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TXT电子书,就来曹操读书

微信
手机版
TXT电子书

观雨大神经:“辱法”背后的真正危机,美澳核潜艇交易为何会撞翻西方友谊的小船?

作者 :无力欢颜 2021-09-28 08:55:48 审稿人 : admin

  顾问:谈书

  9月17日,法国突然发飙,撤走了驻美澳两国的大使,把吃瓜群众看得一愣一愣的。上一次法美之间如此激烈的外交动作还得追溯到1966年的戴高乐退出北约。

  此次法美外交风波的个中缘由从表面上看颇为俗气:似乎就是钱的事。

  前段时间美国带着英国把法国和澳大利亚的一个潜艇订单给截胡了,正是这个举动惹得马克龙“龙”颜大怒,原地掀桌。

  但事实上整个事件的严重程度远非金钱可以衡量,它可能会改变这个世界的一个基本的游戏规则……

  先说说钱的事

  ————————————

  从地理上来说,澳大利亚就是个大岛。他的海域面积很大,不过与这个情况不相称的是,他的海军很弱。

  这也不奇怪,长期以来澳大利亚过的都是与世无争的生活,并没有太多发展海军的需求。

  什么列强纷争,群雄逐鹿之类的活动那都是北半球那些国家的事,澳大利亚人只需要抱着一群大洋洲土著在南半球悠闲的晒太阳就可以了。

  不过事情从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台后开始发生了变化。

  在特朗普时期,中美的争端从台下搬到了台上,美国开始召唤自己的小伙伴们站到围堵中国的战车上。

  老大的召唤让澳大利亚有了“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感觉,他们离中国南海距离仅2000多公里,军舰开两三天就到了,于是“争当反华马前卒”就成了澳大利亚现在的外交战略。

  这样的战略可以让澳大利亚迅速站到世界舞台的中央,成为美国朋友圈里最重要的一份子。

  不过这个目标需要实力作为支撑,也就是说澳大利亚现在需要一支强大的海

军来实现自己的战略。而我们知道海军就是个吞金巨兽,想要强大的海军得花大量的银子买装备,那么澳大利亚有钱吗?

  他还真有。

  澳大利亚本身没有什么工业,是一个靠出卖矿产资源为主的国家。2000年后,随着中国钢铁产能的暴涨,靠向中国出口铁矿石的澳大利亚也迎来了一波经济腾飞,其GDP在2012年最高峰的时候较2000年翻了三倍。

  如今澳大利亚卖铁矿的年收入已经比沙特卖石油还多了,暴富的澳大利亚突然发现打造强大海军的愿望成为了可能。

  其实无论是否针对中国,澳大利亚升级海军的选择都是必然的。金钱在丛林世界里并非万能,所以男人有钱后就会追求权力,这是正常的心态;而在国际政治中,海军就是权力。

  为了尽快让自己的实力匹配自己的野心,澳大利亚一方面豪掷258亿美元购买9艘英国26型护卫舰;另一方面甩出350亿美元的预算招标4000吨级以上的大型常规潜艇,这是国际军火贸易史上最大的潜艇订单。

  关于这个潜艇订单,一开始竞标成功几率最大的是日本的“苍龙”级潜艇。如果“苍龙”级竞标成功的话,就将是日本战后首次出口主战装备,意义非凡。时任首相安倍晋三就曾积极推动这笔生意。

  日本“苍龙”级潜艇,该艇的特点是其吨位在常规潜艇里算比较大的:

  不过这种大单不可能没有抢食者,很快法国就插了一脚进来。

  其实法国本来是拿不出产品去竞标的,因为他们自己都没有那么大的常规潜艇。但架不住澳大利亚人给的实在太多了,于是法国人有条件要上,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为了拿下这个大单,法国人一咬牙搬出了自家还在建的“梭鱼”级核潜艇的设计方案。

  他们就在这个方案上改,把核反应堆砍掉,阉割成常规潜艇;其吨位也从原来的5000吨降为了4500吨。改造后的潜艇以澳大利亚海域的一种食肉性鱼类来命名,叫“短鳍梭鱼”。

