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TXT电子书,就来曹操读书

微信
手机版
TXT电子书

明哥在路上:吴晓波的精英论,暴露了伪精英的本质

作者 :南城北苑有条狗 2021-07-12 09:03:58 审稿人 : admin

  1

  在当今的互联网知识界,活跃着四大天王:

  说着单口相声的罗永浩、

  玩着知识付费的罗振宇、

  写书出名的作家吴晓波、

  短视频碎片式读书的樊登。

  屡战屡败的罗永浩,终于在直播卖货的方向上找准了自己的定位,破圈站住了。

  罗振宇在贩卖焦虑、鼓吹付费知识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不

甘寂寞的吴晓波,不再满足于追在企业家的屁股后面写传记,开始破圈,东一榔头、西一榔头地折腾,无论什么风口到来了,他都要站到人前摆好体位,希望能够成为风口上的那头幸运的「猪」,乘势而起。

  时代的列车滚滚向前,我们谁都希望能够成为风口上的「猪」,这种心理很正常。

  但是,明明和大众一样,处于深度焦虑情绪中,忙不迭地追赶每一个风口的人,却要自诩为「精英主义者」,贬低社会上大多数人都是无用之人,这就让明哥看不下去了。

  2021年7月上旬的某一天,吴晓波在接受《财新时间》访问时,明确表示:

  我是个精英主义者;

  大部分人是无用之人;

  不需要这么多人同时思考问题;

  我只服务好几十万人;

  如果你认为赚钱是一件侮辱人的事情,那你就别来。

  言下之意就是说:

  我吴晓波是精英;

  那些愿意付钱购买我的书籍、演讲、卖货、线上会员的几十万人也是精英,他们才配和我交流;

  如果你没有付费能力,或者有了能力却没有意愿给我付钱,让我赚不了钱,那就是屌丝,趁早别靠近我;

  不把钱包向我敞开的大多数人,就是无用之人。

  这是一种赤裸裸的阶级分化,既让那些向他贡献金钱的受众群体有了独特精英标签,又刺激了圈外对他不屑、观望的绝大多数人。

  对十几万无脑、忠诚的信徒而言,不管知识有没有用,反正收到了吴晓波往脑门贴上的「精英」标签,就不再是迷茫的底层阶级,变成了中产阶级,那么,心甘情愿被他当做韭菜收割了,也就物超所值了。

  对于其余13亿多人而言,要想摆脱「无用之人」的阶级标签,只需要领悟到吴晓波的精英思维,消化他针对中产阶级量身定做的财富之道,亦步亦趋地花钱买课、买货,就能阶级跃升了,从「无用之人」阶级,上升到「精英主义者」。

  贴标签、树立假想敌、发动群众斗群众,居然成为这个「精英主义者」的商业之道。

  要想知道,吴晓波为什么选择在今年这个时刻,将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曝光给大众,我们就要从他这几年的经历说起。

  毕竟,每一个被黑化的人,都曾经是一朵白莲花。

  2

  早在2001年,时年才33岁的吴晓波,以2年前的亚洲金融危机中的倒闭企业为素材,以10个企业的失败案例撰写了《大败局》。客观地说,这确实是中国第一部,将笔锋切入商业财经领域里的作品,前无古人。

  出版之后,这本《大败局》不仅在作家行业,更是在市场经济涌动的浪潮中,发出了自己独特的声音。很快,这本书一年的销售量就达到了100万册,也成了不少国内商学院课程的参考教材。

  吴晓波开始声名鹊起。

  真正将他推上第一财经作家宝座的是7年之后的《激荡三十年》,第一次将视角投注到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历史人物身上。

  由于用饱含夸赞的笔锋,将溢美之词赋予了企业家群体,他的这本书被各路企业家推崇和散发,包括万科的王石,联想的柳传志。

  吴晓波声名升到巅峰,名利双收。他不仅是企业家群体的座上宾,也是各大电视台、媒体活动的重要嘉宾。

  只不过,王石的第一桶金怎么来、岳父是谁,他在书中是不会写的;

  同样,联想脱胎于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柳传志利用何种策略手段将主张自主研发的倪光南赶下台、选择一条只能赚快钱的贸、工、技路线,埋下

了日后数十年困境伏笔的,他在书中也不会写。

  不过这不要紧,仅凭《大败局》和《激荡三十年》2本书,吴晓波在2009年就以750万元的版税收入登上了「中国作家富豪榜」,位列第五。

  在总结他第一段成功历史时,他意气风发地说:

  从今年开始,我要每年写一本书,每年买一套房。

  后来,他有没有每年买一套房,我们不知道;

  但是,他有没有每年写一本书,傻子都知道了。

  从2014年开始,他目睹了另一个商业导师罗振宇的崛起。在他的怂恿下,他开始了从一个财经作家,向商业文人的转变。

  说白了,想搞钱,想搞更多的钱!

