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TXT电子书,就来曹操读书

微信
手机版
TXT电子书

缓缓君:极简缅甸史:沉重的历史包袱

作者 :南城北苑有条狗 2021-02-07 10:14:25 审稿人 : admin

  缅甸,一个原本存在感不强的国家,因为“政变”而获得了国内舆论的短暂关注。

  这个国家在历史上其实相当凶悍(和中国数次交手互有胜负,也曾两度攻破泰国首都,成为东南亚一霸),和中国也颇有渊源(一度成为了中国的缅中行省),我觉得还是值得去了解一下的。

  但这种话题放在平时,可能写了也没多少人有兴趣去看。

  正好借着近期的热点事件,为大家来捋一下缅甸的历史和当前的局势。

  01

  缅甸位于东南亚,西面邻接印度和孟加拉,东面靠着泰国和老挝,北面和中国的云南、西藏接壤,其国土形状是下面这样的:

  这种不规则的国土形状,其实和由山脉构成的自然地理屏障有很大的关系。

  一个国家的历史和发展,人的因素当然是一个主要因素,但自然地理条件同样起着非常大的作用。

  对于缅甸来说,三面环山,一面临海,这样的地理条件,在有利于抵御外敌入侵的同时,也限制了缅甸的对外扩张。

  北方的中原王朝在强盛时期无法将缅甸“消化”为自己国土的一部分,缅甸曾两度攻破泰国(古称暹罗)首都却始终无法将其真正吞并,其实都和当地的地理条件有着莫大的关系。

  以下,我们沿着时间顺序来梳理和介绍缅甸的历史。

  缅甸建国时间较晚,直到11世纪才形成了统一国家。

  在此之前的数千年时间里,缅甸的领土其实是都处于土邦林立的状态。

  缅族、掸族、孟族、若开族(阿拉干人)……各民族都有自己的地盘。

  直到由缅族人建立的蒲甘王朝(849年—1287年)兴起后,征服了大量的土邦部落,并于1044年形成了缅甸的第一个统一帝国。

  (完成统一大业的蒲甘国王阿奴律陀,缅甸三大帝之一)

  蒲甘王朝在13世纪达到了鼎盛,然而它遇到的对手,却是崛起中的元朝。

  所以结果并无悬念。

  但中间的历史,还有几分曲折。

  忽必烈建立元朝后,一边攻打南宋,一边数次派遣使者招降缅甸(蒲甘王朝)。

  结果缅甸不仅没有接受招降,反而还扣押了元朝的使者,忽必烈怒而发兵攻打。

  因山川阻隔加之气候炎热,元军数次征讨缅甸未果。

  但这笔账,忽必烈记下了。

  待元灭宋后的第8年(1287年),忽必烈再次征讨缅甸(蒲甘王朝),攻下蒲甘城,并将缅甸划为缅中行省。

  所谓的缅中行省,有点类似于现在的“特别行政区”,行省丞相由缅王(蒲甘国王投降后,被忽必烈封为缅王)兼任,官员由当地自行任命,也不需要向中央交税。

  即名义上归属于元朝,受元朝册封,但不受元朝的直接统治。

  缅中行省的存在时间很短。

  蒲甘城陷落后不久,缅甸内部就发生了叛乱。

  孟族和掸族抓住了这一历史机遇,分别在缅甸南部和北部建立了勃固王朝(1287年—1531年)和阿瓦王朝(1364年—1555年)。

  缅甸再次陷入四分五裂。

  而北方的中原王朝,也在进行着朝代更替。

  1368年,朱元璋登基,明朝兴起;

