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TXT电子书,就来曹操读书

微信
手机版
TXT电子书

观雨大神经:收窄之路

作者 :款项兄弟 2021-04-17 10:31:50 审稿人 : admin

  著名画家陈丹青曾经说过他第一次到美国的时候感到非常吃惊,因为他看到街上的年轻男女,人人都长着一张没受过欺负的脸。

  2021年3月17日,美国旧金山街头发生暴力事件,一名华裔老人被白人无故殴打,面部严重受伤

  而就在这起事件的几个小时前,美国亚特兰大地区的一名白人种族极端主义者持枪血洗了当地的三家亚裔SPA店,造成8人死亡,其中有6人是亚裔。

  事实上自去年疫情爆发以来,美国已发生超过3800起针对亚裔的仇恨事件。仅2020年一年,反亚裔仇恨犯罪数量就激增近150%。

  社交网站推特上甚至还有人公然发起“扇亚裔耳光挑战”(Slap an Asian Challenge)

  可以说近期美国亚裔群体面临的压力非常大,当年陈丹青看到的“没受过欺负的脸”大概仅限于白人。

  揍的就是你

  ————————————

  美国是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他相对于其他国家拥有各种优势,而这些优势正是来自于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各个群体的努力。

  比如说美国科学家为美国带来了科技优势,美国商人为美国带来了经济优势,美国军人为美国带来了军事优势,而美国少数族裔则为美国带来了低人权优势。

  没错,亚裔就是撑起这个低人权优势的中流砥柱。

  在这里我们需要先搞清楚一个概念,亚裔从定义上来说包含的范围很广,除了包括东亚东南亚人以外,还包括了印度以及阿拉伯世界的人群。而近期遭到攻击的亚裔主要是东亚以及东南亚人种

  简单的说,就是黄种人

  所以下面我提到的“亚裔”就特指来自东亚和东南亚的黄种人

  此次持续一年有余的仇恨亚裔浪潮其实可以说是特朗普的政治遗产之一。这位美国前总统为了疫情责任甩锅,在2020年“CHINA CHINA CHINA”的聒噪了一整年,导致种族主义者对中国人的敌视进一步加深。

  而这些种族大佬也不会去深究“中国人”和“美籍华人”的区别,他们实际上连你是哪个国家来的都搞不清楚,反正只要是亚裔面孔,都在他们的攻击范围内。

  尽管如此,仍有不少人对于此次的仇恨浪潮抱有侥幸心理,有观点认为如果没有疫情爆发,就不会出现这么大规模的仇恨浪潮。

  按他们的逻辑,此次大量亚裔被攻击只是个意外。

  事实果真如此吗?

  疫情爆发固然是意外,但如果我们稍微看一看美国种族问题的历史就会发现,欺负亚裔一直是美国人的常规操作。无论历史上发生什么,亚裔都一直在挨揍,无非是揍的理由不同罢了。

  1871年,约500名白人以“中国人偷了他们的工作”为由组团袭击了洛杉矶的中国城,造成至少20名中国人被杀。

  1885年,怀俄明州岩泉县的白人矿工认为“中国矿工以更低的工资抢走了他们的工作”,随即对中国矿工展开屠杀,导致数十名中国矿工死亡,78座中国人的房屋被烧毁。

  1887年,俄勒冈州34名中国矿工被白人伏击处决

  1942年,因美日交战,十几万日裔美国人被关进集中营,他们之中的大部分其实是在美国出生,和日本已经没有关系。而同样与美国交战的德国和意大利的美国后裔则毫发无损

  正所谓欲加之拳何患无辞。

  在亚裔人群中,华裔的数量占据着明显多数,目前共有520万人,占美国人口的1.5%,排第二的是菲律宾裔,约400万人左右。其他的比如越南、韩国、日本等国的族群人数大致都在一两百万的水平

  华裔和华人在定义上有一点区别,华人一般是指长期旅居国外后取得当地国籍的原中国人,华裔一般是指从出生开始就获得了当地国籍的有中国血统的人。

  当然这个区别并不是很重要,因为他们都已经是美国国籍。而且种族主义者选择攻击对象的时候也不会去核查你的国籍,而是直接根据肤色来判定。结果就是亚裔经常会受到无差别的攻击。

  所以对于美国亚裔来说,“遭受歧视”是一个很严峻的问题。

  谁在歧视?

