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TXT电子书,就来曹操读书

微信
手机版
TXT电子书

虚声:亮剑阿拉斯加!舆论上甘岭,打响

作者 :索马里の母海贼 2021-03-21 20:09:47 审稿人 : admin

  01 狭路相逢

  中美阿拉斯加这场战略级会谈,注定要写入历史的;但舆论圈的两个反应非常微妙。

  第一个舆论反应,认为阿拉斯加会谈是一场国际版的重庆谈判。其实两者不论是会谈的规格、时间、乃至参与者都相差甚远,根本没有可比性。

  第二个舆论反应是,把这场会谈看成是美版鸿门宴。这个想法其实非常卑微,而且顺便把中国放在了一个卑微的位置上。

  历史上的鸿门宴,是项羽站在绝对强势的位置上,打着请刘邦商讨天下大势的名义喝酒,其实就是看下要不要解决了刘邦。幸好刘邦比较机敏,身边能人也多,搞关系水平也好,眼见形势不妙,找机会提前开溜。鸿门宴上的刘邦,其实是把自己放在一个卑微的角色上。

  后人谈鸿门宴,通常指请客一方不怀好意。但有个前提,得有让赴宴者畏惧的实力或底牌,赴宴者大都以哀兵姿态出席。

  经历了特朗普四年贸易战与科技战考验,遭遇“脱钩”威胁之后,中国会畏惧美国?当然是不可能的。中国在一穷二白的时候都没怕过,现在自然也不会。

  所以整个阿拉斯加会谈的过程,中国没有摆任何哀兵姿态,而是稳守底线、主动亮剑、针锋相对、据理力争。

  这不是赶赴什么鸿门宴,而是在打上甘岭,是舆论领域的上甘岭。

  ——舆论圈对于此次中美阿拉斯加战略会谈的这两个反应,恰好说明国家舆论和战略诉求不匹配、不在一个维度上,是舆论弱势的直接反应。所以要继续一场舆论上甘岭。

  只有理解了上甘岭,才能更容易理解此次中美战略会谈的因果与走势,才能明白王毅(国务委员兼外长)与杨洁篪(政治局委员兼外事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对布林肯(国务卿)与沙利文(国家安全顾问)的唇枪舌剑。

  02 美国思维

  和上甘岭的布局一样,美国对此次会谈,按自己的思维,做足了功课,大致可以分解成三招。

  第一招,拉盟友造势。

  G7会议上,拜登试图拉拢欧洲盟友制裁中国。

  3月12日晚,拜登亲自主持线上美国、日本、印度和澳大利亚“四方安全对话”峰会,重申“一个自由与开放的印太地区至关重要”。

  ——释放拉拢盟友针对中国的信号。

  3月16日,拜登的左膀右臂国务卿布林肯与国防部长奥斯汀,和日本外务大臣茂木敏充、防卫大臣岸信夫召开美日2+2会谈。他们以张牙舞爪的方式把中国编排一遍,试图以此提高中美会谈时的要价。

  第二招,精心选择阿拉斯加为主场,并宣称拜登政府的中美第一场战略对话是在美国领土上举行的。

  美国之所以选择偏远的阿拉斯加:一方面是避开华盛顿浓烈的对华强硬氛围;另一方面,阿拉斯加在中美交流史上有特殊地位,双方容易达成共识。当年中美开通直航时,因飞行技术限制,中途经停阿拉斯加加油。

  第三招,会谈中的任性开局。

  媒体开场白时间预定8分钟,中美四位高官按主宾顺序,依次发言2分钟。

  中方背景通报也显示,已做好按双方事先商定的程序和安排进行对话。

  但布林肯与沙利文开场白时严重超时,而且内容全部都是对中国内政外交的无端指责,试图来一个下马威。

  这种不守规则的行为(参考绕过联合国发动战争、不加入国际海洋公约等)是典型的美式作风,本身就存在严重的傲慢与偏见。

  很明显,布林肯与沙利文试图用这种不守规则的做法打乱中方代表的节奏,在媒体面前表演美国的强势姿态,并且在中美关系中获得强势主导权。

  什么叫强势主导权?就好比上上个辛丑年(1901年),列强和大清帝国谈判时的那种形态。

  然而2021年的辛丑年,中国早已不是昔日的大清。

  但美国还试图以对待大清的思维对待中国,那就注定要碰壁。

  王毅与杨洁篪对美方代表这种不守规矩的行为,早已作了充分预案。

  03中方反击

  来而不往非礼也,既然美方不守规则,中方自然也以同样的方式应对。

  杨洁篪一口气讲了15分钟,其内容堪称外交经典。

  杨洁篪说,“我现在讲一句,美国没有资格在中国的面前说,你们从实力的地位出发同中国谈话。甚至在20、30年前,你们就没有资格说这样的话,因为中国人是不吃这一套的。如果美方想要与中方好好打交道,那就按照必要的协议,按照正确的方式行事。”

