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TXT电子书,就来曹操读书

微信
手机版
TXT电子书

谭主:中欧用“合作” 为撕裂的2020划上句号

作者 :想念在黑夜 2021-01-01 18:40:21 审稿人 : admin

  对于一个长达2500多天的谈判来说,如果只剩最后的24小时,你还会抱有期待吗?

  1/2500,相当于一场90分钟的足球比赛,还剩下2秒。

  而这最后的2秒,事关28个国家,影响19亿人。听起来,似乎更需要时间,来慎重地思考。

  12月30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与欧洲的四位关键政要视频会面,中欧领导人共同宣布如期完成中欧投资协定谈判。

  一年前,中欧双方约定,要在2020年底完成谈判。

  2020年的最后24小时,谈判完成。

  北京距离欧盟总部布鲁塞尔有7954公里。

  2020年最后一天,长达7年谈判的马拉松,到达了终点。

  01 前奏

  12月30日,北京冬夜,不少记者早早来到了位于长安街上的商务部大楼,这里马上要举行一场跟中欧投资协定有关的新闻发布会。

  谭主数了数,到现场的至少有来自7个国家的媒体——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俄罗斯、美国、日本。

  北京时间晚上9点08分,大家都收到了线上传来的消息。在一场远程的视频会上,中欧领导人共同宣布如期完成了投资协定谈判。

  关键词是如期。

  这个如期来得并不容易。故事还要从7年前说起。

  2013年11月,欧洲理事会主席范龙佩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来到了中国。

  这是中欧年度峰会的惯例。但这次很特殊,就在来之前几个月,中欧之间差点要打起“贸易战”。

  缘起是欧盟对中国光伏产业发起的双反调查。欧盟委员会一度宣布,要对产自中国的光伏产品征收11.8%的临时反倾销税。

  仅光伏电池一项,就会影响中国200多亿美元的出口。经过谈判,在峰会之前,双方达成了“友好”解决方案。

  一场争端落幕,却让大家看到了一些信号。

  中国社科院欧洲研究所副所长陈新告诉谭主:

  原有的经贸规则不能适应当今如此复杂的经贸关系的需要,新的经贸协议框架已经迫在眉睫。

  不仅是贸易领域,在投资领域也是如此。此前中国已与除爱尔兰外的所有欧盟成员国缔结了投资协定,分别签订了双边投资协定,但这些协定在内容上差异很大。

  尤其是2009年生效的《里斯本条约》,也将欧洲各国对外国直接投资(FDI)的权能赋予给欧盟,中国与原来欧洲各国的协定在法律效力上不够稳定,这让另一个痛点迟迟难以解决。

  2011年欧盟对外直接投资中只有2.1%在中国,而中国2012年对欧盟直接投资增量仅占欧盟吸引外资的2.6%。

  中欧都在呼唤更有效的规则。早在2012年的中欧峰会,双方就有了尽快开启中欧投资协定谈判的共识。

  一年后的中欧峰会上,双方做了决定,启动双边投资协定谈判。

  消息一公布,英国《金融时报》就做了一篇报道,报道的关键词是两个:前一个是“紧张”,后一个是“稳定”。

  仿佛一个隐喻,一个在告别过去,一个在谋划未来。

  02 起伏

  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完成的消息宣布之后,谭主翻了翻外媒的报道。

  对身处阴霾已久的许多国家来说,这个协定,是难得一见的好消息。

  ▲中国与欧盟签署投资协议消除了壁垒

  ▲欧盟与中国就开放市场的投资协定在政治上达成一致

  在彭博社看来,这份中欧长期以来寻求达成的协定,标志着经济与政治层面的重大双赢,同时也凸显出中欧之间不断加强的经济纽带。

  还有一些企业协会早早就在庆贺这个好消息。

  ▲德国化学工业协会VCI(法兰克福)对欧盟和中国今天宣布的《中欧投资协定》表示欢迎。VCI表示,这是一项重要的协定,因为“中国现在和未来仍将是德国化学制药行业的重要合作伙伴。”

  弥漫在社交媒体上的情绪,也多是庆贺和欢迎。

  ▲“做得很好!协议的宣布是向两个区域的经济自由迈出的重要一步。”

  谈判达成后,位于欧盟总部布鲁塞尔的中国驻欧盟使团团长张明大使也接受了驻欧中国媒体的联合采访。

  总台驻巴黎站记者江华给谭主发来了联合采访的实录,张明大使有一句话,谭主印象很深:

  实践再次证明,中欧合作远大于竞争、共识远大于分歧,中欧是伙伴不是对手。

  关键词,是“再次”。如果把目光拉回到谈判的这7年,会对“再次证明”这句表述理解更深。

  从2014年1月21日举行第一轮谈判算起,中欧投资协定谈判一共进行了35轮,最后一轮,是在20天前。

  谭主对35轮谈判的时间做了个梳理:

