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华:日本对非合作何必总与中国较劲?
第七届东京非洲发展国际会议(TICAD)8月28日至30日在横滨举行。除苏丹外,54个非洲国家中的53个派团参加,42个国家派遣首脑带队。就其代表的广泛性而言,本次会议并不亚于2018年9月在北京举行的中非合作论坛。可以称得上是一次盛会。然而这样的一次本应是支持非洲发展、援助非洲兄弟的盛会,到了日本人眼里似乎只是为了与中国“一带一路”较劲。
可笑的较劲
一是造谣污蔑中国。TICAD成立于1993年,应该说,日本作为发达国家,对于贫困的非洲作出一点贡献,是其义务,也是责任。但在看到中国2000年举行中非合作论坛取得巨大成功和中国在非洲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之后,日本感到了不平衡。特别是安倍政府取得三连任后,决心也要办一次轰轰烈烈的非洲开发会议。于是动员了各方力量,盛情邀请非洲各国和地区与国际组织机构的首脑与会。日本有媒体甚至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无中生有地说中国暗地里阻止非洲国家与会,破坏日本的好事。日本跟着美国污蔑中国在非洲制造所谓的债务陷阱,那更是不遗余力。
二是为塞进私货安倍也是拼了。众所周知,日本首倡、美国主推的所谓“印太”战略具有明显的遏制和围堵中国的意图,安倍在3年前于肯尼亚召开的TICAD会议上就曾想在联合声明中将之塞进去,但遭到非洲国家的反对而没有成功。这一次,利用主场之利,安倍总算如愿以偿把这个针对中国的战略写进《横滨宣言2019》。日本媒体称,安倍首相为了要实现这个愿望,也是拼了,在短短的三天时间内与约40个国家的首脑举行马拉松式的会谈。日本媒体算了一笔账,平均下来,安倍与每个首脑会谈的时间为7分钟!
三是不自量力与华对抗。安倍在28日的开幕式上发表基调演说时称,日本为促进非洲经济发展,决心要帮助非洲培养人才。日本产经新闻认为这是要在软的方面与中国对抗。具体来说,就是日本要帮助非洲各国培养14万农业等多领域的人才,并提出今后6年培养出3000名能够帮助日本企业进军非洲的商务人才等,同时向非洲出身的留学生提供到日本企业就业的机会等。然而,日本媒体明白,目前日本在非仅仅拥有约800家企业,而中国在非企业超过3700家。在非洲的日本人仅仅8千,而中国人已经达到100万。2016年在TICAD内罗毕峰会上,东京承诺未来三年以国家和私人形
正确认识差距才有出路
过去二十年中非贸易额增长二十倍。去年达到2042亿美元,比2017年增长20%。去年非洲对中国出口总额达到990亿美元,为1990年以来的最高水平。而日本2017年对非洲出口总额为78亿美元,进口为87亿美元。日本与非洲贸易甚至出现减少。这是中国加速与非洲接触的结果,它正在取代日本的商品和服务。
日本不能提供适用于贫穷国家的廉价技术,廉价机遇,俄罗斯科学院世界通史研究所非洲研究中心专家尼古拉·谢尔巴科夫认为,日本很难在非洲与中国竞争,因为日本企业更希望自己的投资能在不太长且具体的期限内获得回报。他表示,中国一向擅长长期规划,第一阶段的成果甚至微乎其微。但中国正是以长远的和专注的眼光以及对非洲的奉献精神赢得了非洲人民和各国的喜爱。日媒报道,有统计称,中国在非洲累计提供的贷款额达到了1430亿美元,中国对非洲基础设施的投资为非洲的长远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日本跟在美国后面极力抹黑中国在非洲的努力,称中国制造债务陷阱,但非洲国家的领导人和人民对这一说法嗤之以鼻,他们依然热情拥抱中国。因为中国的援助和投资不附带任何政治条件,不像美国那样总是塞进许多不切实际的条件。
尼古拉·谢尔巴科夫认为,在非洲大陆展开的中日经济和意识形态的竞争中,中国为赢家。他说:"日本的会议是一个传统活动。关于它谈论得很多,但观察家们很难对会议宣布的计划、愿望、承诺进行评估,因为看不到什么特别重大的、决定性的成果。也许有一两次双边关系出现进展的情形,但仅此而已。举办了不止一次的中国峰会,总会有具体的成果。这些数字表明,中国与非洲的合作正在扩大。不仅参加论坛的国家数目不断增加,不同领域的合作规模也在显著增长。"
非洲足够宽广容得下中日
非洲是这个星球上最年轻也是潜力最大的大陆。目前已经拥有10亿人口,发展中的中产阶层已经达到3亿,而且由于人口增长速度快,到2050年非洲的总人口将达到25亿人,届时将发展成为内需巨大的市场。
而非洲底子薄弱,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非常庞大的资金,特别是多年的战乱和贫穷,导致其基础设施建设严重不足,尤其是交通、教育和医疗等设施非常缺乏,单靠哪一个国家的援助力量是远远不能满足其发展需要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中日一起为非洲国家和人民做些实事,完全有足够的空间。
专家们认为,日本不是中国在非洲的竞争对手,但两国公司可以在非洲市场合作。日本的“印太战略”恰好与中国的‘一带一路'构想有所重合。日本在‘一带一路'开展前就提出过‘亚非增长走廊'计划。虽说该计划无形中与中国的非洲外交战略形成了竞争关系,但是其实我们不能仅仅从竞争方面来看待这个问题。也就是说,中日双方是否有合作的可能?因为安倍首相去年十月访问中国,曾与习主席就第三方市场合作达成共识。非洲就可能发展为一个合作平台。既然双方的战略有重合部分,那么不排除在竞争的同时还有合作的可能。"
安倍利用主场之利,终于把所谓的“印太战略”塞进了日非联合宣言,但迫于非洲国家的意见,宣言并没有使用“支持”这一积极的词汇,而是采用了“注意到其好处”的说法,可见非洲国家并不希望日本和中国在非洲相搏,而是应该互助合作。因为这样非洲才能得到更大的发展援助,成长得更快,获得更多的实惠。
日本更不应该做美国的应声虫,死抱着连他们自己都不相信的所谓债务陷阱说法。正如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所言,同样都是资金,怎么西方国家提供的就是“馅饼”,而中方一提供就成了“陷阱”?这不是赤裸裸的双重标准吗?改革开放初期,贫穷的中国百废待兴,一如现在的非洲,需要大量的外资,那时日本投资家纷纷来到中国,几乎个个赚的盆满钵满,何曾担心过债务陷阱?。现在又有什么理由担心非洲出现什么债务陷阱呢?只有发展起来,才能偿还债务,老百姓才能过上好日子。没有投资,没有发展,只能是死路一条。还是那句话,发展才是硬道理。日本真心对非洲好,就要与中国一道,埋头和踏实去非洲投资兴业,助力当地发展,而不是在旁边说风凉话或者刮妖风。那样,非洲人民才会真心感激你。
只要不带着有色眼光,中日在非洲这个第三方完全可以开展合作。所谓有钱大家赚嘛。日本政府消息人士说:“在资金和速度方面,日本远远不及中国。必须考虑能够满足非洲人民需求的独自支援。”中日两国应该发扬各自长处,扬长避短,通力合作,这样非洲国家和人民才能够早日分享发展的成果,过上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