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TXT电子书,就来曹操读书

微信
手机版
TXT电子书

蒋校长:这回,安倍的野心彻底暴露了

作者 :龙之灬魅 2019-09-17 10:12:08 审稿人 : admin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第四次改组内阁尘埃落定,新内阁除了保留安倍晋三,麻生太郎与菅义伟的基本框架,其他人员全部大换血。与此同时,自民党内部也完成了新一轮人事调动。时值安倍修宪“大业”的关键时刻,又是中日关系回暖的时期,此时安倍内阁的大规模改组反映出何种信号,又对中日关系走向有何影响,我们来一探究竟。

  内阁改组与自民党人事调动的玄机

  安倍晋三改组内阁的主要目的可以归纳为三点。

  其一,是给对华关系一个友善的交代,将自民党内部的亲华派河野太郎推到防卫相的位置上。在日本当前体制下,防卫相不会分得内阁中的太多权力,但由于日本防卫动向直接关乎中国国家利益,这样既能做足对华的面子,又不会伤及内阁的里子。

  其二,是为修宪做最后冲刺准备,将首相辅佐官等安倍“嫡系”拉入内阁,进一步统一意志,凝聚力量。

  其三,是通过拉入小泉进次郎这样的新生代明星政治家,为内阁刷新人气。安倍晋三曾表示过,自民党应该是汇聚“老,壮,青”三代的人才库,让在年轻人和女性中颇有人气的小泉公子进入内阁,也是安倍下定决心一改内阁“养老院”氛围的具体体现。

  乍看起来,内阁改组并无太多玄机,甚至还贴合了当下中日友好的“主旋律”,但真正耐人寻味之处则在自民党的人事调动中。此时,安倍把“老相好”稻田朋美扶到了自民党“干事长代行”的位置上。

  自民党干事长是实际管理党务的党内“总理”,而“干事长代行”相当于副手和接班人。当前的干事长还是亲华派二阶俊博,而未来要接班的稻田朋美却是安倍嫡系中的极端右翼,这一人事安排足见安倍用心之深。

  其一,稻田朋美同小泉公子一样,也是“壮青”一系,表面是“壮青”代“老”,实际是安倍安插嫡系,加强对党控制,打压派阀势力的举措。

  其二,安倍嫡系中的极端右翼准备接班,这也是安倍为修宪,以及修宪之后国家“正常化”的“百年大计”埋下的伏笔。

  ▲ 首相安倍晋三表示:修宪必成

  此次内阁改组中,日媒饶有兴趣地关注着安倍对修宪的决心:“一定要实现修宪”。可见无论是内阁还是自民党,安倍的最终目的一以贯之,那就是实现国家“正常化”。在自民党一党独大的体制下,树起党内嫡系接班人,也是争取未来“后安倍”时代中,内阁在这条道路上的政策连贯性,这正是安倍苦心经营数十年的“大棋局”。

  安倍“大棋局”

  安倍年轻时就是理想远大的“有志青年”,到现在,他的政治抱负都没有改变,修宪和国家“正常化”一直都是安倍赋予自己政治生涯的终极使命。

  这些年来,我们看到安倍在“亲美”和“友华”两个南辕北辙的方向上大幅摇摆,这不是因为他举棋不定,而是因为安倍把“亲美”和“友华”都视为实现修宪的手段和障眼法。

  如此拐弯抹角,也是“父爱”关怀下的无奈之举,安倍的“精明”,都是因为前车之鉴实在太惨痛。

  1950年代,吉田茂首相在战后首度叫嚣“主权回归”“日本独立”,昭和男儿倒是真敢和爸爸正面“硬刚”,但最终还是被直接“撸死”。友华首相鸠山由纪夫觉得“硬刚”美帝走不通,便投中抗美,结果投名状还没来得及交齐,便被美国爸爸一脚踢下首相大位。

