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TXT电子书,就来曹操读书

微信
手机版
TXT电子书

戎评:危险信号:南亚局势暗流涌动,中国需警惕一点

作者 :南城北苑有条狗 2021-02-14 15:25:07 审稿人 : admin

  今天我们把视线转到隔壁三哥身上。

  从2月6日起,持续近两个月的印度农民抗议活动出现大规模升级,全国多地主要干道发生了道路封锁抗议活动,时间长达三个小时。其中,首都新德里更是风暴汇集点,据警方早前估计,仅周边两个邦就有30万农民涌入新德里,紧张的局势有很大的概率会蔓延到全国性的高度。

  这可不是戎评说的,而是印度人自己摆在台面上的话。

  印度农民团体保护组织AIKSCC(全印度协调委员会)秘书阿维克表示:

  今天的道路封锁清楚地向政府表明,这是一场全印度的抗议。

  有必要指出,鉴于当前国际形势的严峻性和抗议活动背后斗争的复杂性,这场动乱如果不能得到有效控制(或者说莫迪不能做出实质性让步的话),那么,南亚地缘安全可能将面临系统性的风险。

  下面进入主题——

  始肇于2020年11月26日的印度农民抗议,源自莫迪在去年九月旨在为农业改革所颁布的新农业法三部曲

  ——即《2020基本商品(修正)法案》、《2020农产品贸易和商业(促进和便利)法案》和《2020农民(授权和保护)价格保证协议和农业服务法案》。

  虽然这三部法案条框众多,但归根结底核心内容就一个:放弃政府保护壁垒,对本国农业进行市场化改革。

  嗯,想必各位一看到“市场化改革”的字眼,就知道这不是什么好事儿。

  事实也确实如此!

  众所周知,不论在什么时代农业都是立国之本,如果没有农业种出来的粮食维系文明发展第一要素的“生存”需求,什么宏图大业都是扯淡。

  但同时我们也很清楚,农业相对于工业和服务业附加值比较低,即便是农业已经进入大规模机械化耕种的欧美发达国家,附加值也不太尽人意(欧美农业直接从业者收入在本国不算高,真正的大头都被炒农业产品期货的金融市场拿走了),只是说比大部分欠发达国家好。

  那问题就来了,在极致追求经济效益的当下,如何维持一支规模庞大的农业从业军,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呢?

  答案是国家财政补贴,也称之为社会兜底保障政策!

  不止是三农政策对中国农民的补贴,全世界包括印度在内的大部分国家,都对本国农产品大幅财政支持。

  比如日本,全世界农业补贴幅度最狠的国家,2012年农业补贴的金额是整个农业产值的一半。

  次年加入TPP时,各领域的谈判都非常顺利,就农业这块很艰难,日本政府说什么都不放口,还是得到了奥巴马政府开放更大的国内市场和对其国防解绑的承诺后,才同意在2018年前彻底废除已实行五十多年的大米补贴政策。

  印度的情况就更加特殊了!

  根据联合国人口机构统计的数据,在2019年印度13亿人口规模中,有58%人口主要靠农业维持生计,也就是6亿人左右,如果算上间接相关的从业者,人数将高达9.6亿。

  为稳定这一超过总人口三分之二的从业者,印度政府每年都会拿出17%的财政上收入补贴,比军费的10%还多出七个百分点。

  为什么印度对农业的财政补贴会如此夸张呢?

  从业者多且分散是一方面,最重要的是,粮食是印度为数不多的能够大规模对外出口赚钱发展国民经济和制造业所需的外汇产业。

  据FAO(联合国粮农组织)2019年数据,印度是世界第六大粮食出口国和头号大米出口国,年出口创汇370亿美元,占全球粮食出口总量的2.45%。要知道,在2019年整个印度的出口总额才3143亿美元(考虑到疫情对外贸行业的冲击,特意找的19年数据更有说服力),相当于十分之一。

  而粮食出口需要在仓库、港口、邮轮等一系列物流系统上,投入巨大的保质性措施,因此开销非常大!

