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TXT电子书,就来曹操读书

微信
手机版
TXT电子书

谭主:全球最佳表演奖:英国

作者 :瑶瑶酱 2021-07-01 20:44:20 审稿人 : admin

  这个月,英国硬生生把自己演成了一部电视剧。

  本想借“

伊丽莎白女王”号全球航行,上演一幕“帝国归来”的大秀,无奈,船漏水,军露怯,连国防部机密文件都能丢。

  随着英国国防部机密文件被曝光,剧情也逐渐清晰。英国表演的不是什么“帝国归来”,而是“落日余晖”。

  无论从哪个视角看,这出戏,都有点烂。

  BBC视角:配合表演,带不动

  配合表演的是BBC。6月27日,BBC称自己获得了一份国防部机密文件。

  50页的文件,除了证明国防部老早就策划好了“卫士”号驱逐舰在克里米亚水域的行动,还藏了一个关键信息。

  英国政府亲自邀请了BBC的记者随舰报道。

  BBC获取这份文件的时间,比“卫士”号的行动要早。也就是说,BBC早已对这次行动了如指掌,并与英国政府心照不宣,他们接下来要做的,是演一出双簧。

  登船的记者叫

乔纳森·比尔,从1999年加入BBC之后,他就一直负责国防安全相关的报道。5月份随舰出发时,他就写了一篇报道,分析“卫士”号跟随“伊丽莎白女王”号全球航行的目的。

  乔纳森·比尔在报道中援引英国海军的话写道,这将是这一代人所能见证到的英国海军最强大的部署,它们被视作“全球化英国”的有力象征。

  理解了这层相互配合、扬英国军威的意思,再来看6月23日当天,“卫士”号横闯克里米亚水域时乔纳森·比尔的现场报道,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站在舰船上,乔纳森·比尔说:“我们刚刚穿行通过克里米亚领海,这是英国皇家海军有意的举动。”这和后来曝光的机密文件相互印证,英国预判了闯入这片海域的风险,但还是决定要来。

  看,英国多硬气。BBC记者现场想表达的意思,也一样。为了营造英国军舰的英勇,他还烘托了一句,我看到了俄罗斯的示警,但“卫士”号还在按照原定的航线航行。

  英国没有想到,俄罗斯战斗机人狠话不多,直接投下了四枚炸弹示警,紧接着,只过了4分钟,英国就离开了。英勇,是装的。但装,就要装到底。

  接下来的故事,都很熟悉了,英国国防部坚决否认听到过示警,也没有被轰炸,只留下BBC独自尴尬。一出双簧,演砸了,BBC的报道反倒成了英国说谎的证据。

  该配合“卫士”号演出的BBC尽力在表演,无奈配合不动。

  到了6月27号,英国还在被群嘲。BBC此时才曝光英国国防部机密文件,也是费尽心思。谭主细看了BBC的报道全文,挽尊的意思很明显。

  报道里多次强调英国国防部对黑海行动做了周密安排、部署,预判了各种情况,是想证明英国心里早就有数。

  到后面,BBC试图“正本清源”,评价英国本次航行合理合法。报道还援引《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称外国船只的通过在“不损害沿海国家的和平、良好秩序和安全”时被视为“无罪”。

  ▲BBC新闻引述了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条款

  为了遮盖英国的谎言,BBC费心了。只不过,英国网友更关心的不是这些,而是国防部的机密文件竟然能泄露在肯特郡的一个公交车站,而在当地,连公交车都少。

  更离奇的是,文件能被人捡到,接着就默契地转交到了BBC手里。一系列巧合,让谭主想起来,就在“卫士”号出发的同一月,英国政府公开宣布向英国广播公司拨款800万英镑,应对包括来自俄罗斯方面的谣言。

  现在看来,谁才是谎言制造机,配合演出的BBC,心里应该很清楚。

  英国海军视角:求求你,别说了

  配合演出的是BBC,而站在台前的,是英国海军——这出戏的源头。

  上个月,英国海军派出了自1982年以来的“最强部队”,执行英国政府口中“英国走向全球”的任务。

  舰队中,最令人瞩目的,当然是领头的“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这是英国海军有史以来建造的最大战舰。

  但让人尴尬的是,别说“走向全球”,“伊丽莎白女王”号差点没驶出港口——给航母护航的,只有“卫士”号一艘驱逐舰和两艘护卫舰,根本凑不够一支完整的航母舰队。

  事实上,如果航母能说话,它一定会第一时间冲着把它推上台前的英国政客,说上一句“闭嘴”。因为每当英国政客立下“Flag”,“伊丽莎白女王”号总会“不负众望”地掉链子。

  这种“魔咒”,从下水那一刻,就已经开始。2014年7月4日,“伊丽莎白女王”号正式下水,当时的英国政客接连表示,新航母将成为国家权力的工具和国家权威的象征,将开启英国海军一个新的时代。

  嗯,一个全新的,时不时让英国海军颜面尽失的时代。

  这边,刚夸下海口说新航母标志着英国的军力仍能影响世界。人们就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这航母出不了港。

  用时任英国第一海务大臣乔治·赞贝拉斯爵士的话说,如果我们不想让这艘大船成为“坐鸭”,那我们就需要足够多的护卫舰、驱逐舰和飞机为其护航,让它成为“可信”的战略资产。

  但问题是,预算不够了。

  所以,英国海军就面临一个很尴尬的问题,这艘命途多舛的航母,可能会作为美国战机的平台投入战斗。

  曾负责国防事务的理查兹勋爵当时就忍不住了,下场一顿臭骂,谭主给大家翻译成了一段耳熟能详的话,便于大家理解:

