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TXT电子书,就来曹操读书

微信
手机版
TXT电子书

印度农民运动暴动背后的中央与地方博弈!

作者 :款项兄弟 2020-12-11 12:58:07 审稿人 : admin

原创: 陆离人
来源公众号:世界观察局
已获转载授权

导致印度爆发农民抗议的主要因素,在外界看来是莫迪对印度实行的农业市场化改革,但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印度金融系统的风险,促使莫迪进行了这场火山爆发一般的改革。



进入12月印度的农民抗议浪潮非但没有减轻,反而越来越凶猛,仅12月8日一天,印度就有20000多个地点同时举行农民抗议活动和电话会议,至少25个政党及工会、零售和运输协会等行业组织声援农民抗议活动;印度北部大部分地区,特别是旁遮普、奥迪沙以及南部的特兰加那、安得拉等邦正常生活受到影响,一些邦的抗议人数超过50万。


抗议运动的爆发地旁遮普邦,大部分商业活动都已暂停,铁路公路运输线挤满了静坐的农民、贸易机构和政府雇员协会人员,运输完全中断,导致印度一些地方基本商品供应都已中断。



导致印度爆发农民抗议的主要因素,在外界看来是莫迪对印度实行的农业市场化改革,但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印度金融系统的风险,促使莫迪进行了这场火山爆发一般的改革。


众所周知的是,随着疫情使印度国内经济衰退,第二季度印度国内GDP暴跌24%,第三季度继续暴跌8%,一年时间印度GDP衰退30%以上,经济的衰退,出口的不利,这使得印度中央与地方政府债务增加,2020财年印度政府在收入下降和支出增加的情况下,公共债务占GDP的比例约升至90%。


并且经济的衰退引发了印度金融系统动荡,印度公共部门金融机构,掌控着该国大约70%的银行资产,但是他们已经暴露在多达1500亿美元的不良债务的风险之下,整个印度金融系统充满债务违约的风险。而现在印度银行的财政资源已经很有限,可能只能出售一些规模较小的国有银行了。但是国有企业的改革在政治上阻力太大而难以进行,相当长的时间内国有银行部门的信贷问题很难得到资金上的解决。


到了2020年,印度的四大私有银行都出现了问题,早在年初疫情刚开始的时候,3月份印度Yes Bank Ltd银行因为债务违约面临破产被印度央行接管,并对其业务设置了严格的限制。只允许每个储户最高提取5万卢比(合682美元),并下令该行不得发放新贷款,以保护印度金融体系免受该银行陷入困境带来的影响。


这是印度13年来首个出现债务违约被央行接管的大银行,因为yes bank的风波,连华尔街银行股都受到了影响,拯救Yes银行的行动表明,印度银行危机造成的损害正在扩大,而该行的不良贷款越来越多。



图片


印度当局一直在努力控制印度金融贷款机构之间的危机,用印度当地官员的表述,如果“这件事”做不好,那么全面金融危机爆发下,印度经济或将倒退25年。


为了防范可能爆发的债务危机,印度政府不得不做以下几件事,首先他们向美国,欧洲等市场进行了债务融资,并为了应付金融动荡,对印度政府债务进行了财政政策调整。


一般来说,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基础货币的数量由外汇净资产和国内净资产组成,外汇净资产通过国际收支情况来决定,而国内净资产,则是央行对于社会的债权,简单来说,就是央行放出去的贷款数额。


央行的债权,除了一部分以再贴现的形式出现在商业银行外,其他大部分债务人的主体都是政府。这就意味着,如果想通过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的话,那么对基础货币的数量就要严格控制,而控制基础货币数量,就意味着对政府的债务进行监督。


换句话说,虽然想通过对外债务融资来缓解国内的债务危机,但这个计划能否顺利实行下去,还要依赖于印度政府的配合。而这个配合的程度又牵扯到另外一个重大的政策——财政政策。


