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TXT电子书,就来曹操读书

微信
手机版
TXT电子书

再读三国,只见,恶!

作者 :苦尽甘来. 2021-02-01 08:53:47 审稿人 : admin

作者: 虚声
来源:虚声(公众号ID:lxlong20)
已获授权转载

这篇文字是我自己的理解,只代表我个人观点;绝没有对喜欢三国的朋友冒犯之意,也没有对中国历史不敬之意。


01 另一面


我的前半生也是三国迷,大致分三个阶段。

段一,童年时代从村里的说书先生那里听三国故事,很神往。当然那时对所有的英雄故事(隋唐演义、说岳全传、封神演义啥的),都神往。

段二,初二从学校仅有的一间图书馆里发现了一本破旧的三国演义,如获至宝;两天两夜,憋着一口气看完。

那时对诸葛亮的智,刘皇叔的仁,曹操的奸,司马懿的阴,关云长的义,吕、张、赵、马、许等人的猛,乔家姐妹老公的帅,记忆犹新。他们各有特色,似乎魅力非凡。

图片

段三,随着年龄增长,读了三国志,看过毛主席对曹操的评价;对历史有更深一点的了解,认可曹操才是那个时代有政治格局的人物。其文韬武略,都是三国最顶级。

再后来看过易中天讲解三国,又从人性和社会层面挖掘出别样趣味。

我想大部分三国迷,都有类似的经历。

但是后来又发生了两件事,我的思维再次出现大转弯。

第一个事儿,由于搬运文字的关系,我对历史了解得越来越丰富,能把三国放在整个历史长河中解读。

第二个事儿,我想明白了立体史观中的大周期律,对文明史整体演化脉络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认知。

当我再回去看三国,就看到另一个层面:

一个大大的——恶——字。


02 恶


观中国历史,夏商周算是奴隶文明。

按照立体史观,农耕文明的到来推动最高层级历史周期运转,所有的政治、经济、军事、意识形态与体制统统重塑,从而造就了春秋战国的璀璨大世(工业文明造就欧美的璀璨大世,信息文明也将造就下一个璀璨大世)。

秦统一天下,完成了农耕文明体制(中央集权制)、政治、军事层面的重塑。

汉承秦制,通过汉武帝之前几代人的修生养息,完成农耕文明经济层面的重塑。

汉武帝“独尊儒术”,完成农耕文明识形态的重塑。

在汉武帝时代,农耕文明达到人类文明史上的第一个巅峰。其后开始走下坡路,到三国便加速下滑,两晋南北朝跌入低谷(以五胡乱华为典型)。

三国那个时代那帮人,虽然看起来很精彩,其实乱哄哄的。

图片

整个三国没有出过一位顶级思想家。这意味着那个百无禁忌的乱世是思想沙漠,没有任何思维层面的创新,注定是一个乏味的乱世。

最诡异的是,以乱著称的三国,没有出过一位堪比战国四大名将的军事家。这意味着乱世中的战争,其实都没什么章法。

三国比较纯粹的军事统帅,上限也就周瑜、陆逊那个水平,离顶级名将(韩、卫、李、徐等)差距明显。而周瑜还被编排成诸葛亮的陪衬。现在吃瓜者大都以为周瑜不过是一个心胸狭小且运气不错的帅哥而已。

决定三国走势的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并没有体现出真正意义上的军事思想、战场角逐,而是博弈和谋略定胜负,皆以巧取胜。

或者换一种直接的说法,乱世三国,是一个军事层面乏善可陈的时代。所以才会有曹操、诸葛亮、司马懿这些以政治为主业的人物主导战场态势。

所有这一切,都是三国之恶的基因。

东汉桓帝永寿二年(156年),全国总人口大约5000 万。三国始于公元220年、终于公元280年。经过三国百年战争,让全国人口总数下降了绝大部分。

据钱穆《国史大纲》载:

蜀亡时28万户,人口94万;

吴亡时户53万,人口230万;

