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TXT电子书,就来曹操读书

微信
手机版
TXT电子书

王鼎杰:英国竟曾邀请中国肢解缅甸,却让一小国获利至今

作者 :你爱我还是碍我 2021-02-07 09:59:50 审稿人 : admin

  说到缅甸这个国家,很少有人注意到,这个国家曾经是一个深深搅动大国外交的关键一环。

  事情要从十八世纪说起。

  当时的缅甸,虽然核心区域有限,却很有战斗性、扩张性。它南打暹罗,北战清朝,还西向与英帝国争抢孟加拉湾及恒河河谷的控制权,最终在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惨遭英帝国全面肢解。缅甸也成了英属印度的一部分。

  受挨打史观的误导,国人在说到这段历史时,常常潜意识先同情缅甸,却忽视了所谓三次英缅战争,本来就是两强相争,只有水平高下,没什么道德好坏。只不过一个更强,是全球霸主;一个稍弱,是地区小霸。因而,也就忽视了与中国密切相关的另一段历史。

  当英国决定彻底干掉缅甸时,伦敦高层已经意识到,随后必然会出现对整个中南半岛势力边界的重新划分。在这个划分中,英帝国作为海权霸主,绝对不能让清王朝趁乱获得印度洋上的出海口。但同时,当时的英国已经扩张过度,实在无力深入亚欧大陆的内部腹地。同时,法、美、俄、德四个新兴强国,却发展迅猛,让老霸主如坐针毡。其中,法、俄、美三强会师远东,更让英国如鲠在喉。

  因此,当年的英国:

  在中南半岛之内,要借力清王朝,去平衡法国的影响。

  在中南半岛之外,更要借力清王朝,去平衡俄、美在东亚的影响。

  在这个复杂局面下,英国对清王朝是又防又拉。

  英国虽然不允许清王朝获得出海口,却允许清王朝在内陆方向开疆拓土,恢复历史影响力边界。

  英国研究的结论是,缅甸是一个扩张性极强的帝国,其核心领土主要在仰光周围地区,其他都是扩张所得。所谓缅北地区,其实是中国的历史性领地,只要清王朝不谋求印度洋上的出海口——

  在北段,英国同意以伊洛瓦底江的上游河段为双方的公共之江;在南段,英国同意怒江以东(包括今天归属泰国的掸邦高原)归中国。

  “或留为属国,或收为属地,悉听中国之便。”

  至于分界线中央的战略要点八莫,英国希望能控制在自己手中,却又留下一个重要的但书:如果中国主动出兵占领八莫,则英国默认中国的行动。

  当年,率领英军北上的亚当森少将得到的命令是:一旦中国军队占据八莫,就要停止北上。

  如果清王朝有得寸进寸的耐心,先把能拿到手的拿到手,至少距离印度洋更近一步,而且得到了更好的前出据点。并且,这个据点不仅可以走向印度洋,还能迂回抵达南海,对日后的越南问题大有帮助。当年英国这样干,当然是希望中国牵制法国,却客观上有助于中国长远的发展需求。

  可惜,清政府毫无战略外交意识,居然长期对英国提案的实质内容不置可否,反而纠缠于缅甸朝贡权的保存、小国独立地位的保全等形式问题。搞到最后,1886年7月24日签订的《清英缅甸条约》,竟然是按照清朝的准则签订。这个准则就是:暂时搁置、日后再议。

  在随后的五年内,英国一线的扩张派们,开始顶着伦敦的压力,擅自将势力逐渐渗透到伊洛瓦底江和怒江的彼岸,生米做熟饭。而当时的暹罗,也就是日后的泰国,夹在英法清三大国的夹缝中,也从中看到了机遇所在。