  ————————————

  一直以来有一个很流行的说法:亚裔处在美国社会歧视链的底层。

  在这个说法的影响下,“如何消除其他族裔对亚裔的偏见”就成了亚裔群体主要关心的问题。

  确实从表面上看,亚裔承受着很多偏见。

  比如说我们在亚洲看到的韩国演员形象一般是这样的:

  但是在美国看到的韩国演员形象经常是这样的:

  (李韩,身高1米55)

  而根据2015年《亚裔美国男性研究》的报告显示,有89%的亚裔男性认为他们没有受到社会关注。

  可以看到偏见确实很严重,但我们并不能就此下结论亚裔处在歧视链的最底层。

  因为美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他内部的歧视链其实是非常混乱的。

  总的来说,美国社会的歧视关系是以白人歧视有色人种为主,而有色人种之间则是互相歧视,并不存在一个自上而下的歧视结构。

  比如说黄种人在美国虽然忍受着很多偏见,但这并不意味着黄种人心里就不歧视其他族裔。大家多多少少都有一些在美国生活的朋友,他们心里对阿三老墨黑叔叔这些族群是个什么态度大家也都心知肚明。

  所以,虽然“歧视亚裔”的字眼经常被挂在人们的嘴边,但实际上“消除其他族裔对亚裔的偏见”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从个人的角度来说,“歧视”只是一种低成本的人际关系筛选方式。

  这种筛选方式仅仅根据一个人的外在信息就判断其是否值得合作,整个过程成本很低,看一眼就搞定了。

  但是另一方面准确率不高,因为外在信息只是一个人的冰山一角,你可能会因为这些外在的信息错过了一个很不错的协作机会。

  至于这个成本和准确率的取舍就取决于个人的考量了。

  我们来举个简单的例子,假设车上有两个座位可以供你选择,一个座位旁边坐着的是一个西装革履戴眼镜的年轻人,另一个座位旁边坐着的是一个膀大腰圆挂着大金链子的黑叔叔,你会选择坐谁的旁边?

  事实上你对这两个人的底细一无所知,西装革履的年轻人也有可能是个斯文败类,膀大腰圆的黑叔叔也可能是个好好先生,但是我相信大多数人不会真的去探寻这两个人的底细,而是会直接根据他们的外表做出自己的选择。

  这个选择其实就是一种歧视。

  政府没有办法去管理个人心理上的歧视,顶多做一些引导,而且我们也要允许人们有低成本筛选人际关系的权利。

  但这并不是说“种族歧视”不是问题,恰恰相反,种族歧视是严重的问题,只不过是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并不是体现在个人层面的歧视上,而是主要体现在公权力层面的歧视上:

  一个国家制定的法律法规,以及公职人员的行为有没有不公正的对待某个特定群体。

  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所以在我们讨论亚裔歧视这个问题的时候,首先应该考虑的是美国在国家层面上有没有去歧视亚裔。

  1858年,美国政治家道格拉斯与林肯之间发生过一系列辩论,在辩论中道格拉斯抛出了这么一个观点:

  《独立宣言》中的“人人生而平等”一词只指白人,而不是宣传任何“劣等或堕落种族”的平等。

  而林肯则反驳道:《宣言》的内容是对所有人普遍适用的,包括黑人。

  三年后林肯成了总统,还打赢了南北战争,美国也走上了解放黑奴的道路。种种迹象表面,在南北战争之后,美国进步势力逐渐占据主导,开始追求不分种族的“人人生而平等”。

  但是后来我们发现,不管他们什么势力占据主导,亚裔在美国政府的眼里可能都不能算作是人。因为就在二十多年后,美国居然公然制定了一条针对华人的歧视法案《关于执行有关华人条约诸规定的法律》,史称“排华法案”。

  这是美国唯一一个写入法律的种族歧视条款,主要内容包括十年内禁止华工入境,旅居美国的华人如无适当证件一律驱逐,全美均不得允许华人加入美国国籍等等。

  该法案本是一项临时法案,但是在后来又不停的加码和延期,最终在1904年的时候成为一项永久性的法案。

  更为讽刺的是,美国针对华人去颁布这么一个史上独一份的国家级歧视法案,并不是因为华人有什么严重的恶习,而是因为华人太过任劳任怨。

  勤劳的在美华工愿意接受更低的工资和更繁重的工作量,结果却成为众矢之的。

  这个法案直到1943年中国成为美国二战的盟友后才被废除,而直到2012年才等来美国官方的道歉。

  美国政府的这种态度就为亚裔在美国社会的地位定了个基调。一个国家政府带头歧视的群体,你还能指望他们能在社会中获得多少善意?