  文人只是一个身份的幌子,披在商业的外壳上。

  他首先注册了一家企业主体:巴九灵,再注册了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凭借着第一财经作家的盛名,开启了他的妙笔生花之路。

  虽然他一篇名为《去日本买只马桶盖》的两千字小文,创造了250万人次的阅读量,和明哥当年成名作《终于,房子开始吃人了》阅读量比起来,不到1/10,但是,他已然创造了一个小小的奇迹,公众号的关注人数飙涨。

  这让他看到了突破传统作家艰难变现的一条突破之路。

  他为朴素而又复杂的商业知识,披上一层神秘的面纱,用自己可怜的创造力,制造出一些莫名其妙的组合术语,言之凿凿地生造出简单的商业因果关系。这一点,在《腾讯传》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既然当下的社会大众,不管是企业家群体,还是贩夫走卒、小镇青年,普遍存在强烈的不安全感,对财富有着极其焦虑的求而不得的思潮,那干脆将自己的商业历史知识,用各种华丽的、朦胧的词汇,进行拆解,强行设立因果关系,试图告诉受众,只要顺着他的思路,财务自由的目标就在前方。

  于是,他彻底转型为商业导师、中产阶级代言人和指路明灯,创办多场名目不一的现场付费课程。

  2015年4月底,他先后在深圳、上海、佛山等地,开办多场「转型之战」千人现场大课,两天一夜课时的学费高达9000元。根据媒体的公开报道,仅仅在深圳场收取的学费就高达908万元。

  2016年,在政府工作报告在全社会弘扬「工匠精神」时,他抓住风口站上浪尖,开展了「奇葩匠人」评选以及创办「新匠人学院」,收费为4.98万元每人。

  之所以敢收费这么高,是因为把公众号「吴晓波频道」的粉丝们,导流给了交过钱的「匠人」们。

  2017年,他又制造了一个新概念:企投家。他发布文章称,企投家=企业家+投资家,是中国商业文明从产业商业主义时代向产融商业主义时代的衍变,说白了,就是忽悠有钱的企业家过来,教他们如何投资、资本运作。首期招募300人,定价49800元。

  如果有企业家真的看不懂吴晓波的套路,那确实应该去上课,最起码,学完之后能现学现用,看破吴晓波的商业套路、资本运作的方法,也不枉此行。

  除了不断地包装新概念,伪装成知识的付费商业模式,他还有一个重头戏,那就是模仿罗振宇每年最后一天的跨年演讲,公开兜售商业观察、趋势判断。

  然而,他所有的观察,都有着明显的倒果为因、后视镜的思维缺陷,永远说着正确的废话。

  不过,这不妨碍他年终演讲门票的价格,连年上涨。

  2017 年,拿到了 251.05 万元的门票收入,在 2018 年,这一收入稳步上涨到了 271.52 万元;2年的购买人数为 1876 人,平均每张门票收费 2785.53 元。

  2019/2020 年的门票均分为 4 档:1980 元、2980 元、5880 元、12800 元,仅一张普通票 1980 的价格已经几乎和明星演唱会持平。

  虽然当年的门票收入,从来没有上过千万元,但是门票收入只占跨年演讲项目整体收入的 10% 左右,其余的大头,来自于商家客户的赞助。

  由于杭州巴九灵公司,曾经策划过一次性卖给A股上市公司:全通教育,要完整地披露过去若干年的财务数据,于是我们可以窥见:2016至2018年,公司收入分别为1.3亿元,1.87亿元和2.31亿元,净利润分别为4092万元,5008.83万元和7537.03万元。

  本来,一切都可以有序进行。

  吴晓波继续浸淫在他所谓的精英文化中,跟在时代浪潮掀起来的企业家屁股后面,为他们著书立传,溜须拍马,幻想自己成为商人、企业家中的一员,精英主义的思潮油然而生。

  普罗大众们,照旧过着自己小日子,有些人以「996」的模式通宵达旦地加班着,像没有感情、只会工作的工蚁一样,背负着房贷,偶尔抽空在互联网上仰慕一下成功人士们的发家史,意淫一下自己哪天可以逆袭。

  直到有一天

,他不满足于以商业导师的身份,通过线下授课、开办、跨年演讲的方式来实现商业变现,他想触达更海量的受众,更快速地捞钱。

  于是,冲突产生了。

  他终于意识到了,自己真的只有原来的几十万目标受众,可以供他攫取。

  3

  他干了两件事情。

  2019年3月份,吴晓波夫妇和一众股东,和A股上市公司:全通教育,达成了并购协议,拟以15亿元的对价,将巴九灵的96%股份,卖给上市公司。

  很多人心里会问,钱赚得好好的,为什么一定要上市?

