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TXT电子书,就来曹操读书

微信
手机版
TXT电子书

我们该如何面对复杂多变的未来?

作者 :南城北苑有条狗 2021-09-14 06:54:33 审稿人 : admin

来源微信公众号:大树镇长

当下是一个焦虑的时代,普通打工人会焦虑微薄的收入如何养家、怎么在城市买房立足,中年人要焦虑会不会中年失业,还要担心越来越差的身体,老年人则更加焦虑,孩子们也不能幸免。


不单单普通人,其实已经财富自由,乃至掌控几十亿、几百亿甚至更多的“成功人士”也很焦虑,他们的焦虑点更多在于看不懂世界的飞速变化,担心被财富机遇落下又或者万劫不复。


比如最近,就很有一些人表达焦虑,这些人有创投界、有互联网公司高管、也有传统行业的,一些专家也私下表示有点跟不上时代变化了。


有的是搞不懂年轻人在想什么,怎样才能抓住年轻人,找到下一个风口?焦虑错过投资机遇,又担心看错了钱没了。


有的是搞不懂政策走向,担心多年发展一夜成空。


有的是担心传统行业面临互联网的冲击又该如何求存发展?有的已经在仿照互联网做一些创新,但总的来说不伦不类。


等等,当然这些人焦虑的是发展的差了,倒不至于涉及生存问题。只能说不论到什么层次,人与人对比就会产生种种焦虑。


这其实很正常,人类社会的变化是越来越快了,尤其在互联网和资本的作用下,事物从萌芽到消失的速度越来越快。


这就是信息爆炸。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普通人接受了大量的碎片信息,带来的直接影响是,一旦没有建立一个独立、系统的认知体系,就很容易被带偏,除了知道一个个诸如“YYDS”之类新词,并没有什么根本的能力提升,长此以往,焦虑更大、却更沉迷碎片。


而对一些需要掌握投资方向、把握一个公司甚至一个城市发展方向的人,如何从错综复杂的信息中找到对的或者说起码没那么差的方向,更成了至关重要的东西。


很多互联网公司的高管以及投资机构的投资经理其实也很迷茫。


比如我知道的某家还算挺大的互联网公司,高管们经常在他们的管理群里转发公众号文章,有时候创始人、董事长或者CEO等等,因为转发的文章就会大动干戈。


高管们另一个信息来源是投资方以及专业咨询机构的意见,其实也是良莠不齐。


比如说最近特别火的元宇宙,很多投资人自己完全不懂,根本不了解年轻人喜欢什么、想要什么,也不知道元宇宙是什么,《头号玩家》《失控玩家》这样典型的“元宇宙”概念电影,既看不懂也看不下去。


但是他们又特别担心因为不懂,导致未来被年轻人抛弃,又不能对外示弱说自己不懂。所以很多年轻创业者就拿着各种各样的词汇,去忽悠投资人投资,反正就让投资人明白,我这个项目就是年轻人喜欢的,投资人不懂没关系,投钱就行了。


很多所谓的专业咨询机构,写的行业分析,不从事这个行业的人看看还行,一旦比较有资历的业内人士看到就感觉流于表面、甚至存在种种似是而非的谬误。


其实这个事也不单单是近些年的体制外咨询机构,体制内智库也有这个问题,每天领导收到的各种内参、分析、研报以公斤计,倘若出差一周,秘书们往往需要推着个平板车去取,大多数不过转一圈就扔进了文件回收袋。


这些报告有多少有价值呢?一些名头很大的机构写的东西,就连没专门研究过的我都觉得水平寥寥。


更有的就是多头下注,这就跟赌球同时压两支对垒的球队一样,反正总有一方能赢。但是更加荒谬的事,几百上千家的预测,有时候竟然能全不对,比如当年特朗普获胜。


为什么会如此呢?