  2014年进行了3轮谈判;
  2015年是5轮;
  2016年是4轮;
  2017年是4轮;
  2018年是3轮;
  2019年是6轮;
  2020年是10轮。

  一个明显的趋势是谈判逐步加快,有些东西,在发生改变。

  2014年年初,第一轮谈判结束后不久,时任法国外长法比尤斯,带着“任务”到了北京——希望通过扩大中法贸易范围实施贸易均衡。

  此时的法国,GDP增长率只有0.2%,刚刚走出经济连年衰退的阴霾。

  欧洲,也亟需一针“强心剂”——不仅经济依然负增长,到了2014年,欧洲央行还成为了首个实施负利率的世界主要央行。

  法比尤斯访华一个多月后,国家主席习近平就对法国进行国事访问,对荷兰、德国、比利时等国的访问,也都在访问清单。

  “中国从来没有如此重要”,这是德国媒体对此次访问的评价。

  最后的中欧共同声明里,有这样一句——在条件成熟时“展望”广泛的贸易协定的“意愿”。

  看得出来,表述还很谨慎,但加强合作的意思已经出来了。

  不久后,中欧正式开始了投资协定的文本谈判,相关谈判持续到了2017年。

  这一年,英国正式启动脱欧程序。

  也是在这一年,世界发生了更多意想不到的变化。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当年年末的达沃斯论坛上倡议,这个时代的领导者,应该有担当。

  担当之一,正是扛起合作与全球化的大旗。

  作为全球最主要发达经济体和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从2013年开始投资协定谈判的七年,也成了中欧合作再上台阶的7年。

  过去几年,欧盟一直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和进口来源地,现在,中欧每分钟的贸易往来超过100万美元。

  2019年4月,双方在第二十一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联合声明中设定了在2020年达成投资协定的目标。

  谈判正式按下加速键。

  03 落锤

  30号晚上,“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如期完成”很快登上了热搜。

  在评论区,谭主看到了两句话:

  第一句是,等这个消息好久了。

  第二句是,2020年的最后一个消息,是好消息。

  确实等太久了。

  甚至在谈判完成前一天,还有外媒在泼冷水,协定已经陷入僵局。唱衰的情绪在各处弥漫。

  ▲欧盟与中国之间投资协定的谈判在最后阶段一直停滞不前

  这样的情绪也不难理解。

  这一年,确实变化太多,不少人设定的目标,大约已经准备挪到2021年实现。

  但就是在这一年,中欧的谈判次数反倒开始倍速增长。2019年之前,原来是3-4个月一次谈判,到了2020年,几乎每月一次。

  这个月初,法国总理马克龙刚刚跟习近平主席通过电话。算上这次,两人今年通了5次电话,创下了各国之最。

  年初的第一通电话,聊的是中欧投资协定,年末的最后一通电话,聊的还是中欧投资协定。

  与习近平主席通过五次电话的默克尔,同样把中欧协定放在心上。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崔洪建给谭主分享了一个细节:

  默克尔年初就提议要在今年举行一个中欧领导人特别峰会,促成中欧投资协定谈判。

  因为疫情,面没见成,但会还是坚持在9月份在线上开了。

  总台驻柏林记者俞鹏,最近半年,对默克尔积极促成谈判的行动同样感同身受。他告诉谭主:

  科学家出身的默克尔注重听取专业意见和分析后再决断,她觉得孤立中国没有用,而且会损害德国企业利益。

  这让谭主想起第35轮中欧投资谈判期间,也就是12月9日,默克尔在德国议会的一场演讲。

  演讲里,她宣布明年将不再寻求连任并就此退出德国政坛,关键的是,她向台下的德国政客呼吁,要与中国合作。

  上心,是双向的。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暴发蔓延后,中国外长仅有一次出访,目的地就是欧洲。

  加倍的努力,让好消息的分量更重。

  中欧投资协定不仅是欧盟代表成员国对外开展的第一份投资协定,也是中国与欧盟签订的首份全面投资协定。

  两个第一,给寒冷的2020年留下了一个充满希望的结尾。

  按照中国社科院赵俊杰的说法:

  这个协定还开创了一个崭新的国际投资合作的新模式,也为将来更多的新兴经济体和发达国家打交道,开创了合作范例。

  开创是个褒义词,但开创的背后,一定是艰难。

  中国和欧盟的领导人,推动事关19亿人的重要协定谈判如期完成。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协定,2020年,你的最后一件大事完成了么?

在线下载列表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