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TXT电子书,就来曹操读书

微信
手机版
TXT电子书

缓缓君:被美国制裁的丁仲礼院士,毫无疑问是中国的脊梁!

作者 :Hbu 2020-12-11 17:55:09 审稿人 : admin

  当地时间12月7日,美国财政部宣布对14位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实施制裁,理由是“涉及取消香港立法会议员资格一事”。

  对此,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言人回应称,中方坚决反对,予以强烈谴责,并将对插手香港事务的美方人员实施对等制裁。

  《环球网》则发表社评称,这是一个空前的挑衅行动。

  “客观来讲,这些制裁不会对那些副委员长的履职和个人生活产生什么实际影响,因为他们与美国不太可能有制裁所针对的那些联系。”

  “但副委员长属于中国的国家领导人,美最新制裁开创了一个极其恶劣的先例,堪称是这届美国政府对华敌意又一次歇斯底里的展示。”

  在被制裁的14位中国官员中,其中有一位是公众比较熟悉的大佬——中国科学院院士丁仲礼,他同时也担任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盟中央主席。

  丁仲礼院士被公众知晓,很大程度上是缘于柴静的那次采访(更确切的说,是一场颇具火药味的辩论)。

  这次采访的背景是:

  2009年,全球192个国家就减少碳排放问题召开了《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全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5次缔约方会议)。

  而丁仲礼院士作为中国地质学界的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也参加了那次会议,并对西方世界提出的减排方案进行了反驳和批判,而且措辞还比较激烈。

  2010年,柴静以央视记者的身份,就“什么是公平的减排方案”对丁仲礼院士进行辩论式采访。

  这次采访非常精彩,且火药味十足。

  柴静当时是有备而来的,准备的几个问题都非常尖锐,而且其中不少都代表的是西方国家对中国的质疑和批评(因为中国反对西方的提案),但却被丁仲礼院士用强大的逻辑和论据一一驳倒。

  尤其是那句“中国人还是不是人”的反问,成为了走红网络的灵魂拷问。

  丁仲礼院士为什么反对西方人提出的减排方案?

  简单来说就是,对发展中国家非常不公平,而且暗藏陷阱。

  根据IPCC(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提出的减排方案,为了把全球气温上升的幅度控制在2度以内(相比于工业革命之前),就必须在2050年时把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控制在450ppmv以下(ppmv是二氧化碳的当量浓度单位,除了二氧化碳之外,甲烷和氧化亚氮等温室气体也可以折算成ppmv) 。

  而截至2005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已经达到了379.75ppmv,这意味着之后的45年(2005年-2050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最多只能再增加70.25ppmv(相当于还可以排放8000亿吨碳)。

  那么IPCC提出的方案是什么呢?

  是让发达国家逐步减少自己的碳排放,到2020年时减排25%-40%,到2050年减排80%,而且完全没有提到对发展中国家的限制。

  这个方案非常具有迷惑性。

  人家发达国家进行自我约束,而且还不对我们发展中国家有任何要求,看起来是相当的“高风亮节”是不是?

  对于那些思路不清的人,可能直接就被忽悠瘸了,还会帮着为IPCC说好话。

  问题在哪里?

  问题就在于,这是一个存量博弈。

  IPCC限定了全世界可排放的二氧化碳总量,那就相当于把蛋糕的总量定下来了(等效于8000亿吨碳),而发达国家在原有的基础上减排80%,其实相当于划定了发达国家的蛋糕(碳排放)份额。

  那发展中国家的份额不就等于也定下来了吗(发展中国家的蛋糕份额=蛋糕总量-发达国家的份额)?

  他们只是假装没有对发展中国家进行约束,其实暗喽喽地已经给你安排得明明白白。

  当然,有些人可能会说,发达国家减得多啊,人家减排80%呢,这还不够?

  确实不够。

  因为他们基数大。

  如果按照IPCC的那个方案,就算发达国家减排80%,他们的人均碳排放最终也将会达到发展中国家的2.3倍。

  具体到中国,人均碳排放将从当时的1.4吨,下降到0.8吨。

  碳排放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一个国家的发展权,意味着这个国家人民的生活水平,意味着老百姓的福利还能不能进一步的改善。

  有些人一提到减排,就觉得这是在做环保,是在做好事,要支持。

  原则上来说,这确实没错。

  但就像我在过去的文章中反复强调的一个观点——凡是选择,必有代价。

  减排的代价是什么?

  大到国家工业的发展和产业的升级,小到老百姓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全部都将受到限制。

  举几个生活中的例子。

  夏天开空调要用电,为了减排,你是不是愿意不用或者少用空调?

  冬天供暖要消耗能源(无论是用电的还是用燃气的,都会造成碳排放),为了减排,你是否愿意让政府停掉供暖?