  法国人的这次投标除了非卖品核反应堆没拿出来以外,其他家里压箱底的好东西基本上都拿出来了,可谓诚意十足。马克龙甚至四次跑去澳大利亚推销这笔大生意,就差给澳大利亚总理跪下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法国的“短鳍梭鱼”战胜了日本的“苍龙”,赢得了这个军火市场上的超级大单。

  2019年2月11日,澳大利亚和法国签署正式合同,法国国有船舶制造企业(DCNS)海军造船局将为澳大利亚建造12艘新型潜艇,订单总额达500亿澳元(约355亿美元)。

  如果再算上配套弹药、后续零件保养维修、生产线维持、港口设施这些七七八八的东东,以及未来20年的通货膨胀,预计这单生意对于法国来说总收入可达900亿澳元(约合500~660亿美元)。

  500亿美元的军火单子是个什么概念?

  冷战结束后,军火行业整体进入淡季,全球每年的军火生意总规模只有300~400亿美元。印度、英国、俄罗斯、法国、德国、日本、沙特、韩国…等世界二流强国的军费也不过500-600亿美元一年。

  而且一般军费的使用比例是:

  三分之一训练;

  三分之一人员工资成本;

  大约只有三分之一能用于武器采购。

  澳大利亚一年的军费其实才300多亿美元,算下来每年的武器采购费用也就100亿美元的水平。这次为了这十几艘潜艇可谓不惜血本,直接把未来5年的武器采购费用给梭哈了。

  可以说法国做了一笔让全世界都为之眼红的生意。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只有法国和日本拿得出4000吨级的大型常规潜艇去竞标呢?其他几个大佬既然眼红,为何不去竞标?

  这是因为“大型常规潜艇”本身就是个稀罕物,用这玩意的国家很少。

  英美的潜艇全是核潜艇,没有常规潜艇去竞标;德国的常规潜艇又太小,不符合要求。中俄倒是有一些符合要求的产品,但是政治不正确,被西方抵制,没法交易。

  所以法国和日本的产品已经代表了西方国家能拿得出手的最大吨位且技术最先进的常规潜艇。

  澳大利亚经过这么一番折腾,再加上之前已经预定的2艘堪培拉级两栖攻击舰和3艘霍巴特级神盾驱逐舰陆续到位,其未来海军的实力将位列美中俄日英法意印韩后的世界第十,稳居南半球第一。

  澳大利亚海军:

  只是这个牛逼轰轰的订单背后其实存在着一个隐患。

  什么隐患呢?

  我们注意一下刚才提到的一个情况:英美的潜艇全是核潜艇。

  为什么这两个西方海军大佬的潜艇全部选择核动力呢?

  原因很简单:常规动力的潜艇不好用。

  有钱也买不到的东西

  ——————————————

  常规潜艇的动力来自于烧油,而烧油需要氧气,然而潜艇一旦下潜到水底下就没有氧气了。

  所以下潜状态下的潜艇是没办法使用燃油发动机的,解决的方案是靠蓄电池驱动电动机来运转。

  日本“苍龙”级潜艇:

  也就是说常规潜艇有两套动力系统:一套烧油的燃油机,一套消耗电池的电动机。

  但是电池这个东西有个先天的缺陷:容量有限。

  虽然理论上潜艇在电动机全力驱动的情况下可以以20节(37公里/时)的航速在水下全速前进,但如果真这么个开法,一两个小时就没电了。

  所以大部分时候常规潜艇在水下只能以2~4节(大致3.7-7.4公里/时)的航速慢慢爬行,和人的步行速度差不多。

  而水面舰只的冲刺航速一般是30节(55.5公里/时)左右,就算巡航也有20节(37公里/时)。

  所以常规潜艇在潜行状态下是没法追击水面舰艇的,它如果要从水底攻击水面舰艇,只能以守株待兔的方式在特定地点进行设伏。

  在实战中,常规动力潜艇与其说是个潜艇,不如说是颗能动的高级水雷。

  尽管后来人们发明了AIP系统,靠常规潜艇内部自带液氧发电来改善和提升常规潜艇的水下憋气时间,但是水下航速慢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这就造成了常规潜艇在航行时经常会选择上浮到潜望镜可以探出来的深度,并利用通气管吸氧来使用燃油机驱动。不过即便是通气管也会被对方搜索雷达发现,这样自然就失去了隐蔽性,可能还没进入伏击区域就被人发现了。

