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TXT电子书,就来曹操读书

微信
手机版
TXT电子书

中欧投资协定,以开放深化改革!

作者 :瑶瑶酱 2021-01-01 06:48:52 审稿人 : admin

作者: 明叔
来源公众号:明叔杂谈
微信ID:laomingdashu

30日晚,中欧领导人宣布中欧投资协定如期完成谈判。我用一个小时,发出了一条2000多字的文章,主要从地缘政治的角度,分析了这件事情的重大意义。(关于中欧投资协定的10点解读)

今天,我再结合协定的具体内容,谈一下这件事对中国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重要意义。

在昨天的文章发布后,有朋友问我,协定的具体内容是什么。目前,我查了相关的中英文材料,完整的协定内容还没有看到,但我看了欧盟委员会单方面公布的一个PDF文档,里面从欧盟的角度,说明了这个协议的“好处”。

对于国内民众来说,一方面认可中欧投资协定给中国带来的地缘政治意义,另一方面也担心,中国是不是会做出太多让步,最终导致利益受损。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前,也有类似的争论。当时,为了加入WTO,中国也必须开放国内市场,同时大幅修改国内原有的法律和规定。

但现在回过头来看,中国加入WTO,是继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影响中国国运的重大历史性事件。正是在加入WTO后,中国快速成为全球制造业中心,经济总量不断超越西方传统发达国家,并在2010年超越日本,跃居世界第二位。

郑永年教授认为,中欧投资协定,相当于是中国的“第三次开放”,我个人表示赞同。但严格来说,中国的第三次开放,应该至少包含三个内容:

第一,中美第一阶段贸易协议;

第二,中欧投资协定;

第三,未来中国加入CPTPP的协定。

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十几年后,中国的体量获得了巨大的发展,但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的身份及其相应的“特权”,让美欧日发达国家日渐不满。这几年,美欧日在经贸问题上对中国的不满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第一,进一步开放市场,包括在制造业、服务业等领域进一步对外资实施开放;

第二,公平竞争,包括国企的特殊待遇、补贴及所谓强制技术转让等问题;

第三,跟经贸相关的政治议题,包括劳工权益、环保等。

根据欧盟公布的中欧投资协定内容,在上述三个方面,中国都作出了积极承诺,包括汽车、金融等行业将进一步对欧盟投资开放。在国企和补贴问题上,中国也作出了积极承诺。在强制技术转让问题上,也满足了欧盟的要求。

乍一看,中国做出了“很多让步”,但如果仔细分析,在跟美国达成的第一阶段贸易协议中,也有类似内容。而且,中国前不久提出积极考虑加入CPTPP,同样需要处理这些议题。

从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个明确的结论:中国已经选择将继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作为了自己的国策,并对通过积极改革与国际接轨的同时,保持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抱有很强的自信。

从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看,保护与开放,是一个永恒的命题,在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不同阶段,需要有不同的思考。在电信设备行业,中国全面开放,最终跑出了华为这样的巨无霸创新型企业。但在汽车行业,中国之前一直实行要求外商与中国本土企业设立合资公司的政策,从结果看,很多本土车企通过合资公司躺着赚钱,在本土品牌打造和核心技术研发方面,却没有太大的建树。当然,也有电影这样的行业,既有开放,也有保护。这几年,国产电影逐渐崛起,也出现很多优秀的作品。

严格来说,一味的保护绝对不行,因为温室里永远长不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生物;但不合时宜的开放,同样不行,因为当外资与国内企业存在“降维打击”关系的时候,国内孱弱的产业和技术基础,会让中国过早失去自力更生的星星之火。

但不管怎么说,结合中国改革开放42年的经验,适度、稳妥的开放,会刺激国内的企业在强大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不断寻求提升核心竞争力,早日“长大成人”。令人欣慰的是,很多行业,已经从早期的进口迷信,转到进口替代,再到往全球发展,家电、电脑、手机等就是明证。

接下来,希望通过“第三次开放”,真正倒逼国内汽车、金融、医疗等行业进行改革,也期待在这些行业,早日涌现出新的华为、美的、小米、OPPO。

在这个过程中,国有企业必将面临新的压力。那些缺乏核心竞争力的国企,今后将越来越难以获得额外的政府支持,它们要么转型升级,在市场竞争中脱胎换骨,要么只能被逐渐边缘化,甚至被淘汰。

另外,金融业开放之后,国内的银行、保险、证券等机构也面临竞争的压力。同时,监管机构也需要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监管之路,在促进金融创新、激发市场活力的同时,确保中国不要出现大的系统性风险。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先后避过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1年美国互联网泡沫危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未来,在金融业不断开放的背景下,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是监管必须不断补足的一课。

中国改革开放,与其说是“摸着石头过河”,不如说是“摸着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过河”。今天,中国仍需要广泛吸收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和教训,但随着中国自身不断发展,后续将会越来越多地面临一些人类社会前所未有的新问题、新挑战,这对中国提出了新的考验。


清华大学的闫学通老师提出,大国兴衰的关键不在于制度,也不在于经济和技术,而在于领导力,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论述。

我自己理解,对于中国来说,国家领导力的核心,就是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当今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在这个时候,任何一套理论、任何一种制度,都不可能永远正确。唯有保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精神,才能不断拥抱变化,适者生存。

在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12年后,全世界对中国提出了新的期待和要求,中国也必须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中美第一阶段贸易协议、中欧投资协定、未来的CPTPP,给中国提出了新的改革开放的压力,但我相信,这种压力,将会逐步转化为我们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的动力,最终让中国变得更好。

在线下载列表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