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TXT电子书,就来曹操读书

微信
手机版
TXT电子书

降准背后的意思,你真的懂吗?

作者 :无力欢颜 2021-07-11 06:53:32 审稿人 : admin

作者:卡夫卡很忙
来源:局外人的视界(ID:hooyar_380097485)

9日央妈宣布降准0.5%,这一项大约可以释放万亿级的长期资金。

来自灵魂的拷问来了:市场上真的缺钱吗?

答案是市场是结构性的没钱,房地产行业都在那里嗷嗷叫呢,给地产商划定三道红线,再给银行划两道红线,想想好像还不够,六月底又宣布把地产商们的商票一并纳入到考核指标内。

所以最近好朋友都在喊我出山,去帮那些拿不到钱的开发商们搞钱。

我昨天还写,出来混的总是要还的,出来借的,一样是要还的,你为什么那么聪明?总以为借钱的时候低声下气可以,钱搞到手了就可以撅起屁股装大爷?

实际上,最傻的是中介,除非你能打着平台化的幌子,跑到美利坚先去变现一把,然后把户口本给改成别国的,否则中介费收得有多爽,以后就会被双倍的附魔伤害给反击回来的。

市场上真的是不缺钱,缺的是给钱的勇气,为什么没有勇气撒钱?因为看到了未来的风险!

房地产的逻辑已经彻底变了,总量控制之下,银行也不傻,当然是优先供应暂时回款不会有问题的项目和企业,但凡一圈正规军都没看上的,你丫非要觉得自己能耐了,插一脚,能干得赢市场的翻脸无情,最后一定会被抓起来买单的。

拿到钱的是老板,人家嗅觉更灵敏。

我还记得2012年去魔都看一个地产项目,老板恨不得比我还懂金融行业的套路,喝多了几杯下肚,大吹自己如何品位超凡,在澳洲买下四个大农场。

当时我就打定主意,这个项目碰都不能碰,后来一看账本,在一堆不甚高明的假账下,藏着老板的财富转移大计——早就用各种手段把本该用于项目开发的钱拿去干别的了,所谓的资金监管,你以为真的能监管的了?

啥都不说了,看看康美当年账上的几百亿是怎么来的吧。

做资金的朋友们都记得市场最好的那几年,从09年到13年,先是信托发财了,某信托公司豪横到给正式编制的扫地大妈开到了20W+的年薪,你能想到银信合作项目,给信托通道费最高都能干到3%+吗?现在还在美股上市的诺亚财富靠的就是代卖信托产品,一揽子打包通道费最高能干到10%。

普通人对这些没概念,总记得当年红火的余额宝,最高的时候能给到7%,当时银行明面上的贷款利率才多少?

地方平台动辄就是20%+以上的融资成本。

如果用最简单的道理去说明这现象背后的本质:存款准备金最高干到21.5%,表内正常的商业信贷都没有额度了,以致于大家只好跑去做“金融创新”,把表内的转到表外,通过信托、券商资管等等通道来玩一道障眼法。

本身中国经济的特点就是高投资,高负债,维持正常的经济运转就需要不停投入大量的增量资金。

既然市场有那么大的资金敞口需求,正规途径无法满足经济活动的需求,那么金融机构就开始玩影子银行,大放高利贷。

这一波玩法玩到最高潮,玩出了2013年6月份的钱荒。

金融机构玩资金池,长债短拆中间一下子集体出问题了,央妈为了惩罚,故意甩了个脸色,于是金融史上奇葩的一幕就发生了。

中国的商业银行其实本质上都是政策性的商业化运作的金融机构,跟银行一比,其他的都是弟弟。

一旦引入市场化考核的机制,你能责怪银行工作人员利欲熏心吗?