为应对风险,减少政府的开支,控制债务规模。印度政府必须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这种情况下,印度政府就会对一些非必要的政府项目进行削减,而印度政府要消减其中的一个大头,就是印度政府对农业的补贴。


据统计印度有约60%的人口直接或间接地靠农业谋生,为了维护社会稳定,印度国民享受来自化肥,种子和粮食溢价采购以及农民免息贷款方面的补贴就成了必然。


如果没有来自印度政府的密集补贴,印度农民根本无法在平均亩产没有提高,化肥种子等原材料疯涨的情况下,还能种的起田。要知道根据1975—1976年至2001—2002年的数据显示,小麦种植成本增加了7 倍、棉花增加了8倍,水稻则增加了11倍,但印度农民种地的生产效率却从来没有提升,印度生产出来的粮食,也只够农民获得基本的温饱。


从投资角度来说,印度政府在农业领域的补贴,甚至不如直接采购粮食送给农民更加划算。


往届政府明知农业补贴是个血亏行为,但根本不敢对农业领域的补贴进行修改,他们知道这样会激起整个印度社会的怒气。但现在,在印度系统性金融危机可能爆发的情况下,为了对外获得债务融资,印度中央政府不得不按下这个开关。


财政收入减少,如果财政支出不相应变动的话,则意味着财政赤字会进一步扩大。虽然有政府信用作为担保,但是谁也不确定政府是否会违约,而且印度政府的信用等级早就被定在了“危险”上,想通过发行国债的方式募集资金显然已经不大可能了。


如果不对财政支出做出调整,印度难以度过眼前的难关。



图片

要知道虽然印度农业仅占 GDP 的 17% ,但它对印度经济的影响远高于这个比例。印度农业的波动之所以能够波及整个印度经济,除了它自身就是产出的一部分外,最主要的是它还可以通过两种传导机制影响到整个印度经济。


第一种是农业歉收—高通胀—高利率(储备银行抑制通胀的手段)—总需求减少—低增长率。食品在城市产业工人CPI 中的权重为46%,在农村劳动力CPI中高达69% ,因此它是印度CPI 上涨的决定性因素。第二种传导机制则表现为农业歉收—农村人口消费能力下降—总需求减少—低增长率。农业的就业人口占整个劳动力 的48%,而完全以农业为生的人口又占总人口的60%。


这导致印度国内市场有时无法发挥对影响印度cpi粮食物价的削峰填谷的调节作用,不得不靠央行升息来抑制通胀,而这与印度控制债务,接下来要实行的金融政策相互违背,所以为了维护整个印度经济系统的安全,这个时候的印度政府不得不对农业补贴下手。


今年6月以来,莫迪政府提出了《农民(赋权和保护)价格保障和农业服务法案》、《农民生产贸易与商业(促进和便利)法案》以及《基本商品(修正)》三项法案改革法案,并强行推进。这些法案的改革核心是取消印度全国农产品市场委员会监管下的MSP体系及政府授权的农产品收购中间商的独家经销权,实际上全面放开印度农民的农产品交易市场、渠道和方式,允许农民在多种“场外交易区”开展农产品交易,包括允许在农场门口、工厂厂房、仓库和冷库等地点直接出售,甚至允许外国大型连锁超市到印度农庄和农民手中采购农产品,且价格不再受制于全国农产品市场委员会的定价。


一言以蔽之,莫迪政府要让农业和农产品市场全面市场化,搞活印度经济,降低系统性风险。印度总理莫迪削减的,不是外界认为的印度农会和原先由政府指定或授权的农产品统一收购等中间商们的蛋糕,而是印度农民的生路。


印度政府原本实行的公务员的减薪和裁员,并没有引起太大的波澜,毕竟对于这个贪腐又冗员的政权来说,少一点吃饷的人绝对不是坏事。再者公务员完全是体制内的得益者,现在他们落了个没饭碗的下场,社会上的叫好声简直就是此起彼伏,不绝于耳。


