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进程中的厦门!
原创:内幕君
来源公众号:地产风声
已获授权
5个月前,得知金鸡和金马撞期,台湾电影教父、曾经三夺金马奖最佳导演,已经90岁高龄的李行激动大骂:
今年金鸡是在福建吧,它拼得过金马奖吗?自不量力。
李老拄着拐杖,在采访镜头前情绪高涨。
“我劝他们现在调整(时间)还来得及,那些演员、明星会到大陆去吗?一定到台湾来。”
镜头后面瞬间嗨了,使劲儿鼓掌,笑声成串。
与此同时,台湾一些媒体开始做文章:这是在报复去年金马风波?面对台湾方面的“关心”,国台办说,我们没有别的意思。
上周末,金鸡电影节落幕,厦门星光熠熠。两岸三地老中青三代,500多个电影人齐聚这座海滨小城。
陈道明、成龙、张国立、刘晓庆、李冰冰、徐峥、黄渤、邓超、孙俪、黄晓明、周迅、马伊琍、佟丽娅、周冬雨、易烊千玺、霍建华、钟汉良、苏有朋、王大陆……
张艺谋、陈凯歌、徐克、杜琪峰、林超贤、陈可辛、张一白、王小帅、赵薇、陈思诚、刘若英……
导戏的,演戏的,名单长到拉不完,当红的,你能叫得出名字的咖基本都来了。
和金鸡同天颁奖的金马,没如李行所愿,出现了收视雪崩。去年收视人口为680万,今年只剩400万。
台湾媒体见状惊呼:少了国际咖真的有差?金马惨遭金鸡拖累,收视雪崩300万人。
有岛上网友表示,硬要扯政治关系,只能关门自嗨了。台湾一年能拍几部电影?少了大陆竞争,根本就是躺着拍都能拿奖。
放在以前,金鸡电影节不可能引来中国大半个演艺圈。老戏骨张国立也说了,这是人心最齐的一届。
而对厦门而言,则是又完成了一次使命。
1
最近这几年,说到中国最具争议的城市,厦门应该是其中一个。
“宜居、文明、高颜值……”
看好它的各有各的褒奖之词,而唱衰的声音类似:这是一座被高估的城市。
“厦门以三流城市的底子,挤进了二流城市的行列,却认为自己应该是一流城市的模样。”
被诟病的地方主要有三点:GDP迷你,房价高,产业结构不合理。
成为经济特区之一,再到副省级城市、计划单列市,之后又有海西经济区和自贸区光环加持,一个接一个历史性机遇掉头上,厦门还是“扶不起”。
在一些人看来,厦门成长道路上总被政策恩泽,一路被看好,一直被高估。
多数人就是这样,喜欢把事物妖魔化。
事实上,只有把一个城市放到大的历史进程中,我们才能窥其肌理。
80年代,厦门成为四个经济特区之一。
80年代的中山路
1984年2月8日,阳光明媚,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在厦门视察,与时任福建省委书记项南一同登上“鹭江”号游艇。
游艇绕着鼓浪屿缓缓航行,碧波浩渺,景色迷人,项南见机请示总设计师:厦门扩大开放,建设“自由港”,您看怎样?
老人遥望着对面的金门岛,深深吸一口烟,思索片刻后说:“厦门可以实行自由港的某些政策。”
此次电影节开幕式上,苏有朋和容祖儿、喻越越搭档,一同演唱知名歌曲《鼓浪屿之波》。
大陆籍喻越越领唱,苏有朋第二个开口,歌词安排恰到好处:
鼓浪屿遥对着台湾岛,台湾是我家乡。
如歌词所唱,厦门地理位置特殊,因此时常获得一些特殊的机遇。
而这又像阿喀琉斯之踵,牵制着厦门的发展。
2
天气晴好的时候,从厦门环岛路往西南方眺望,金门岛肉眼可见。
当年厦门讨论修机场,很多人担忧,离得这么近,金门的炮把飞机打下来怎么办?