  吃肉也会造成间接的碳排放,为了减排,你是否愿意少吃肉(因为饲养牲畜的过程中会释放二氧化碳,尤其是牛羊这样的反刍动物,造成二氧化碳排放大约等于鸡的7.3倍,猪的4.6倍)?

  甚至连在家打游戏、玩电脑、刷手机,这些行为全部都可以折算成碳排放。

  所以,减排并不仅仅是一个支持环保的口号,它会影响到你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会影响一个国家老百姓的生活质量,会决定一个国家发展的上限。

  这就是为什么丁仲礼院士会说,他把碳排放视为(国家的)发展权,视为(国民的)基本人权。

  这个判断中肯、准确、直达本质。

  这也是为什么丁仲礼院士要公开反驳IPCC的减排方案,因为这是一个不公平的方案。

  这个方案的初衷或许是出于环保目的,但方案的具体设计,体现的却是发达国家可以比发展中国家享有更高的发展权,是发达国家的老百姓能拥有更好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福利,而且还理直气壮。

  凭什么?

  这样的方案,我们绝不能接受。

  而且,IPCC的方案(发达国家人均碳排放是发展中国家的2.3倍),还是相对来说“最不黑”的那个方案。

  当时西方世界一共提出了7个方案,其中有一个是“八国集团”(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意大利、加拿大+俄罗斯)提出来的,那个方案更加离谱。

  根据G8的方案,27个发达国家的11亿人口,要取走44%的蛋糕(碳排放),剩下100多个国家的55亿人,分剩下的56%。

  经过简单的计算我们就会发现,G8方案里发达国家的人均碳排放几乎快要达到发展中国家的4倍了!

  这样的方案你觉得公平吗?

  我甚至都不知道,如此无耻的方案,他们是怎么有脸提出来的?

  在11年前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丁仲礼院士以激烈的言辞对这些方案进行了批评,并称如果这些方案成为国际协议,那将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不平等条约”,在道德上是邪恶的。

  演讲结束后,会场一度没人吭声,直到有一个美国人提问称,“你说的排放是历史上的事,现在不是谈这个问题的时候。中国和美国是目前全球碳排放最大的两个国家,你应该说一下今后中国该怎么办,美国该怎么办?”

  这个提问的逻辑是,现在问题已经摆在眼前了,历史欠账(从1900年到2005年,发达国家的碳排放是发展中国家的7.54倍)我们就不要讨论了,说说怎么解决。

  这个提问其实挺有代表性的。

  而丁仲礼院士的回复是,我按照你们发达国家人均累计碳排放的80%算行不行?

  这样已经很大度了,对吧?

  但美国是不可能接受的。

  为什么?

  因为美国的人均碳排放一骑绝尘,远远超过其他国家。

  根据中国官方发布的《美国损害环境事实清单》:

  美国是全球历史第一排放大国、全球累积温室气体排放最多的国家,其1751年至2010年间能源和工业部门排放占全球的27.9%,累积排放量约是中国的3倍。

  以上是两百多年来的累计,如果按照近几年的年度碳排放来算:

  2017年美国的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是14.6吨(注:这里的数据是二氧化碳排放,如果折算成碳排放,还要除以3.67的系数,相当于人均碳排放3.98吨),是全球平均水平的3.3倍,是中国的2倍多。

  如果中国达到美国人均碳排放的80%,那就意味着:要么中国的碳排放量可以远远超出当前水平,要么美国大幅降低自己的人均碳排放量。

  而后者,显然是美国人无法接受的(当然,前者他们也是不可能同意的,而中国也不需要那么多碳排放量)。

  就像上面分析的,碳排放的减少,意味着国家工业能耗受限,意味着美国老百姓生活水平的下降,意味着他们需要更加精打细算地去过日子。

  美国老百姓会答应吗?

  别说美国的普通老百姓不答应,美国政府在减排这个问题上也是反复无常。

  1998年,美国签订了《京都协定书》(全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京都议定书》);到了2001年,布什政府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将会影响美国经济发展”和“发展中国家也应该承担减排和限排温室气体的义务”为借口,宣布拒绝批准《京都议定书》,是全世界第一个退出的国家(第二个是加拿大)。

  2016年,美国签订了《巴黎气候协议》,2019年,特朗普政府向联合国发出通知宣布退出协议(正式退出是在今年11月4日),是迄今唯一一个退出《巴黎协定》的缔约方。

  拜登已经宣称,他上台以后将与政府官员商讨重返《巴黎协定》。

  但问题是,四年之后呢?