  所以,亚裔群体如果只是去关心其他族群有没有看不起自己,其实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亚裔面临的真正问题是被美国这个国家歧视,而遭到其他群体的欺负只是国家歧视附带的一个结果。

  有趣的是,尽管亚裔的地位如此尴尬,他们却是美国官方认证的“模范少数族裔”。也就是说在美国官方的概念里,亚裔是其他少数族裔学习的对象,类似于我们在学校里的学霸的这么一个角色

  那么问题来了,在美国当学霸怎么会混得这么惨呢?

  我们之中出了一个“叛徒”

  ——————————————

  其实亚裔这个“模范少数族裔”的江湖地位也不是一开始就有的,而是到六十年代才被官方认证,在此之前美国官方对亚裔并没有什么正面的评价。

  从被压迫到成为模范,如果我们仅看亚裔自身的发展史,会觉得这一个天道酬勤,主人公经过几十年艰苦奋斗终于获得社会认可的励志故事

  但实际上,亚裔之所以能在六十年代获得这么一个官方认证和这个时期发生的另一件事有很大的关系:

  马丁路德金上街了。

  六十年代的美国黑人运动风起云涌,这让美国政府压力很大,这时候他们终于想起了那些与世无争的亚裔的好。

  如果所有少数族裔都像亚裔这样安(逆)分(来)守(顺)己(受),那该多美妙。

  1966年1月,美国社会学家威廉·彼德森在《纽约时报》撰文讲述“日裔美国人成功的故事”。这个报道破天荒的肯定了亚洲人勤奋和重视教育的传统,并认为正是这样的优秀传统让日裔避免了成为“问题少数族裔”。

  这之后又有一系列盛赞包括华裔和韩裔在内的亚裔的文章出炉,主要内容都是夸赞他们“老实工作,从不抱怨”的特质,并且频繁暗示其他少数族裔是“问题族裔”

  可以说美国主流媒体把亚裔搬出来给其他族裔打了个样:

  而亚裔群体得到这个模范头衔的时候还颇为骄傲,并更加积极的朝着“努力工作不闹事”的方向前进。

  于是就出现了这么一个局面:

  当包括非裔、拉丁裔、底层白人等在内的各个族群对现状不满,开始通过罢工等方式进行抗议的时候,亚裔这群“模范少数族裔”不仅不参与,竟然还跑去接受更低的待遇,把工作抢走,然后还成为了这个国家平均财富和受教育水平最高的群体。

  你说这让其他族群怎么想?

  我们之中出了一个“叛徒”啊,合着我们去街头拼杀,好处全让你们亚裔给占了。

  模范头衔让亚裔成为了美国少数族群中的局外人,再加上亚裔本来也不被主流族群接纳,这就导致亚裔的地位就更加边缘化。

  当然,亚裔这样的行为本身没有任何问题,在一个自由市场里,劳动者们本来就处在同一个生态位,他们之间存在竞争关系是非常正常的。

  我比你勤劳,要价比你低,还比你遵守纪律,当然会比你成功啦。

  但是老黑老墨红脖子们可不讲什么武德,公平竞争什么的不存在,他们只会对亚裔产生厌恶,然后拳头就不自觉的挥舞起来了……

  历史上最典型的例子就是1992年洛杉矶发生的黑人大暴乱。暴乱的起因是白人警察欺负黑人平民(这一集看过N次),本来跟亚裔没有半毛钱关系。

  但是暴乱发生后,包括韩国城在内的大量亚裔的商铺和建筑遭到黑人的打砸抢烧。韩国城的居民向警方发出了紧急求助,当地警方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定假装没听见,然后把主要兵力派往了富人区进行守备。

