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TXT电子书,就来曹操读书

微信
手机版
TXT电子书

肖磊:G7声明和美俄峰会再次说明了美国的狡诈和局限

作者 :无力欢颜 2021-06-20 19:40:02 审稿人 : admin

  最近G7峰会和美俄首脑会议是全球政治界比较热闹的事情,作为吃瓜群众,我个人发表一点观后感,同样大家也就当评书来听,不构成任何理解国际政治的建议或意见等。

  很多同学关注这类会议,主要看会议期间的各种观点输出,以及会后的联合声明等等,但我觉得很多问题还是要结合历史背景来关注,另外魔鬼藏在细节里,需要从细节里去找到更多问题的答案。

  一

  首先来说一下这次G7峰会,尽管这个峰会每年都会举办,但今年这一次可能有很强的历史逻辑,这一点估计连参会的这些各国首脑都没有仔细想过。我这么说不是故弄玄虚,是有一定依据的。大家先别着急,我们慢慢往下聊。

  G7的前身是1975年成立的美、英、德、法、日、意六大工业国集团。请注意,是六大工业国集团,最初并非是一个政治联盟,而是为了解决现实经济问题,后来把加拿大给搞进去了,所以就成了七国集团。

  那当初为什么要成立这个集团呢,原因是复杂的,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当时的美国和欧洲,都遇到了巨大的经济问题。那到底是什么问题呢?

  没错,就是美元贬值,以及引发的美国国内大通胀,也包括欧洲经济的停滞问题,再加上油价的暴涨,当时的法国和西欧各国也是陷入了滞胀和能源危机。1974年美国通胀率飙升到了11%,要知道两年前,也就是1972年的时候,这个数字还只有3.27%。

  那这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简单的来说,由于越南战争等,60年代末美国出现了持续的经济低迷和赤字,美国想要刺激和拯救经济,就必须得超发货币,但问题是,当时还处在金汇兑本位时期,也就是美国依然承诺全球,只要你拿着35美元,就可以到美国兑换1盎司的黄金,所以导致美国滥发出来的货币,流入欧洲之后,欧洲各国也不傻,迅速的跑到美国去兑换黄金,美国黄金储备迅速减少。

  从1965年至1970年间,仅法国从美国兑换走的黄金就超过1000吨,期间美国黄金储备减少了至少1万吨,也就是美国黄金储备下降了一半。美国肯定受不了啊,怎么办?

  到了1971年,尼克松直接宣布,美国放弃承诺(公开违约),黄金价格自由浮动,也就是欧洲再想用35美元就从美国拿走1盎司黄金,门都没有,黄金价格从此进入了长达十年的牛市,到1980年的时候涨到了850美元,涨幅超过了20倍。

  那放弃美元跟黄金的固定比率之后,美国得到了什么呢?很简单,一方面黄金储备不再流失,另一方面在货币政策方面失去了硬约束,通胀预期开始抬头,这就是我刚刚提到的,美国通胀率一下子从1972年的3.27%,飙升到了两年后(1974年)的超过11%。

  同时,整个欧洲作为原油消费国,正在经历石油危机,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欧佩克为了打击支持以色列的西方国家,对西方实行石油禁运,再加上美元贬值,石油价格从1973年的不到3美元,飙升到了19

74年的超过13美元,不到一年时间,涨了超过4倍。

  那大家想想,石油被称为工业的血液,作为工业大国,尤其是严重依赖石油进口的法国等西欧国家,能坐得住吗?

  于是,法国提议召开了1974年的六大工业国集团峰会,这就是为什么第一次召开的时候,就有日本,而没有加拿大,因为加拿大的工业实力远低于当时的日本,加拿大本身是产油国,是油价上涨的受益者。

  当时西方面临的经济问题是复杂的,石油价格的上涨,除了中东战争,美元问题也占了很大的一部分,中东战争掩盖了美元贬值给欧洲带来的通胀和经济灾难,所以欧洲同样并不傻,尤其是当时刚刚上任不久的法国总统德斯坦,要知道德斯坦在1962至1972年间,担任法国多届政府的经济和财政部长,亲眼目睹了美国如何用美元各种把戏,割欧洲韭菜的。

  二

  六国峰会之后,德斯坦政府开始了法国的改革,推动大型基础设施建设,这里面包括法国的高铁,大名鼎鼎的阿尔斯通公司,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发展起来的,1978年阿尔斯通主导的第一列TGV 超高速列车诞生,奠定了法国在这一领域的竞争力,其实这家公司跟中国高铁的发展也有很多缘分,目前在中国有30多家分支机构,以及超过1万名的员工。同时,德斯坦政府还大力支持核电的发展,以降低对石化能源的依赖,同样刺激出来了法国如今的核电技术和市场。

  更重要的是,在任期间,德斯坦还联手时任德国总理的施密特,为欧洲一体化找到了更大的共同目标,推动了欧洲的一体化进程。推动建立了欧洲理事会,成立了欧洲航天局等。

  而我更关注的是,在经济和建设方面推动独立,逐步摆脱美国之后,1979年,德斯坦和施密特共同倡议建立属于欧洲的货币体系。如果没有这次倡议,欧元的诞生恐怕就遥遥无期了,所以真正的欧元之父,其实并非蒙代尔,而是德斯坦。