  露出通气管的潜艇:

  澳大利亚如果要做围堵中国的马前卒,那么其海军的出击目标自然就是中国南海。而中国南海距离澳大利亚2000多公里,虽然不算太远,但是如果想让常规潜艇以下潜的方式偷偷开过去,那至少得20天左右(实际上电量支撑不了那么久),黄花菜都凉了。

  所以可以这么说,对于远洋进攻的需求来说,常规潜艇就是个摆设,它的作用就是在演习的时候浮出水面跟大哥们合个影。

  常规潜艇只有在家门口进行近海防御的时候能起点作用,可以在熟悉的区域进行蹲点,当个移动水雷。

  这种产品对于美英这样的进攻型海军大国来说自然是看不上的,所以他们的麾下是清一色的核潜艇。

  那么对于潜艇来说,核动力牛逼在哪呢?

  很简单,它不用烧油!

  俄罗斯“奥斯卡”级核潜艇结构:

  不用烧油就意味着不依赖氧气,所以在水下一样可以满功率输出。核潜艇的水下航速可以高达30节,和水面舰艇一起狂飙也不在话下,甚至因为在水下没了兴波阻力,有时候比水面舰艇更快。

  而且源源不断的核动力可以用于电解海水,这样就可以无限制造淡水和氧气供艇员使用,这也意味着无限的水下续航力。只要艇员耐得住寂寞,核潜艇完全可以在水底下绕地球N圈而不上浮。

  这里需要提一下,核潜艇有两种:

  一种是战略核潜艇,一种是攻击型核潜艇。他们都靠核动力驱动,吨位都可以造得很大,但是作用完全不一样。

  战略核潜艇相当于海底移动的洲际弹道核导弹发射器,干的是海底执剑人的活。它可以随时从大洋底下发射核弹摧毁一个国家,是作为核威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存在。

  俄罗斯台风级战略核潜艇:

  攻击型核潜艇在作用上和常规潜艇差不多,都是攻击敌方的水面舰只或潜艇,使用的武器一般是鱼雷或者巡航导弹,只不过是攻击型核潜艇是核动力驱动,可以无限续航且在水下依然动力充沛。

  建造中的美国“弗吉尼亚”级攻击核潜艇:

  所以说核动力的潜艇才是好潜艇,它相比常规动力潜艇有着压倒性的先天优势,是真正能够实现远洋作战的水下杀手。

  那么财大气粗的澳大利亚之前为什么不要核潜艇呢



  这就不是钱的事了,核潜艇一直是核大国们敏感的非卖品,普通国家没资格玩,有钱也买不到。

  所以澳大利亚只好招标大型常规潜艇来凑合。

  大型常规潜艇比小型常规潜艇在水下憋气时间久一点,可以爬得远一点,里面空间也舒适一点。不过个头再大也解决不了其水下动力弱鸡,航速太慢的根本问题。

  这也是为什么市面上很少有大型常规潜艇的原因,因为搞大了也没什么用,大家都是在近海用一下小型的常规潜艇就完事了。

  普通国家根本没资格玩远洋潜艇作战。

  所以澳大利亚的这种为了追求远洋作战而搞出来的大型常规潜艇本身就是一个奇葩。

  目前世界上只有被禁止拥核又充满野心的日本有类似的需求,所以日本的常规潜艇也很大。这次要不是法国把自己的最新的核潜艇阉了来竞标,这口肥肉就是日本的了。

  所以澳大利亚和法国签的这个潜艇订单虽然看上去霸气十足,但背后却是一个土财主深深的无奈:

  他空有逐鹿远洋的雄心和账户余额,奈何大佬们不让玩。

  无法用金钱衡量的危机

  —————————————————

  刚才我们说到,澳大利亚其实真正想要的是核潜艇,但是没人卖给他,法国是把自己的核潜艇阉割成了常规潜艇才去投标。

  那么为什么核潜艇的“限售政策”这么严格呢?