  1382年,明军攻破大理,平定云南。

  随后,朱元璋在云南设置了云南布政使司来管理当地政务(同时设置云南都指挥使司管理当地军务)。

  其具体做法和元朝一脉相承,即不对各土邦进行直接统治,只要求各王邦部落在名义上向大明王朝俯首称臣,接受明朝赐予的土官封号,成为明朝“土司”。

  这种做法的劣势在于,土司高度自治,中央王朝对土司的控制力相当有限,一旦中央王朝衰落,各土司或割据一方,或纷纷倒向周边的其他强权。

  但土司制度的优势也非常明显,那就是大大降低了统治成本。

  从云南到中南半岛北部一带,要翻越崇山峻岭,如果派驻军队长期驻扎,人少了不足以控制当地局势,人多了军费开支又将成为天文数字,国力负担不起。

  (缅甸地貌,三面都是山呐)

  所以从利弊权衡的角度,土司制度成为了基于有限国力条件下的现实选择。

  这也体现了前文说的,地理条件对一个国家的历史走向有着巨大的影响(如果没地理屏障的阻隔,缅甸可能早就成为了其北方大国的一部分)。

  02

  回到缅甸历史。

  明朝平定云南时,缅甸已四分五裂,各土邦在大明和周边强权之间摇摆不定。

  其中有一个由傣泰民族建立的“麓川政权”(领地范围包括云贵高原西南部和缅甸中北部)非常强势,不断向外扩张,一度威胁到明朝的云南腹地,震惊朝野。

  (巅峰时期的“麓川政权”,算上归附的各土邦部落,势力范围非常广阔)

  明英宗历时九年,四次征讨麓川,大大削弱了其实力。

  军事上的胜利,极大地增强了明朝在西南疆域的权威,原本处于墙头草状态的西南土邦纷纷归附,接受朝廷的册封。

  明朝的疆域也一度涵盖缅甸全境、泰国北部和老挝中北部。

  1446年(第三次和第四次征讨麓川之间),明朝在西方疆域调整改置“三宣六慰”(三宣指南甸宣抚司、干崖宣抚司、陇川宣抚司,六慰指车里宣慰司、缅甸宣慰司、木邦宣慰司、八百大甸宣慰司、孟养宣慰司、老挝宣慰司),以方便对西南疆域的统治。

  说是统治,其实就是土司制度的那一套间接管理模式(XX司都是当地首领受朝廷册封拿个名号),主要就是在当地树立大明王朝的威望,并协调各土司之间的矛盾。

  然而,土木堡之变后,明朝由盛转衰,在西南疆域的影响力也日渐衰落,土司之间相互攻伐、吞并,矛盾持续激化。

  嘉靖初年,“三宣六慰”中的木邦联合孟养,一同进攻缅甸,杀缅甸宣慰司莽纪岁。

  莽纪岁之子莽瑞体向朝廷抗议,却没有得到回应(“缅诉于朝,不报”)。

  从此,朝廷威望尽失,中南半岛各土邦纷纷脱离明朝的统治。

  莽瑞体向南逃跑至东吁,并于1531年在当地缅族人的支持下被拥戴为东吁国王,开启了缅甸的东吁王朝时代。

  莽瑞体即位时年仅15岁,别看年龄小,但这个人相当有本事。

  他一边用联姻和结盟等方式,牵制住北方的阿瓦王朝和南方的勃固王朝,一边又用调停、离间等方式,削弱勃固王朝的国力,并趁机将其吞并。

  除此之外,莽瑞体还组建了一支由葡萄牙人组成的外籍雇佣兵团,利用火炮和战船,为其扩张助力。

  (莽瑞体在缅甸南部的急速扩张)

  通过多年的运筹帷幄和东征西讨,莽瑞体统一了缅甸的中部和南部,随后就把矛头对准了泰国。

  1548年,莽瑞体以索要白象为由,向泰国发动远征,实则打算一举消灭泰国,拉开了缅泰三百年战争的序幕。

  战争初期,泰国军队完全不是缅甸人的对手,出城迎战的泰国国王惨遭围困。

  为了给军队撤退争取时间,泰国国王马哈·查克拉帕特(Maha Chakraphat)接受了缅甸人提出的象背决斗。

  但由于技不如人,很快就败下阵来。

  千钧一发之际,泰国王后素丽瑶泰冲到阵前,挡在了国王的前面,接替丈夫进行决斗,然后被缅甸人用长矛刺穿了心脏。

  (泰国电影中的素丽瑶泰)