表外的盈利,什么银行的财顾费才是大家赚大钱的机会。

但是,实体经济是承受不了那么高的利息的,很快到处都开始暴雷。

不知道有没有人听说过当年的钢贸事件;神木几千家担保公司倒闭;鄂尔多斯的煤炭地产大佬们挨个破产……

实体经济,不管是哪个行业,长期运营,谁都不可能承受那么高的利率压力。

但如果去反问为什么当年管理层要把存款准备金干到20%以上呢?其实本意是想解决经济过热的问题,08年金融危机大放水,4万亿计划后来一直被狼叫兽之流的经济学家批判了很久。

但就像一个频死之人,你给他注射激素抢救过来,固然有可能有后遗症,可是不抢救当场就死了,更何况我们今天再站在上帝的角度来看待问题,难道不正是08年看似过猛的4万亿让很多基础产能产生了突破,有了这个基础,中国制造才有了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可能管理层一直对控通胀看得很重,看到全球性的放水返灌中国,带来的输入性通胀,于是决定收紧流动性。

这就像是大禹治水,你试图用堵的办法,去解决全球印钞泛滥带来的问题,最终的结果就是伤经济,肥了大量有路子有办法的中间商罢了。

所以我们再来看当下中国经济面临的问题,跟当年的处境是不是很有点相似?不同的是当初是纯粹的金融影响,现在却是疫情影响,这种影响给全球的供应链体系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于是现在大家看到的结果就是芯片断货暴涨。

我一个做外贸的粉丝告诉我,别以为芯片都是什么高大上的东西,有一种以前卖3厘的芯片,用在各种很low的遥控器低档电子产品里,因为疫情,台湾供应商一下子把价格干到了五倍,当然,总价还是很低,不过也就1分5厘罢了。

所以别以为只有高大上的东西能卡脖子,经济学上,只要是供需关系失衡,都能给你卡上。

中国一直以全产业链条完善而自豪,但在局部节点上,我们因为市场或者技术的原因,真的是有很多需要解决的生产力问题。

疫情是个机会,当全世界都陷入到生产因疫情拉胯的境地,中国制造恰恰是遇到了千载难逢的补短板的机会。

比如说那种很LOW的芯片,其实中国企业完全可以生产,为什么以前没有人干?因为不赚钱啊,台湾人利用先发优势,把价格干到后来者基本无利可图的地步,这玩意又没有高大上到让有司觉得必须大力扶持,所以就停在那里了。

这几天中国最牛叉的芯片生产企业中芯国际又在闹人事问题了,大牛们有谁拿的是中国内地的户口本呢?

为什么我们没有自己培养出来的芯片人才呢?

高端板块也就那点需求,但中低端高速发展却是可以造就大量的实干人才的。

有时候我读历史书,为什么开国皇帝身边的贩夫走卒们最后都成了了不起的大将人才?因为他们有机会不停的在厮杀里成长,大部分经验都是在实践里干出来的,不是死读书读出来的。

这几天有人弹冠相庆,以为降准房地产又可以接着奏乐呢,怕是想多了。

降准是换一种思路去治理全球性货币泛滥的问题,现在用疏导而不是堵去解决问题。

用脚趾头想想,摸着美国过河的经验难道没有告诉你,放水放得资产价格虚高后果到底是什么吗?

相信跟随放水还有类似加强金融工具管控的政策,什么ABS之流的,您就省省吧,玩资金中介的,都给我洗了睡。

昨天我写了一篇《出来混迟早要还的》,对于平台们利用数据优势玩利差游戏,早就被监管层们看得不爽了。

但作为一个长期跟金融行业混的,将心比心,换了我做银行,我也愿意买ABS,为什么呢?因为省事啊!

你一个个的放款审核,需要多少时间精力?你一起打包卖出去,又得多省事,况且ABS们还能自欺欺人的包装成所谓的支持中小企业融资。

管理层看到的肯定比我这种在家敲键盘的来得透彻。

给银行降准是胡萝卜,配套的一定有大棒,要的就是减少金融中间商,让全社会的融资成本都给降下来。

十几年前,其实大额资金走走账换个用途很容易的,现在难度就提高了很多,这是科学技术在提升监管的能力。

几年前各种理财产品卖得飞起,讲真,理财无非就是变现的高息吸储,你怎么把理财给干掉呢?如果低价的资金已经很多了,为啥跑去买高价的?

当然,最终肯定对我A形成一波利好,钱多了,多多少少有资金玩投机去了。

但你以为房地产能同沐恩泽,那怕是想多了,一共五条红线,还有不停的加码,这意味着接盘侠后继乏力,没有暴涨的前景,就没有爆买的冲动。

实际上,官方还是在引导资金往实体经济里走,补短板。

很多人怕是想多了,很多人可能得早点找找出路。


东方金报网http://www.caao.net▼▲▼▲▼▲▼▲▼●●●●●●●▼▲▼▲▼▲
在线下载列表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