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玉良:中美经贸高层对话!如何“建设性”打交道提上议题
作者 :龙之灬魅 2021-05-28 19:07:44 审稿人 : admin
按官方报道,这次对话的结果是这样谨慎措词的:“双方本着平等和相互尊重的态度,进行了坦诚、务实、建设性的交流,双方认为发展双边贸易非常重要,并就彼此关心的问题交换了意见,同意继续保持沟通。”
这次对话的背景,政治上建立在中美关系持续恶化的境况下,拜登总统上台后,采取了“团结”盟友孤立中国、遏制中国、制裁中国、打压中国,至少任期内不让中国超过美国的政策,给中国人为地制造了恶劣的国际环境。在美国的挑唆下,中欧投资协定被暂停,中国和欧盟的关系趋冷;澳大利亚与中国签定的诸多协议暂停,中国与澳大利亚莫里森政府“经济断交”;印度高度“冷漠”对待中国,诸多中国企业被赶出印度合作企业名单;英国拆除中国的华为5G设备,断绝了与中国华为的合作;日本、韩国也投入了美国的怀抱,在与美国发表的联合声明中“关切”起中国台海、南海或新疆来。造谣污蔑新疆棉花“强迫劳动”,纯属英美列强无事生非。而台湾则在美国的支持下试射“最先进”的中程导弹,训练长途奔袭的飞行员,试图“以武拒统”。美国的航母在台海、南海频繁“自由航行”,耀武扬威!
与中美双边关系趋冷不同的是,这次对话的经贸背景则出人意料地“光明”:由于中美双方经济结构、贸易结构的高度互补性,合作的潜力不是越来越小,而是越来越大了。据中国商务部提供的数据显示,2021年第一季度中美经贸“高速增长”,中国对美出口同比增长62.7%,自美进口增长57.9%。包括能源、农产品、汽车及零件在内的多种商品都实现了快速增长。也就是说,除了华为、中兴这样的高科技公司合作潜力暗淡外,中美的政治趋冷并没有影响双方经贸关系,中国离不开美国,美国也离不开中国。
于是,我们看到了中美现在的经贸高层对话。而站在谈判桌前的是两个“中国人”,只不过一个代表了中国,一个代表了美国罢了。戴琦的外祖父当过台湾的特务头子,是不是从他身上遗传了这方面的基因?与这样的“美国人”谈判,如同踩着钢丝过河,既要稳,又要狠,千万不能犹豫不决。中美因为缺少政治互信,在这样的基础上共建一座中美“贸易大厦”,没有高超的“技工”师傅是不行的。
中国和美国今后如何打交道,奥妙就藏在这63个字中。第一,双方的身份是平等的,不存在一方“实力”强于一方,站在“实力”的角度居高临下的对话问题。因为中国不吃这一套,逼迫美国改变态度,尊重中国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实力。或许,中国未来会成为世界经济第一大国,这是历史的洪流,任谁凭一己之力也挡不住的。当然,中国也尊重美国在国际上的地位,美国仍然是世界第一经济大国、军事大国、科技大国,中国无意取代美国的位置,中国只是谋发展,跟自己前后对比。中国也没有做超级大国的野心,中国人喜欢和平,不喜欢霸权,也不会对他国以霸权主义思维指手划脚;第二,双方承认中美之间存在分歧,但分歧可以坦诚相待,把矛盾摆在桌面上公开透明地交流,“承认”矛盾就是务实的态度,不虚伪,不做作,有问题解决问题。只要能谈,肯谈,本着互利共赢的态度谈,矛盾总会解决的,或者可以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不激化,不发作;第三,尽管中美双边关系出现问题,但双边贸易的增长说明了两国还有合作的必要,因为这符合中美两国人民的利益需要。中国固然需要美国,美国也非常需要中国,中美不做生意,对谁都没有好处,所以吵归吵,生意照做。这个生意有矛盾不做,可以做那个生意。
最后一句话也很重要,就是中美双方“同意继续保持沟通”。虽然很官方,但意味无穷。沟通很重要,无沟通就会造成误判。中美之所以出现这么多问题,说白了还是欠缺沟通。一些美国政客虽然嘴里大声嚷嚷着“反华”,但他们对中国并不十分了解,甚至从来没有来过中国。他们所知道的中国,只是通过一些反华媒体口中得到的,轻易下的结论。只要双方同意保持高层沟通,避免误判形势,避免擦枪走火,中美仍可能在艰难的国际环境下“合作”,虽然这合作“甜中有苦”,但“合作”毕竟好于不合作,合作的双手,毕竟都有温度,会互相传递一些正能量。
在线下载列表
上一篇:陈洋:舆论逆风之下,菅义伟为何执意举办奥运会? 下一篇:谭主:通话,就是一种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