  这样的结果就是韩国城里的韩裔居民不得不自己持枪上房顶,和攻过来的非裔大军展开火并。

  这就是关键时刻美国政府对待亚裔的态度。

  在我们的正常逻辑里,如果一个被学校树为典型的模范生受到了欺负,那这个学校肯定会为模范生出头,保护模范生的权益,这是基本的道义,除非这个模范生只是个工具人。

  很不幸,亚裔就是这么一个工具人。

  他们只是美国政府拎出来给大家打的一个样,如果效果好,大家愿意学习亚裔安分守己,那么美国政府就没什么可操心的。

  如果效果不好,大家不仅不学习,还要去揍这个样本,那么亚裔对于美国政府来说也就没什么利用价值了,于是也就没必要去操心。

  反正亚裔死活这个事横竖是没人管。

  从这几十年的情况来看,美国政府打的这个样显然没什么用,黑叔叔们不会去学习亚洲人克勤克俭的成功经验,他们有他们的“成功经验”,该怎么闹还是怎么闹,到头来美国政府还是只能通过让利来找平衡。

  那么把谁的利益让出来呢?当然是谁“从不抱怨”就让谁的。

  于是亚裔这个模范生一边顶着模范的光环,一边继续忍受政府的压迫和其他族裔的歧视。当他们想呐喊几声发泄心中不满时,还要受到“模范生”光环带来的道德压力。

  正所谓是可忍孰不可忍,都被欺负成这样了,亚裔为什么不向黑叔叔学习,去上街掀了美利坚的桌呢?

  一盘散沙

  ————————————

  美国所有的少数族裔都是种族歧视的受害者,站在他们对立面的是美国的白人至上主义。

  所以从逻辑上来说,各个少数族裔在种族问题上应该团结一致,共同反抗美国的白人至上主义,尤其是两个最典型的受害者:非裔和亚裔。

  近期也确实有亚裔的声音提出来:非裔和亚裔要团结。

  然而现实很骨感,在美国,这两个族群从来都玩不到一块去。就在黑命贵运动过去才几个月的现在,已经有很多黑人大佬兴高采烈的和白人极端主义者一起加入到了攻击亚裔的队伍中。

  这两个族裔之所以几乎没有联合的可能,原因说起来有这么几个:

  非裔和亚裔之间存在竞争关系,且模范族裔的头衔把亚裔推到了非裔的对立面。

  亚裔来到美国的时间远远晚于非裔,江湖地位差距较大。

  两个族裔维权的套路完全不一样,技术上也很难合作。

  非裔的诉求并不是争取所有少数族裔的权益,而只是争取非裔自己的权益。

  非裔群体自身的战斗力已经足够强大,并不需要亚裔这样的“战五渣”加入。

  那么非裔的战斗力体现在什么地方呢?

  除了健壮的肌肉和随心所欲的枪法外,最关键的是他们拥有一呼百应的能力。

  1995年,黑人领袖法拉汗大手一挥,一下就召集了40多万黑人男子集聚国会山。此次游行的诉求从马丁路德金时代的追求黑白两族互相包容变成了号召黑人自立、反抗、向白人社会争取利益。

  凝聚力就是这么强,态度就是这么硬。

  美国非裔的来源大致有三个,一个是历史上黑奴的后代,一个是现在从世界各地迁徙过来的新移民,还有就是难民或其他非法移民

  应该说非裔的人口构成是比较复杂的,他们来自不同的国家,互相之间的语言文化历史都各不相同,唯一相同的就是肤色。按理说他们之间不应该有太多的共识,但是他们居然就可以仅靠肤色相同而团结到一起。

  不管是搞政治还是搞拳头,团结起来的人多就是硬道理,几十万人一声吼,白宫也要抖三抖。

  于是很多人就会产生一个疑问:亚裔为什么不有样学样呢?

  其实这个问题也可以反过来问:亚裔为什么要有样学样?

  按照亚裔的认知,这种团结方式有一个很让人疑惑的问题:难道肤色相近的就是自己人?

