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TXT电子书,就来曹操读书

微信
手机版
TXT电子书

封城一周年:重振武汉,九大方略!

作者 :无力欢颜 2021-01-25 07:47:27 审稿人 : admin

作者:罗天昊 著有《大国诸城》 致力于国家与城市战略
来源公众号:罗天昊国与城
微信ID:Luotianhao99

图片

茫茫九派,激荡中流。

23日为武汉封城一周年,同时,武汉市长变动,引起举国关注。

本次疫情,武汉遭逢最早的人间劫难。新冠疫情的肆虐,给武汉人民的生命、健康和财产,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损失。历时近两月的封城措施,亦使武汉的社会经济发展,在去年春几乎停滞。2020年度,武汉经济负增长,已在所难免。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新年伊始,百废待兴,经历生死考验的武汉,需要启动新的征程。

未来十年,中国社会经济版图将发生巨变。在回归常态之后,武汉又将何去何从?

持重剑,行长路,成大器。

一时挫折,不可消沉,武汉是一座未加冕的未来之城,重振武汉,九大方略。争取早日复兴,并且逆水行舟,再进一步。

(1)高铁战略,武汉的王牌——

全球战略节点,新陆权时代的经济地理中心

为什么是武汉?

本次疫情比非典更为猛烈,除了新冠病毒传播性更广之后,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武汉的高铁太发达,五六个小时之内,可以辐射中国80%的经济与人口。

这是巨大的天赋,也是一柄双刃剑。

但是,一旦剑刃操在自己手中,变成发展的利器,这种天赋也将给武汉带来深远的影响,是武汉的一张王牌。

高铁冲击全球海权。逻辑是什么?

改革开放前四十年,奉行的是非均衡的发展战略,先沿海,后内陆。但近年来,随着各个区域的普遍性崛起,国内形势巨变,在高铁时代,市场和人口壁垒被迅速铲平,统一的中国市场以及一带一路连接的周边国家市场,对全球市场格局造成巨大冲击。

美国学者麦金利·康韦在1999年发表《未来的超级城市》一文,作为中国的内陆中心,武汉被列为“21世纪全球十大超级城市”,武汉2049远景规划中,定位为洲际中心城市,世界性战略节点城市。所见略同。

武汉连接南北,扼控东西,襟带山河,雄视天下,素有“九省通衢”之称。在中国处于天元之位,战略地位极度险要,以武汉为圆心,其半径1000公里左右,北至北京,东至上海、南至广深,西至成渝与西安,囊括了中国主要的经济区。

2016年武汉成为国家中心城市,长江经济带战略中,武汉亦居腰部。在高铁格局中,武汉处于米字型中心,具有压倒性优势。年初,京哈高铁贯通,去年底,京呼高铁贯通,从最东黑龙江,到最西新疆,从最南的两广,到最北的内大漠,中国成为全球第一个以高铁完成时间疆域统一的大国。武汉则是中国时间疆域的中心。

参见:

我:用高铁统一中国的时间疆域

我曾提出“内陆七雄”的构想。包含鄂、豫、皖、湘、赣、川六省和重庆市,横跨长江和黄河两大流域,是中国经济总量最大,发展最迅速,腹地最广阔的经济区。

沿海四杰,开启中国帷幕,内陆七雄,决胜中国未来。武汉则是内陆七雄的中心。

崛起于武汉的卓尔广泛布局商贸、港口、地产等领域,即是看好武汉在中国经济版图中的前景。坐断武汉,遥望世界。

内需已成中国经济最大动力,国内统一市场初步形成。两大时势来临,武汉终将大器晚成。

(2)产业战略——

世界级产业集群,多元产业中心

天下之中,广博多元。

长三角西进,珠三角北进,两大产业转移轴线交汇。武汉的产业结构混杂多远。

北上广深等东部中心城市,金融产业和TM产业、房地产业成为三大主导产业。逐步去制造业化;东部的制造业城市服务业不足。西部欠发达地区工业和服务业均不足。

武汉却拥有丰富多元的产业体系。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兼备;中端产业为主导,部分领域实现突破;传统产业产值庞大,在尖端高技术产业,也仅次于沿海中心城市。

武汉既有来自长三角和珠三角的大众工业,美的,格力都在武汉设厂,规模巨大。同时,武汉也有东风,武重等国企巨头。形成了汽车、钢铁等几大千亿产业集群。高新产业也非常强势。北斗芯片,量子导航等初步崛起。光谷的光纤等产业渐成规模。

