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小二胖
来源微信公众号:智库百晓生
70年前,为了保护西欧国家和美国的利益,防御苏联,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到了今天,北约已经70岁了,2019年12月3日-4日,29个北约国家的领导人在伦敦召开会议,主题是纪念北约成立70周年。
但这场聚会更像是一场葬礼。
01 前世今生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成立于1949年4月4日,成员包括美国、加拿大、比利时、法国、卢森堡、荷兰、英国、丹麦、挪威、冰岛、葡萄牙和意大利12个国家。
这一年的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北约作为一个军事政治联盟,就像江湖上武林盟主一样,总要有一个冠冕堂皇的宗旨。
“成员国在集体防务和维持和平与安全方面共同努力,通过政治和军事手段,促进欧洲—大西洋地区的民主、法治和福利,保卫成员国的自由与安全。”
但实际上美国在二战后主导成立北约,真实的目的只有两个:
二是通过北约这个军事集团组织,美国可以掌控整个欧洲的军事力量,使欧洲国家对美国俯首帖耳。1955年,苏联和一些东欧国家签署了华沙条约,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和以苏联为首的华约开始冷战。
1991年,苏联解体,一夜之间,冷战结束了,这使北约失去了存在的理由。
从那时起,北约就开始调整政治和军事目标,以便为自己的存在找到借口。70年来,随着世界风云变幻,北约也在不断调整的其战略。
成立初期,北约实行“集体防御”原则,遵循“地区性遏制战略”。
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成立后,北约开始逐步推行“灵活反应战略”和“前沿防御战略”。
1991年华约解散和冷战结束后,北约开始实施“全方位应付危机战略”,并通过介入前南地区危机、东扩和推行“和平伙伴关系计划”向东欧和前苏联地区扩展。
近年来,北约又在推行新的战略转型,从军事扩展到民事的广泛任务,如反恐、维和、人道主义援助等。
70年,北约为了战略上的需要,先后进行了6次扩大,使其成员国逐步发展到29个。
1994年1月,北约首脑会议正式通过北约东扩计划。1997年7月8日,马德里北约首脑会议决定接纳上述三国加入北约。1999年3月29日,波兰、匈牙利和捷克原华约三国正式加入北约。
以推动世界稳定与和平为借口,北约不设限制地扩大了在全世界开展行动的范畴。实际上,这种战略转变的首要目标是控制自然资源产区和地缘战略要地。在2002年的布拉格峰会上,北约又将国际反恐战争列为主要目标之一,采纳了布什提出的先发制人的战争理论,使北约走到了违反国际法的地步。2004年3月29日,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正式加入北约,使北约成员国增加到26个。
2009年4月1日,阿尔巴尼亚和克罗地亚加入北约,从而使北约的势力扩大到西巴尔干地区。
2017年6月5日,黑山共和国正式成为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第29个成员国。
长期以来,北约一直把素有“欧洲火药桶”之称的巴尔干地区的国家当作扩大的目标。
北约成立以后,美国长期主导北约的发展,美国借助北约实际上控制了欧洲的军事力量,而作为传统欧洲大国的德国、法国、英国等国不得不受制于美国。
但是随着欧洲国家与美国存在越来越多的利益分歧,使欧洲国家有意摆脱美国的影响和羁縻。
02成员国的声音
从2016年初到2020年底,欧洲成员国和加拿大的额外支出总和将达到1300亿美元。到2024年年底,可能将达到大约4000亿美元。
北约秘书长施托尔滕贝格特别强调,今年北约29个成员国中的9个国家军费开支将达到占GDP2%的目标。军费支出,可能是让70岁的北约最为纠结的,也是美国与其他成员国之间的重大分歧。
北约总部的办公开支约25亿美元,各成员国的防务开支约1万亿美元。自特朗普上台以来,一直要求美国减少开支,其他成员国则将军费开支提高到年GDP的的2%。为了推进这个目标,特朗普为北约小伙伴划了一条死线:2024年之前必须达标,否则美国可能考虑退出北约。在美国的压力下,德国终于同意在2021年把在北约的军费开支占比提高到16%,美国则由22%相应地也降到16%,两者持平。显然,不断提出高昂“保护费”的美国,终于激怒了崩溃边缘的欧洲。德国国会议员亚历山大·鲁伊(Alexander Neu)也曾公开表示,北约70岁生日“不是庆祝的理由,而应是一个最终重新思考它存在意义的机会,不然醒悟之时就为时已晚”。
德国议员指责该组织攫取国防支出、进行侵略战争、破坏国际准则、威胁世界安全,并建议德国退出北约,且该组织应自行解散。要知道,德国不仅每年上要交2%的联合防务军费,还需要承担境内美军军事基地的一切费用。德国《明镜》周刊发表文章称,美国不断提出增加防务军费,到底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欧洲,恐怕很多欧洲国家心里都在打嘀咕。