  我早就和你们说过,英国你有那个多余的钱养航母么?你没那个能力知道吧,现在好了,修也修出来了,不用它就是犯罪。怎么用,只能和美国“密切合作”,来“重振”英国航母能力,英国海军,脸都不要了。

  理查兹勋爵有句话说得对,建好了,

不用就是“犯罪”。至于其他的装备,只能慢慢攒。三年后,2017年12月7日,“伊丽莎白女王”号终于服役。

  这时,英国政客又跳了出来,宣称要派航母去亚太巡航。话音刚落,正式服役12天后,“伊丽莎白女王”号就发生了漏水事故。巧合的是,报道这一新闻的记者,正是“卫士”号上的乔纳森·比尔。

  他当时写道,这只是新航母众多问题之一,而这些问题,都令人非常尴尬。

  一年后,“伊丽莎白女王”号终于有了令人高兴的消息——前往美国装备战斗机。

  出发前,“伊丽莎白女王”号的舰长还向英国的记者们开了个玩笑,“不要写任何负面消息,小心轰炸你们。”

  但英国媒体,也没给舰长任何面子,“醒醒吧,你的船,是一艘没有任何飞机的航空母舰。”

  到了美国后,在航母甲板上进行训练的是美国的F-35战斗机,出于“爱国原因”,第一次着陆的训练,是由英国飞行员完成的。而当“伊丽莎白女王”号返回英国时,这两架飞机,又还给了美国人。

  都这个样子了,英国政客还坚称,“此次行动,加强了我们与美军的特殊关系。这是我们全球影响力和实力的真实体现。”

  所以,部署亚太,保护国家安全并支持盟友的做法不变。

  但几个月后,“伊丽莎白女王”号,又出了一些“小问题”。

  美英航母联合军演的消息几年前就放出了,但美军左等右等,就是等不来英国航母。不过好消息是,“伊丽莎白女王”号漏水4个月后,“威尔士亲王”号正式交付了。

  然后,它也漏水了。这次事故导致它在2021年春季之前,都只能待在维修厂中进行修理。

  一有事就“蹲”回维修厂,伊丽莎白蹲完威尔士蹲,威尔士蹲完伊丽莎白蹲。伦敦?轮蹲还差不多。

  旧梦难圆。曾经的英国海军,能够派出900多艘英国军舰穿越英吉利海峡。但现在,却只剩一艘永远修不完的航母。

  英国民众视角:先管好自己,行么

  无论是情报泄露还是航母漏水,这些事情,英国民众早已见怪不怪。

  用《外交政策》的话说,英国频繁做出“迷之操作”的背后,是“英国迷思”——脱欧后的英国,沉浸在“全球化英国”这种白日梦之中。

  ▲《外交政策》:“全球化英国”是一种白日梦

  曾经在中国驻德国大使馆工作4年的王朔给谭主分析了英国的心思:

  英国脱欧后,仍追求所谓的欧洲大陆权力“平衡者”的角色。一方面,英国可以利用同美国的关系,提高自己在欧洲的话语权,另一方面,当英国成为一座衔接欧洲和美国的桥梁时,它也就能在世界刷出存在感。

  美国,成了英国最后的“救命稻草”。

  不久前的G7峰会,英国是主办方。为了讨好美国,英国费了不少心思。因担心现有的基础设施不适合拜登的“空军一号”降落,英国政府大手一挥,花费1100万美元来延长康沃尔纽基机场的跑道。

  当美国要求英国派出航母进行联合军演时,明知补给跟不上的英国,还是在出发前“一咬牙”,宣布将花费23亿美元建造3艘为航母提供补给的后勤支援舰艇。

  但英国的“大出血”,换来的却是美国的嘲讽。美国《防务新闻》报道中提到,“看,英国又一次宣布要建造补给舰了。”

  英国想做桥梁的想法,在美国看来,只是一厢情愿。老是想跟在美国后面,协调全球,但却忘了先协调好自己,才可能获得尊重。

  宣布情报泄露的第二天,英国新增新冠确诊病例,创下今年1月底以来单日最高纪录。两周前,英国首相约翰逊就曾宣布,鉴于变异新冠病毒在英国部分地区快速传播,英格兰地区将原定在6月21日的“解封”措施延后四周执行。

  疫情如此严峻,作为英国抗疫关键人物的英国卫生大臣汉考克,却被发现违反防疫规定,在其办公室与一名助手亲密接触。

  尽管汉考克在事发第二天就辞职,但他的做法也彻底激怒了英国民众。当天,数万名英国民众发起新一轮抗议活动,反对疫情封锁措施。

  ▲当地时间6月26日,伦敦上万人上街游行示威,示威活动的诉求包括反防疫封锁等

  抗议的队伍,足足有四公里之长。英国国内乱作一团,国际上也是人心尽失。

  6月23日,德国总理默克尔就表示,希望欧洲国家对来自英国的旅客进行隔离。

  美国的媒体更狠,直接把英国形容为“国际弃民”。

  英国一心向着美国,但美国的心里,可没有英国。什么桥梁,什么盟友,不过只是嘴上说说。

  这些事情,欧洲的其他国家,早已看清。

  想当桥梁当然可以,但不知道英国政客还记不记得,德国前总理施罗德告诫英国前首相布莱尔时说的一句话:

  桥梁,是要让人踩着的。

●☛█▼▲豪仕法律网HtTp://Www.CAao.net◐◐◐◐●☛█▼▲◐◐◐◐●☛█▼▲
在线下载列表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