  这话意思很明确,收起你对中国居高临下的霸凌套路吧,你没实力让中国屈服,中国人也不吃这一套。

  王毅说得更直接,“中方过去、现在、将来都绝不会接受美国的无端指责,同时我们要求美方彻底放弃干涉中国内政的霸道行径。美国的这个老毛病要改一改了!”

  ——这话很简单直白,没有任何拐弯抹角。

  大家或许纳闷,美国人为什么喜欢对中国的事儿指手画脚?

  答案可以参考杨洁篪会谈中说的一段话,“我认为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不承认美国的意见可以代表国际舆论,不承认少数人制定的规则将成为国际秩序的基础。”

  这话换一个角度表述,就是美国喜欢把自己的意见当成国际舆论,把自己制定的规则当成国际秩序规则。

  所以说,美国指责中国“不符合国际秩序规则”,相当于说中国不符合美国的规则。这是就是王毅所说的美国的老毛病,得改。

  中国为什么要符合美国的规则?很显然,不需要。

  世界上有任何一个国家行事能符合另一个国家的规则么?很显然,没有。

  如果美国一直试图推销霸权主义,结果必然就如杨洁篪所说,“历史会证明,对中国采取卡脖子的办法、采取打压的办法,最后受损失的是自己。”

  其实王毅和杨洁篪在会谈中的很多话,都说出了大部分中国人的心声。

  当年在朝鲜半岛,志愿军已经用行动证明过,中国有实力向霸权主义说不。

  只是在过去几十年的改革开放中,为发展经济,中国选择韬光养晦,在舆论阵地上一直采取防守策略。让美国把中国的忍让理解为软弱。

  但这不代表中国在舆论领域,永远要处于弱势。

  按照传统思维看,中美这轮战略会谈主要就是吵架,达成的共识并不多,为什么说会载入史册?答曰,其历史内涵本身,就在于这番唇枪舌剑的交锋。它不是普通的口水战。

  04 历史内涵

  绝大多数时间,所谓唇枪舌剑都意味着口舌之争,没有太多意义。

  但是中美这轮唇枪舌剑,需要放在大历史周期中解读。

  近代以来,中国始终处于弱势,而且是政治、军事、经济、舆论领域全方位的弱。

  历史大部分时间,列强不会和弱者讲道理。所以中国近代史,主要是由眼泪和鲜血写成的。杨洁篪在会谈中说过这样一句话,“至于说美国人民百折不挠,美国人民当然是伟大的人民,中国人民也是伟大的人民。难道我们吃洋人的苦头还少吗?难道被外国围堵的时间还短吗?”

  历史从来不同情弱者,也不会同情眼泪。弱者改变自身处境的方式没有捷径,只有承受强者的洗礼与考验。

  经历了上甘岭洗礼之后,中国在政治与军事领域承受住了考验。

  经过贸易战与科技战洗礼之后,中国经济经受住了考验。

  但是在舆论领域,中国目前仍然处于弱势,很多时候非常被动。

  中国5G领先,美国就宣称中国的技术不安全。

  中国贸易量比较大,美国就宣传中国在贸易中获利,发动贸易战。

  香港明明是中国内部问题,美国宣称中国破坏游戏规则。

  如此这般,就连缅甸内乱,都有人试图让中国背锅(说中国支持军方发动政变)。

  要改变这种情况,必须经历一场舆论领域的上甘岭战役。中美这次阿拉斯加的战略会谈,就可以理解为舆论上甘岭的序幕。

  当然要改变舆论领域的弱势并不简单。广义上来说,王毅与杨洁篪联合导演的这场堪称经典的中美外交交锋,只是吹响了这场舆论上甘岭战役的号角。接下来——

  还需要中国的科技公司更多地走出国门去开疆扩土,而不是窝在国内逞威风;

  还需要中国电影、音乐、漫画等文艺作品,以大家都能接受的方式向世界传递东方思维与内涵;

  还需要更多的民族品牌成为世界品牌,改变中国产品多而不强的印象……

  简而言之,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曹操读书HTtp://Www.caaO.Net◐◐◐◐●☛█▼▲◐◐◐◐●☛█▼▲

在线下载列表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