  如果四年后又回到共和党候选人赢得大选,美国会不会再次退出(这背后有一个规律,就是民主党执政时,往往会支持减排,但等到共和党上台,往往又会以美国国家利益为由,反对承担减排责任,然后退出已签订的协议)?

  作为全世界最强大的国家,美国根本就没有在减排问题上展现出负责任的态度。

  相比之下,中国自2000年以来种植了全世界1/4的新增绿化,中国提前两年完成了2020年气候行动目标,我们还在今年的联合国大会上提出,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即排放的二氧化碳和吸收的二氧化碳相当,等效于“零排放”)。

  中国和美国,谁在气候问题上更负责?

  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还有一种为西方人辩解的观点是,中国是个人口大国,如果大家人均都一样,那总量太大了。

  当柴静提出这个观点的时候,丁仲礼院士反问道:“中国人是不是人?”

  凭什么中国人多,人均享有的资源就要打折?

  难道享有多少人权,还要根据人多人少来定?

  这也太可笑了吧。

  西方人有这种观点也就算了,但让我比较诧异的是,国内也有一部分人支持这种论调。

  之前在我写关于“吃肉权”(详见《“如果中国人过上美国人的生活,全世界都将很悲惨?”》一文)这个话题的时候,就有留言说,讨论人均没意义,要算总量。

  说实话,我真不明白这种人的脑回路。

  你家三口人吃饭和聚餐时10个人一起吃饭,饭菜的总量能一样吗?

  一个国家的人口越多,吃肉量和碳排放自然也会更多,这不是理所当然的吗?

  而且,正是因为中国人口足够多,才能成为世界工厂,为全世界源源不断地生产高性价比的商品,才能在疫情期间加大马力为各个国家提供防护用品(2017年,中国制造业的生产总值为15.58万亿,是美国制造业的2.58倍,中国制造占全球制造业的35%。从这组数据中我们不难推断,中国的碳排放,其实有相当一部分是用于工业生产了)。

  你不能只想让中国人干活,不让中国人享受平等的权利吧?

  那平等又从何体现?

  当然,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在每一个特定的历史阶段,全世界可享用的资源总量是有限的(具体受当时的科技水平限制)。

  某一个国家用得多了,其他国家就少了。

  资源的竞争具有残酷性。

  我觉得我们不必回避这一点。

  我反对的是,一部分西方国家那种又当又立的做法。

  一边高喊着人权和平等,另一边却打着各种高大上的旗号(环保只是其中之一),明里暗里地去占有更多的地球资源,去维护他们上等人的优越生活。

  又想占据道德制高点,又想尽可能多的把蛋糕拿走。

  你不能把两头的好处都占了,然后让中国一边挨骂,一边去承担减排义务。

  这太不公平了。

  减排不仅仅是个科学问题,它同时还关乎地球资源的分配,关乎国家之间的政治博弈,关乎各个国家老百姓的生活水平。

  (经常被拉来和中国比较的是另一个人口大国印度,他们的碳排放总量确实显著低于中国,但问题是,你能接受印度普通老百姓的那种生活质量吗?)

  中国的减排目标,不应该由西方人说了算,而是必须根据我们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制定,需要在环保和自身发展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需要在减排和老百姓生活质量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而且应该尽可能通过科技创新和新能源来实现,比如中国在电动车的推广力度上,就远远超过其他国家)。

  至于美国,作为全世界人均碳排放量最高的国家,他们首先该做的是减少自身的碳排放(降低到欧洲的平均水平不过分吧?),而不是拼命地指责其他国家。

  (去年巴西境内的亚马逊雨林发生森林大火,彭博社发文称,“中国在贸易战中对大豆的需求,正在加剧亚马孙森林火灾的困境”,这口锅都想要甩给中国)

  只是,十年前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要知道在2010年前后的那个年代,中国在国际舆论场上非常弱势,国内则是“公知体”泛滥,充斥着各种“定体问”的句式(“这国怎,亏总民,我陷思,定体问”),中方代表激烈批评西方提案的做法,在当时看起来有点不可思议,多数国人的心里也是没有底气的。

  感谢丁仲礼院士,他在十一年前就非常清晰地看到了这个问题的本质,并且以坚定的态度和严谨的逻辑,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在大声疾呼,激烈争辩。

  他不是在为自己争辩,而是在为我们国家争取利益,在为中国的老百姓谋求福祉,在为所有的发展中国家争取发展的权利。

  我为我们国家能有这样的“国士”,感到欣慰,感到自豪。

  希望像丁院士这样的国士能够多一点,更多一点。

  他们是我们这个国家的脊梁!

http://www.CaaO.net●☛█▼▲◐●☛█▼▲◐◐◐◐●☛█▼▲◐东方金报网●☛█▼▲东方金报网

在线下载列表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