  德斯坦在卸任之后,还主持制定了《欧盟宪法条约》。更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德斯坦在任期间,可以说在发展中法关系方面非常积极,排除了各种干扰,为中法友谊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那我提德斯坦这个事情,到底要说什么呢,其实我并不是简单的夸赞法国,而是要扒开历史去看,那些在后二战时代,欧洲地位被美国取代之后,欧洲一个又一个举足轻重的政治家,是如何寻求独立发展,自我做主,并在经济、货币、能源、基础设施,以及科技,外交等方面,摆脱美国控制,避免为美国的错误埋单,从战略层面是如何防止美国割韭菜的。

  如今欧洲还会出现类似的政治家吗?我本人非常怀疑。

  那这跟要讨论的,本次G7峰会有什么关系呢,其实关系很大。本次G7的大背景是,美国再次利用美元的垄断地位,为了拯救国内被疫情影响的经济,大量的超发美元,美联储资产负债表在短短一年之内翻了一倍,从4万亿飙升到了8万亿,致使自身和全球通胀预期加剧,虽然没有爆发石油危机,但油价过去一年里也涨了超过3倍,各类原材料价格持续飙升,大宗商品价格指数近一年上涨了超过40%,最近半年上涨了接近20%;全球物流成本持续上涨,就拿中国来说,上海出口集装箱指数(SCFI)相比去年最低点来算,已经大涨358%,中国到欧洲、美国航线的运价,相较于去年同期的涨幅在5-10倍。

  这难道真的都是由于需求和供给影响的吗?难道完全要怪罪到新冠疫情头上?如果这么理解,那全球就只能乖乖的给美国拯救自己经济的所有代价埋单。

  同时,欧洲各国远远低估了自己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就拿法国来说,底层民意已经不容忽视,我举几个例子,比如为了平息此前的黄马甲运动,马克龙解散了“精英学校”,法国“总统摇篮”国立行政学院;今年马克龙还首次不顾争议纪念拿破仑,要知道这是法国历史上五十年来首次;另外最近有人还扇了马克龙一记耳光,结果在这个人的住处搜出来了多件武器,还包括一面苏联国旗、一本希特勒的《我的奋斗》等。

  我说这个,只是要表达一个逻辑,那就是像法国这种,世界革命的发源地,其底层社会已经在酝酿各种变化,这些问题如果处理不好,也就是说,如果法国等不是本着解决自己问题去处理政治外交等,不能出现像当年德斯坦那样的政治家,欧洲政治和经济发展的问题,会因为美国的介入和主导,继续恶化,而找不到合理的突破口,变成了受害者心态,整个欧洲会再次陷入到类似曾经发动两次世界大战的德国逻辑,也就是整个欧盟德意志化。

  三

  因此,基于美国要转嫁危机和完成政治误导的逻辑,G7峰会,对于美国来说,肯定是要极力避免讨论经济和货币等现实问题的,如果讨论经济、货币等议题,那美国都可能拒绝参会,美国必须要用一个更大的议题,来防止大家对自己带来的各种问题的发难,至少所有的议程要受到美国的主导,这会造成德法等国家,只能沉浸在有限的话语和主题当中,根本没有机会去讨论其他事情。

  我举个例子大家就明白了,比如美国跟欧洲坚持要讨论中国某个问题,欧洲一些国家说,这个问题不应该成为我们讨论的重点,于是,美国就继续找“共同”关心的问题,把什么经济胁迫啊,价值观不同啊,香港、新疆、台湾等等,以及各种假情报和假新闻都拿出来说,反正只要欧洲某个国家,对某个问题感兴趣,这就好办了,抓住这个问题不放,使劲讨论,你就只能陷进去了,也就是说,总有一个问题你是对中国不满意的,好,那我们就讨论这个问题,然后达成“抗中”“共识”。这就好比说,美国怀揣着一百个“反中”理由,总有一款适合你。

  问题是,美国跟加拿大、墨西哥等之间,也是经常吵架,特朗普不仅要用墙隔离墨西哥,还差一点跟特鲁多打起来了,但这会影响到美国对加拿大和墨西哥的定义吗?不会,因为这种问题,叫做别扭,但美国对中国的问题,是完全的定义为美国的对手,甚至是威胁,这性质是完全不同的,所以很多国家可能觉得,不就是跟着美国说你中国几句吗?怎么还反应那么大呢,根本的原因就是,性质不同,闹别扭的目的是想让对方更重视和依赖自己,而搞分裂的目的是打倒对方,这是完全不同的。

  我一直觉得,德国和法国等欧洲国家,跟中国的一些口水战,实际上仅仅是口水战而已,要跟美国这种带有强烈敌对目的和目标的指责要区别开来看。

  我这不是说自我犯贱,不去在乎欧洲的各种操弄,而是要理性的看,欧洲无论从各个方面,挑战中国核心利益的理由和实力都是不充分的,中国同样没有任何理由和条件去威胁欧洲,同时欧洲内部本身有很多问题,而中国的崛起给欧洲提供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机会和时间窗口。

  我很好奇的是,曾经是整个美洲老爹的欧洲,总不能一直当美国的孙子吧,如果欧洲人连这点志气都没有,那只能说明欧洲的文明真的就是一个偶然。当然,由于美国舆论对欧洲的影响,很多时候欧洲内部可能看不太明白,但逐步的,欧洲会明白过来。

