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TXT电子书,就来曹操读书

微信
手机版
TXT电子书

北风: 双循环VS内卷化,国家发的红利来了!|2020

作者 :索马里の母海贼 2020-12-15 11:00:58 审稿人 : admin

在中国,要寻找未来一年的发展机遇,最简单的方法,是读懂每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这个会议是全国新闻头条,会议公报也向全世界公开,那不就人人发达,人人致富么?

知道这个会议是一回事,能够读懂这个会议,就是另一个层面了。

而每年,在全国经济工作会议之前的一周,中央政治局会先开会对来年经济工作定调,所以对这场会议的理解与解读,才是摸准来年机遇的钥匙。

昨天,定调2021年中国经济怎么走的政治局会议召开,机遇和雷区,都在会议报道里。
壹、内循环是闭关锁国么?
今年国家提出“内循环为主体,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未来发展格局。
许多人产生了内循环与闭关锁国的梦幻联动,对未来更焦虑了
要通俗的说清两者的关系,我们先来看看“双循环”战略提出的背景。
许多人觉得,2020年的新冠疫情,阻断了各大国家之间的经济往来,也让各国看到自身掌控供应链安全的重要性,所以各国经济会走向封闭,逆全球化的趋势加剧。
而中国,因为美国和西方的敌视与诋毁,国际环境变得空前的恶劣,中国面临的制裁与封锁会增多,加大了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难度,所以中国被迫走上内循环为主体的道路。
这种感觉是肤浅的,我们经常说,投资,消费,以及净出口是国家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那是因为GDP的简单计算公式为:GDP=投资+消费+政府支出+净出口
因为政府支出,是国家尽力压缩的一个指标,当然不会放大政府支出去拉动GDP,于是就有了三驾马车的说法。
但是入世二十年来,三驾马车里,净出口的含金量却越来越不足。
中国进出口总额近两年突破了30万亿人民币,可净出口,却在2万亿左右,占GDP的比值不过2%
而进出口对GDP增长的拉动,近几年也只是0.1%左右,最近几年,甚至经常拖后腿,负增长。
看完增长量,我们再来看看总量。进出口总额/GDP总额的比值,被称为对外贸易依存度。
是否以内循环为主体,与国家是否封闭,其实没有关系。
通过图表就能发现,1985年,是中国高喊改革开放的腾飞之年,可是那时候外贸依存度,只有25%,那时候以内循环为主体,没有人说80年代的中国不够开放。
2001年入世之后,外贸依存度不断攀升,2006年,达到峰值,超过65%,占到GDP2/3,所以当年国家经济是出口拉动的外向型经济结构。
这种经济结构,高速增长的同时,风险也非常大,因为经济增长的物资原料和终端市场都在国外,一旦国外经济崩盘,中国无法风景独好。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中国进出口,当年跌到50%以下,随后几年,中国顶着巨大的舆论压力救美国,救欧洲,并不是有钱就全球摆阔。
实在是因为那时候外贸依存度太高,欧美市场不好,中国也得崩盘。
2008年,次贷危机之后,中国用4万亿拉动内需,确实造就了一定的产能过剩,但也确实将崩盘的牛鼻子拉回来了,对外贸易依存度,也降到了50%以下。
今年,我国GDP会达到103万亿人民币,进出口,还是30万亿出头。
所以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只会在33%以下。
相反,最近十年,国内的终端消费,却每年高速增长,要不是疫情抑制了今年的消费,今年中国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消费大国。
而中国消费超越美国,虽然迟到,但不会缺席,2021年,必然超过。
中国的销售总额,已经超过65万亿人民币,GDP占比接近三分之二。
所以中国的消费与外贸依存度,在过去十五年,发生了神奇的逆转曲线。
在国家层面,当然将GDP占比2/3的消费市场,立为主体,进出口虽然在增长,但是在总额中的比重在下降,只能是促进作用。
所以,国家定下内循环为主体,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战略,是从现实体量出发,而不是发展观念从开放走向闭关锁国。
贰,全球视野做选择
同时,我们也要从中国进出口高速发展,可是对外贸易依存度不断降低可以看出,不是中国出了问题,而是世界出了问题。
这个问题,比新冠早几年就已经暴露了。整个世界的GDP每年只增长4%左右,欧洲,日韩更是十年几乎零增长。
他们的生活水平依旧高,需求总量摆在那里,只是增量几乎没有了。
