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的曙光:十五国发表联合声明,环太平洋地区吹响反击号角!
作者:戎评
来源公众号:戎评
已获转载授权
2019年11月4日晚,第三次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领导人会议在泰国首都曼谷举行,东盟十国+韩国、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政府首脑悉数与会,泰国总理巴育主持会议。
当天晚上,中国政府网发布消息称:
RCEP谈判历时7年,今天正式对外宣布15个成员国整体上结束谈判,也作出了各方协商解决有关后续问题的安排。
这意味着世界上人口最多、成员结构最多元、发展潜力最大的东亚自贸区建设取得关键性突破!
而作为国际经济活动中必不可少的金融机构,在峰会举行的当天,中国国开行、日本国际协力银行、韩国产业银行、文莱伊斯兰银行、柬埔寨加华银行、菲律宾BDO银行、越南投资发展银行等RCEP成员国旗下的银行也齐聚曼谷,共同签署了《中日韩-东盟银行联合体合作谅解备忘录》。
毫不讳言,在美国高举反自由贸易旗帜,且试图通过点对点条约孤立中国贸易的大环境下,RCEP的关键性突破,无疑是一次凌厉的反击。
中日韩-东盟银行联合体会议
不过,这次会议仍然没有取得预期效果。
路透社11月4日新闻:
印度总理莫迪当天表示,由于在关税、与其他国家的贸易逆差和非关税壁垒方面存在分歧,印度决定不签署RCEP。
而莫迪在接受印度时报采访时明确指出:
我们的农民、商人、专家和产业都在这一决定(签署RCEP)中有利益关系,同样重要的还有工人和消费者,正是这些人让印度成为了一个巨大的市场,以及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当我评估RCEP时,我必须尊敬所有印度人的利益,但是我并未得到一个积极的答案,因此我的良心不让我加入RCEP协定。
虽然各国对新德里不签署协议早有心理准备,但在莫迪宣布退出RCEP后,仍然让不少领导人倍感失望。
至少越南总理阮富春就很不爽嘛—
印度总理莫迪与泰国总理巴育·占奥差(中)和越南总理阮春福(右)在本次RCEP第三次领导人会议上的合影
莫迪:老铁们先玩着,我就不来掺活了。
巴育:好的好的(脸上笑嘻嘻,心里MMP)
阮春福:我**你*个**
东盟在事后发表声明称:
15个亚太国家周一在没有印度参与的情况下完成了这项大型区域贸易协定的谈判。
死了张屠夫,难道咱就要吃带毛猪了?
对于中国来说,即便作为亚洲第三大经济体的印度不签署协议,RCEP也必须要稳步推进,因为这不止是一笔经济账那么简单。
2011年2月26日,在缅甸内比都举行的第十八次东盟经济部长会议上,各国部长就建立一个综合性自由贸易区达成共识。
次年11月,东盟十国和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共同发布《启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谈判的联合声明》。至此,这一覆盖16个国家的自贸区建设正式启动。
如果RCEP成功建立,其35亿人口的体量、23万亿美元的GDP规模、以及全球经济三分之一的占比,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自贸区。
但在此前,亚太地区已经有一个类似的组织存在,即TPP。
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与RCEP(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最大的区别就在于:
TPP有美国,缺中国;RCEP有中国,缺美国。
所以可以肯定的讲,RCEP在很大程度上与TPP是对垒关系。
这主要与协议内两个最强大国家的博弈有关。
十年前奥巴马政府在启动TPP项目时,其初衷就是将中国孤立于全球自由贸易体系之外。
为什么要孤立呢?
从短期来看,2010年前的中国经济的核心支柱是外贸,而一个将中国排除在外、且拥有诸多成员国的新自由贸易区,势必会直接影响中国的发展。
从长期来看,TPP启动的2009年,美国不少智库就向白宫发出警告,中国的制造业产值即将超越美国。这就会导致各项条约更有利于工业输出国的WTO最大受益者,从美国向中国转变。
这样的结果显然不是美国愿意看到的!