  随后其女儿(即泰国公主)也一同战死沙场。

  王后和公主之死,激发了泰国军队的奋勇反抗,阻挡了缅甸军队的攻势。

  泰国国王随后退回城内,凭借护城河和高墙,坚守不出。

  (宽阔的护城河)

  莽瑞体试图用葡萄牙人的火炮攻破城墙,但当时泰国也有一支葡萄牙雇佣军,并且从马六甲带来了大型火炮,射程更远,威力更强,再配合泰国的水军,缅甸人久攻不下。

  就这样,双方在大城府城下耗到了1549年,缅甸军中爆发了传染病,再加上粮草不足,动摇了莽瑞体继续攻城的决心。

  最终,泰国以每年向缅甸进贡30头大象为条件,换来了缅甸人的撤军。

  尽管在战场上缅甸军队占据了明显的优势,还获得了泰国的朝贡,但这样的结果远远没有达到莽瑞体发动战争时的预期。

  回国后,莽瑞体心灰意冷,不问政事。

  孟族人认为这是一个复国的时机。

  1550年,莽瑞体在外出狩猎时被孟族卫士所杀,缅甸王室陷入内斗,孟族人借势起义,东吁王朝进入“藩王割据”的混乱局面。

  但混乱并没有持续太久,莽瑞体的妹夫莽应龙很快就控制住了局势。

  并且,这个人比莽瑞体更能打仗,堪称是缅甸的战神级人物。

  (缅甸战神莽应龙)

  莽瑞体在世时,还只是统一了缅甸的中部和南部,而莽应龙继位后,不仅很快镇压了孟族人的叛乱,还把缅甸的北部也一并收复,实现了缅甸的二次统一。

  1563年与1568年,莽应龙两次征讨泰国,并于1569年攻破泰国首都大城府,泰国沦为缅甸的藩属国。

  1574年,莽应龙又攻陷万象,威逼老挝臣服。

  1580年,东吁王朝的国土横跨缅甸、泰国、老挝和印度东北部的曼尼普尔,开创了缅甸历史上最强盛的时代。

  (1580年的东吁王朝)