魏平蜀时,户约66.3万,人口443万。

三国合计:户147.3万,人口767万。

这个推算不见得准确,但不算太离谱。曹操在《蒿里行》写道: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曹操的诗篇,烂漫与写实并存。这篇《蒿里行》描述了关东诸侯讨伐董卓时的见闻。

——华北平原沃土,经常百里无人烟。

人类文明史上最大的恶,也不过如此。

这种时代,我是再也不会推崇或迷恋。

考虑到统一三国的晋,最后竟然折腾出五胡乱华的悲催局面。

我相信每一个明事理的人,对一个时代都很难推崇或迷恋。不论三国的故事多么动听,专家教授解读得多么精彩。

三国的精髓,在于纵横机谋与政治博弈。

布局机谋层面,诸葛亮算是一个典型。

政治博弈层面,曹操算是典型。

即便诸葛亮和曹操,其实际所作所为与历史热度依旧相差甚远。


03 诸葛奇人


三国各豪杰,刘备的旗号是仁义。实际上刘邦的仁义,基本停留在口头上。他之所以要在口头上实行仁义,是因为其大汉刘皇叔的身份必须扛起仁义大旗。

帮刘备实行仁义之人,主要就是诸葛亮。

但诸葛亮并非一个仁慈的政治家,而是类似于春秋时代的纵横家。他的偶像管仲与乐毅,就是纵横家的典范。这种人是时代弄潮儿,但不是历史设计师。

后世的舆论中,诸葛亮被包装成一个智慧与忠诚之典范,近乎完人。

刘备三顾茅庐时,和诸葛亮搞了著名的隆中对。

诸葛亮给刘备献三分天下之策,把刘备激动得跳将起来。

其实诸葛亮的计策就是让刘备集团先图巴蜀与汉中,再夺关中,然后统一全国、复兴汉室。这个战略路线图其实就是刘邦出汉中、夺关中、统一全国的翻版。

当年项羽分封天下,把刘邦封为汉中王,就是陕西南部的汉中盆地那巴掌大的地方。

刘邦无力与项羽抗衡,接受张良的建议,入蜀后烧毁子午谷栈道,以示无东顾之心,麻痹项羽。暗地里刘邦集团却励精图治,恢复生产,养精蓄锐。

图片

公元前206年,刘邦在汉中拜韩信为大将军,与项羽争霸天下。

汉中和关中之间横亘着秦岭,只有四条路可走,如何突破关中封锁?

韩信以周勃、樊哙为先锋,命令他们修复子午谷栈道。

替项羽留守关中的章邯不以为意:照这种修法,修三年也修不完。

尽管如此,章邯也没有大意,把主力调至子午谷口防御汉军。

图片

韩信率主力从陈仓道翻过秦岭,悄悄抵达陈仓发起突袭。

章邯听闻大惊,仓促之间率军驰援,被韩信打败。

原来韩信的策略:明修子午谷栈道,暗度陈仓道。

拿下陈仓,就意味着东进的道路被打通,汉军沿着渭水乘胜追击,围困章邯于废丘,司马欣、董翳投降,韩信攻占了整个关中!

刘邦再次占领关中,相当于拿下争霸天下的本钱。

诸葛亮很熟悉这段历史,遂让刘备效仿刘邦,重走刘邦争霸天下的路。

刘邦死后,以复兴汉室为己任的诸葛亮,一次又一次北伐,均以失败告终,始终无法拿下关中平原。

根本原因除了诸葛亮政治水平比不上刘邦、军事水平比不上韩信之外,更在于汉武帝元年(公元前156年)武都大地震,导致古汉水改道,不再流向汉中盆地。

刘邦韩信北伐,可以通过古汉水运兵运粮,不用担心后勤问题。

诸葛亮失去古汉水航道,后勤运输问题始终无法解决。三国演义为美化诸葛亮,说他搞出了木牛流马,其实是瞎扯。

对于号称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智者来说,连起码的地缘都不明白,是说不过去的。指望这样一个人终结乱世,还天下太平,是没什么戏的。