有鉴于此,白宫在WTO的建构之内,
推出TPP与TIPP。一条发展太平洋方向,一条发展欧洲方向。如果不算上中国,这两个小规模自贸区将囊括全球经济80%的总量。
也就是说,如果TPP与TIPP建立,它们就会成为世界上最具消费潜力的自贸区,这对闭之门外的中国而言,其影响不可谓不大!
但是,中国还有另一个身份: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
什么意思?
世界主流形势仍然以发展经济为主,而消费市场越大的国家,就越容易受到其他产品输出国的青睐。
这就意味着美国在孤立中国的同时,需要弥补协议成员国的损失。
而弥补的手段就是美国的市场!
2009年,也就是TPP项目启动的元年,中国消费市场的财务价值为1.72万亿美元,而同期美国的消费市场是中国的4倍。
对以工业制成品输出为经济支柱的日韩等国而言,这无疑是赤裸裸的诱惑。
但问题依然很大:
宽松的准入环境,将使得美国工业制成品在面临低价的进口产品时,会逐步丧失市场控制力。
反馈到工业层面,则是美国制造业在低盈利的环境下进一步缩水。
很明显,这是一个鱼与熊掌不可兼得选择:孤立中国,白宫就要付出制造业凋零的代价;再工业化,美国就无法团结一切力量。
站在产业资本立场的特朗普选择了后者。
他并没有错,至少在工业时代主宰文明的当下,工业实力依旧是决定国家竞争力的根本因素。
我们今天所看到的美国颓势,很大一部分的问题本质,就出在工业身上。
特朗普宣布退出TPP后,其最大的吸引力
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可为扩大地区自由贸易和投资,以及东亚和平与共同繁荣做出贡献。希望今天的会议成为各方增进合作守护自由贸易秩序,使其不为贸易保护主义的风潮所动摇。
RCEP未能展现出其设立的初衷,我们也不会因此损害印度的核心利益。

将进口手机关税从原来的15%提升到20%。这已经是新德里在一年内三次提升进口手机关税。在巨大的关税成本压力下,三星、小米、苹果,甚至是富士康纷纷前往印度投资建厂。
大幅上调手机零部件关税,锂电池关税由10%提高到20%;GSM天线关税从10%提高到15%。
将电视产品,如液晶电视、OLED电视、LED电视进口关税从7.5%~10%的区间,统一上调至15%。
进口汽车方面,将整车关税提高至25%;汽车零部件关税从从7.5%~10%的区间,统一上调至15%。
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方面,将部分塑料和橡胶制成品的进口关税提升至15%,太阳镜,风筝,钟表,部分家具关税从10%提升到20%。
最关键的是这一条:鉴于印度日益活跃的人口,在各项进口产品原有的关税上,再征收10%的社会福利进口附加税。
显而易见,在国内基础设施并不完善的情况下,提高关税壁垒、增加他国企业产品进入印度市场的成本,已经成为新德里政府最佳的选择
还有一个细节需要注意:
印度不仅提升了成品的进口关税,还将各种零部件的关税一同提升,这就能够防止一些不愿就范的企业试图用零部件来卡印度的脖子。
可以说,新德里的做法非常精明,但也相当无耻!
根据全球金融数据提供商迪罗基公司的数据报道,2018年,印度获得外国直接投资总额达377.6亿美元,为历史最高水平。
而这些成果,很大一部分是建立在以高关税逼迫企业投资的基础上。
如果印度政府加入RCEP协议,那么低关税的核心政策,将导致印度在过去两年的努力化为泡影。
不仅如此,仍然以小农经济与小作坊生产为主的印度产业,在失去本国的贸易壁垒后,势必会遭到中日韩等亚洲传统工业强国的冲击。
2018-2019财年,印度包括商品和服务在内的总体贸易逆差从上一财年的844.5亿美元增至1036.3亿美元。主要原因是原油、电子产品、钢铁、化工、焦炭、化肥和机械等产品的进口增加。
------至少从进出口比例来看,印度出口产品的规模及价值,远远不及进口产品!