  一个群体要形成“共同体”的共识是非常困难的,他需要经历长期的文化积淀和利益融合才有可能在互相之间产生认同。

  像黑叔叔这样只要看到大家长得差不多就可以“we are family”的情况其实并不合理,这对头脑简单的程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而非裔之中确实也存在着这么一个简单的叙事逻辑:

  无论你或你的祖上是什么时候、从哪来的,说着什么样的语言,有着什么样的文化背景,只要你是黑人,你就是几百年前黑奴贸易的受害者,这个国家就欠你的。

  这个简单的逻辑为所有美国黑人创造了一个共同的立场:美国的债主。

  不过要认同这个逻辑,你想问题就不能想太深。

  比如

  “几百年前的事情跟我有多大关系?”

  “个人的成就应该靠自身努力还是组团闹事?”

  “怎么做才能让自己和家族有更长远的发展?”

  诸如此类的问题你千万别去琢磨。

  一旦想太多,这套“肤色黑 = 自己人”的共识就会立马坍塌。

  而亚裔作为一个来自于成熟文明的群体,他们考虑问题的模式就要复杂的多。

  亚裔做出判断和选择的依据主要是基于实际利害关系的考量,这也就决定了他们不太可能走上身份政治这种头脑简单的道路。

  相对于非裔,亚裔更像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所以亚裔之间其实是充斥着各种互相排斥的小圈子。

  比如在今年3月31日得克萨斯州国会众议员选举的论坛里,一名叫萨莉金(Sery Kim)的韩裔参选者就公开表示不希望华裔移民待在美国,因为他们“带来了病毒”。

  亚裔就是这么分裂,而且不要说全体亚裔了,就算只看华裔圈子内部,也不存在真正的团结。

  事实上华裔个体互相之间的差别可能比他们跟其他族裔之间的差别还大。

  这个场景我们中国人很难体会到,因为我们是生活在一个完成了全方位改革的大一统国家里,用着相同的语言文字,学着相同的文化知识,看着相同的娱乐节目,没事还会天南地北的在网上唠嗑。所以我们会觉得大家都是中国人,各方面都差不多。

  但是美国的华裔完全不是这个概念

  他们有的祖上可能清朝就来了,有的是民国时候来的,有的可能是最近才来的;有大陆的,有港澳台的,也有其他国家华人移民过来的;语言、文化、三观、立场都完全不同。再加上各个都有自己的小九九,想要出现一呼百应的效果根本不可能。

  来源于同一个国度的华裔尚且如此,更何况囊括了几个国家后代的亚裔。

  亚裔群体于4月份在纽约组织了一次上万人的反歧视亚裔抗议活动,这已经是他们活动组织能力的极限。当然,抗议的风格也非常亚裔,全程遵纪守法,秩序井然。

  亚裔的这种一盘散沙和非裔的一呼百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两个在美国种族问题上同病相怜的族群采取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生存策略。

  那么哪种策略才是正道呢?

  错的不是我,是世界

  ————————————

  说起非裔的代表人物,我们会想起马丁路德金,而说起亚裔的代表人物,我们会想起类似骆家辉这样的精英。

  骆家辉出生于西雅图,是移民家庭的第三代。他出身普通,但是学习成绩优异,考进耶鲁大学后通过勤工俭学完成了大学学业。

  1996年,骆家辉高票当选亚裔人口不到5%的华盛顿州的州长。可以说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亚裔成功路线图:努力奋斗,不给社会添乱,为社会创造价值,最终获得社会的认可。

  这样的路径我们中国人听了也会觉得非常熟悉,因为普通中国人在中国的奋斗路径也差不多就是这个样子。

  在这样的路线图下,个人的努力是为了和这个社会建立长期的协作关系,实现一个长远的目标。所以如果有必要,完全可以在短期利益上进行妥协。

  如果是在一个公正和平的环境里,这种长期策略是非常合理的。

  因为在一个正常的社会里有着这样的常识:

  个人根据自己的利益和诉求去奋斗很正常

  选择合作伙伴应该基于共同的利益和观念而不是外表肤色

  遵纪守法是每个人的义务

  组团输出暴力这种行为本来就应该被唾弃

  所以不要老吐槽亚裔软弱怕事不团结,他们只是在按照一个正常社会的逻辑去生活而已。

  但问题是美国社会对于少数族裔来说并不正常。它既不公正也不和平,而是更接近于一个丛林世界,一个族群能获得多少权益得靠自己去和别的族群抢。

  在这里,国家机器这样的高阶暴力不一定能为你做主,你面对的是一个低阶暴力泛滥的世界。

  这种局面就导致人们就不得不把大量的资源投入到维持眼前的暴力平衡上,于是“长远目标”这种东西对于个人来说就变得非常奢侈,而基于长远目标的各种策略自然也就会被频繁打脸。