  然而,缅甸的统治始终都不稳固。

  一来是,山脉、高原等地理屏障的阻隔,导致了缅甸无法对被占领的泰国和老挝实现有效的控制。

  这就应了前文说的,地理屏障既保护了缅甸,也限制了它的对外扩张(甚至连维持统一大业都不容易,那些山地的少数民族至今仍有很强的离心力)。

  二来是,缅族人虽然打仗凶悍,但文治水平却相当低下。

  缅族的统治者不是在打仗,就是在准备打仗。

  穷兵黩武,连年征战,导致田地荒废,饥荒不断。

  统治者如果能不断赢得胜利倒还好说,像莽应龙那样开创不世之功,凭借个人威望还能震慑住各方势力。

  一旦战争失利,不仅缅甸境内的掸族、孟族、泰族等少数民族会开始寻求复国的机会,缅族王室子弟也各怀鬼胎,蠢蠢欲动。

  1581年,莽应龙病死,其子莽应里即位,东吁王朝由盛转衰。

  莽应里打仗水平远不如其父,战略和治理水平更是一塌糊涂。

  才刚继位,就先杀老臣,继位第二年就多路出兵攻打云南。

  缅甸的进攻,促使明朝改变了过去的绥靖态度。

  在击退了缅军的入侵后,明朝将领刘綖、邓子龙反攻缅甸,并一路推进至缅甸中部的阿瓦城下。

  泰国王子纳黎萱借机复国,顺便抄了缅甸的大后方。

  陷入两线作战的莽应里完全看不清局势,此后又5次北上,均被明军击败。

  打不过明朝,莽应里又决定去打泰国。

  结果泰国也打不过,王储还死在战场上。

  穷兵黩武又接连战败的莽应里,在内忧外患中兵败被杀。

  1752年,命垂一线的东吁王朝,最终倒在了孟族人的起义之下。

  03

  孟族人比缅族人文化程度更高,但打仗是真的打不过缅族。

  就在孟族人起义成功的同一年,他们的主力部队就被另一位缅族大帝——雍籍牙一举击溃。

  (雍籍牙,缅甸三大帝之一,另两位是蒲甘王朝的阿奴律陀和东吁王朝的莽应龙)

  雍籍牙随后开创了缅甸的贡榜王朝(1752年—1885年)。

  贡榜王朝是缅甸的最后一个王朝,其详细历史本文不再展开,这里只挑两个重点事件来讲:

  一是于1764年,再度攻破泰国首都大城府,灭亡大城王朝。

  二是在清缅边境冲突中,多次让乾隆皇帝吃瘪。

  先是云贵总督刘藻迎战缅军兵败;

  乾隆皇帝大怒,派新任云贵总督杨应琚征讨缅甸,再败;

  之后,乾隆任命大臣明瑞担任云贵总督,率满汉精兵再度攻打缅甸,又败(明瑞本人孤军断后,在重伤后自尽)。

  此时的乾隆终于开始正视缅甸(此前曾非常轻敌,甚至拒绝了泰国联合作战的提议),派出小舅子傅恒和名将阿桂继续征讨。

  (富察·傅恒)

  这次虽然没有败,但也没能取胜。

  在几轮交手、互有胜负之后,缅甸主动要求停战,清军同意议和。

  傅恒回京后不久即因病身故。

  同样病死的还有总兵吴士胜、副将军阿里衮、水师提督叶相德等等。

  由于水土不服和传染病,清军病死病倒的,比在战场上损失的更大。

  这也是清军屡攻不下的原因之一。

  长期对清作战也让缅甸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攻陷泰国首都的主力部队不得不快速回防,这给了泰国以复国的机会。

  在和清军的四次较量之后,缅甸也认识到了和清朝在国力上的差距。

  1788年,清缅战争结束的18年后,新一任缅甸国王孟云,主动向清朝奉表纳贡,加入到东亚的朝贡体系。

  中缅边境一度回归和平。

  但缅甸随后就遇到了一个更强大的对手——英国殖民者。

  尽管缅甸人作战凶悍,但毕竟是农业国,在英国这样的工业国面前,完全是被降维打击。

  (三次英缅战争,英国投入5万兵力,伤亡1.5万人,但多数是染病而死)

  三次英缅战争之后,缅甸彻底沦为了英国的殖民地。

  至此,缅甸的古代史介绍完毕。

  04

  回顾缅甸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

  缅人政权好战,并且善战,这是缅族能够数次统一缅甸,并让缅甸能成为东南亚一霸的一个关键性因素。

  但也正是因为缅族人穷兵黩武,只会打仗,文治落后,在近千年的历史中,始终没能在文化上获得少数民族的认同,这给缅甸内部的民族矛盾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今天的缅甸有7省7邦(以及首都内比都作为单独的联邦区),其中的省是缅族人聚集的地方,也是中央政府有能力控制的地盘,而邦则是少数民族的自治区,这些自治区充斥着民族独立武装和地方分离主义势力。

  这给缅甸的治理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也是自独立以来(1948年),缅甸的历任执政者们,所不得不背负的“历史包袱”。

  在了解了这一点之后,再来分析缅甸当前的局势,我们会有更深刻的认识。

HTTP://WWW.caao.nET豪仕法律网网采集不好玩哦◐◐◐◐◐◐◐◐◐◐◐◐◐◐◐◐◐◐◐◐◐◐◐◐◐◐◐◐◐◐撒旦法师打发斯蒂芬

在线下载列表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