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TXT电子书,就来曹操读书

微信
手机版
TXT电子书

虚声:为何大家生娃意愿逐步降低?

作者 :款项兄弟 2021-01-07 18:06:12 审稿人 : admin

  娃来了,我很开心。

  但是从我的直观感受看,大家生娃的意愿依然在逐步降低。2019年全国娃娃的出生率已经创出历史性新低。2020年数据还没有出来,估计情况不会乐观。

  这篇文章没有抱怨的意思,只想结合感受谈点问题。

  01 现象

  就我这几天的见闻,产科床位大量空置,夜晚走在过道里,也听不见很多婴儿的哭啼声。

  听产房外的侯产者们聊天,讲得都是生娃、养娃劳神费钱,都说孩子是吞金兽。

  (注:根据网络流行词汇,所谓吞金兽特点如下——

  提前十个月预定,两种型号,系统随机选择。

  没有图纸,不能退货,售后失联,没有自理能力,性格设定和语音库都需自行安装。

  初始技能一哭二闹三打滚,养大后自动附加说话、打酱油、气人等魂环)。

  如果生了男娃,就要联想到房子。

  于是大家聊天的话题很容易落到房价上,大体都认同房价的避孕药属性。

  但事实上房价并非抑制人口的唯一避孕药。

  过去好几天时间,我只在产房外遇见过一位生娃勇士。他已经有了三个儿子,还想再生一个女娃。

  勇士的逻辑很简单:儿子生下来放到老家农村,长大了自己会赚钱;而他自己老了,又有多个儿子轮流照顾,会过得比较幸福。

  另有一位同志怼勇士曰:你自己一辈子都过得不咋地,还幻想老了享福,不是搞笑么?

  那位勇士便再也不言语。 那位同志的话说得其实很尖锐,击中了勇士的痛点。

  如果条件允许,天下绝大多数父母(我不想说全部,因为有些人不能按常理推断),都想让孩子待在身边,享受天伦之乐。但现实中很难实现。

  我从那位勇士身上,似乎看到人口生育率走低的缩影。

  某种意义上来说,勇士代表了传统的多子多福、养儿防老的生育观念,但是这种观念如今正在被淘汰。因为对于很多人来说,既想自己过得好,也想让孩子过得好。

  02 往事

  在此之前我写过好几篇关于人口结构的文章——

  欧美国家的白人生育率逐渐走低。

  华夏文明圈的中国、日本、韩国生育率逐渐走低。

  甚至连穆斯林国家的伊朗与土耳其(西部)生育率都在逐渐走低。

  这些都是从宏观思维中阐述一个世界性难题:几乎所有经历过工业化的国家,人口生育率都在不可避免地走低。

  工业化之前,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国家或种族都信仰多子多福。

  只要有机会,就会多生娃(当然这也和缺乏有效避孕措施有关)。

  因此王朝更迭史上,大凡新建王朝,只要有几十年的和平,就会出现人口爆发,然后就会在史书上留下一个“盛世”的名号。

  但是由于科技水平有限,古代人均寿命很短,所以从来没有老龄化现象。因此传统思维中,多子多福的观念从没遇到过挑战,几乎所有人都认同那位勇士的生育观。

  同样因为科技水平有限,加上制度缺陷,人口上涨之后就会出现土地兼并,进而出现可怕的经济内卷,导致贫富差距增大,进而让社会结构脆弱。

  在社会结构脆弱之后,一旦有天灾人祸,就会出现农民战争,王朝基础动摇;随后内乱四起;进而淘汰大部分人口,完成王朝更迭。

  很多人津津乐道三国的故事,却不知那是最“恶”的时代,因乱世而人口损失十之七八,何其残忍。

  在农耕文明阶段,抑制人口最有效的避孕药,便是科技天花板很低的情况下,由土地兼并而造成的内卷。

  那么工业文明阶段的避孕药是怎么回事?