  所以,亚裔的生存策略或许是正道,但是在美国,此路不通。

  选边站

  ————————————

  如果我们从丛林世界的角度去考虑亚裔面临问题,逻辑就会变得清晰很多:

  首先,丛林世界里压根就没有什么长期协作,谁先抢到眼前的利益谁就活下去,别人揍不揍你主要取决于揍你有没有风险;所以在这里示弱和妥协毫无意义。

  在丛林世界的逻辑下,解决问题不能立足于交易和协作,而只能立足于力量和斗争;如果总是试图与这个世界讲和,那么迎接你的必将是达尔文的铁拳。

  而要获得力量有两个途径:一个是自己变强,但这需要族群的团结,这一点亚裔做不到。

  不过好在还有一个途径,就是抱主流族群的大腿,获得主流族群的认可和保护。

  团结不起来的亚裔会选择哪个途径不言自明。

  这是亚裔和其他少数族裔的一个重要区别。其他少数族裔追求的是恨不得抱团在美国实现割据,甚至有野心大的族群已经开始企图对白人取而代之。

  而亚裔的主要诉求是各自努力融入白人主流社会,想方设法去证明自是主流族群的一份子,甚至恨不得比美国人更美国人。

  这也是中国人和华裔之间的一个重要隔阂,因为中国人没有“融入白人主流社会”的这种诉求,所以就无法理解华裔的很多想法和行为,尽管大家同文同种。

  就在此次仇恨浪潮刚刚刮起来的2020年初,曾经参选总统的华裔政治明星杨安泽写了一篇文章,文中居然说因为疫情的因素,他为自己身为亚裔而感到有些羞耻。

  该文还向亚裔群体提出了一个建议:

  “我们亚裔美国人需要以从未有过的方式,拥抱和展示我们的美国性。”

  这个建议的内容还颇为具体,其中甚至包括了建议亚裔美国人应该穿红色、白色和蓝色的衣服(美国国旗的颜色)等等。

  抱大腿的心态展露无遗

  但是有一个问题,主流族群不可能接受整个亚裔群体,他们只会筛选出他们看得上的个体来进行接纳。所以抱大腿虽然是很多亚裔共同的选择,但其实又是一种个人行为。

  在抱大腿的过程中,亚裔人士追求的是白人对他这个个体的认可,而不是对整个亚裔的认可。其结果就是在这条赛道上,个体和个体之间呈现出直接竞争的关系。

  而对于族群团结来说,抱大腿策略是一个恶性循环的开始:

  因为不团结,所以去抱别人大腿,又因为大家都去抱别人大腿,所以加剧了族群内部的竞争,进一步降低了族群的凝聚力。

  渴望融入主流的亚裔人士往往不会自豪的去大肆宣扬自己的传统文化(除非他已经“上岸”),而是反过来经常贬低自己的传统文化,以此去取悦主流族群。

  这一方面是为了迎合西方社会对东方文明居高临下的姿态以及他们各种猎奇的认知;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和自己的同胞划清界限,向主流族群表明“我和他们不一样,我比他们更靠近你们”的态度。

  这是亚裔之间的内卷,部分亚裔内卷到极致后,光靠和同胞划清界限已经不足以满足竞争的需求,还需要去抹黑同胞才能体现出自己的优秀,以便自己被主流族群选中。

  形容这种行为有一个专门的词,叫“逆向民族主义”

  在逆向民族主义者眼里,自己所属的民族是这个世界上最LOW的民族。他们的潜台词就是“我的同胞都很LOW,只有我最优秀,所以不要选他们,要选我”