众所周知,在美苏争霸时期,整个欧洲就被美国以“苏联东部扩张”为由,将全部国家(除中立国家外)绑到美国的贼船上。
事实上,美国与俄罗斯之间的争霸交锋,其实跟整个欧洲的关系并不大。
面对美国不断提出增加联合防务费用,整个欧洲终于陷入愤怒的海洋当中。
马克龙在接受《经济学人》杂志采访时称,“我们面临的是,北约正在经历脑死亡”。他警告称,欧洲再也不能依靠美国来保护北约盟国,需要重新思考自己作为地缘政治力量的战略定位,否则欧洲将“失去对命运的掌控权”。马克龙还表示,美国和北约盟友之间缺乏战略决策上的协调,“只有在最后担保人正常运作时北约才能发挥作用”,但面对现在的美国,“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北约到底是什么”。
马克龙是个明白人。
北约打着反恐和“民主改造”的旗号,放任中东地区的混乱局面,令动荡和恐怖主义回流欧洲。
特朗普宣布从叙利亚撤军抛弃库尔德人时,没有通知北约。在马克龙说了北约“脑死亡”后,埃尔多安让马克龙去查一查自己是否“脑死亡”。
土耳其对在叙利亚东北地区的库尔德人发动军事攻势,没有考虑ISIS重新复苏的可能性,他为购买俄制S-400系统不惜与美国翻脸。去年6月份,英法德号召9国签署了“欧洲干预倡议”的意向书,希望成立一支专门属于欧洲的军事干预军队,以应对欧洲所有可能发生的危机。军事上欧洲打造共同防务计划——“永久结构性合作”(PESCO)的政治意愿不断强化。德国与法国已经决定,联合研制欧洲未来空中作战系统(FCAS),并计划在2035-2040年开始替代现役的欧洲台风战斗机和法国阵风战斗机。伊朗宣布部分退出伊核协议,在美国的接连制裁,对美国来说,只要能拿下伊朗,那么美元霸权将得到进一步的稳固,不管是中东利益分配,还是国际油价,都由美国说了算。
在美国经济封锁、航母威胁伊朗的同时。德、法、英却建立了新的结算体系INSTEX,避开美元,绕过美国,继续和伊朗做生意。
INSTEX全称是“贸易往来支持工具”,是在美国主导的全球金融体系之外运作的支付机制,能帮助欧洲企业绕过美国对伊朗单方面制裁,使欧盟继续与伊朗进行贸易。2019年11月30日,比利时、丹麦、芬兰、挪威、荷兰和瑞典宣布加入该结算机制。事实上,欧盟内部多个国家都赞同马克龙关于北约已经处于脑死状态的言论。无论是在俄罗斯问题上,还是在叙利亚或者非洲马里的反恐问题上,欧洲都必须拥有自己独立的防卫政策。法国舆论甚至担心北约的存在阻挡欧盟组建自己的共同防卫系统。03欧洲何去何从
2019年12月4日,北约峰会落幕,在伦敦达成一份结束性声明。
联合声明中首次承认中国崛起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还将批准一份内部报告,该报告将拟定一份北约如何应对中国的行动计划。

一个原本旨在对抗东欧国家的国际组织,转而将目光投向中国
美国哈佛大学的一位教授沃尔特曾分析北约面临的困境
——不是美国总统特朗普那些孤立主义的言论导致
——而是北约自己出了结构性的问题
欧洲国家领导人正意识到依靠美国为整个欧洲提供安全保障大头的旧北约模式恐将不会在持续下去。
一方面,美国动辄以撤军为威胁逼迫盟友增加军费。另一方面,美国优先也让很多北约成员国感到被抛弃和背叛。
与冷战时期不同,一个军事同盟组织很难在经济领域发挥像在军事对抗领域那样的高效协同。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事实上,在美国把中国定义为对手时,北约的欧洲成员国并不想这样做,因为这不符合欧洲国家的价值观和利益观。
从俄罗斯发动车臣和格鲁吉亚战争开始,从美国遭到“911”恐怖袭击开始,从2008年美国爆发次贷危机开始,
从2010年中国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开始,从2018年美国在叙利亚战争中败给俄罗斯开始,从2019年马克龙宣称北约脑死亡开始,
美国的霸主地位就已经开始动摇,在全球地缘政治较量中渐渐失势。
北约的老态龙钟,成员国之间的各怀心思,美国优先以及他的不确定性,俄罗斯已经重新走上世界舞台,时代正在呼唤一个新时代的出现。
形成了目前中、俄、欧、美多点平衡、局部对峙的世界格局。
正如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坚称,北约的新策略不是要“制造一个新的对手”,而是要以“一种平衡的方式来理解和回应中国带来的挑战”。
“我们认识到,中国的国际政策以及不断增长的影响力,对于北约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必须要共同应对。”
显然,北约的欧洲成员国也并不愿意追随美国来围堵或者遏制中国。
值得一提的是,北约伦敦峰会中,宣布太空为第五个军事行动区域。此举主要是为保护对通信、导航、早期预警和位置图像具重要意义的卫星。
2016年,北约已将数字空间作为陆、海、空这3个传统军事领域之外第四个战斗领域。
2020年,巴尔干国家北马其顿将成为北约第30个成员国,也许就是最后一个加入北约的国家了。
北约已经70岁了,人生七十古来稀,一路走好吧。
——全文完——
在线下载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