正如南华早报所言:
莫迪正面临来自国内的批评,不少声音认为,印度已经对其他15国存在贸易逆差,RCEP更会带来大量进口货物,将对当地工业造成冲击破坏。例如在乳品领域,该行业就担心来自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的乳制品会威胁本地奶牛养殖户。
最后是国内保守势力的问题
任何一次大规模的经济政策变动,势必会引起利益格局的洗牌。
而在这个过程中,一些传统势力的利益定然会受到冲击。
在长达七十年的种姓制与部族权势的豢养下,印度的保守力量究竟有多强大,想必不用戎评多言!
历史上,印度从没有及时抓住过一次与蓬勃发展的东亚在经济上深度融合的机会,其产业进程也因此异常缓慢。莫迪未必不清楚RCEP在对印度经济造成威胁的同时,也是倒逼本国加快工业化的一个重要机会。
但他所面临的国内压力太大了,上至贵族精英、中至企业农场主、下至普通工人与农民,均强烈反对印度加入RCEP。
莫迪已经作出了自己的选择!
占自贸区三分之一人口与十分之一经济体量的印度退出协议,其影响大吗?
对RCEP的影响大,但对中国未必!
在美国高举反自由贸易旗帜的环境下,中国最在乎的是RCEP是否能落地。
从国际影响来看,若RCEP在TPP失败后落地,它不仅能成为整合亚太地区经济的核心,更意味着在自由贸易与反自由贸易的斗争中,美国彻底落败于中国!
结果是,亚太地区新贸易秩序的主导权将会从美国向中国过渡。
相反,如果印度始终在协议内扯皮,对中国及RCEP其他成员国未必算得上一件好事!
2017年4月3日,美国彭博社撰文称:
因害怕来自中国的商品涌入印度以及RCEP对印度的IT服务业的全球流动造成影响,虽然印度最终可能会签署相关协议,但会让中国主导的这一区域贸易协定大打折扣,甚至还会推迟。
印度加入为什么会让我们的主导权大打折扣呢?
答案很简单:
第一、印度庞大的体量在一定程度上会稀释中国的影响力,若它再与美国等域外国家联手,难保RCEP不会沦为下一个TPP。
第二、如果印度非要进来,前提是其他15个国家需要大范围满足印度的利益,那么RCEP的结果肯定是一个非常宽松的协议。
比如英国媒体就曾透露,印度加入RCEP的条件包括限制澳大利亚、新西兰的农产品和中日韩的工业产品;包括降低或取消印度商品进口关税,但同时维持印度进口其他国家的商品关税不变,或稍许降低。
这样的话影响就很恶劣了:
印度有了特权,日本要不要特权?中国要不要特权?
有些事情是不能让步,一旦让步,就像打开了潘多拉魔盒,之前的所有努力都会付之东流!
从这方面来看,还是有国家不想让印度进群的。
稍早前,《朝日新闻》援引日本政府消息人士的话称,日方曾接到参与谈判的其他国家代表私下问询“把印度除外,其余国家先签怎么样”。
《印度商业线报》:日本试图说服中国放松对印度的要求
总体来说,印度缺席的RCEP对中国依旧有利。
战略上:
中国可以通过RCEP整合亚太地区经济,并由此确立亚太贸易秩序主导权。
经济上:
工业实力越是强大的国家,越能通过自由贸易的零限制扩大经济优势,详情参考一战前的英国和二战后的美国。
其他国家也会获利匪浅:
低关税能使东盟各国的大宗商品出口额扩大,其国民也能以较低的价格,享受到中日韩的高端工业产品。
昨天晚上,15个RCEP成员国领导人发布了联合声明:
与会各国(除印度外)已经结束全部20个章节的文本谈判以及实质上所有的市场准入问题的谈判,下一步将进行法律审查,以便让该协议在2020年正式签署。
维护自由贸易秩序及反逆全球化的集结号角已在环太平洋地区吹响,历史滚滚向前的车轮,必将碾碎一切螳臂当车的莽夫!
天下大势,浩浩荡荡;
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