一方面是信息爆炸,大家太焦虑了,耐不下心来。


信息碎片化不仅仅冲击普通人,也冲击到了上述这些投资人、研究人员,心急、没耐心认真研究,就想短平快的得到一个结论。


比如行业研报之类,现在对速度的要求太高了,然而写这些东西的人并没有太多时间去研究,不过看些东西、访谈下就开始套上惯常的结构大谈行业发展。


二是跟不上时代发展,不知道未来方向。


我们常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变化大,很多人接受不了,比如好好的铁饭碗竟然突然就没了,辛辛苦苦打磨的手艺竟然被一台机器轻易替代了等等。


但是过去中国毕竟是在追赶,追赶不仅仅是经济发展、技术研发,同样也存在于社会方面,中国2015年前碰到的种种大的变化,其实从其他国家大都能找到类似的经验教训。


比如说中国的房地产改革一直在说日本的房产泡沫破灭,中国的经济发展也一直在说拉丁美洲的“中等收入陷阱”。


虽然无论日本的房产泡沫还是拉丁美洲的“中等收入陷阱”都不切合中国的情况,但终归是一个参考,起码证明这条路是走不通的,可能遇到的风险、危机、后果也大致有个认识。


很多专家教授基于这些已经发生事的研究,大体也能见效。


但是从2015年后,尤其是最近一两年,有太多全世界所有人类、所有国家都没有碰到过的事情发生了。


全人类面临一种前所未有的不确定性带来的不安全感,而这就是焦虑诞生的温床,集体焦虑之中,就会有出现饥不择食、拼命抓住一切可能机遇的短期行为,而且会越来越多、越来越仓促。


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过去几十年,在普通人眼中变化太快、难以想象,但是对于达到一定层次的人,比如创投界,他们视野更广,已经从全世界某个国家、某个企业上获得了确定性的结论,看上去传奇的决策,根本是已经在国外得到验证,只不过把这些经验在中国复刻和优化提高而已。


比如说电子商务,比如说抖音,又比如网约车。


当这些投资人们凭借国外经验转内,依托对中国的了解和独特优势走向成功的时候,中国快速的发展导致短时间走到了人类开拓的第一线,确定性的东西越来越少,于是很多人就慌了,没有了早期那些人的从容。


这也是很多大公司创始人纷纷卸任CEO,集中思考战略发展问题的关键之一。


中国发展到现在,已经要正面应对美国的直接竞争,并且要在全新的条件下解决中国过去发展遗留的问题,创造性也成了政府治理的关键。


不确定性,空前笼罩所有人,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躺在陈年的经验上了。


怎么办?


我最常说的是:一定要保持旺盛的好奇心,保持思考能力。


好奇心、思考力的根本,有一个非常简单的办法,就是永远跟20-30岁的年轻人打交道,知道他们现在喜欢什么、讲什么、玩什么、了解最新诞生的事物和思想变化。


一是要去年轻人聚集的地方。


比如大学、APP平台、跨年龄的领域。


二是看到不懂得就要去查,不能无动于衷。


比如看到刷屏的“YYDS”,一定要去查这四个字母代表什么。


三是不能停留在表面。


比如看到“YYDS”不能停留在知道啥意思就行,还要查下根源,比如出自哪里,为什么会有这种简拼的习惯,这种习惯代表什么样的文化倾向,甚至预测下这个词什么时候年轻人不再用了,什么时候会被不那么年轻的群体使用等等。


我常说的一句话是,一切决策一定要“接天连地”,接天就是要有明确的大方向和理念,连地就是要现实可行。解读政策、思考个人发展同样要如此,既要分析这件事的内在根源,又要思考具体可行的措施。


只有这样,才不会犯如B站此前“奔涌的后浪”这样明明要追捧年轻人,明明是献给年轻人的演讲,结果年轻人却不接受甚至反感的尴尬情况。


连号称最懂年轻人的B站都会在这种基本的点上判断失误,其他人呢?包括春晚,本想凑年轻人汉服的风,结果搞出来盖娅这样不中不西的东西,反而火了河南的唐宫夜宴。


踏实点、谦虚点,勇敢的向年轻人学习,这才是面对未来更加多变的世界应有的态度。


◐◐◐◐●☛█▼▲东方金报网http://www.caao.nET▼▲▼▲▼▲▼▲▼●●●●●●●▼▲▼▲▼▲
在线下载列表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