  四

  好,我们再回到此次G7峰会,说说其他细节。

  这次G7,另一个细节大家一定要注意,那就是各方的诉求问题,这里不仅仅是美国的诉求。

  美国的诉求当然是在对华问题上达成共识,这就是美国参会的唯一目的;而英国的诉求是扩大英国的影响力,塑造一个英国“文化”主导的新的想象联盟,英语和英王对构建跟澳大利亚、加拿大等的想象共同体逻辑是有帮助的,所以英国在极力的打造一个以英语和英王为纽带的影响力圈层,这个里面英国跟美国就能更平等一些,未来英国的这个外交逻辑会在各个层面体现得更明显。

  而法国呢,再次邀请了南非总统拉马福萨,其也是非盟的领导层,法国在次之前已经做了很多关于进一步影响非洲的举措

,包括马克龙承认法国在卢旺达大屠杀当中的责任等等,同时法国总统马克龙此前还计划将于明年把英语驱逐出欧盟的工作语言,也就是说,法国在寻求欧洲大陆的独立性,以及试图重新建立对非洲的影响。

  德国算是比较低调的,但德国更关心的是经济层面的实惠,因为经济问题,同时也是德国的政治问题,这一点跟法国还有所不同,如果德国对欧盟经济的支撑力下滑,话语权和影响力会迅速被削弱,所以德国关心经济问题,并不是说德国不关心政治,而是经济就是德国的政治,因为发动两次世界大战的德国从道德层面难以服众,经济就是德国最好的政治语言。

  那这些细节能说明什么呢,其实很简单,就是G7根本就不是一个所谓的政治联盟什么的,最多仅仅是一个各怀鬼胎的聚会形式,各自已经在为自己的各种未来空间做准备,美国拉上了韩国(意思是,除了欧洲,我还有亚洲伙伴呢),法国拉上了南非(意思是,非洲是我的大后方,我还是有影响力的),英国给足了澳大利亚、加拿大面子(意思是我们同宗同源,都说英语,都有一个女王)等等。各自都有自己的意图计划,各方都想扮演老大,都得拉一两个小弟。

  那我说这个什么意思呢,其实我要说的是,各方的表演,本身并不奇怪,而我们真正要关心的是结果,那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大家看到的最后的声明,对中国的不友好还是显而易见的。所以,在了解他们各怀鬼胎的同时,还要明白这个结果是怎么来的。

  五

  没错,我在前文中已经说了,这个结果,是由美国主导的结果,那为什么大家都各怀鬼胎,最后还是被美国主导了呢?原因很简单,因为美国准备充分,目标明确,并掌握了议程。

  我举个例子大家就明白了,比如在G7峰会前,美国先公布了一个信息,就是拜登要跟俄罗斯总统普京会面,也就是确定了美俄峰会。其次,G7峰会即将开始的时候,美国又邀请默克尔访问美国。大家可以想想,这是为什么呢?其实这不是事后诸葛亮的分析问题,大家还记得上次,中美阿拉斯加峰会吗?美国也是同样的策略,首先是美国国务卿访问韩国日本,然后是中美阿拉斯加峰会,然后是菅义伟访美。

  那我们再回到G7,也就是说,美国非常清楚,欧洲最关心的还是俄罗斯,如果法国等要拉着美国“抗俄”,首先就要在G7峰会上听美国的,因为峰会之后立马就是跟俄罗斯的会面,也就是说,如果G7不同意“抗中”,那美国就不同意“抗俄”,而后的美俄峰会到底怎么谈,完全取决于G7峰会德法到底听不听美国的,尤其是法国。

  同时,美国非常清楚德国跟中国经济的联系,德国不愿意“抗中”,所以G7召开之际通过邀请默克尔访问美国,释放更多积极信号,来换取德国支持,这样基本就搞定了对G7议题和最终话题的主导。这大概就是G7会后声明的来源吧,当然,我也是猜的,纯属杜撰,供大家闲聊。

  所以,当而后的美俄峰会,美俄并没有出现尖锐的交锋,欧盟知道自己被美国骗了,于是在美俄峰会当天,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就立马宣布对俄关系“三原则”,即对抗、遏制、参与,并对欧盟和俄罗斯的关系表示了悲观,博雷利说,很难和俄罗斯“重置”双边关系,欧盟应为欧俄关系“进一步下滑”做好准备。

  请注意,很多人可能会觉得德国、法国等也希望跟俄罗斯改善关系,但欧洲问题的复杂就在于,德法在政治外交方面,头顶还有两刚性约束,那就是欧盟和北约,所以很多时候心里想的,和嘴上说的,是很矛盾的,这里面美国就可以反复的利用。

  从这里面你就能看出美国外交的骗术有多高了,美国有一百种办法可以让

欧盟内斗,俄罗斯只不过是其中一个用来敲打欧盟的筹码,如果再加上英国,以及东欧诸国、土耳其等等,德法想在这种国际会议上主导议程,几乎不可能。

  五

  我再说一下自己对美俄峰会的看法。

  其实美俄这个峰会,是俄罗斯过于当真了,为了重视这个会议,普京早早的就去了,一改习惯性的迟到风格,说明俄罗斯对美国的友好还是非常渴望的,但美国非常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其实说白了,仅仅是一起坐一坐,美国就达到目的了,因为如果没有G7峰会,一定不会有美俄峰会,这个美俄峰会,美国实际上有两个目的,一个是敲打欧盟,第二个是顺带挑拨一下中俄关系,仅此而已。

