腐近10年了,基层煤矿和政府,依然在送礼行贿。


如果不走潜规则,那么在缺乏市场竞争的生态里,有限的资源便不可能落在你的头上。


基层如此,高层也难免。


前几年省里某书记到我家所在的煤矿视察,慰问会谈之后发出指示,你们的煤矿要转型。


其他人没有理解领导的意思,想请书记给指条明路。


某书记说,你们可以搞养殖嘛,多养些羊,向内蒙古学习,或者在山上种些树,走绿色长远发展的道路。


众人望着光秃秃的石头山,都不说话了,千年不长草的石头山,根本没法操作嘛。


除非,您让土地爷写入党申请书。


所以我才说,这次暴雨后的重建工作,要严防救民先救官。


官不愁生活,受灾的民是一天都等不了。


我那朋友说,不是五千年中国看山西么,山西到处是古建筑和旅游景点,旅游业完全可以成为支柱产业,为什么没有发展起来?


关于这件事,我略知一二,简单和他说了一下。


山西到处是古建筑,完全可以做为旅游景点,这是没错的。


比如我家在晋北地区,出门不到2公里,便是一座大山,山上是明朝的长城,修建于500多年前,登上长城有一种苍茫古意,不输给八达岭。再走一段路,便是隋炀帝的行宫遗址,风景非常好,夏天的避暑胜地。


09年去太行山玩耍,在山顶的隐秘角落发现一座破庙,建筑风格非常大气,仔细看了石碑才知道,这座庙建于晚唐贞元年间,正儿八经的千年古物。


这些都是好东西,做为旅游产品推出来,会非常吸引人,但想去这些地方非常困难。


这是山西旅游的第一个困境,交通不行。


比如那座晚唐古庙,你得先从外省坐飞机到太原,然后坐绿皮火车到长治的一个县,到了县城再坐大巴去爬山,爬山累到半死才能看到古庙。


一套流程下来,对古庙感兴趣的人也发怵,直接不想去了。


尤其是绿皮火车,闻到的是一股泡面味,听的是瓜子饮料矿泉水,非常影响旅游的体验感。


去晋北的名胜古迹也差不多,以绿皮火车和大巴为主。


所以这些最有品牌潜力的名胜古迹,因为交通不便,基本没有成为知名旅游景点的可能。


而且即便筋疲力尽的去了,你也只能看一眼,说一句卧槽真牛逼,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只能原路返回。


至于什么周边文创,倒是有一些明信片和布娃娃,但对于外省去山西旅游的你来说,肯定达不到预期要求。


不知名的名胜古迹如此,那些知名的旅游景点也如此,包括乔家大院、平遥古城等等,都有这个问题。


这也是山西旅游的第二个问题,景点只是景点,缺乏衍生的周边产品,不能给游客最大的满足感。


如果你觉得周边文创无所谓,景点就是最好的文创,那么接下来才是最大的考验——城市和吃饭。


山西的经济落后,结果便是城市的建设落后,如果不出省的话可能感觉还行,可要是出省走一圈就发现,山西的城市和南方城市相比,起码有20年的代差。


即便是省会太原,2010年还是90年代的模样,马路两边都是电线杆,电线杆上挂着密密麻麻的电线,特别难看。


要不是耿彦波市长强力改造,估计现在都不会变。


城市落后,对旅游的直接影响就是,游客逛完景点之后回到城市,很难找到满意的消费场所,随便走走便回宾馆睡觉。


而且除了星级酒店以外,其他宾馆的服务和环境,也是一言难尽。


相比城市来说,吃饭更是大问题。


山西饮食的地域特色很浓,一碗面粉能做出百种面条,比如河捞、刀削面、臊子面、莜面、馒头、油糕等等。菜品也离不开土豆猪肉,如猪肉烩菜......


胃是有记忆的,山西人喜欢家乡菜,走到哪里都想念这一口。


但来自外省的游客,想吃的是精致、想吃的是感觉、想吃的是氛围,结果到了饭店以后,翻遍菜单,端上来一桌子面食硬菜。


这谁能吃得下?


山西菜只管饱,不管情调的。


游客去重庆旅游,白天去长江边逛逛,晚上到市区吃火锅喝小酒,饭后到洪崖洞消消食,还能拍视频发抖音和朋友圈,个人体验和社交需求都有了,美滋滋回宾馆睡觉。


要是去西安旅游,白天看秦兵马俑,晚上到回民街吃羊肉,然后去大唐不夜城,也挺美。


可要是去山西旅游,白天吭哧吭哧的爬山,回来以后累的要死,干两大碗面直接睡觉了。


这样的旅游模式,根本不吸引喜欢消费的小姐姐,只吸引不消费的考古大爷。


所以,山西的旅游为什么发展不起来?



03



仔细想来,山西的旅游困境和产业困境,属于同一件事的两面。


依赖于煤炭,就不能改变生态发展其他产业链,而经济不景气,便没有旅游文化的崛起。


煤炭成就了煤老板,保障了数千万人的生计,却也拖住山西的后腿,很难再向前走一步。


典型的资源型地区的宿命。


中东的石油国,中国的山西省,几乎都是这样的命运。


其实山西和中东石油国挺像的。


千年前,山西和中东国家都依赖贸易线而富裕,而且起点都是长安。


其中一条从长安出发,过风陵渡以后向北走,沿着临汾、太原到大同,然后和草原的匈奴突厥等游牧民族贸易。


山西做为贸易线的主干道,经济极度繁荣,政治地位极高,从汉朝到唐朝,整整辉煌了千余年。


宋朝稍微没落一段时间,明朝又因为要和蒙古贸易,崛起了辉煌五百年的晋商。


另外一条从长安出发,经过河西走廊和玉门关以后,便到了新疆,把中原的货物交易给西域商人,再由西域商人一路转卖到欧洲。


这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


中东国家做为贸易中转站,在中国和欧洲之间赚价差,吃尽了贸易红利,所以那时候的中东国家经济繁荣,风气开放,努力研究科学文化,几乎没有宗教封闭的问题。


两条贸易线没落之后,山西和中东国家,又在地下发现了丰富的石油煤炭资源,从贸易线的中转站,转型成资源型地区/国家。


因为地下有资源,便在国际和国内分工中占了这样的位置,形成了这样的生态,在地下资源耗尽之前,几乎没有改变的希望。


唯一的区别是,中东的石油利润,都进了王爷和资本家的口袋,让他们过上纸醉金迷的生活。


而山西的煤炭,除了让煤老板富裕一段时间,大部分都给国家建设做了贡献。


真是同命不同运。


当然了,生活在社会主义新中国,山西人民明大局,知道什么是全国一盘棋,愿意给国家做贡献。


但是在山西受灾的时候,国家和其他省的人民,不要忘记山西这个老黄牛,更不要忘记被大时代遗弃在农田里的老农民。


在线下载列表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