  暹罗也曾经是个很能打的小强。很长一段时间内,暹罗和缅甸的历史,就是轮流按住对方暴打。

  到19世纪八十年代,暹罗东面有法国的步步紧逼,西面是缅甸的风雨飘摇。是弱弱联合,抱团取暖?还是追随强者,夹缝生存?一度进退两难。

  当缅甸彻底倒下时,暹罗决定迅速向英国靠拢,表态愿意帮英国制衡法国。同时又拿英国牌平衡法国,同时和英法两强做朋友。从而换来挤压清政府的机会。

  之后的岁月里,暹罗不断渗透英国留给清王朝的保留区,制造事实上的领土控制。等到1891年,暹罗的边界已经从清迈一直向北推进到达念山脉了。

  庆幸的是,此时清朝外交界,终于出了一个明白人。这个人,就是晚清著名的思想家、外交家,洋务运动的重要人物——薛福成。

  晚清杰出外交官薛福成

  为了挽回损失,薛福成认为:

  “须以力争野人山地为第一要义,至少须以大金沙江为界,然后沿边诸土司可以稍安;其次,则争大金沙江为公共之江;又次,则争于新街北岸划一地与我,立埠设关;而争南掌掸人之地,为最后焉。”

  大金沙江就是伊洛瓦底江的上游地段。新街就是八莫。南掌掸人之地就是今天占泰国国土面积四分之一的掸邦高原。

  中英双方经过艰难的谈判,最终于1894年3月1日签署《续议滇缅界、商务条款》。清王朝得以索回铁壁关、天马关、江洪、孟连等土司辖区,还在野人山沿线划得一块领土。但与英国1885年画出的边界线,已经缩水很多。岂料就是这个缩水成果也成了昙花一现。

  就在这一年,中日之间爆发了甲午战争,薛福成也不幸去世。

  第二年,中国彻底战败。英国忽然发现,中国不再有利用的价值。

  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唯有永恒的利益。

  这就是英帝国的外交传统。

  于是,英日关系加速亲近,英中关系逐渐疏远。

  随着大局势的变化,一贯务实的英国断然否决了1894年协议,更绝口不再提1885年草案。1897年中英签订的《续议缅甸条约附款》中,清廷被迫将1894年获得的昔马、北丹尼、科干等地交还给英国,并将南坎猛卯三角地永租给英国;在中南端已经勘定的边界上,中国边境也大幅从1894年线后退,丢失国土面积计近4000平方公里。此外,英国还取得了直到梧州的西江贸易特权,以及滇缅铁路的修筑权。

  在此后的四十多年内,中缅边境始终处在风雨飘摇之中。而且,因为当时印度和缅甸都处在英国印度总督的管辖内,所以英国开始谋求印藏、缅滇边境的全面前推。

  中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国因为丢失了东南沿海,被迫依赖英国控制下的滇缅交通线进行国际联系。英国立即抓住这个软肋,既要利用中国牵制日本,又要拿出修筑滇缅铁路的诱人条件,一再压迫蒋介石政权进行勘界让步,终于在1941年6月18日在重庆换文承认了新的中缅边界线。从而形成了屈辱的1941年边界线。

  但是,代价已经付出,回报却没有收到。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连战连胜,盟军一败再败。英国更是急于退回印度,让中日互耗,根本无心防守缅甸这个烫手山芋。滇缅铁路工程就此无限期搁置,至今没有恢复。空留下一个屈辱的“1941年线”。

  反而是泰国,虽然二战中错上了日本船。却能在战争后期利用美苏矛盾,抱住强国大腿。再利用中美关系转变,顺势和中国搞活经济。同时联合两大强国,再依托东盟,紧盯缅甸和越南。终于靠灵活的务实外交得利,继承其历史性遗产,逐渐成为东南亚举足轻重的国家。

  回顾历史,不得不令人叹息。也再次提醒我们,大小与强弱并非完全对应。较量在战场之上,更在战场之外。在全球化时代,一个国家一旦丧失了外交感,就会付出惨重代价,送上门来的肉也会掉进别人嘴里,甚至连战场上收获的利益也保不住。

  看历史,最关键的是不能讳疾忌医。只有看到问题所在,才能以史为鉴。与长期关注本公号的朋友共勉。

◐◐◐◐●☛█▼▲曹操读书HTtp://Www.caaO.Net◐◐◐◐●☛█▼▲◐◐◐◐●☛█▼▲

在线下载列表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