  而且我可以肯定的说,双方不会过多的涉及中国话题,甚至有可能不会提到,因为俄罗斯已经在会前就表明了立场,不会参与西方对华关系布局中。

  但美国的高明之处在于,要让外界感受到,美国跟俄罗斯达成了某种共识,俄罗斯释放了某种信号等等,这里面大家可以关注一个细节。就是拜登和普京会面结束之后,离开日内瓦返回华盛顿的时候,在机场(而不是会后的新闻发布会),拜登发表了一个看似随意,但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发言,他是这么说的:“俄罗斯处于非常非常困难的境地。他们受到中国的挤压。他们拼命想维持世界大国地位。我(拜登)已经给了普京他想要的东西:合法性,和美国总统一起站在世界舞台上,他们迫切地想拥有”。

  这个表达真是高明,因为含义太“悠长”了,以至于这个发言,都能引起非常大的误解和误判。当然,我也是瞎猜的,那就请允许我继续给大家瞎扯。

  拜登说俄罗斯处于非常非常困难的境地,那我就要问了,难道比2014年遭遇美国制裁的时候还困难?要知道那会,半年之内俄罗斯货币贬值了将近50%,国内物价飙升,经济差一点崩溃。而现在的俄罗斯,有着足够的欧元、人民币等储备,而且还在结算当中,逐步的剔除美元,疫情控制方面比美国更好,随着油价的回升,俄罗斯经济明显的复苏,我看不到拜登所说的俄罗斯经济非常非常困难,是困难在哪里?就在两周之前,俄罗斯总统普京还表示,俄中关系达到前所未有水平,两国年贸易额可达2000亿美元。

  所以,拜登说俄罗斯经济非常非常困难的言外之意到底是啥?其实更多的还是一种西方式自信和傲慢。

  另外,拜登说,俄罗斯受到中国的挤压,俄罗斯拼命想维持世界大国的地位,还说自己给了普京合法性,意思是能跟拜登坐在一起,才能代表了普京的合法性。这几句话我个人觉得对整个俄罗斯和普京都是有侮辱性的,俄罗斯本身就是大国,需要拼命维持吗?为啥普京的合法性只有跟美国总统一起才能体现呢,要知道今年年初的时候,拜登还把普京称为“杀手”。

  同时,拜登在挑拨离间中俄关系方面做到了极致,给人的感觉就是,俄罗斯在跟美国发牢骚,俄罗斯给美国释放了对中国的不满,是中国挤压了俄罗斯,是中国让俄罗斯无法维持大国地位。

  其实傻子都明白,俄罗斯到底是被谁挤压成现在这个样子的,恐怕美国心理最清楚。另外,俄罗斯根本就不需要拼命,本身就是一个大国,否则拜登就不会拿俄罗斯来恐吓欧洲了,否则G7峰会之后,就不会有美俄峰会,拜登最应该见的是乌克兰领导人。

  因此,先抛一个小感慨,我觉得现在的美国外交,给大家的感觉就是,美国为了孤立和攻击中国,已经到了当年蒋介石针对中共的那个水平了,从战略上看,这反而是一种恐慌和无助感,而非实力和自信。

  六

  这次被美国精心策划的外交之旅,可以说拜登以一己之力,不仅达到了名义上联合德法等“抗中”的目的,还戏耍了整个欧洲和俄罗斯,以至于而后俄罗斯总统普京说,拜登跟外界所说的不一样(并不糊涂),跟其打交道要非常小心。

  另外一个细节也值得注意,就在G7和美俄峰会之后,默克尔也发表了两个观点,大家要看仔细了,第一个是,G7峰会上,欧俄关系是焦点议题,俄罗斯对欧洲安全构成严峻挑战。第二个是,既然美国总统拜登都能跟普京进行会面和公开对华,欧盟为什么不能呢?

  按我个人的理解,也就是说,在背后的时候,G7猛烈攻击俄罗斯(应该就是断网那段时间吧),但转眼间拜登又跟普京友好会面去了,既然美国都这样,我们欧盟为啥不跟俄罗斯自己谈呢。话里话外,还是一种被美国坑了的感觉。

  那关于美俄峰会,除了这些,到底从历史的层面,能看到一些什么逻辑呢?我还是继续给大家瞎扯。

  我个人觉得,美国的操纵术依然是很强的,因为美国的实力,在邀请其他国家的时候,很难让其他国家拒绝,所以美国就有了设定议程的能力,这里面就有很多的可操作空间,也就是说,只要美国说我要跟你好、跟你谈,不管哪个国家,不管美国是不是真心,大家也都很难拒绝,这是美国巨大的优势。

  但我们要看懂美国真的战略性的意图,这里面有一个大的方向,那就是美国其实并不是真的非常在乎中国和俄罗斯的友好关系,这个说出来肯定会被大家质疑,但听我继续往下说。

  按照目前的国际发展趋势,美国想要的是,在东亚,死死的控制住韩国和日本,以及南面的澳大利亚,然后跟欧洲仅仅的绑在一起,这样的话,如果欧洲视俄罗斯为威胁,日韩澳印等视中国为威胁,那么美国的地位就是雷打不动的,因为美国想要的效果是,欧洲没有美国,就没法应对俄罗斯,而日韩澳印等没有美国,就没法应对中国,亚欧大陆西边的欧洲,以及东边的日韩澳印等,都从根本上就离不开美国了,美国就达到了分裂整个亚欧大陆的目的。