中国过去十年,外贸的总量也在增长,只是对比中国高速增长的体量,差距越拉越大了。
所以发展外贸并不是一些人想象的给外贸企业一些利好政策,税收倾斜,就能解决的,因为外部市场的增量,不是中国政策能改变的,我们能改变的,只有自己。
只有自己修炼内功,产业升级,在原有的国际存量里,拓宽原本不属于我们的领域实现增量。
而且,在将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进行对比时,我们可以不站在国家的立场看待这个问题。
假设你是一个企业,你就跳出国别,观察这个全球75亿人的市场,在其中,去寻找,最适合开发,最值得深耕的市场。
这75亿人里,最好的市场,绝不是最发达国家,而是高速发展,收入增加,大量中产阶级不断释放购买力的市场。
你超越国别之后,一比较,就会发现,你最应该深耕,最有增量潜力的市场,就是那个十四亿人,有六亿新中产的市场。
所以中国将国内市场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当于以全球最好的市场为主体,其余存量市场相促进的发展格局。
叁、明年有哪些红利?
明白了中国最新发展格局诞生的背景,再来看看2021年,国家给所有人发放了哪些红利
第一、未来三年,全球唯一高速增长经济体。
前三季度,中国GDP增长了0.7%,今年全年,预计增长2%左右,是几十年来的最差表现。
但是大家要明白,全球主要经济体唯一正增长这一成绩是多么难得。今年,全球其他经济体都是倒退,考虑到明年疫苗的普及,其他国家的经济会增长。
不过从英国的表述,大家就能看到欧洲国家的未来,英国的经济目标是:“希望2022年初,经济回归疫情前的水平。”
也就是说,欧洲国家的目标,是花2~3年的时间,经济回归到2019年的规模,那么这之间的几年呢,和日本一样,“失去的十年”?
中国描述:2021年,经济基本恢复常态。我们中国定义的常态,是经济回归历史本来的目标。
假如世间没有新冠,中国2020年的GDP大概率是5.8%2021年,2022年大概率是5.5%5.3%。考虑到价格因素,名义增长分别是7.5%7%6.7%
2019年GDP99万亿人民币,那么没有新冠的情况下,2020~2022年的GDP会是106.5万亿,114万亿,122万亿。
如今有了新冠,2020年GDP变成了103万亿,那么未来两年呢?国际权威机构的预测,因为今年的基数低,明后两年名义增长9.7%8.5%那么2021~2022年的GDP会是113万亿,122万亿。
也就是说,中国2022年的GDP,会发展到好像历史上从没有经历新冠一样。
再因为未来三年中国经济强劲,美元疲软,人民币汇率走强,中国的GDP换算美元,增长会更恐怖,达到美国的80%83%
对比全球其他经济体,彻底停滞甚至倒退的未来三年,美国利用自己的金融霸权,会相对好一些。但未来三年,美国依旧在泥潭中增长。
一个国家,要在后疫情时代,避免经济危机,只有四种武器可以选择。税收,放水,利率,发债。
在特朗普时代,为了制造业回流,特朗普已经将降税促进经济增长的杠杆用到了极限,拜登上台,只剩下增税才能推动福利与政府运转。
同样的,在疫情中,美国的利率已经降到了0,货币工具无论是刺激流动性,还是通过加息割全球韭菜,美国在未来两年间,都没有机会。
剩下的,只有放水和发债两条路。放水会导致国内供货膨胀,所以美国政府只剩下美债续命一条路。
2020年大选前,特朗普与佩洛西的撕逼,导致2万多亿美元的救济计划没有通过,谈判会持续到明年,这笔救济,会让美债继续推高到垃圾债的边缘。
虽然未来两年,美国依靠军事和金融霸权,不会崩盘,但是债台高筑,又无法加息回流资金,庞大的美元,只会在全球,寻找最佳市场
因为其他国家的后疫情时代,都是努力回到几年前的水平,全球资本,自然只能流向最欣欣向荣的市场,中国。
我前面提到的跳出国别论,在这里,依旧适用,如果你是一个投资家,或者实业家,跳出国内国外的角度,抽离出来,平等审视全球市场。
只要把你不是借助危机收割的游资,你作为一个长线投资,或者实业扎根市场的老板,公平的全球选择,你选哪里?
必然是中国,未来三年的中国,就是全球最优质,外资最疯抢的资源。而此时的国家,却是倡导内循环为主体,其实相当于把最好的这块蛋糕,留给国内自己人。
今年的前十月,中国消耗了全世界超过60%的钢铁和水泥,消费了全世界40%的新能源汽车,安装了全球超过60%5G基站,购买了全球接近30%的服务机器人。未来三年,这一趋势不会改变。
另外,2020年前三季度,中国内地新上市IPO数量全球第一,融资额全球第二,上交所通过公开募股筹集的资金为2019年同一时期的三倍多,有294支新股上市,创十年来新高。
在过去,每当大体量新股入市,大盘都会跌跌不休,但今年如此多新股入市,股市的慢牛格局,都没有改变。
何况未来三年,中国楼市稳房价是能做到的,那么全球无处可去,只能跑步入场的国际资本,只能有一个流向。而这也契合了国家利用金融资本,发展补短板的十四五战略新兴行业。
第二、全产业链,应对内卷化
内循环,还容易让人联想到今年的一大热词,内卷。
内卷,并不是一个新鲜概念,却在2020年火出了圈。