  但到了2020年,印度急剧恶化的财政状况,显然难以承受这笔费用,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外债:截止2019年,印度政府公共债务累计1.9万亿美元,占GDP的69.62%,每年需还款的利息为1120亿美元,而当年印度财政总收入为4256亿美元,也就是说印度每年至少需要拿出五分之一还要多的财政收入去偿还利息,如果算上本金还会更多。

  2、军费:这两年随着北线和西线的事态频出(如边境对峙事件,印巴空战以及前不久的冲突),新德里的对国防领域尤其是军事装备的采购投入逐年加强,2021财年,印度军费预算约为3.62万亿卢比,占政府总支出10.4%。

  3、疫情:作为美国的难兄难弟,疫情对印度的冲击是全方位的。

  据IMF最新评估,2020年印度GDP可能萎缩10%。一方面是混乱的经济生产活动导致中央税收断崖式下降,另一方面则是新德里政府为抗击疫情在新财年发布的比正常年份财政收入还高出10%的新预算计划:

  ——2月1日,印度21财年财政预算出炉,财政赤字将占2020财年GDP的9.5%,总金额为35万亿卢比约合5000亿美元!

  抗疫要钱、发展国防要钱、恢复经济要钱、搞基建也要钱…

  哪哪哪都得花钱,但印度又是一个落后农业国,正常时期都做不到财政收入多元化,更何况现在还是疫情的特殊时间?

  既然无法开源,就只有节流咯!

  事实上,不止是全面放弃对农业的补贴政策,即便是在新财年预算的中,农民也是被无视的对象。在诸多公共领域预算均有大幅度提升的情况下,对农村发展方面的拨款却直接被砍掉10%,包括乡村修路支出和女性丧偶抚恤金,这也是导致本轮动乱升级的推动因素之一。

  用商业标准报的标题来说:这5000亿美元压根没有给穷人留下任何东西。

  按照印度官方机构的解释,新农业改革计划有两点优势

  ——首先、农业法改革能为农民带来更多的机会和直接收入;其次,可以通过市场竞争把淘汰的农民引入工业体系,这样不仅能实现收入的快速升级,还能刺激本国的工业发展。

  未来要真是如政府规划的那么美好,印度农民也不至于接二连三闹这么久!

  先说第一点:

  任何成功的市场化改革一定是建立在生产力水平高效的情况下,很显然,仍处于小农生产模式的印度并不符合这一条件。

  早在高中历史教材我们就知道,小农经济有以下特点:

  1、以家庭为单位,小块土地为生产范围,使用落后工具,呈分散经营状态;

  2、生产力水平低,抗自然灾害能力弱;

  3、经济地位不稳定,在私有制下社会容易走向极端的贫富两极分化。

  当这种落后的生产模式被纳入以自由竞争为原则的市场经济中,无异于把羊入虎口:

  ——因为小农经济以分散的个体为主,抗风险能力非常脆弱,最关键的是,市场信息不对称,生产规模不对等,且缺乏粮食交易至关重要的物流系统和大规模保质措施,这使得小农在交易中必然处于被剥削的弱势地位!

  正如示威的农民所言,缺乏集约化机制的小农经济在联盟化和单向透明的企业面前,根本没有任何议价能力。

  最终结果必然是农民辛勤劳作的成果被资本用低于市场的价格大面积首收割。

  动摇国本呐!

  再说第二点:

  落后农业国如何高效利用农业剩余价值发展工业,确实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中国工业的发展之路也有这层影子。

  但问题是发展工业和建立工业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印度的工业现状是:只有少部分基础设施完善的地方能承接电子制造业的转移,但由于缺乏重化工业体系的支持,使得印度上游零部件和重要加工材料严重依赖国外进口,进而导致整个印度工业被钉死在附加值最低的“加工”环节。

  也就是说,印度发展优势工业的前提是建立完善的重化工业体系,而历史上所有工业大国的重化工业体系就没有单纯依靠本国农业剩余价值建立的例子!

  战前的老牌帝国主义,其重化工业体系建设的原始资本来自于对殖民地的剥削,比如日本工业是通过甲午战争清朝的大量赔款建立起来的;战后的新兴工业强国则依赖于强国的援助,比如中国受援于苏联,日韩受援于美国。

  之所以如此,主要是重化工业投入资金大、成长周期长、利润回馈慢,仅依靠农业剩余价值发展的后果只能是工业还没搞起来政府就被推翻了。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反复强调前三十年的重要性,如果没有毛主席那一代人利用大国矛盾打下重化工业的基础,今天我们中国人的境遇,可能只会比印度人好上那么一丢丢。

  至于用人口壮大工业规模就更扯淡了,工业时代,有一定知识基础的才叫劳动力,没有那就是单纯的数据。

  而印度当前的工业规模和出口市场也根本支撑不起超过三亿人的就业岗位!