但很快,这些落井下石的人就叫不出好来了,因为接下来政府所要做的切实伤害到他们自身的利益了。取消政府补贴,取消低息贷款,粮食贸易市场化,这些政策刚一出,就刺激了整个印度社会的神经。


对于占便宜已经占到习惯的人来说,阻止他们继续占便宜不仅不会使得他们感恩,反而会让他们产生怨恨。正所谓升米恩,斗米仇,就是这个道理。原本享受购种子补贴、低息贷款,印度以高于市场价收购粮食的印度人民并没有对政府感恩戴德,反而因为突兀的利益失去而感到格外的愤怒。


政策一出,印度各地爆发大规模抗议行动,矛头直指莫迪政府。



图片






在农业改革政策实行前,莫迪政府就清醒的认识到,即将推动的农业改革将在印度国内引发怎么样的轩然大波。可即使如此,他们也不得不硬着头皮推进这项政策。


因为他们清楚的知道,如果触怒了imf等美国救援金融机构方面。后果绝对比触怒这些不知所谓的百姓严重千百倍。他们随时可以停掉印度的援助。虽然至今没有爆发货币危机,也没有大规模的外资流失现象,但如果印度不顺从imf的意思,这些情况会立刻如同雨后春笋一般地冒出来,到时候整个印度就将万劫不复。


在这场和美国援助印度的交易中,印度完全放开类似农业和土地这样的国内市场,本就是双方继续合作的先决条件,也是美国扩大对印度援助的根本阻碍。


在美国的印太战略规划里,将中低端制造业从中国转移到印度,让印度取代中国成为新的世界工厂,可以说是整个印太战略的核心计划。


能否在印度实现经济利益,将是决定美国在去中国化,在印太战略能否成功的关键。


但在美国实行印太化之后,来自印度本身的问题却成了这份计划的阻碍。与中国相比,虽然印度的人口结构更为健康,劳动力价格更为低廉,但印度至今有五分之一的男性为文盲,二分之一的女性不识字,让印度无法像中国一样提供合格的产业工人。


并且在印度国内,因为掌握土地的地方势力阻碍,使印度无法实现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每当印度提出新道路交通建设计划,最终却因为高昂的土地成本和地方阻挠失败。


无法像中国一样获得廉价土地拆迁成本,也是导致印度公共设施糟糕的根本原因。



图片

可以说,印度的大多国内问题都是因为土地,比如众所诟病的教育和种姓制,就是宗族和地主通过土地牢固掌控人口,新兴的义务教育会让地方贵族失去这种特权,因此在印度中央政府实行大规模义务教育时,屡次遭到地方的反对。


甚至可以说,联邦制的印度地方政府,已经对中央政府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比如早在2012年9月,印度与孟加拉国因为水资源分配关系不和,屡次爆发矛盾。当年9月印度总理访问孟加拉,试图与孟加拉达成重要的分水协定,并试图借此拉拢孟加拉,稳定南亚局势。但就在印度总理出访前夕,与孟加拉国接壤的印度西孟加拉联邦公开指责印度总理,声称西孟加拉水资源属于当地政府事务,印度中央无权做主,导致印度与孟加拉谈判失败,印度失去稳定孟加拉的重要机会。


这还不是最过分的,2020年10月,印度两个邦政府因为领土争端爆发了冲突,双方分别派出了各自的安全部队进入对方管辖境内,在印度中央政府不知情的情况下,印度爆发了内战。


这种情况下,不解决控制土地的地方利益集团,印度的经济改革注定没有未来。


并且在经济层面,印度中央政府想要控制债务规模,就绕不开地方政府。前,印度地方政府(主要是邦政府)支出占了央地政府总支出的60%以上,且是中央政府支出的1.87倍。而且,实际上自2012财年以来,邦政府支出增速都快于中央政府。


