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TXT电子书,就来曹操读书

微信
手机版
TXT电子书

戎评:内政还是政变?美国急于干预缅甸事务的深层用心

作者 :想念在黑夜 2021-02-14 15:27:23 审稿人 : admin

  在2021年的第二个月,一个常年寂寂无名的东南亚小国——缅甸,却成了世界的舆论旋涡。

  事件的起因是:缅甸军方不满缅甸联邦议会选举结果(缅甸全国民主联盟获半数以上联邦议会席位,将继续执政),扣押了民盟领导人昂山素季,以及总统温敏等人。随后,军方宣称接管政府一年,并任命了新的总统及部长等高层人士。

  缅甸军方的这次行动非常干净利落,在权利交接过程中,未发生流血冲突。目前大多数被扣押的政治人物已获释或被软禁,并无生命危险。不过,国务资政昂山素季已被警方以“非法进口通讯设备”的罪名起诉,温敏也被警方依据《缅甸灾害管理法》起诉。

  看似缅甸的这场政治突变已告一段落,但随着外部势力的介入,剧情可能才刚刚开始。

  内政or政变?

  在事变发生后,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以及欧盟、联合国等几乎异口同声地对缅甸军方发表了措辞严厉的谴责。西方国家几乎毫无争议地给这次事变贴上了“政变”的标签。

  尤其是美国的表现最为激烈,在事变发生14个小时内连发了三份声明。拜登直接谴责缅甸军方行为是“对民主化和法治的直接攻击”。他不仅呼吁国际社会一致讨伐并逼迫缅甸军方“交出权力”,还强调“无论民主在哪里受到攻击,美国都将站出来捍卫民主。”

  事隔一天后,美国又正式将此次事变定性为一场“军事政变”。要知道,在2013年埃及发生政变时,奥巴马想了3周时间才决定是否将该事件定义为一场政变。而这次,拜登基本不到一天就做出了决定。这间接证明了拜登临危不乱的果断手腕,同时也说明此事对美国的战略利益影响确实很大,不然美国反应不会如此激烈。

  反观与缅甸有着更多地缘政治关系的亚洲国家,似乎对事态的反应没那么强烈。作为缅甸最大的邻国——中国,还是按照一贯的外交原则将此事件看作缅甸的“内政”,采取不干预政策。只是奉劝缅甸各方在宪法和法律框架下妥善处理分歧,维护政治和社会稳定。

  同样,一些东盟国家也表达了相似的态度。新加坡敦促双方进行对话;印尼要各方保持克制;泰国副总理翁素万称这是缅甸“内政”;柬埔寨和菲律宾也根据东盟的外交原则,不支持干涉成员国内政的立场。而印度比较接近西方的做法,明确表示会支持缅甸的民主过渡进程。

  这次事变到底是属于内政范畴还是赤裸裸的军事政变?国际社会对此出现的两种不同的态度非常值得深思。其实这不仅取决于各国的意识形态观念,更取决于这些国家接下来的行为。

  《联合国宪章》规定:“本宪章不得认为授权联合国干涉在本质上属于任何国家内管辖之事项。”联合国通过的《不容干涉和干预别国内政宣言》等也明确规定:“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均无权以任何理由直接或间接干涉任何其他国家之内政和外交事务”。

  问题就在这里,将事变定义成“内政”,那么其他国家就不便插手干预了。只有将事变定义为非法的“政变”,才能给其他国家找到干预的口实,也就是师出有名。

  西方对待政变的双重标准

  这么说来,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将此次事变定性为“政变”,是想干预缅甸事务?

  答案是肯定的。拜登已明确放话要对缅甸军方人士进行制裁,还要中断对缅甸的经济援助。甚至有专家认为,不排除美国会以极端方式介入。

  但就此认为美国是真心要为缅甸民主张目,为缅甸人民摇旗呐喊吗?也不尽然。其实在近几十年里,美国策划支持他国政变的案例并不少见。

  在拉美的政变史上,几乎每一场军事政变都跟美国有关。最近的一次发生在2019年4月,委内瑞拉反对派领导人胡安·瓜伊多发动了一次推翻总统马杜罗的未遂“政变”。此次政变就得到了美国的公开支持。据美国政府委内瑞拉事务特别代表艾布拉姆斯去年透露,即便委内瑞拉反对派在当年12月选举后失去对全国代表大会的控制,美国仍会继续承认自封“临时总统”的瓜伊多的合法地位。

  巴西总统博尔索纳罗后来也向媒体披露了美国想推翻马杜罗的阴谋。他还称要和美国联手激发委内瑞拉军事政变,从而迫使马杜罗下台。

  别看现在的巴西跟美国走得很近,其实巴西也被美国这样暗算过。2016年,巴西总统罗塞夫遭到弹劾,最终被罢免了总统职务。期间,巴西民主运动党领袖特梅尔出任代总统。但这位代总统,后来被维基解密的公开文件显示,他在担任国会议员时期曾是“美国情报部门的外交线人”。

  这不仅让特梅尔与美国的特殊关系彻底暴露,也让美国干预巴西政坛有了铁证。这也不是美国第一次对巴西下黑手。早在1964年,美国就曾通过鼓动巴西军人发动政变,推翻了当时的总统古拉特。

  从拉美到中东,从非洲再到亚洲,梳理近几十年来世界上所发生的政变,几乎都与美国脱离不了关系。

  由此来看,不管美国是反对政变还是支持政变,美国的态度跟当事国政变本身并无多大关系,美国的态度只取决于政变对美国是有利还是有害。这就是美国对待政变的双重标准。

  美国强力干预的深层逻辑

  回过头来看,此次缅甸事变又影响了美国的什么重大利益呢?