  其实这是核大国之间长期以来形成的默契:不向无核国家出售核潜艇。

  即使是印度这样的已经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也很难买到,他们各种跪求才换来俄罗斯勉强答应高价租借核潜艇给他们,但是只租不卖。

  要理解“核潜艇全球限售”的原因,就需要先科普一下核反应堆和核武器里的一个关键原料:“铀”

  铀的同位素分为铀-235和铀-238

  铀-235聚集一起一旦超过临界体积就会引发链式反应,即核爆或者高温发热。

  铀-238聚集一起则没什么卵用,从能源的角度来说就它是个“杂质”。

  在天然铀中,铀-235仅有0.7%丰度(丰度也就是浓度的意思,该同位素占该元素总质量的比例叫丰度),其他99.3%都是没什么用的“杂质”铀-238。

  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定义,丰度为3%的铀-235为核电站发电用低浓缩铀,丰度大于80%的铀为高浓缩铀,其中丰度大于90%的称为武器级高浓缩铀,主要用于制造核武器。

  获得1公斤武器级的铀-235需要200吨铀矿石,这种武器级的铀-235就是核大国们全球禁售的敏感物资。对于普通国家来说,这玩意不仅买不到,自己想造也没资格造。

  比如说2020年美国通过卫星发现伊朗正在建造用于提纯高浓缩铀的离心机工厂,二话不说就通知以色列给他炸了。

  这种严格管控的行为有道理吗?其实没什么道理,核大佬们本来就没打算跟你讲道理,高浓缩铀这种违禁品说不许碰就谁也不许碰,哪怕提纯浓缩铀用的离心机也不许碰。

  说白了,这就是核大国们要保持对无核国家的压倒性优势,谁不服就摁谁。

  现实是核武器这种东西,先搞的就是合法大佬,晚搞就是非法持有;而非法持有就可能随时被抄家。

  我国也是大佬之一。

  话说到这里就很清楚了:

  对核潜艇执行如此严格的“限售措施”,倒不是因为它的战斗力有多强,而是因为它的核反应堆里有武器级的高浓缩铀。

  那么为什么一个用于提供动力的反应堆要用到武器级的高浓缩铀呢?这又和潜艇的结构特性有关。

  一般民用发电厂的只是丰度为3%的低浓缩铀,达不到核爆的标准,卖给你发发电也无妨。

  当然,低浓缩铀的缺点就是不耐烧,需要复杂的机械臂频繁更换核燃料棒。不过这对于没有空间限制又可以随时运输核燃料的民用核电站来说并非难事。

  而核潜艇体积很小,结构极端紧凑,还要焊死反应堆外壳以防止辐射。如果要更换核燃料就要切开艇壳和屏蔽层,这无异于一场大手术,不可能频繁进行。所以最好是几十年甚至一辈子都不用更换燃料。

  要达到这个效果,这个燃料就必须得“经得烧”,那就只有用高丰度的高浓缩铀了。

  核潜艇在出厂时就会一次性加注足够量的武器级高浓缩铀,然后焊死核反应堆,从此就再也不用为燃料的问题发愁啦。

  所以卖核潜艇就等于卖这些武器级的高浓缩铀。买家买到核潜艇后,理论上完全可以拆开它的核反应堆,然后拿里面的高浓缩铀出来做核弹,后果非常严重。

  这就是核潜艇长期禁售的背景。

  不过此一时彼一时,随着中美对抗的日益激烈,美国对待核潜艇的思路开始活络起来。

  对于美国来说,围堵中国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更强大的盟友,而现在美国人自己的手头也不怎么宽裕。

  那么如何才能同时实现自己发财和强化盟友两个目标呢?很简单,把厉害的武器卖给他们。

  如果把核潜艇卖给澳大利亚,那么一方面能赚他澳大利亚一笔钱,另外一方面还可以大幅度提升澳大利亚这个马前卒的实力,何乐而不为。

  再加上这玩意本来就是澳大利亚海军梦寐以求的东西,于是双方一拍即合,再拉上英国这个铁杆,大家一起整了个澳英美同盟。由英美两个国家共同为澳大利亚提供新的攻击型核潜艇。

  英美的这个行为看起来是皆大欢喜了,但是会对世界军火市场的格局造成很大的影响。刚刚我们说过,核大国之间是有默契的,就是大家齐心协力避免核扩散。而英美的这一出则把这个默契撕开了一个大口子。

  接下来法俄中也会问:核潜艇凭什么你卖得我卖不得?