  所以美国不会为了“抗中”真心实意的去跟俄罗斯建立深入关系,除非美国要放弃欧洲(怎么可能),所以美国必须要把中俄塑造成新的威胁,这样美国就找到了团结欧洲和日韩澳印的绝对筹码,只不过美国也有侧重点,上一个阶段的侧重点是俄罗斯,这一个阶段的侧重点是中国罢了,所以中俄在美国面前,一定是唇亡齿寒,需十分警惕。

  这就是我为什么一直觉得,在亚欧大陆上,中国不仅要跟俄罗斯一直好下去,而且也要通过贸易等陆路合作,让欧洲、俄罗斯、中国,以及各沿线国家,紧密的联合和合作,整个亚欧大陆才可能不被分割,成为美国反复割韭菜的地方。

  从历史来看,亚欧洲大陆一直是命运共同体,当年匈奴的西迁,直接导致了罗马帝国的衰败,后来只要是极端帝国的崛起,都会割裂亚欧大陆,使其陷入到了更大的灾难当中,如今好不容易形成了中国、俄罗斯、欧洲一体化这样的稳定局面,需要珍惜,一旦中国和欧洲的陆路贸易起来,无论是俄罗斯,还是中东中亚,都会有巨大的利益,这种利益本身就是一种解决问题的资源。

  亚欧腹地很多问题难以解决,除了美国搞事情,还一个是这些国家真的没有资源发展其他经济,所以就形成了对存量资源,比如能源等很少的产业的争夺,那是非常激烈的,政治和宗教不走向极端才怪。

  美国主导的全球海岸线经济,永远无法辐射到内陆,如果亚欧无法携手发展内陆经济,亚欧腹地的动荡可能会酝酿出更大的危机,因为这些地方根本没有任何从经济层面突围的机会,就连乌克兰这样先天条件极好的国家,也都快散架了,这不仅仅是什么俄乌冲突的问题,大家可以想想,乌克兰既不是北约成员,也不是欧盟成员,但中国跟乌克兰一家公司的正常合作,都能被美国叫停,这样的政府权威,怎么可能带领全国发展经济呢。

  七

  在中欧合作方面,中国一直在不遗余力的推动,我最近看到一个数据,中欧班列累计开行近4万列,运送货物约355万标箱,通达欧洲22个国家的160多个城市。今年前五个月6千列,什么概念呢,相当于每一个多小时一列,24小时不间断。

  运送货物355万标准箱,这相当于上海港一个月的量,请注意,中欧班列看上去占整个航运的比例很小,但要明白的是,通过中欧班列发送的,都是价值比较贵的货物,比如笔记本电脑、红酒等等,其总价值占比远比吞吐量占比要大得多。我现在关心的是,哪个东欧或中亚国家,会成为内陆版的新加坡港。

  当然,发展亚欧陆路经济,并不是说海洋经济不重要了,最近因为我多说了一点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中国的内陆各边远地区,以及西部大开发等,一些同学很有意见,其实我并不是说中国的南方,或者东南沿海不重要,恰恰相反,正是由于很重要,所以中国才需要更大的历史眼光,来保护这种来之不易的发达地区。

  当年抗日战争的时候,国民党跑到了重庆,张学良跑到了西北,东南沿海迅速沦陷。我们革命的种子,也是从内陆的江西、湖南、贵州、四川、甘肃,再到延安,建立抗日根据地的,如果中国只有东南沿海,中国早就没有了。

  离我们最近的,我们面临地缘政治最困难的时候,就是遭遇美苏夹击的时候,我们其中一个战略就是大三线建设,至今我们也是受益的,很多内地工业的基础,包括重庆等地的发展,很大一部分也是在那个时候打下来的基础。

  只有我们的内地,以及偏远地区足够的强大和可持续发展,外加首都地区发展不要落下脚步(北方枢纽,同时牵扯到人才储备、政治权威和科研引领等作用),南方和沿海地区的经济,就不会受到战略性威胁。你去看类似新加坡、韩国,甚至是现在的日本等缺乏战略纵深的发达经济体,最后只能依靠美国驻军去建立所谓的军事“保护”,说白了,单纯的,没有战略支援的城市和高度发达的地区,是非常脆弱的,甚至比贫苦的农村还要脆弱,人家炸你一个电站,断你一个水库,你就得投降。

  国际地缘政治风险日趋严峻,就像前几年,我们根本就没有想过,芯片这个东西,一下子就被美国卡脖子了,因为这个是我们高价去买的,而且是民用,为啥要卡我们脖子呢?微软和谷歌的操作系统,正常来说,也不可能卡我们脖子啊,我们用你们的系统,本身就是一种对规则和利益的承认啊,为啥也威胁卡我们的脖子呢?

  但事实是,美国这样的国家,一旦开始某种既定战略,再想停下来,除非是自己受到了重大的反击,损失也十分惨重,否则是不可能停下来的,未来美国对中国的卡脖子,会进入到各个领域,美国政府会试探国内的反应,而不是中国的反应,如果美国国内觉得能承受,比如美国芯片企业觉得能承受,那一定会持续的用芯片来卡中国脖子。

  八

  说到这里,我们继续往下闲聊。

  美国目前对于中国给自己带来的“挑战”(而非机会),用了一个新词,叫“系统性挑战”,这里面要特别注意,也就是说,美国不担心某个点上面中国的发展,而是担心中国系统性的发展,这实际上也相当于给我们做了一个提示。

  中国是继美国和欧盟、俄罗斯等之后,可以建立更多大系统的国家,我这里说几个比较重要的系统,如果这几个方面未来中国能够持续发力,完善系统的可持续循环和扩展,中国对自身和世界经济的贡献会非常大,美国所谓的中国“系统性挑战”的说法,就会变得十分狭隘和自私。