  当然了,个人有选择自己道路的自由,但是客观的说,抱大腿这条路并不好走。

  一个人一旦走上抱别人大腿的道路,就会变得非常玻璃心。因为选择这条路等于拱手交出了自己对命运的把控权,一点风吹草动就足以让他坐立不安。

  而如今的亚裔尤其是华裔所面临的局面恐怕不只是风吹草动这么简单,而很可能是惊涛骇浪。

  因为现在的中美两国已经不可避免的站上了直接竞争的擂台,而这也意味美国人看待华裔的眼光会变得更加复杂。

  2020年美国的一份民意调查显示,有90%的美国人视中国为主要威胁。

  虽然理论上中美之间的矛盾跟美籍华裔没什么关系,但是美国人玩的就是这套只认肤色不认国籍的身份政治,这一点二战期间被关进集中营的日本后裔深有体会。

  所以现在的环境对于华裔来说是非常不利的,在东西方之间左右逢源的操作会越来越困难,“选边站”的矛盾则会越来越尖锐,抱大腿的门槛也会越来越高。

  这样的局面令人遗憾,在异国他乡站住脚跟并融入当地主流社会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能够做到这一点的人要么非常优秀要么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或代价。

  人们都希望看到付出能有回报,但是现实经常不讲道理,个人的努力未必能换来相符的回报。

  中美关系的日益紧张必然导致美国官方对中国人的抹黑日益严重,而华裔成为替罪羊的概率也会日益提升。

  这是两个文明之间的碰撞,谁也躲不掉。我们只能选一边,选对了,个人的努力自然事半功倍;选错了,就只能事倍功半,甚至鸡飞蛋打。

  亚裔的困境其实根本上并不是亚裔自己造成的,他们只是在努力寻求对自己最有利的道路,是他们所处的社会在迫使他们频繁的去面对艰难的选择。

  但我们也不能说选择美国就是错的,因为美国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确实是一个机会相对更多,社会相对更稳定,竞争相对更公平的国度。

  不过我们要清楚的是,一个国家展现出来的各种优势其实都是建立在其财富优势的基础上的。当为美国债务买单的人越来越少,而美国自身的产业又越来越空心化的时候,美国相对于其身后几个竞争对手的财富优势会大幅缩小。

  而如果没有了财富优势的支撑,美国社会残酷的一面就会露出他的獠牙:

  对于一个以抢劫为生的国家而言,财富的缩水只会刺激其加大抢劫的力度,包括对外和对内。

  而首当其冲的就是那些缺乏反抗能力的群体:外边的弱国和里边的亚裔。

  后 记

  ————————————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有个朋友问了我一个问题:你既然认为美国社会对华人会越来越不友好,那么华人选择回归中国会不会是一个好的选择?

  这个怎么说呢,它确实算是一个选择,但是是一个非常困难的选择。

  首先,对于普通人来说,转换生活的国家是一个要脱层皮的事情,因为这意味着巨大的沉没成本损失。

  一个普通人在异国他乡站稳脚跟,必然是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你让他一下全部放弃,心态这一关就过不了。

  第二,中国的发展确实很快,从他离开中国的时候起,他对中国的认知基本就定格在了那个时间点。而之后随着中国社会的快速迭代进化,他和国人在认知上的隔阂会迅速扩大。

  这就导致了如果未来再回到中国的时候,他已经很难再理解很多中国人的想法,很难再把握中国社会发展的节奏,也很难再与同阶层的人顺畅的协作。

  人生有时候就是这么无奈,就算你看到了未来发生的事情,也不一定能改变命运,因为从头再来太过奢侈。

  普通人的常规操作是一旦开始就一条路走到黑。我们每个人所选择的前途都是未知的,要坚持走下去,只能不停的暗示自己这是正确的道路。如果要做出改变,那就需要超出常人的魄力。

  当然如果你特别有钱或者特别优秀的话,那么世界对你而言是平的,你想什么时候去哪都可以。

  这样又引出第二个问题,对于普通人来说,现在移民美国是否还是一个好的选择?

  关于这个问题,要看你移民的理由是什么。

  对于移民美国来说,目前仍有三个理由是合理的:

  家里矿太多,需要分散风险。

  个人的专业背景特别适合去美国发展。

  特别喜欢美国的生活方式,愿意也有能力支付高额成本去购买这样的生活方式。

  如果你移民的理由不在这三个理由之中,那么现在向美国移民对于你来说已经不是一个合理的选择。

在线下载列表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