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TXT电子书,就来曹操读书

微信
手机版
TXT电子书

2021开局之变!中国城市竞争释放三大信号!

作者 :苦尽甘来. 2021-01-02 11:02:46 审稿人 : admin

来源:米筐投资(微信ID:mikuangtouzi)
作者: 老船长
已获授权转载

图片

伴随着混乱的2020终于结束,“十三五”时期画上句号。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各省市对未来五年的规划也纷纷出炉。


而纵观这些远景目标,有三个重大信号值得关注:


1、一批省份重点强调了强省会战略;

2、一批省内副中心城市即将崛起;

3、一批大城市开始互相抱团。


可以预见,中国未来五年的城市格局,即将迎来一个大分化的时代。



01

强省会王者归来


高层对“强省会”的态度,是有变动过的。


2018年,十九届中央第一轮巡视整改进展情况公布,山东的济南、青岛,福建的厦门,辽宁的沈阳和大连,黑龙江的哈尔滨,江苏的南京等7个副省级城市,被点名批评“龙头作用不够”“省会作用不够”。


但到了2020年10月,《求是》杂志刊发重磅文章《国家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若干重大问题》。其中明确提出:避免“一市独大”的弊端。


从这两次中央的表态,能明显看出高层对27个省会城市的定位,也出现了分化。


谁需要做大做强?谁又不能一城独大?


最近陆续公布的各省份“十四五”规划中,第一个问题的答案揭晓。


山东:实施“强省会”战略,支持济南打造“大强美富通”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广西:大力实施强首府战略,深入推进北钦防一体化,高标准建设南宁都市圈,共建北部湾城市群。


江西:推动南昌彰显省会担当、增强省会功能,打造都市圈经济中心、金融中心、科创中心、品质消费中心和高端服务业发展中心,增强核心主导功能和辐射带动能级。


贵州:支持贵阳做大,推进贵阳贵安融合发展,提升省会城市首位度。


广东:以支持深圳同等力度支持广州建设国际大都市,支持广州强化省会城市功能。


湖北:支持武汉做大做强,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区域金融中心和国际化大都市。


这其中,山东的济南、广西的南宁、江西的南昌、贵州的贵阳,着实都算不上强省会。这从省会城市的首位度排名上,十分清晰。


图片


2019年27个省会城市GDP占全省GDP比重上,银川、长春都超过了50%,排在前两位。


此外,西宁、哈尔滨、成都、拉萨、西安、武汉、兰州7个城市的首位度,也都超过了30%,也算是首位度非常高的省会。


而首位度超过20%的城市还有14个之多,如长沙、杭州、沈阳、合肥等,位居中等水平。


27个省会中只有4个城市的首位度低于20%,省会城市的作用,自然更不明显。


上文中提出强省会战略的贵阳占比24.1%排在16位,南昌占比22.6%排在18位,南宁占比21.2%排在23位,济南占比13.3%排在最后一位,首位度都比较低。


造成这一局面,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些弱省会的城市,还有其他经济强市。比如山东,济南的GDP总量不如青岛,南京不及苏州,石家庄不如唐山,广州不及深圳。


尤其是济南,2018年时的首位度仅仅10%,一直垫底。即便在吞并莱芜之后,济南超越烟台总算排到了省内老二的位置,首位度也才达到13%。


另一个特点是,中西部省份的省会城市,首位度都比较高。在前10名的城市中,除了长春、哈尔滨来自东北,其余8个城市都来自中西部,而西部地区的城市占了6个之多。


很明显,经济总量越低的省份,省会也越容易受到政策、资金的大力扶持,首位度也就越高。


而那些首位度低的省会,急需做大做强,提升自己的影响力。


“强省会”战略,必须高调起来。



02

副中心城市即将崛起


有些省会的首位度不够高,而有些省会城市的首位度却太高了。


比如上图中的银川、成都、武汉、西安,一个省份中除了省会城市外,再无拿的出手的“二把手”。


于是才有了“避免‘一市独大’”的提法,而解决办法就是“中西部有条件的省区,要有意识地培育多个中心城市”


注意,前提是“中西部有条件的省区”。


在中西部18个省区中,尽管拉萨、银川、西宁的首位度都很高,但西藏、宁夏、青海的经济体量实在太小,现实层面难以再扶持一个副中心城市。


细数下来,也只有陕西、四川、河南、湖北、湖南、安徽6个省份算是有条件发展副中心城市。


而在这些省份的“十四五”规划建议中,都明确提到了建设副中心城市:


湖南:建设岳阳、衡阳两个省域副中心城市,支持岳阳建设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支持衡阳建设现代产业强市;


湖北:加强襄阳、宜昌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支持襄阳加快建设汉江流域中心城市,支持宜昌加快建设长江中上游区域性中心城市。


四川:在环成都经济圈、川南和川东北经济区分别形成经济总量占比高、综合承载能力强、创新发展动能强、区域带动作用强的全省经济副中心。


陕西:加快宝鸡副中心城市和汉中区域中心城市建设。


安徽:支持芜湖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和长三角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现代化大城市。


可以预见,一批副中心城市,即将在“十四五”时期崛起。


但副中心的建设,并非一句政策话语就能概括。


看下面这张图:


图片


在省会城市GDP与副中心城市GDP之比上,最低的郑州也是洛阳的2.3倍,而最夸张的成都,是绵阳的近6倍。


副中心城市建设,必定也是一条充满荆棘之路。


而如何做好强省会与副中心城市的平衡,也是一个艰难的抉择。



03

大城市开始抱团


除了做强做大,另一个明显的信号是——城市开始集体抱团


这其中,最基础的抱团形式就是省内都市圈城市抱团。


比如山东省内,12月8日,青岛、烟台、潍坊、威海、日照五市组成胶东经济圈,公开对外推介。3200万人口、3万亿的经济总量占山东省的42%,不可小视。


而另一个城市——德州市,则在“十四五”规划中提出积极主动对接济南,支持与济南毗连区域融入新版省会城市规划。


比如最近召开的第四次南京都市圈党政联席会议,南京、镇江、扬州、淮安、芜湖、马鞍山、滁州、宣城、常州9市参会。


其中,会议上正式吸纳常州市溧阳市、金坛区加入南京都市圈。南京都市圈第一次把“手”伸到了苏锡常范围,扩容意图明显。


靠近强省会的地市,自然要主动融入中心城市都市圈。而远离强省会的城市,自发抱团组成都市圈。


简单一句话:有大腿就必须抱!赶紧抱!


除此之外,有些城市已经开始跨省跨都市圈抱团了。


12月11日,武汉、长沙、合肥、南昌四省会签署《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2021年合作重点事项》,明确今年的16项重点合作工作。


还有近来颇为亲密的川渝双城经济圈,自去年1月份以来两地已签署200多个合作协议,平均1.5天就“握手”一次。而在去年底前,95个事项实现“川渝通办”。


也就是说,今后川渝两地市民在办理这些事项时,将不再受地域限制——既可选择在本地办,也可选择网上通办、异地办理。


都市圈内拆墙在加速,跨省的中心城市也在加速抱团,“十四五”时期的开局之年,城市格局必将崭新生变,一个大分化的时代,即将到来!


【全文完】


在线下载列表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