在服务业领域,武汉虽比不上沿海中心区域,但是,由于武汉是国家中心城市,以及湖北省会,公共资源丰富,人丁兴旺,比一般的沿海工业城市,反要发达。成为中国服务业的第二梯队。

产业生态丰富,武汉具备成为中国乃至全球多元产业中心的基础。

武汉天杀六城,与长沙,南昌,郑州,合肥,以及成渝存在工业领域的同质化竞争。尤其是在汽车领域更是如此。

武汉必须率先完成产业升级,打破与中部其它城市平行竞争关系,形成互补。才可以领袖中部,带领内陆七雄崛起。


(3)创新战略——

腹地最广阔的创新基地,中国创新中心

武汉是继深圳、上海、北京之后的第四个中国出产的“全球创意城市”。

2019年,武汉市在校大学生人数达到115.62万,为中国高教资源最集中的地方之一。智力资源雄厚,应成为中国最富有创新和创造精神的城市之一。

斯坦福大学造就了硅谷。清华北大造就了中关村,武大和华科,是否能成就光谷?

武汉有可能打破产业转移的惯例,在创新方面超常规发展。

2017年,武汉高新技术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64%,仅次于深圳等国内少数城市,超过了中部诸城,2018年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56.5%,工业技改投资增长28.9%。研发强度超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也高于成渝,2020年,武汉的经济遇到临时困顿,但上扬大势不变。前十年的工业倍增计划,初见成效。后十年需要调整计划,高端制造逐步成为主导。

(图片来自网络)


(4)物流中心方略

——成为全球性物流和市场消费中心

武汉高铁,雄霸天下。

作为中国高铁时代的米字型中心,武汉高铁六小时内辐射的国土面积,全球第一。

国内市场统一,消费取代投资成为中国经济最大力量,武汉必然加冕全球性的物流、市场和消费中心。


武汉一向是国内市场必争之地。2019年,武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449.64亿,与GDP比重为46%,雄踞十大城市之首。总额则排名15大副省级城市的第三位。

2020年,武汉的消费增长势头被遏制,但是,特殊情况,难以持久,武汉的市场消费能力,迟早会回升。

2019年,内陆七雄消费品零售总额超10万亿,成为中国唯一超过10万亿容量的消费市场,且增速强劲,未来或三分天下。

北上深消费不振,过高的房价,压制了沿海四杰。狭义的大陆七雄,消费表现远胜于沿海四杰。是中国未来消费市场的中坚。且市场辐射区域非常广大。

中国正逐步清理省际之间的收费站,一旦国内统一市场形成,武汉将成为中国大陆乃至全球性的市场消费中心、物流中心。

(5)争取成为全球商业与投资中心

水路、公路、高铁,武汉均为全国经济地理中心,唯航空稍弱。

从武汉各个方向出发,仅需1000公里,可控制中国80%以上的财富。商业便利性冠绝全国,最合适成为第二总部。世界性巨头和国内巨头,纷纷在这一区域投资。

2019年,武汉的上市公司达到80家,本外币存款达到28658.9亿元。

最关键的是,武汉的商业成本低,便利性强。入驻武汉的世界五百强已在300家左右,未来可以预见,将有更多的国内外投资选择武汉。

随着中国国力的提升,未来武汉的商业中心地位,将进一步提升。


(6)青年与人才方略——

建成中部开放之城,人口熔炉与人才中心

立国之基,以人为本。

人口是巨大的财富。

据2019年统计,武汉市常住人口1121.2万,但是,武汉方面宣布,封城时,有500万人口流出,留守还有900万,据此推算,武汉常住人口有1400万左右。

人口迁徙背后是产业转移,京津南下,长三角西进,珠三角北上,在武汉交汇。人口向武汉迁移,大势所趋。甚至东南亚和欧美的移民,尤其是女性会到武汉来。

武汉规划了十大城市副中心,可扩容1000万人。未来有可能兼并周边城市。

九派横流,包容万物。2018年武汉净流入人口占比约20.2%,2019年按照1400万人推算,应该在30%左右。目前的开放性与包容度,与未来抱负之间,尚有巨大空间。

武汉作为全球高校在校生最多的城市,若能留住七成大学生,将是巨大的财富。

去年由于疫情影响,国人对于武汉还有疑虑,但是一旦恢复正常,武汉在交通、商务成本、产业机会、教育等方面的优势,还将继续吸引人口。

武汉的人口顶点或在2000万。人口结构将发生巨大变化。有望成为中国新一代移民领袖城市,一个有活力的、有创造力、充满生机的城市。增加1000万人口后,武汉净流入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重未来占比应超过50%以上,成为内陆人口熔炉,博大雄浑的国家中心城市。北有北京,南有深圳,中有武汉,包容天下,吐纳四方。