  第一个是终端消费系统,这个系统里面,其实也包括芯片、操作系统、工业设计软件等,因为人类对智能设备的依赖只会增加,不会减少,每一个终端智能设备,都可能相当于人的眼睛、手和脚,甚至是大脑,没有手机、电脑,以及更多的辅助设备,整个社会的运转会瞬间停滞,现在拿着手机,相当于同时拿着钱包、文件、电话本、计算器、书、地图、音乐播放器、照相机、摄像机、手电筒、收音机、录音机、指南针、呼救器、测量仪等等。而这一切,都需要处理器、操作系统,以及上游的各种设计、生产等系统去支撑。

  更重要的是,基于这个终端系统,就可以承载各种生产、定价和研发问题,再发达的社会,也都很难搞清楚未来到底需要什么,如何定价,如何研发的问题,但需求会把这一切串联起来,英国历史学家伊恩莫蒂默在研究了人类最重要的十个世纪,以及在这一千年里最重要的科技和事件之后,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那就是人类历史变化的真正推动力,是社会的综合需求。

  中国目前的进口额,已经几乎相当于整个欧盟和日本的总和,也就是说,中国的综合需求,不仅会影响到中国未来的各类发展方向,而且正在深刻的影响着国际市场,也将改变诸多国家的命运。

  我再给大家一组数据,根据中国银联、网联公司数据,2021年端午假期,也就是6月12至14日三天时间,中国内地市场共发生跨机构支付交易72.9亿笔,金额4.0万亿元,日均交易笔数较2020年和2019年同期分别增长30.8%和70.6%,日均交易金额分别增长29.5%和53.7%。请注意,这是跟过去两年比,而且去年这个时候,全国早就已经解封。

  也就是说,中国市场的需求和消费,是由非常底层的,各种多元化需求和交易推动的,而且规模巨大,增长明显,这意味着,对于国际领域来说,中国市场可以让很多的国际企业摆脱困境,甚至是起死回生,中国市场可以让一些国家的经济,从衰退变成增长。

  那在这样的发展过程中,我们要如何更快的知道社会的综合需求呢,这就要更快和更大规模的建立辅助工具,人类正是由于有了更安全高效的汽车、飞机等等,才有了更大的以前想都没有想过的需求。

  手机等市场的发展也是一样的,随着智能化终端设备的普及,我们就能更迅速的找到未来推动社会变化的综合需求,这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关键,但问题在于,类似手机这样的智能设备的更新换代,受制于芯片、操作系统、工业软件等等,所以中国发展芯片、操作系统,以及工业设计软件等,并不是简单的一个技术问题,这牵扯到整个终端综合需求系统的问题。

  最近鸿蒙系统的上市,我个人觉得具有里程碑意义,尽管有各种争论,但大家还是应该放在历史大背景下来看,需要警惕的是,一旦时机成熟,美国一定会对中国进行系统性脱钩,美国对待对手的战时状态,是非常恐怖的,民营企业基本上都会进入到类“接管”状态,美国很多系统中国肯定就用不了了。中国必须要在所有的系统领域,拥有自己的选择,至少在美国开启封锁和脱钩的时候,有系统可用,我们在GPS等等领域是吃过大亏的。

  第二个是新能源系统,大多数人理解的新能源,可能仅仅是一个用来发电的问题,但实际上新能源系统是一个巨大的技术和市场工程,以及综合国力体现。

  就拿发电来说,风电和太阳能潜力巨大,按照比亚迪王传福的说法,如果中国1%的沙漠铺上太阳能电池板,火电厂可以都关闭,但风电和太阳能等,并不稳定,分布也并不均匀,如何输送?如何储存?这就牵扯到消费终端和输送模式。如果没有特高压,如果没有大规模电动车市场,以及基于电动车的储电、换电等系统,风电、太阳能等很难替代传统能源。

  而与此同时,如果要大规模的生产风电和太阳能,就需要足够多的国土和更大规模的自然资源,我可以告诉大家,目前中国最大的光伏发电基地,面积609平方公里(青海塔拉滩光伏电站),接近一个新加坡的面积大小。那你想想,如果新加坡要发展太阳能,有地方吗?当然,非洲等也有很多地方,但有特高压吗?有终端储电和消费系统吗?

  什么意思呢,中国的新能源系统,其潜力和承载的东西,将为人类能源寻找一种新的解决方案,更重要的是,这一系统一旦运作成熟,中国对整个土地、能源、农业和环境等等的整合和管理利用将抬升一个维度。

  所以,中国的新能源相关企业,无论是一家电厂,还是一个电动车公司,又或者是一家电池、储电企业,背后的支撑,是整个中国的新能源系统,美国能否建立这样的系统暂时还不好说,但可以肯定的是,美国就算建立这样的系统,也无法扩展到更多地方,而中国可以将新能源系统,扩展到周边数十个国家,这就是中国作为陆路大国的另一个优势,美国最多是卖一卖特斯拉,他能把输电线驾到老挝、缅甸、越南、巴基斯坦等等吗?中国仅特高压输电线路长度就已经接近3万公里了(总输电线路超160万公里),如果未来欧洲有需求,中国甚至都可以把特高压驾到欧洲(中国新疆到德法的直线距离,也就5000公里)。