新中国成立后很长一段时间,厦门是海防前线,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受到很大制约。
整个福建都是如此,基础设施和重大项目布局少,发展腹地浅,一度被看成东南沿海的“发展洼地”。
1978年,福建仅有鹰厦铁路这一条出省铁路通道。
这一年,福建全省GDP只有66.37亿,是上海的四分之一,排在全国第23位,比隔壁的江西还穷,甚至不如云南和广西。
而厦门仅4.8亿,全省十分之一不到。这一时期的厦门没有搭建起应有的工业基础。
作为海防前哨有多惨?
老福州人说过一件事,当年福州修了条四车道的五四路,相关领导便被问责。
因为担心万一开战,这宽敞的大马路会被台湾当成飞机跑道。
所以老一辈福建人调侃:台湾带给福建带来的唯一利好,是厦门游客多了。
八方来客都想瞧瞧金门岛上那块写着“三民主义,统一中国”的牌子。
然后在厦门这边的“一国两制”标牌下合个影。
3
“特区东风”曾让厦门飞了一阵。
80年代末,厦门开始转为外向型经济发展,成为台湾产业转移路径上的首选。
那时候的台湾,在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压力下,新台币被迫大幅升值,紧接着工资迅速上涨,土地价格飙升。
在这种背景下,台湾谋划着,把传统产业转到内地和东南亚,主要是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比如轻纺,资金密集型的化工,也有一部分技术密集型的,如电子产业。
截至1992年9月,厦门批准台资企业607家,合同投资额13.7亿美元,占厦门外商投资总额的37.5%。
尽管有一些开放性探索,厦门还是没能崛起,始终在起飞跑道上滑行。
因为当时对台主导思路还是战备。李登辉时常作妖,牵动两岸关系的那根神经一直紧绷着。
厦门始终没办法放开手脚搞基建,产业转移所需的物流条件缺失。如此一来,一批批台商越过山丘,直奔东莞和昆山。
同时,厦门又存在产业结构上的问题。有政府官员坦言:
“福建省、厦门市工业基础较差,如果主机厂来,感到配套厂不够;如果配套厂来,又感到配套厂比较少。所以台资都往长三角、珠三角去了。”
当时的深圳在搞经济,而厦门在论证政策。碰到政策红线,胆大的深圳绕着走,保守的厦门停下等。
1995年,深圳的GDP是795亿,厦门是250亿,排在全国第57位,比鞍山、大庆、盐城、嘉兴、南阳这些城市都低。更无法和长三角城市群的苏州、无锡、南通相提并论。
到了90年代中后期,意识到差距的厦门开始拔腿追,然而,1999年爆出的远华大案犹如当头一棒。
这桩“走私货物总值人民币530亿元,偷逃税额人民币300亿元”的案子,给厦门带来极大的震动。
后来曾任福建省副省长、厦门市市长的朱亚衍说:2000年厦门市台商投资下滑了27%,创下有史以来的最高纪录,主要是厦门产业结构不合理、人才欠缺和远华走私案三大原因造成。
“扰乱了经济秩序,也给厦门的形象造成很大破坏,影响一些投资者的信心和决心。”
在这之前,政府层面是否认的,不认为“远华案”给厦门经济造成了不良影响,因为“厦门经济不是走私经济”。
“保守”或“放手”?纠结之中,厦门失去了20年。
4
一位曾对厦门发展抱有厚望的官员说过,这与厦门的城市性格有关。
什么是城市性格?