  而只要法俄中也把核潜艇拿出来卖,那就势必引发一波无核国家抢购核潜艇的风潮。

  事实上就在此次潜艇订单风波爆出来没两天,韩国就开始放出风想找法国购买核潜艇,同时印度也很有兴趣。《今日印度》甚至直接发文质问“为什么美国不给印度核潜艇?”

  而且未来也不排除会出现这样的产品:

  美其名曰叫核潜艇,实际上就是个浓缩铀核反应堆外面套个潜艇模样的壳子,买家买回去就可以轻松的把核反应堆切开,把高浓缩铀弄出来做核弹。

  很显然,核潜艇一旦烂大街,就是妥妥的核扩散,核大佬们的核优势将会被极大削弱,这个世界的基本游戏规则将被改写。

  现在我们可以体会到为什么美英这种用核潜艇去截胡法国常规潜艇订单的做法让法国非常受伤了。

  人法国几年前老老实实的遵守核大国之间的默契,把自己的核潜艇阉割成常规潜艇去竞标,好不容易竞下来,刚刚做完前期准备,你美英两国就跳出来用自己的核潜艇把法国的大生意给截胡了。

  那法国人当然也有话说了:

  泱泱大国是不是该以诚信为本?

  核潜艇可以拿出来卖你们不早说?

  早知道可以卖我何必去折腾阉割核潜艇?直接把现成的原装核潜艇拿出来不就完事了?哪里还轮得到你们?

  你们说你们这样是不是作弊耍赖?

  美英的这个做法既违背了契约精神,也违背了核大国之间长期的默契,可以说是毫无诚信和底线,给全球秩序带来了巨大的不确定因素。

  内卷的联盟

  ————————————

  国际军火贸易往往有很浓郁的政治站队的气氛。

  美国的盟友就只能买美式或者西方武器,俄罗斯的盟友就只能买俄式武器,而且如果想买美国武器就要遵守美国的规矩。

  而法国的军火生意比较独立于北约体系,他们自成一派,成为美俄之后的第三种选择。

  虽然法国货很贵,但是附带的政治条件低,还经常给买家回扣,所以不想被美国政治约束的中立买家往往愿意高价购买。可以说法国是军火市场里的老江湖了。

  而作为一个老江湖,如今史上最大的单子眼看要黄,还是以盟友背刺的方式黄掉,法兰西的愤怒不难想象。

  法国驻澳大利亚大使泰博准备回国时甚至直接这样表示:

  “让我难过的是,我们以为我们是朋友,结果被人从背后捅了一刀”

  不过不管怎么样,法国愤怒到召回大使的地步还是让人们颇为意外。

  上个世纪长期的冷战格局让我们产生了一种错觉,认为西方阵营是铁板一块,实际上西方国家也都有各自的利益需求。

  比如说英法两国在历史上的大规模战争就有十几场之多,法国大革命后各种反法联盟的主要始作俑者就是英国。但是在十九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英法的关系又变得好起来,这倒不是因为这两个国家突然想通了什么,而是因为俄国和德国崛起了。

  所以西方国家能结成联盟,主要的原因就是存在共同的敌人。

  冷战结束后,一个强大的共同敌人已经不复存在,只剩下美国一家独大。尽管如今“中国威胁论”甚嚣尘上,但中国其实并不是一个“合格的敌人”。

  这倒不是因为实力的问题,而是因为中国和西方的关系颇为特殊。

  中国与西方国家虽然存在竞争关系,但在利益上并无根本冲突。只是对于美国来说,中国的存在对他的霸主地位来说是潜在的威胁。

  也就是说在利益上,中美的冲突要大于中国和其他西方国家的冲突;中国与其说是西方的对手,不如说是美国的对手。

  客观上来说,如果没有共同的敌人,政治上的联盟其实是没有必要存在的,大家互相自由协作就可以。

  但

是对于美国来说,这个联盟是有意义的,它可以在世界上形成一个简单的金字塔结构:

  这样美国的霸权就比较稳固了。美国的霸主地位可以让美国通过市场以外的力量去剥削其他国家,让他们不用费什么劲就能过上高人一等的生活。

  那么其他盟友来在没有共同敌人的情况下和美国绑在一起的意义是什么呢?