  因为任何公司,从少数几个股东控制的公司,变成公众上市公司,在中国A股市场,都容易因为概念的稀缺性,被爆炒,使得股价远远高于企业的真实价值。

  对股东而言,可以将对未来若干年业绩的预期,一次性反映到现在的股价上来。套现卖股,就相当于在当下的时间点,兑现未来很多年的收益。

  在吴晓波的心里,也深深地知道,假如不破圈,不下沉,不触及更广的目标受众,只依靠自己拿几十万的付费客户,是永远上不了台阶,赚不了大钱的。

  如果2021年的吴晓波,站到2019年的吴晓波面前,跟他说:“我们是精英主义者,大部分人对我们都是无用的,特别是不明真相的股民,我们只需要服务好付费的几十万用户即可”,那么,年轻2岁的吴晓波,不把年老的他腿打折,再吐口泡沫,是不会善罢甘休的。

  为了找到更多「无用之人」来作为自媒体的用户基数,使得申请上市的数据好看,他还花了40多万元买粉。

  既然只有精英对他有用,企业家和商人是他竭力迎合的金主,他完全可以在小范围内发行股权嘛,何必找证监会,哭着喊着要上市,向大部分是「无用之人」的大众发行股票呢?

  幸运的是,证监会的目光如炬,否决了这场并购上市的戏码。

  于是,我们能看到,在真实商场里躬身入局、屡败屡战的罗永浩,也看不下去了,用精炼、犀利的语言,总结了类似于吴晓波一类嘴炮导师的忽悠规律。

  但是,吴晓波并不会这么轻易就认输,他要在罗永浩最擅长的主场里,唤起沉睡的号召力。

  割完知识付费的韭菜,他急匆匆地奔向直播带货的蓝海,没想到直接来了个裸泳。

  2020年6月,他专门写了一篇文章《直播电商也许是这么回事》,为自己的直播首秀预热。

  他称,直播电商已经成为最炙手可热的新零售创新运动。

  我看见了风暴,激动如大海。

  此时的他,绝对不敢有任何一个念头认为:自己是精英主义者,而大部分人是无用之人。

  他宣称:淘宝将联合吴晓波频道,共同为直播提供亿级流量及曝光。

  数以亿计的流量来源,绝对不是他说圈定的精英群体们,而是想象中,海量的、乌央乌央的大众。

  这场直播首秀持续了五个半小时,商家们入坑非常踊跃。他们真的以为,吴晓波的号召力,能够带来亿级的流量。

  于是,商家们纷纷掏出了60万元的坑位费,无论最终带货量多少,都要事先打底交给吴晓波团队。

  极其尴尬的是,吴晓波的商业思维短路了,他完全忘记了自己成名成家的身份,选择的却是26个品牌的商品,囊括了零食、日用、家电、马桶、奶粉等类目,与他的人设,简直是风马牛不相及。

  最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其他名人直播带货,除了选品严格之外,还会要求商家拿出优惠或折扣,低价走量,他反而在直播间将单价提高,玩起了自己知识付费割韭菜时惯常的饥饿营销的把戏。

  直播结束后,就有商家站出来跳脚,说自己交了60万元的坑位费,最后成交额连5万都不到。其中最惨的是某款奶粉,吴晓波只卖掉了15罐,最后还有3罐被退货了。

  商家直言被欺诈了。

  吴晓波在网络群嘲之下,舔着脸皮,写了篇自嘲文《十五罐》,从标题上试图以自嘲梗来化解舆论尴尬。他的小算盘是,虽然效果不好,但是直播的连带效应是品牌得到曝光了,隐含价值是不可估量的。

  所以,不难猜到,一朵白莲花,开始慢慢黑化了。

  原来,在以前售卖课程、演讲门票、高阶会员时,因为一开始定价就比较高,就主动排除了绝大部分受众,让圈进来的客户有精英之感。

  吴晓波还有高高在上、俯视苍生之感。

  直到自己躬身入局,想要更快捞钱、不得不召集绝大部分的人时,巴不得将所有人都变成自己变现的载体,他才在残酷的事实面前意识到:

  这哪里是大多数人对吴晓波无用,而是吴晓波对绝大多数人无用。

  所以,我们才能恍然大悟,他之所以会有只服务几十万人的想法,实际上的潜台词是:

  我本来不是个精英主义者,也曾经努力想收割尽可能多的人;

  证监会已经否定了我面向公众发行股票、一次套现的机会;

  淘宝给了我亿级流量的直播机会,但是几乎所有人都不看我的直播;

  臣妾真的做不到破圈啊,干脆只服务那入套的几十万人。

  这就如同一个渣男,平日对女生爱答不理,终究有一天需要女神了,使出浑身解数,追求而不得,却回过头来咒骂女神是有眼无珠的绿茶婊。

  「精英论」言论公布之后,吴晓波的人设崩盘了。

  互联网上,各路主流媒体、自媒体,对他做出了各种评价,不一而足: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趋炎附势的文化商人、风口钻营的投机者。

  做出这些评价的人,可真有文化。

  如果你要问明哥有什么评价,我的答案是他肯定不是我心目中的精英。

  我也要反问一句:

  什么玩意?!

在线下载列表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