  第一,一颗美国撒在缅甸的“民主种子”正在被扼杀。2010年以前,缅甸政权长期由军方把持。在昂山素季,这位西方眼中的“人权女神”的推动下,缅甸终于在2010年11月首次举行多党制大选。这是缅甸走上西方民主化道路的标志。2011年,吴登盛就任新总统。缅甸从“纯军人政权”和平转型到军人与文官共同主政的模式。在此后的2015年11月和2020年11月的大选中,缅甸民盟连续三次获胜,这彻底突破了军方利益者的底线,才有了今天的这场事变。

  而对美国来说,缅甸的民主化进程一直被看做是美国奥巴马政府的一个重大成功事件。当然,现任美国总统拜登,在奥巴马时代作为副总统,也深度参与了此事。如今,昂山素季的失败,意味着美国前功尽弃,这让拜登无论如何也不会甘心。

  第二,昂山素季今年已经76岁,留给她的时间本来已不多了。她此前是否因急切地想全面推进缅甸民主路程,或者通过修改宪法,想让军方势力彻底淡出政坛还不好说。但如今昂山的铩羽,会让美国意识到一个严重问题:谁来接班昂山素季?论出身,论能力,论影响力,论与西方的关系,不只是民盟,即使整个缅甸政坛,也找不出第二人选。

  所以,美国如果及时介入缅甸事务,可能会对缅甸的民主人士留下更多的好感。在未来培植亲美势力的时候,也会更容易些。

  第三,从地缘政治角度来看,缅甸的民主进程越顺利或者西化程度越大,更有利于周边国家的改变。说白了,也就是颜色革命。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说过:“在世界上保卫自由和促进民主并不仅仅是我们最深刻的价值观的反映,这些都对我们的国家利益至关重要。”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之所以热衷推销 “民主人权”,正是为了借此打造更多的亲美政权。

  例如,美国在中东推行“大中东民主计划”,在东欧、中亚策划“颜色革命”,在西亚、北非鼓动“茉莉花革命”,在东亚、东南亚搞民主人权渗透等,都是为了这个目的。现在昂山素季垮台,西方的“民主人权”在缅甸就没了抓手和代理人。这对拜登政府及其打造强有力的亚太政策以对抗中国的努力是一个重大打击。

  对于这些,缅甸军方领导人敏昂莱的心里也是雪亮的。据称他曾研究过其他国家的政治转型,以确保军方交出政权后,不会出现中东国家那样的乱局。他还在2016年会见巴西驻缅甸大使时说:“我们不会让缅甸上演以失败收场的阿拉伯之春。”

  当然还有一点,刚上台的拜登急于修复此前被特朗普损伤的同盟关系,同时遭遇过国会骚乱事件影响的美国,也需要向世界展示其捍卫民主的坚决态度,而缅甸事变的发生,为拜登提供了很好的契机。在这件事上,拜登似乎找到了那种一呼百应的大哥的感觉,仿佛美国依然是从前的那个世界大国,那个维护正义的世界警察。

  中国的外交智慧

  美国想让缅甸回归到他们铺设的民主道路上,但美国对缅甸的影响力却十分有限。美国2020年向缅甸提供的援助只有1.35亿美元,即使中断援助,也不会对缅甸造成多大损伤。

  更重要的是,西方现在对缅甸国防军总司令敏昂莱施加制裁也不太可能改变既有现实。他因为曾在罗兴亚穆斯林种族清洗中扮演了某种角色,早已被美国列入“2019年特别指定国民名单”。再对他制裁,也不会让他损失更多。

  从这个角度看,不管美国如何干预,西方舆论如何讨伐,短期内都很难改变缅甸现有的政治局面。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相反,任何对缅甸的极限施压,都可能将缅甸推向中国。这不是美国希望的结果。

  但缅甸政局的震荡也不是中国希望看到的。缅甸是中国的邻邦,中国在这里有很多的投资项目。不管缅甸是完全退回到过去的模式,还是走向更激进的民主道路,对中国来说都不是好事。所以,中国对待此次事变采取克制谨慎的态度,也未尝不是一种态度。同时,中国一直以来奉行以“互不干涉内政”为代表的和平共处五项外交原则,也是中国国情的需要。

  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国作为一个新兴的东方大国,在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方面与很多国家大相径庭。为了迅速融入世界,打消世界的顾虑,中国坚持奉行周恩来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得益于此,中国不仅交到了更多的朋友,不再孤立于世界,同时中国推广的亚洲和平中立区和不结盟运动,也成功阻挡了西方势力对亚洲的渗透和扩张。

  如今,中国正处于崛起的关键时期,难免一些中小国家会对中国的强大充满警惕和疑虑,即使西方大国,也是心存忌惮。为此,中国继续坚持这五项外交原则更是明智之举,保持谨言慎行的作风,不给西方找到中国干预他国内政的口实。如此,才会减轻中国发展和崛起的阻力。

在线下载列表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