  主要是因为可以在美国剥削其他国家的时候分到一杯羹。

  只不过这里面有个问题,去剥削其他国家的前提是其他国家有钱给你剥削。但是这个世界上的有钱人基本都已经被拉拢到美国的朋友圈里了,北约国家全盛时期的GDP加起来一度占到全世界GDP的60%。

  北约以外的世界实在是没多少油水给他们刮,尤其是经济不景气的时候,全球各地一个个都是要钱没有,要命还剩半条的主。经济情况相对好一点的中国他们又刮不动。

  这个时候北约的财主们就只能大眼瞪小眼,时时为出去抢谁而犯愁。所以冷战后经常发生联盟内卷的事件,圈子里比较被边缘化的那些盟友很容易成为被剥削的对象。

  比如法国电力能源巨头阿尔斯通公司曾经是法国的支柱,这家公司在2013年居然被美国找借口强行逮捕了几名高管,然后整个公司就让通用给收购了。

  又比如美国为了自己的天然气卖到欧洲,一直在通过各种方式阻挠德国修建连通俄罗斯的北溪二号天然气管道。

  所以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美国的盟友们就需要面对两个选择:

  要么去联盟以外的世界另寻机会,要么就尽可能的往老大身边靠拢,因为离老大越近,越容易分到利益,同时也越不容易被剥削。

  不同国家有不同的想法,但是这两个客观存在的选择会导致联盟成员之间开始背道而驰,联盟面临撕裂的风险。

  这个时候维系联盟就要靠美国作为大家长的凝聚力了。

  作为一个要凝聚团队的盟主,先不说需要有什么人格魅力,基本的气度和诚信总是要有的吧。结果现在的美国是怎么操作的呢?

  他先搞个小团体,拉着英国和澳大利亚搞了一个三眼联盟“AUKUS”(澳英美联盟)。事实上澳英美这三个国家本来就铁的不能再铁,再对这个关系进行反复加强的结果就是疏远其他盟友,让其他盟友有被边缘化的感觉。

  在小团体搞出来后,他们反手就背刺了法国,把人家的大单给抢了,这就基本坐实了法国被边缘化的现实。

  美国的这种做派是上赶着把边缘盟友往外推。当然美国人可能觉得掠夺一点盟友的利益无伤大雅,大家仍会因为意识形态的接近而团结在一起。

  这样的考虑虽然不无道理,但意识形态有一个问题:它对于统治阶层很重要,对于普通人来说没那么重要。

  如果意识形态和利益出现冲突,那么大多数普通人的选择就是“嘴上都是主义,心里都是生意”。

  这种情况反映到现实中就是西方国家的统治阶层可以在围堵中国上达成共识,但是西方社会则不会与统治阶层保持完全的步调一致。

  另一方面,如今的中国在大国竞争的舞台上只能算是个新兴势力,其他国家在选边站的时候出于惯性和信任会理所当然的优先选择美国这样的“老钱”。

  但如果美国总是这样时不时地欺负和损害盟友利益,必然会导致部分国家的立场发生动摇。对于这些国家而言,中国会越来越像是一个备用的选择或筹码,而非一个威胁。

  而中国每充当一次西方国家内部博弈的筹码,其“西方共同敌人”的人设就会被削弱一分。对于我们来说当然是乐见类似事件经常发生,这样我们的生存环境会更轻松一些。

  当然了,就算法国再生气,一个几百亿的订单也不至于彻底了毁了各方的外交关系,他们的外交官用不了多久就会回到原来的工作岗位上。

  不过此次外交风波毕竟影响恶劣,而且还涉及到核扩散,这事实上标志着我们离群雄逐鹿的全球格局又近了一步。

  未来可能会出现几个核大国各自以提供核原料甚至核武器作为条件,去拉拢和捆绑小国成立小圈子的局面。

  至于澳大利亚,他们到目前为止已经成功惹毛了五大常任理事国中的两个,未来的道路可能会有一些艰难,不过“2021年最头铁奖”肯定非他莫属了。

在线下载列表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