2018财年,邦政府财政赤字达GDP的2.9%,超过了预算的2.6%,这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中央政府削减赤字的努力。同时,根据财政责任与预算管理委员会(FRBM)的要求,若要在2025财年前使印度公共部门债务占GDP之比控制在60%以内,邦财政赤字必须得到进一步控制。


为了填补财政赤字,近10余年来,邦政府越来越依靠债务进行融资,相应地,印度地方债的发行量也在过去5年以每年超过20%的速度迅猛增长。一方面,这引发了对印度地方政府债务可持续性的担忧,另一方面,地方债供给量的大幅增加,亦使地方债收益率的变化对印度金融体系乃至宏观经济的影响越来越不可忽视。


土地改革,就成了印度中央政府在危机下必须的选项。


而且对美国来说,来自印度地方利益集体的阻挠,始终是美国无法在印度扩大经济利益的首要因素。比如之前印度中央政府欲开放零售市场,就遭地方政府强烈反对。除了零售业,在电力,金融,能源,基础设施等行业,来自地方利益集体的反对,也造成美国资本屡次失败。


印度中央政府每次实行市场开放,都会被在野党用来抨击执政党的主要武器,即印度民族企业正在消亡。


但大众根本不知道的是,印度每一个城市,每一个县城,都有不同的电力,自来水,和其他基础设施公司,甚至是一个城市同一个区域分布着三家电力公司的电网,电网搭建的一团糟,自来水和其他基础设施也是同样的情况,这项由当地利益集体掌控的基础设施公司,垄断着不同地域的经济利益。


而在印度地方利益集体的保护主义之下,其他公司的服务和产品根本难以进入当地。地方保护主义成了印度经济振兴的最大阻碍。


按照美国和印度签署的协议,印度将完全放开国内市场,准许美国开设独资公司经营。而印度也乐于和美国合作,因为印度不可能依靠自己来完成工业现代化,要想超越中国,实现印度经济发展,就得建立自己的现代工业体系。能够帮助印度的,只有美国。


也正是在利益的撮合下,印度地方利益集体成了印度中央政府和美国共同对付的目标,莫迪如今掀起的土地市场化改革,仅仅是开始。



图片








印度这次的农民抗议运动注定暴烈而持久,但世界观察局认为,这并不会造成印度大规模的动荡,也不会酿成印度的内乱。


因为面对地方利益集体的抗议,印度有太多办法转移矛盾。


比如在越来越激烈的对抗下,印度政府可能寻找一个莫须有的由头,将矛盾的主体变成一直被印度排斥的中国资本,本身就因为和中国有边境冲突的印度民众自然不疑有他,在不知不觉间将愤怒的目标发泄到中国企业身上。


需要说明的是,转移矛盾的做法在各国政府间都是屡试不鲜的招数。在印度如此,在中国也是如此,之前中国一旦社会出现矛盾,日本政府就会“光荣”地承担这个角色。


也许在印度经商的中国企业将很快面临倒中浪潮,而这会使得在印度经商的华资苦不堪言,被迫大量逃离这个地方。


印度政府从6月29日开始,分四次封禁了来自中国的267款手机应用,几乎将中国在印互联网公司一网打尽。一些在疫情中咬牙坚持的创业者更觉唇亡齿寒,对印度市场的长期预期转向消极,萌生退意。


到目前为止,几大互联网公司都暂停了在印度的市场业务,各大公司疫情期间坚守在印度的员工也陆续回国,由于两国直航仍未恢复,他们只得购买高价票从欧洲转机。


但这只是反华高潮前的小插曲,虽然互联网企业大多退回,可中国资本还在印度拥有大量的实体企业,在可以预见的将来,随着印度政府转移矛盾的做法,在印度的中资机构甚至将全面撤出,中印贸易额很可能跌破难以想象的冰点。


◐◐◐◐●☛█▼▲东方金报网http://www.caao.nET▼▲▼▲▼▲▼▲▼●●●●●●●▼▲▼▲▼▲
在线下载列表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