  03 规律

  工业文明到来,极大幅度推动了科技发展,几乎所有国家都出现了人口爆发式增长。

  以中国为例,最乱的清末,人口基数也数倍于巅峰时期的汉唐。

  原因很简单,清末已经开始搞洋务运动,享受到初期工业化的红利。

  其他国家在工业化初期都经历过类似的人口爆发。

  哪怕是地处中亚深山里的阿富汗,都是如此。

  但随着工业化的深入,城市化运动成为不可避免的结果,所有源自于农耕文明的思维都会因此而遭到最强烈的冲击。

  因为所有扎根于城市中的人群都要接受两大考验:

  其一,追求个性化自我,寻找属于自己的定位;

  其二,竭尽全力解决住房、医疗、教育等生存问题。

  这两大考验都需要付出大量的金钱和时间,还不一定能成功。

  因此纵观地球村工业文明进程,可以清晰地发现——

  所有实现人口城市化的国家,主体人口都不可避免地趋向于老龄化。不论是搞市场经济的美国,还是搞计划经济的苏联。

  所有超级城市的生育率都低于内陆。不论是北京上海香港还是伦敦东京纽约,都是如此。

  不论是发达国家欧美日,还是发展中国家中国。按照这个规律,越南与印度很快会尝到城市化避孕药的威力。

  这些都是宏观上的故事。不禁要问,为什么会如此?

  04 因果

  其实因果并不难理解,因为迄今为止,城市化运动的全部机制其实非常简单,就是榨干年轻人的精力与时间。基本上所有城市的年轻人都越来越趋向于两极分化:要么疲于奔命,要么无所事事。

  疲于奔命者,缺时间。

  无所事事者,缺物质基础。

  现阶段中国年轻人,大部分都处于疲于奔命的状态,而且越来越严重。典型的案例就是富士康和那些高薪大厂。

  曾几何时,英年早逝者多从事艺术创作或科研领域。

  但如今那些闪亮的高薪大厂中,在人均77岁的今天,很多员工三四十岁就成了老家伙。就在一年多之前,大家还在探讨996是否合理;但如今看来,996看起来都算比较仁慈了。某多23岁的员工,就因疲于奔命在花朵一样的年纪离世。

  某多想的不是自我反省,而是拼命甩锅。

  大家为什么要在大厂拼命996?因为只有大厂996的那些人才能承受大城市中的住房、医疗与教育成本。还有很多人和大厂员工一样996,却没有他们的待遇。

  其实所谓996,就是工业文明周期内典型的内卷;宏观意义上看,和农耕文明阶段因土地兼并而造成的内卷类似。

  处于996状态中的人们基本被榨干,没有多余的精力去生活、消费、甚至创新。这就是中国科技企业努力争夺菜篮子流量、而无法奔向星辰大海的根源。

  某多那位在花样年华去世的员工,也是在争夺菜篮子流量中累垮的。这种情况下,产房外那位勇于生娃的传统勇士,看起来是那么格格不入。

  因为没有精力去创新,自然也就没有精力或意愿生娃。

  那些无法在大厂996的广大劳动者,更无法在大城市扎根,即便生娃也只能送到别处去抚养。想生娃,只能像产房外那位勇士一样,寄希望儿子会自然长大、自然会赚钱。

  其实农耕文明阶段已经充分证明,不搞创新推高科技天花板、沉迷于内卷化争夺的话,不会有星辰大海、只有反复轮回。

  当年轻人卷入内卷旋涡而无法自拔时,生育欲望走低就是必然。就目前来看,基本没有任何种族或文明体能例外。

  工业文明发展到如今,整个社会机制都在针对年轻人,这本身就是一种误区。正如农耕文明最终陷入土地兼并的误区一样。

  因为这种情况下,产科的床位会越来越空,因为产房外等待娃娃出生的人们压力很大。

  那么出路在哪里?

  05 出路

  我之前的文章里曾经呼吁过——

  给年轻人减负的最好办法,无非是从精力、时间、金钱三方面入手,最关键的在于房价和教育。

  从教育层面看:

  把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系统。

  教育改革不应该以市场化为导向。

  从经济层面看:高房价正在加速阶层固化,损害社会流动性。所有文明周期的尽头,都是社会流动性的枯竭。

  但目前看,这些问题短期内很难解决。因为市场化教育是消费的重要推动力,高房价更是土地财政的根基。

  那么问题就真的无解么?其实也没必要彻底悲观。

  工业文明阶段的误区即便在工业文明阶段解决不了,那么还有下一个文明阶段。正如农耕文明土地兼并的误区在农耕文明周期解决不了,需要在工业文明周期解决一样。

  纵观历史,误区也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或者换句话说,这就是科技进步的重要性。

在线下载列表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