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TXT电子书,就来曹操读书

微信
手机版
TXT电子书

占豪:2021年的国家重磅政策出炉!中国开始强势发力

作者 :傷撕心裂肺 2020-12-22 17:04:19 审稿人 : admin

  最近会议都很重磅。

  10月底,十九届五中全会召开,会议审议通过《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下称《建议》)。《建议》非常重要,不但详细制定了十四五规划目标,更把二零三五年远景目标也初步定了下来了。

  12月11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定调2021年的经济政策。接着就是12月16日至18日,中央政治局经济工作会议召开,2021年更加详细的经济工作安排出炉。

  前天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明年要抓好八大重点任务:一、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二、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三、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四、全面推进改革开放;五、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六、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七、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八、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这八大重点任务,就是基于《建议》中的战略规划制定的年度工作安排,在上述八点中,“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与“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非常打眼。

  这两点,看起来不相干,实际上却密切相关,不但这两点密切相关,和中美博弈也密切相关,和新冠疫情也密切相关,战友们有兴趣占豪就在这里给大家推导一下这背后的深层逻辑。

  2020年是世界、中国大势转折之年,也是中美两国易势转折之年,这是占豪的一个论断。占豪对其定义是:从这一年开始,一切都将变得不同,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性分水岭,世界、中国、中美关系皆如此!

  关于这一年,昨天占豪在头条文章《原创丨美国无论如何想不到,2020竟成中美大转折之年!》(点击蓝字查阅)中进行了深度的阐释和分析。其实,可能很多人还没有回过味,还没搞清楚这次历史性的大转折到底是怎么发生的,和现在的国家政策、新冠疫情又是怎样的关系。

  先说怎么发生的?

  “转折之年”发生背后的三大逻辑:

  第一个逻辑:中美经济发展的逻辑:

  要搞清楚“转折之年”,先得从中美经济的发展的逻辑分析入手。我们知道,新中国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该阶段中国大部分时间被美、苏封锁,中国经济以内循环为主,由于一穷二白的底子,发展得非常艰难。由于中国人口多、人才少、技术落后、劳动生产率低,为了实现基础工业化和国防工业化,我们不得不“以农补工”,用工农“剪刀差”的方式,通过计划经济进行资源分配,把农业生产的利益给控制下来,然后投入到工业化建设中去。这一周期大约30年,我国完成了基础工业化和国防工业化,有了“两弹一星”,中国人从站起来到站稳了,没有国家再敢有入侵中国的想法了。

  但是,由于中国人口多,整体技术水平较低,中国消费需求无法支撑中国进行持续城市化、工业化和更加深层的社会分工,为了在美苏之间找到突破口,毛主席借越南把美国拖入战争泥潭后,在珍宝岛与苏联开仗,中国的实力和勇气,让陷入战争泥潭、在冷战中处于被动地位的美国看到了“联中制苏”的战略契机。

  珍宝岛战役后不久,中美就通过巴基斯坦建立了联系。1971年,时任美国国务卿的基辛格访问北京。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破冰。这奠定了1979年1月中美建交和接下来的改革开放基础,同时也直接导致美苏在阿富汗的激烈争夺,及苏联在1979年底冒险出兵阿富汗。出兵阿富汗的后果大家都知道,苏联陷入战争泥潭并最终导致解体。

  第二阶段是从改革开放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在这个阶段中国从改革开放到加入了世贸组织,主要是通过与西方市场建立连接,把中国人口、资源、工业生产能力与西方市场对接,并借助西方的消费能力发展了我国的工业,驱动我们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前变成世界工厂,如今变成世界制造业中心。

  第三阶段是在2008年后,因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到了2010年其实已经彻底证明,西方市场到了天花板。信号很明显,西方消费能力主要靠金融信用扩张,如今因扩张引发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再考虑到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率很低,这也就意味着西方发达国家市场天花板已可明确看得见,我国依靠西方市场来推动经济持续发展已不现实,这就有了2010年后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安排。

  过去十年时间里,第一个五年我们在调转船头,第二个五年是在做更精细化的供给侧改革。现在,终于到了开始推动消费侧改革的时候了,开始以扩大消费、经济内循环为主的发展方式了。

  那么,美国呢?

  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一直在去工业化,把工业转移到成本更加廉价的国家去,这样美国就可以军事霸权、科技霸权、金融货币霸权和商业霸权的支撑下,通过一切手段控制商品流向和价格,从而把更多经济利益留在美国经济体内。8亿件衬衫才能换1架波音飞机,美国当然人均生产率会比中国高很多。也正是基于此,美国人不希望中国人自己也造飞机。

  这一切,本来都做得非常棒,尤其是大量工业转移到中国后,美国最初的日子过得非常滋润。

  一方面,虽然美国的社会财富分配方式越来越畸形,资本获得的经济利益越来越多,但由于有中国廉价劳动力红利给美国带来的质优价廉商品,美国并没有感受到问题,美国资本和美国民众都挺爽的。对美国资本来说,可以把大量的经济利益都捞到自己腰包;对于美国民众而言,虽然工资不涨,但生活成本因中国商品下降了,当然也很舒服。

  另一方面,中国并不像苏联那样与美国争霸,中国看起来没啥野心。而且,美国认为一切尽在自己掌控之中,多种霸权让美国只需要“印钱”就能解决问题。

  然而,问题在于,当中国再向更高端前进时,美国就觉得中国这是要替代自己,当然就不高兴了。这就是美国打压中国的根本原因。美国要中国放弃产业升级,不搞“中国制造2025”计划,中国当然不答应。于是,战略矛盾就产生了

  第二个逻辑:美国歇斯底里打压中国的逻辑:

  中国要不断进行产业升级,要替代美国的高端产业,美国不干了,要求中国放弃,中国坚决不放弃,战略矛盾就出来了。矛盾出来了怎么办?于是美国从最初奥巴马时期的围堵政策,到2018年后特朗普赤裸裸与中国的打擂台政策,美国的所有歇斯底里,都是想让中国放弃产业升级与科技升级。

  美国之所以不惜代价与歇斯底里,是因为他认为与中国协商是不可能有结果的,只能用极限手段打压。这也是为什么占豪认为无论是特朗普还是拜登,都会对中国非常不友好的根本原因。

  这一轮美国对华政策,会一直到中美综合国力逆转为止,美国对中国的态度整体都不会变,只是随着中国国力强大他们会越来越无可奈何而已。

  第三个逻辑:中国决定“不干了”的逻辑:

  很多人对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还完全没感觉、没认识,在占豪看来,这与1980年代意识不到改革开放后果一样。说得直白一点,再不清醒,时代抛弃你连一个招呼都不会打!

  2020年7月,国家提出要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一个重要标志,自此,中国的发展模式彻底改变,中国经济开始以内循环为主,外循环为辅。

  什么是当下的内循环经济?就是以内部需求为主,其基础当然就是内部消费了。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作为八大任务之一,此时大家应该就理解其中内涵了。事实上,扩大消费不仅仅是明年的战略基点,也是未来长期的战略基点。

  中国把扩大内部消费作为战略基点,转变发展方式为经济内循环为主,这对美国来说,犹如是中国对美的“罢工”,很显然这就是典型的老子“不干了”!过去,中国制造主要卖给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用于出口换汇,未来我们的商品主要卖给国内的老百姓。这两种模式本质区别在于,会将更多经济红利和福利留在国内。

  所以,2020年中国开始以经济内循环为主,无论对中国还是对世界,再或者对中美都是一个战略性转折,这是一个主导权开始发生变化的开始,是一个典型的战略转折点。

在线下载列表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