可以理解为城市内核,是一种气氛,一种特征,是基于历史文化、自然环境等因素形成的。
提到北京,我们会说庄重,上海是摩登,重庆是热情。至于厦门,更多的人会想到文艺、小资,都是一些看起来安逸的词。
城市的性格说到底就是城市住民的性格。往回追溯,其实厦门人并不缺少奋斗的基因。
厦门建城晚,最早的开发者是泉州、漳州的移民,他们的祖先多为闯海人,亦商亦盗,敢于冒险,富有闯荡精神,以至于被清朝官府贬称“刁民”。《纵横中国》的福建特辑中说:
“如果没有数千年农耕文明和内陆文明羁绊,而任由福建人那种崇拜海洋、勇于开拓的创业精神充分发挥,今天的中国一定是海洋强国。”
福建人崇拜海洋,闽南人更是如此。据统计,福建海外华侨多达1580万人,单泉州一地就占750万,福建的总人口不过4000万。
闽南人出海是传统,堪称中国最具海洋探险精神的一批人。
郑成功漂洋过海到台湾,领着闽南子弟与荷兰人激战;陈嘉庚17岁“下南洋”,在新加坡摸爬滚打,终成一代橡胶大王。
以海为路,海水涌到哪里,闽南人就走到哪里。
这些闯海人的骨子里,有慷慨激昂的豪爽,而且重情重义。
拿陈嘉庚来说,毕生心血都用在捐资办学和支持抗战。黄炎培评价他:“发了财的人,而肯全拿出来的,只有陈嘉庚。”
1904年至1931年间,他支出1321万元,捐资办学的费用占92%,家用开支只占2.2%。
从1926年到1934年,陈嘉庚的公司亏损超过1000万元,自己已是风雨飘摇,却依然给厦大和集美学村汇回378万元。
这些钱是向银行抵押厂房、地产、货物贷来的。面对别人的不理解,他说了一句很著名的话:“宁可变卖大厦,也要支持厦大!”
在陈嘉庚眼里,民智不开则民心不齐,启迪民智有助于革命,有助于救国。
晚年陈嘉庚
支持抗战,他同样一腔热忱。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根据不完全统计的数据显示,3年时间内,陈嘉庚为首的华侨共捐献飞机217架,汽车500辆、救护车1000辆、坦克27辆,大米1万包,寒衣30万件。
抗战八年,华侨直接捐款13亿多(国币),其中南洋华侨捐献最多。
而这些下南洋的主力人口,多来自闽南和粤东。所以,厦门这座城市,是有“闯荡”基因的。
只不过,这种“爱拼才会赢”的特质,潜移成了另一种英雄主义。
5
2007年6月1日,周五,上千个厦门市民一同上街“散步”,他们手缠黄丝带、举着标牌,人潮向着市政府缓缓移动,所过之处没有留下垃圾。
“他们默契地相互制约,有一个共识是,表达正当诉求,但不能起冲突。”
亲历者说。
他们要抗议的,是将于厦门海沧区兴建的计划年产80万吨对二甲苯(PX)的化工厂。项目号称厦门“有史以来最大工业项目”。
“这种巨毒化工品一旦生产,意味着厦门全岛放了一颗原子弹。”
那段时间,上百万厦门市民收到这样一条短信。
这个项目距离鼓浪屿只有7公里,项目5公里半径范围内的居住人口超过10万,10公里半径范围内,覆盖了大部分九龙江河口区,以及整个厦门西海域及厦门本岛的1/5。
走上街头之前,一些市民上论坛发帖子,不断给市长发邮件,甚至,他们给国家环保总局、国家发改委寄去投诉信,信是用EMS从漳州寄出去的,“因为担心在厦门寄不出去。”
但都无济于事。
项目已经通过了包括国务院立项、环保总局《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发改委“十一五”规划在内的所有程序,投资方的资金也已到位。
面对财力雄厚的企业和政府决策,个体的力量十分渺小。后来社会各界纷纷站出来,使得个体的凝结爆发出巨大的能量。
厦大化学教授赵玉芬带头反对,并联合105名全国政协委员提交“关于厦门海沧PX项目迁址建议的提案”。
再后来有了上街“散步”一幕。
当时,有厦门的政府官员表态:“我反对你们的意见,但我捍卫你们说话的权利。”
事件开始由对抗走向谈判,厦门市政府启动了公众参与程序,先是在市委主办的网站上发起投票,随后又召开两场市民座谈会,九成发言代表反对PX项目上马。
政府对外坦言,“反对的人士占绝大多数,我们要重新考虑了”。PX项目最终迁到漳州古雷,2015年发生了重大的爆炸事故。