  安倍如果不想重蹈覆辙,上面这两个极端就都不能走。那东京地检背后的CIA可是吃人不吐骨头的北美“畜生”,得罪不起。于是安倍在中美之间走上了一条看不到终点的平衡木。

  美国不是要重返亚太遏制中国吗?日本打的算盘,说来并不难懂,无非就是想要借此在亚太地区扩张自己的生存空间。借着美国遏华政策与战略收缩,安倍意图从美国的地缘权力转移中“跪求”来一点“残羹冷炙”,并且为了防止挨揍,还经常需要拉上印度和澳大利亚一起“要饭”。虽然看起来,这样得来的地缘权力其实非常有限,但为了给第二阶段铺路,安倍也算是费尽了心机。

  中国当然也不是任人宰割的羔羊,甩下一句“天下苦美久矣”,就和美帝抡刀对砍。有中国榜样在前,曾经美国的“盟友”们,也就都不再给大哥老实卖命。此时安倍又一次嗅到了机会,打发亲华派敲开中国的家门递上橄榄枝,在中美博弈的局势下,利用中国崛起对美国在西太平洋的权力空间的压缩,来为自己争取更大的行动空间。

  虽然外界过去嘲笑安倍外交总是“慢半拍”,但这真不是安倍反应迟钝,而是日本内外环境造成的无奈之举。带着镣铐于中美间起舞,中美关系就成了安倍面临的最大风险,尤其是中美间的“过顶外交”,日本几乎无缘置喙。为了控制风险,安倍只能装成“天然呆”后手下棋,待风向稳定再走下一步。虽然每一步都收获有限,但积跬步也能至千里,总会慢慢挪腾出独立生存的空间。

  安倍煞费苦心,最后到

底图个啥?就为修宪吗?修宪虽是安倍政治使命的终极目标,但却只是安倍“大棋局”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日本要实现的国家“正常化”不仅是通过修宪恢复正常的国家能力,而是要让日本回归传统地缘位置,成为既游离于东亚秩序外缘,又独立于西方霸权的区域性强权。

以此来获得相当的国力、独立的意识形态和生存空间。其结果不仅是日本再武装,还会为种种“精日”思维找到伊甸园,让各种日本炮制的神话与历史罪行修正成为不被国际主流排斥的“客观事实”,让日本声音成为国际上不能被忽视的力量。

  这个宏伟蓝图,恐怕安倍有生之年是看不到的,所以安倍现在就要扶持和培养接班人和嫡系势力,以便在修宪完成后将权力交接给他们,由他们最终实现国家“正常化”。

  选择稻田朋美这样的极端右翼接班,也是考虑这群勇于翻脸不认账的“厚颜无耻”之人搞起事来不会背负道德压力,能让国家“正常化”轻装进行。

  中国:日本立国的根本变量

  既然讲到日本国家“正常化”,一个问题就无法回避,那就是“正常化”的日本何以立国?在未来东亚秩序中,日本会以何种姿态出现?这不仅是日本人需要思考的问题,也是中韩等日本邻国密切关注的问题。特别是在中国崛起的背景下,中国的未来面貌与对华关系将成为日本无法回避的问题。

  对于日本而言,实现中日友好既是面向东亚和平与稳定的情感诉求,还是一个必须要面对的客观事实。施展在《枢纽》一书中提出了一个观念,即中国是世界体系中的自变量,只要中国改变自己,就能改变世界。对于日本这样的中国传统邻国而言,中国和平崛起的同时

,也会在客观上影响日本内外政治经济秩序的存在方式,换言之,中国也是影响日本未来立国的根本性变量。

  这意味着国家崛起让中国拥有了能够从根本上影响日本立国基础的力量,而日本再无撼动中国国本的能力。近代以来,中国大而弱,日本小而强的格局从根本得到扭转。这正是自然禀赋留给中国的最好礼物,也是未来对日邦交中,中国维护国家利益的最强“利器”。因此,在安倍的修宪“大棋局”面前,我们能毫无压力地保持战略定力,稳步推进中日友好关系的发展。

  但在对日认知上,我们应该对安倍的“大棋局”有清醒的认识,两国关于中日友好关系的定位与理解也存在着不小的落差,毕竟修宪和国家“正常化”才是安倍的根本目的,对华关系在必要时刻也可以成为服务于这一目的的手段,未来中日关系如何深化,还要“听其言,观其行”。

在线下载列表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