  九

  第三个是基础设施建设系统。

  很多人觉得基础设施建设是把双刃剑,这个我是同意的,但我觉得这个问题还需要站在未来的角度看,人类对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我个人觉得仅仅是一个起步,而不是终结,基础设施建设系统,是一种永不落幕的商业模式,就算是美国和西欧,都还在不断的推各种基础设施的更新换代需求,更何况占绝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都还处在空白期,未来哪个国家或企业,抓住了基础设施建设这个系统,意味着在全球分工市场,拥有了绝对的一席之地,但如果,中国并没有解决自身的基础设施建设难题,那未来就没有用来证明自己系统能力和完善产品演化的案例和生态。

  如果中国把自己如此幅员辽阔,如此复杂的地形地貌,都用基础设施建设改造的适合人类居住,零下几十度的地方可以跑高铁,沙漠里面有酒店和公路,高原和丘陵地带高速密布、机场轰鸣,海峡隧道每一个都是吉尼斯纪录,等等,那地球上还有中国接不下来的单子吗?

  我觉得中国基础设施建设,确实已经很好了,但如果作为一个商业竞争系统,还远远没有到令“客户”震撼的程度,什么叫震撼呢,这就类似于没有去过大城市的,一个农村孩子,突然间去航拍了一下纽约、东京或北京上海,这才叫震撼。

  目前正在建设的雄安新区,有机会大家可以去看看,从整个地下到地上,那种新型的基础设施建设系统,是足够震撼的。另外北京的城市副中心建设,也都是最先进的技术和规划,综合性超大规模地下交通枢纽,国产直径达16米的盾构机等等。

  另外,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系统,其实是有更大意义的,中国在国际话语体系当中,需要开辟出新的自己的形象语言,比如德国,就用德国制造,以及德国足球等,呈现了诸多的德国可靠、稳定、值得信赖的形象,中国的体育、娱乐、文化等,也代表了中国的语言,但穿透力还需要更长时间来磨练,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系统,已经可以做其他国家做不了的,而且是批量的,低成本的,高质量的。这是中国最好的对外语言和形象展示。

  其实美国阻止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的输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在阻止其他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这是很不道德的。

  十

  最后再说一下科技问题,很多人依然觉得中国没有什么原创科技,理由非常多,我本人尊重所有的看法,因为如果大家都是恨铁不成钢,那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我个人觉得很多时候,是陷入到了美国话术陷阱当中的问题。

  西方和美国,以及日本等的科技,其实都产生于系统,而并不是简单的一个单点突破。我前面说的三个系统,比如基于智能设备的终端消费系统,其实如果你抓住了这个系统,你才会对设备和生产有极大的需求,你才可能诞生各种技术,否则你都没有这个需求,你怎么诞生产品呢?

  现在中国的诸多,在通讯技术、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突破,其实就是因为中国建立了成熟的终端消费系统,只要这个系统运作良好,我根本就不担心中国产生不了终端科技的问题,只是我们不能过于着急,任何一个科技强国,都是开发利用完了所有已有的科技之后,才大面积的诞生新科技的,如果满世界都还跑着汽车,中国首先要做的,是拥有自己的汽车,而不是去发明一个比汽车更先进的东西,这不符合人类发展的客观规律。

  就拿电动车来说,电动车的发明,甚至比内燃机汽车的发明还要早半个世纪,那为啥现在大家才开始大规模搞电动车呢?原因就是整个支撑电动车的系统,不成熟。

  比如说我提到的中国的新能源系统,只要有了这个系统,你就不用担心中国在新能源,或者说电动车这个领域落后,很多自发的科技创新会喷涌而来,正是由于有了这个系统,我们才有了领先于全球的电力解决方案,中国在输电等领域的技术,早就领先于全球,在新能源领域形成的生态,每一个环节都可以说具有世界级竞争力的。

  我刚说的第三个,也就是基础设施建设系统,如果没有这个系统的整体性推进,中国的建筑和大型机械等技术,比如盾构机、桥梁技术等等,就很难有进步,我敢肯定的说,未来全球在诸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都会用到中国的设备和技术,甚至会整体性的跟中国合作,比如目前埃及正在建的新首都,耗资最大的CBD区域,非洲第一高楼等,几乎全是中国企业承建的。

  十一

  当然,对科技的理解,争议很大,比如很多人依然觉得只有类似美国波士顿动力的机器狗,谷歌会下棋的机器人,才是真正的科技,其实这跟中国的发展逻辑不冲突,美国这些科技,同样是在美国的各类系统当中衍生出来的,是美国整个工业和综合国力的沉淀,以及长期可持续发展的体现。

  我个人对科技层面的单点突破非常感兴趣,因为这种突破可能会迅速成就一家企业,但很多时候,如果站在国家的角度,纯粹的单点突破是很难持续的,这就是为什么苏联,甚至现在的日本、英国等,都在单点突破方面取得巨大的成就,而在遇到美国的系统化竞争,往往就很难应付,欧洲还好一点,可以用一体化的整体合作来应对,比如货币联盟、航空航天联盟等等,但目前也很难应付,甚至已经开始向美国妥协。

  就像特朗普上台之后对中国采取的猛烈攻击模式,如果是其他很多国家,基本上整个相关产业就哑火了,但中国不仅撑下来了,而且进一步的在提升自己的系统修复和进化能力,这就是系统强大的地方。