PX事件,有媒体这样评价:我们见识了厦门市民强烈的公共精神,见识了他们的英雄主义气概,见识了一个新阶层,即以中产阶层为主体的市民阶层的崛起,他们那样的帅气,那样的坦荡。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宪法专家张千帆事后评论:
“假如厦门市民没有那么大的勇气和智慧,假如厦门市政府不那么‘温和’,假如政府官员面对市民诉求只是做表面文章,那结局可能就大不同了。”
也是为环保而战,2008年5月,西南某市200名市民戴口罩走上街头,警方以非法游行示威或散步谣言、煽动闹事等罪名拘留了6名市民。
2008年初,厦门市民因为这次散步,成为《南方人物周刊》2007年度人物。
根据估算,如果PX项目投产,每年的工业产值可达800亿元。厦门2007年的GDP也才1375亿。
在金山和青山之间,厦门做出了选择。
6
中国有很多海滨城市,但海岛型城市不多,厦门和香港是其中比较著名的两个。
海岛型城市有个共性,地小。厦门的陆地面积1699.39平方公里,是隔壁泉州的1/6。
所以有一种观点认为,厦门经济总量小是因为城市体量小。
这是影响因素,但不是决定性因素。深圳也就比厦门大一丢,香港比厦门还小,而上海浦东也就厦门的三分之一大。
制约厦门更多的是“广域腹地不足”。
以上海为例,其狭域经济腹地是上海市域,广域经济腹地则是整个长江三角洲地区。有经济腹地,才有产业链形成的基础。
很简单,腹地的经济规模和水平,直接决定中心城市发展的规模和水平。
厦门的腹地是谁?
漳州、泉州显然支撑不了,一个经济弱,一个想当闽南老大。厦门和泉州也没形成产业链上的垂直分工,两家各干自的。当然,也不是完全没合作:
泉州人至少提拉了厦门的房价。
把版图再往外延,厦门西北面是龙岩,三明,翻过山之后呢?
是嗷嗷待哺的江西。
7
经济规模做不大会反噬于城市发展吗?
答案是,可能会,也可能不会。
厦门经济特区因台而设,是两岸融合发展的战略支点城市。中央给的使命很明确:做好对台工作。
台湾百大企业有20多家在厦门投资,台企工业产值占厦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3,全市台资企业3000多家,其中有四家年产值超百亿元。
与此同时,厦门正在变着法子吸引对岸的年轻人,比如有近30个对台青创基地,累计入驻的台湾创业团队有500个。
2014年,马英九“视察”金门时嘱托,“金门的建设绝对不能输给厦门”。被来过大陆的台湾网友群嘲:
小马哥,你拿高雄比还差不多。
掰手腕的对手其实该换成台北了。
也就是说,厦门的前路早就铺好了,就是当好样板城市。台湾有四大世界级产业,即半导体、电子制造、精密机械、显示技术,所以,样板厦门的现在以及未来,一定也是走产业高端化之路。掰手腕要掰得精彩,力道一定要对等。
目前,厦门已有平板显示、计算机与通信设备、机械装备、旅游会展、金融服务、软件信息、航运物流、文化创意等8条产业链群规模超过千亿。另外,生物医药、集成电路、新材料产业也在发力中。
就跟人一样,城市发展到最后,要找准自己的定位,找到自己的生存方式。
所以,拿着GDP总量来低估这座城市,没有意义。
鼓浪屿上望厦门岛(来源:新华社记者宋为伟)
从今年起,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将长期(5届10年)落户厦门,这是金鸡首次长驻一座城市。
长春、上海、西安、广州有传统电影大厂,横店有影视城,青岛在着力打造影视之都。
但历史再次选择了厦门,为什么?
在金鸡开幕式上,台湾情歌王子林志炫唱了一首《没离开过》。其中有句歌词:
我眺望远方的山峰,却错过转弯的路口,蓦然回首,才发现你在等我。
这里头有答案。
参考资料:
[1].厦门的双重性格,沈建民,21世纪商业评论,2009
[2].厦门经济特区年鉴,厦门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3].厦门人:以勇气和理性烛照未来,南方周末,2007
[4].厦门市长坦言:远华案对当地造成极大负面影响,章轲,搜狐报道,2001
[5].1984年邓小平视察厦门内情,人民网,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