内卷,在上世纪六十年代被提出,是人类学家研究印尼爪哇岛农民得出的结论。到八十年代,中国引入这个词,也是分析当年的农村小农经济状况与发展困局。
事实证明,中国的发展道路,解决了农业社会的内卷化难题,随着社会高速发展,2003年~2018年,许多社会经济学家,每年都有上百篇‘内卷化’相关议题文章在专业期刊发表。
也就是说,内卷化的研究和担忧,几十年来一直存在,只是在今年,因为一批掌握网络话语权的大学生传播,将这种焦虑扩散给每一个人。
大学生考试用“内卷”,参加工作“应聘”用内卷,拍个视频,写个自媒体,也因为同行多,高喊“内卷”。
大家将内卷这个词,扩展到所有领域都通用之后,反而忽视了,“内卷”原本的最初含义。要解决内卷,就要回到内卷的本源
当代学术界,普遍认为将“内卷”,应用到社会学研究的是美国人类学家吉尔茨,他在研究印尼爪哇岛的封闭的农业生产之后,“involution”来形同这种没有发展的农业增长。
最早将这一概念引入中国的是著名历史社会学家黄宗智,1985年斯坦福大学出版社推出了他的《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第二年中华书局的中译本将“involution”翻译为“内卷”“内卷化”。
但其实,黄宗智本人并不认可这一翻译,他觉得这一翻译虽然形象,却没有直指问题的本质。在1992年,当《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中国农村的过密化与现代化》出版之时他将其改译为“过密化”。
可惜,文化的传播,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精确地“过密化”没有流传下来,形象的内卷化,全民热捧。
相比较大家将内卷更多的归咎于经济发展的停滞,外部竞争的激烈,或者内部无谓的内耗,其实解决内卷的本源,是要解决“过密化”。
内卷的原因,是同质的行业,同质的公司,同质的人才,同质的岗位太多,过于密集,解决这一问题,继续依靠传统的进出口,是不够的
因为在现有的全球化分工之中,中国占优的劳动密集型领域,以及其他优势领域,全部都已经人才过剩,人才同质化。
此时,国家强调经济内循环,全产业链自主,就是在原有的国际分工中,将部分依赖国外的链条,在国内,增加,补充。
这一全产业链补强的国产化之路,是国内新增行业,新增就业,新增差异化人才的过程。
所以恰恰是内循环,产生了需要补强的新行业,新链条,需要差异化的新人才,才能解决原有固定分工,固定行业,固定岗位的同质化人才的内卷危机。
第三、反垄断,新增创新活力
今年的政治局会议上,首次将“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提升到国家层面。
就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的前一天(1210日),市场监管总局在浙江省杭州市召开了部分省份反垄断工作座谈会。
这个会为什么在“杭州”开,指向性就很明确了。
《人民日报》在今天还刊发了一则评论。评论中提到,互联网巨头拥有雄厚的财力、大量的数据资源、领先的数字技术,人们期待巨头们不仅能在商业模式上进行创新,更能承担起推进科技创新的责任。
文中称,别只惦记着几捆白菜、几斤水果的流量,科技创新的星辰大海、未来的无限可能性,其实更令人心潮澎湃。
针对滴滴,拼多多,美团,京东,在社区团购领域跑马圈地,将原有的小公司,小菜贩逼入绝境。国家层面终于出手。国家在互联网创新,互联网下沉等新领域,在战争的初期阶段,就说狠话,下狠手还是第一次。
当年滴滴快的全国血战,京东淘宝多年逼迫商家二选一,国家过去一直都是隐忍状态,都是将问题的解决交给“市场这只无形的手”!
可是今年,国家鲜明的认识到垄断,资本的无序竞争,对科技创新,新业态,新机遇的扼杀作用。
国家既然重拳出手,那么2021年,例如兴盛优选这样的,分类垂直领域的小巨头,原本会被BATJ蚕食或者瓜分的公司,有了做大的基础。
类似的新业态不管是创新型公司做大做强,还是人才就业环境,都会改善许多。
另一层面,国家既然压制了这些互联网巨头在低端领域的跑马圈地,必然会想办法,将他们的雄厚资本,引向刀刃上。
2020年,除了中国经济实现腾飞,世界范围内,最逆袭的,是马斯克,不但特斯拉市值超过其他前十汽车公司的总和,同时星链互联网全面铺开,也发表了“火星移民宣言”。
这才是高科技龙头,该有的跨界增值,开拓市场的能力。
反观国内市场,雷布斯今年在两会,关注起了中国的“低轨卫星”行业前景,希望他有中国马斯克的雄心,而不是借助美国打压同行的黄金时期,扩张自己的销售额。
既然赚得盆满钵满,就在高科技自主领域,多多投资!
◐◐◐◐●☛█▼▲◐◐◐◐●☛█▼▲◐◐◐◐●☛█▼▲东方金豪仕法律网WWW.caao.ne79110▲▼▲▼▲▼▲▼▲▼▲▼▲▼▲

在线下载列表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