  这两天中国航天员进入空间站再次引发了大家的关注,但其实我个人已经有点习惯了,这不是说不激动,而是中国系统化的航空航天步伐,是不可逆的,未来还有更多值得激动的事情等着我们,而正是由于过去数十年的产学研等结合,整个成功在今年有了更高水平的集中的爆发,包括从月球取土,火星车降落火星,如今的空间站工作等等。

  再往下走,我们的对手只有我们自己,我们并不是给别人看的,而是整个航空航天系统计划的一步一步实现,等到未来我们一旦登上月球,月球基地的建设也会逐步展开。我们要走向更多没有人类先例和经验的领域,这个时候,每一次突破,就是绝对的创新。所以,不用担心中国的科技,因为还没有到集中爆发的时候,一旦各类系统打造完成,系统自己会推着走,你摁都摁不住。

  那我要说什么呢,其实除了以上提到的系统,中国还有诸多的系统在逐步的建立,而且每一个系统背后,还存在着一个更大的母系统,环环相扣。包括我们的货币系统,我每次说到金融,很多人可能有些误解,觉得就是支持炒作投机什么的,其实货币这个东西,是人类发明的非常伟大的工具,如果你去看欧洲整个文明的博弈和发展史,包括最主要的英法的百年博弈,英国取得胜利的关键,也是金融的获胜。

  如果再去研究美国,从纽约股票交易,到汉密尔顿的旋转门,再到一百多年前美联储的建立,二战后布莱顿森林体系,包括前文中提到的尼克松宣布放弃美元跟黄金的兑换,甚至再到这次美国在新冠疫情,死亡超过60万人的背景下,为什么还能趾高气扬,其实很重要的原因是美国拥有强大的货币系统,美国可以在新冠爆发后不到一年时间里,把美联储资产负债表扩容了一倍,给市场注入超过4万亿美元的流动性,给美国几乎每一个人的账户里打入数千美元,而同时没有引发国内更大的危机(暂时),各类科技企业融资额屡创行,又能够让世界为其埋单,大家可以想想,世界上还有哪个国家可以做到。

  所以,我说的金融,不是科技巨头都去放贷那种,也不是各类投机炒作,而是一种更高级的系统性的问题解决方案,以及危机应对系统。

  十二

  最后,我简单的总结一下。

  美国天天说中国经济“胁迫”什么的,但实际上看看G7就知道了,最相信这个的,还是他们自己,G7如果不代表经济影响力的话,不代表对其他国家的经济胁迫的话,那代表什么呢?难道代表“民主”?那你让墨西哥、巴西、菲律宾、印度、乌克兰等等情何以堪?

  如果G7自己觉得G7这样的小圈子,就能让世界羡慕,就能让美国等的价值观更具有主导性,那就大错特错了,G7这种所谓的高标准、小圈子逻辑,只会让全球诸多国家想起殖民主义,想起帝国主义,想起各种丧权辱国,同时也会让更多国家更加清醒和相信,几个国家关起门来就想瓜分和主导其他国家的命运的时代,已经不存在了。

  美国搞完了政治外交方面的所谓对中国的“共识”,下一步应该会回到经济层面,这个里面包括金融方面的各种处理,还包括所谓的“高标准”贸易小圈子,但我想说的是,美元不仅是其他国家的问题,还是美国自己的问题,美元终究会成长到美国自己驾驭不了,从而作茧自缚。

  而在贸易领域追求“高标准”这个逻辑,实际上就是把所有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排除在外,忽略占人类大多数的人民的最基本需求和命运,而建立更小的科技垄断圈层,这本身就是一种自我发展的惯性和局限,相比特朗普的单纯退群,拜登政府塑造的实际上是一种更孤立的逃避主义。

  中国的崛起,给世界提供了机会,给诸多的,真正为本国人民的脱贫致富考虑的政治家提供了机会,一战和二战的爆发,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美欧日等找不到增量市场,开始走极端路线,中国的崛起给各大国都提供了新的选择,我甚至可以说,是中国的崛起避免了很多战争的发生,如今的德国、日本等,不需要抢,就能在中国赚很多钱,这不好吗?然而,在美国强大的舆论和各种欺骗、胁迫压力下,要跟中国正常交往,很多国家的政治家确实需要很大的勇气,但错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了。

  如果一定要把中国塑造成对手,那我要提醒的是,如今的中国,就类似于二战前的美国(只是举例),很多生产潜力都还是隐性的,中国可以在遇到危机的时候,十天建成一家可以接纳数千人的医院,中国还可以几天之内建成一栋高楼,工业制造方面,我只举一个例子,比如仅合肥一个地方,一秒钟就诞生一台笔记本电脑,每天产出200量汽车,同样,一旦遇到危机,中国在军工生产方面,也将是惊人的,把这样一个国家逼成自己的对手,我觉得本身就是对自己的国家和人民不负责。

  另外,中国更大的系统,是中国生生不息的历史文化传统,以及被共产党重塑的中华民族独立、奋斗、勇敢无畏的精神,更重要的是所承载的热爱和平,对外谦卑友善的相处之道,那些试图分裂中国的外来势力,可以获得一时的满足感,但从未成功过,原因就是中华儿女的所有抗争,都是为了生存,而不是扩张,要知道生存抗争,是人类最高的正义,这种正义永远是难以战胜的。

◐◐◐◐●☛█▼▲东方金报网███████东方金报网HTtp://wWW.caao.net▼▲▼▲▼▲▼▲▼●●●●●●●▼▲▼▲▼▲
在线下载列表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