这里没有贬低诸葛亮的意思。在我看来,他就是一个杰出的纵横家,却偏偏被包装成政治偶像。但这样一个人,在三国就是标杆。

三国最出色的政治人物,还是曹操。


04 曹操迷之操作


曹操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搞定袁绍,奠定了魏在黄河流域的根基。

曹操有统一天下的志向,但他选择的南下路线,和诸葛亮选择的北伐路线一样,非常蹩脚。

按照大历史周期的走势,汉帝国是一个历史高峰。

然而从春秋战国到秦汉那段波澜壮阔的大历史,主要在黄河流域上演,长江中游地段的两湖和江西戏份很少。

因为在那个时代,洞庭湖北边的江汉平原还在云梦大泽中,武汉一带还在水里泡着。

图片

曹操南下路线:

从南阳盆地的南阳到襄阳;

顺汉江南下,进入长江流域,也就是云梦大泽。

当时的云梦大泽,已经有不少地方裸露出来,但仍然不适合大规模的陆地用兵。


曹操选择从那里进军,无法真正意义上打击东吴。

云梦大泽和东吴领土之间还隔着鄱阳湖流域。

鄱阳湖古称彭泽,地跨湖北、江西、安徽三省,比现在的鄱阳湖大太多。

现在湖北和安徽交界的龙感湖,安徽境内的大官湖、黄湖、泊湖,都属于彭泽范围。

吃瓜者可以对照地图感受一下彭泽巅峰时期的壮观。

长江中游地段的武汉与九江之所以错过春秋战国到秦汉那段轰轰烈烈的大历史,是因为它们周边的陆地都浸泡在水中。

随着周边河流冲积的泥沙逐步堆积,彭泽与云梦泽的面积越来越小,平原的面积越来越大。

到三国时代,长江已经把彭泽一分为二。

南边就是现在的鄱阳湖,北面退化为龙感湖、大官湖等湖泊。

也正是在三国时代,武汉与九江真正登上大历史舞台。

曹操带大军从南阳盆地南下,和孙刘联军围绕云梦大泽打了一场赤壁之战。

图片

赤壁之战时,孙权就坐镇九江(当时称为柴桑),掌控全局。

诸葛亮就是在九江说服了孙权联合刘备发动赤壁大战。

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曹操即便打赢了赤壁大战,还要在鄱阳湖流域和东吴水军继续作战。

这是典型的以己之短对敌之长,严重的战略误判。后来北方统一南方的战争,主旋律都是从华北平原直击长江中下游(长三角),可以直接用陆军。

简而言之,即便三国时代最出色的政治家曹操,也不是一个能定鼎天下、终结乱世、还天下太平的人物。当然他的诗文很好,人也很风流,这是加分项。

分析了这些之后,就会发现三国更没有什么闪光点,而“恶”更刺眼。

那么如何解析三国的恶?


05 根源


三国之恶,在于整个精英阶层,包括文官阶层、士族门阀、地方军阀、甚至宦官集团共同推动社会秩序崩盘。他们都是汉帝国的推墙派。

关键在于,这些推墙派没有一个有重建秩序的雄狮理想,而是犹如一群追逐腐食的鬣狗群,推倒大汉帝国之后、在其尸体上饱餐。

历史反复证明,对推墙派要慎之又慎。把时间调回20世纪末就会发现,汉帝国的推墙派和苏联推墙派虽然形式不同,但神似。

曹操不愿意称帝,根源并不在于他爱惜自己的羽毛,而是他找不到一种“政治理想”去取代大汉帝国的旗帜。曹操看到,如果强行称帝,势必引发灾难性后果。

这表示曹操还有一些政治底线与良知,值得点赞。

曹操死后,各路鬣狗强行称帝,差点就把华夏大地推向万劫不复之深渊。司马家族的晋,是典型的缺乏政治理想的朝代,只有权谋搏杀,没有任何底线,可悲可叹。

直到隋唐时代,方才找到新的大旗,华夏文明终于迎来第二个高峰。


在线下载列表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