(7) 善用江湖优势,可持续发展方略

——经济增长与生态保护的交汇中心

大江大湖大武汉。

从持续发展角度看,武汉空间非常大。

2013年至2017年,中国经济的增速从7.7%降到6.6%,下降缓慢,同时期的单位GDP能耗,则分别减少3.7%、4.8%、5.6%、5.0%、3.7%,累计下降20%以上。

国家要发展,家庭要发财,个人要进步。国家保持适当的发展速度,非常必要。关键是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平衡。

未来最优的发展模式也许是:在增速方面,保持长期的次高速,在环境保护方面,加大速度。执其两端。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

东部增速已低,西部环境保护任务严重,华北受制于严重破坏的生态。中国未来真正有潜力的地方,就在中南。

武汉近年发展速度领先于全国,且坐拥江湖山川,生态环境在大城市中优势比较突出,在经济发展和保持生态环境方面,拥有比京沪等地更多的弹性空间,留白更多。

武汉作用大江大湖。经济发达,生态优美,宜居城市。这就是武汉未来的蓝图。近100批外国客人、数十位国家元首曾光临武汉,足见其魅力。


(8) 适度扩张,均衡湖北区域格局

武汉在中国十大城市之中,是最彻底实现了撤县设区的城市。从前的大县黄陂、汉阳(现在的蔡甸区)等都已被撤销多年。内生式潜力,挖掘的差不多。

成都,济南、合肥等省会,都兼并了省内其它城市的县市。对武汉是一个启示。

当下,湖北鄂州市面积更只有1500多平方公里,比很多县还小。人口仅一百多万。鄂州华容区已经启用武汉的027号码。

此外,湖北黄冈的团风,与武汉接壤,面积仅800多平方公里,比湖北一般的县小一半,未来也存在变数。

往西,武汉也有想象空间。

汉川拱卫武汉西部,与武汉联系紧密。

从地形看,湖北省会偏东,武汉往东一两百公里就出省,往西七百公里才出省,向西扩张,有利省会城市更加居中,对于全省的辐射能力更为均衡。

武汉若能适度扩张,常住人口可达1500万,实管人口有望十年后达到2000万。土地面积超过1万平方公里。经济实力也将增加不少,可以秒超成都,抗衡苏州,十年超越重庆,跃升全国第五,可能性很大。

当然,今年疫情,武汉经济遭遇重挫,排名严重下滑,适度扩张,可加快武汉复兴进程,也可优化湖北区域经济格局。



(9)改革方略,成为内陆开放中心

本次疫情,暴露了武汉在社会管理方面的混乱,未来需要极大的力气,进行改革。

内陆改革高地,软件和硬件要兼备。论硬件,武汉是中国大陆的商业物流中心、市场消费中心,高铁交通中心,大学重地。

但是,从本次危机看,武汉的软件,存在巨大的不足。

未来武汉在国家改革中有三大机会。

一是制度差距产生的势能。武汉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同时,也要实现制度嫁接。

二是武汉的成本优势。在武汉引进一名人才,安家以及启动科研大概花200万。但是在京沪留住一个人才至少1000万。成本的优势注定了武汉改革机会更大。

  三是武汉的城市级别非常有利于改革。

中国既是一个市场经济国家,但权力的作用仍然巨大。行政级别太高容易管制过度,但是级别低又不利争取资源,武汉作为副省级城市,既有足够高的政治地位,又比直辖市灵活,可以保有改革的锐气。

武汉推出两百工程,抢人大战赢得先机,开端良好,要成为内陆开放中心,必须有“汇聚天下良才,发挥百家智慧”的气度。

四,利用疫情处置的惯性,借势改革。

本次疫情,国家层面对武汉进行了部署,客观上也敦促武汉进行改革,有几个变化值得关注。

国家派出两个小组,督战武汉,并且一次就换掉湖北省委书记和武汉市委书记。在官员的任命和管理模式上,实际上是发生了巨变。在未来的常态中,武汉有没有这种胆魄和力度?

本次湖北和武汉,率先和大规模实现了火线提拔猛降战将。未来疫情过去后,这种打破常规的模式,需要保留下来,并且推进,要在大胆任用干部,超常规任用干部方面,做出突破。


武汉能否成为内陆改革之胆?


在线下载列表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