  所以,莫迪的农业法改革归根结底,就是牺牲农民和相关利益集团的利益,来换中央财政和大企业大资本的收入,不闹才怪呢。

  而与以往大不相同的是,这次游行示威不仅持续时间长,且呈现有组织有规矩的现象。

  比如CNN6日的报道中有这么一个现象:

  在接近2km长的路段上农民自建了移动厕所、便利店、卫生所甚至是图书馆,白天,农民们或参加抗议活动,或者管理自己的农地;晚上,他们便睡在帐篷、卡车或拖拉机下的床垫上。目前,印度首都附近已有三个农民临时聚居点,其中一处名为加兹普的聚居点居住了大约1万人。

  农民本身就没有多少“余粮”,现在能大量进城不说,竟然还有钱修各种生活设施,显而易见这背后有一支更神秘的大手操纵着一切。

  是谁?

  印度农业利益集团!

  这群人主要是扎根本土长达上千年的大地主,他们把土地分给农户,然后每年按固定比例收成。政府出台兜底收购补贴后,地主们利用小农经济个体分散上下信息不对称的缺陷,联合地方豪绅成立了农产品营销委员会,专门从个体农户身上低价购买粮食再以高于市场的价格卖给政府,整个过程中地主们只用出一块地就可以躺着赚钱。

  而新德里方面长期以来也乐于这么干,排除掉跑关系的原因,主要还是印度个体农户过于分散,挨家挨户收购需要维持一支规模不小的公务员队伍。

  新农业法改革后,政府允许农民进入市场自由买卖,每年上万亿卢比的农业补贴没有了,再也无法拉皮条赚中间差的农业利益集团能不上火吗?所以就有了这场旷日持久的农民大抗议。

  也难怪网友吐槽三哥奇葩,都1202年了,还在玩中国几千年前玩剩下的土地兼并那一套,关键是农民还帮着地主数钱,你说神奇不神奇?

  考虑到印度农业人口众多,且以大地主为核心的农业利益集团势力在各邦根深蒂固,莫迪农业法改革必然会引起内部的强烈斗争。如何化解这场危机的办法并不多,要么朝令夕改妥协,要么祸水外引转移矛盾,尤其是在疫情和周期性经济危机的双重叠加下,这种选择性将更加迫切和重要。

  如果莫迪不愿意向内部利益集团低头,那就只有向外转移矛盾,这样势必会南亚地缘安全产生系统性的风险。

  关于这一点,我们也有相关准备,具体情况大家可以参考最近的军事新闻。

  文章最后,戎评有话说

  必须承认,莫迪是位很有雄心且敢于作为的领导人,他很崇拜中国的总设计师,穷尽一生都想成为让印度成强大之国家的中兴领袖。但很可惜的是他只看到了中国的成功,却没有看见中国为成功所作出的努力!

  同样是农业国向工业国进发,同样是利用农业剩余价值发展工业,中印操作层面截然不同的做法导致截然不同的结局:

  第一、在发展能推动国民经济整体提高国民收入的制造业之前,中国就建立起完善的重化工业体系,这使得投入的农业剩余价值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得到效益回报,而便利基础设施和知识普及率,大幅度提高了把落后地区的农民纳入城市工业体系的可行性。

  第二、中国消灭了地主这一农业生产结构中最大的食利阶级,使得政府利用农业剩余价值的效率得到空前提高,也为后面的改革消除了内部障碍。

  第三、农业事关国本,改革不能一蹴而就,我们的底气在于前三十年的大量的水利设施修建为农业集约化生产奠定了基础,因此早在八十年代初就达到了亩产200kg的高位,是当时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倍。

  现在我们之所以要向外进口粮食,主要是生活结构产生了变化(以前讲吃饱,现在讲吃好),以及非人需口粮的增多。

  而印度什么都没铺垫就想一步到位,跨越式发展也不是这么玩儿的啊。

  或许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真就是三哥的宿命!

◐◐◐◐●☛█▼▲◐◐◐◐●☛█▼▲HtTp://wWW.cAAO.net东方豪仕法律网●●●●●●●●●●●●●●●●●●●●●

在线下载列表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