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见华夏:三哥的文治武功和野心…
作者 :款项兄弟 2019-08-12 20:53:59 审稿人 : admin
10日,巴勒斯坦驻俄大使说,巴方不会害怕战争,巴方将会对印方的挑衅作出反击……
历史上,印巴对克什米尔地区的争夺从未停止。
二战结束后,大英帝国的实力大减,多年来的权威无法延续,海外殖民地纷纷独立……
1506年,葡萄牙殖民者占领了印度的果阿,位于印度东南,包括了安格迪伐岛。
1600年,英国的印度公司(就是向大清帝国倾销鸦片的罪魁祸首,恶名远播)进入印度,并在沿海地区建立了许多据点,进行商业活动。
1757年,印英在普拉西决战,印度大败,逐渐沦为英国人的殖民地,1849年,英国人占领了印度全境。
1885年,印度人成立了国民大会党,即国大党,1906年,印度MSL组成了全印度穆斯林联盟,1920年,穆斯林领袖穆罕默德-阿里-真纳脱离国大党,巴基斯坦成了印度穆斯林省的统一称谓。
1946年2月18日,二万印度海军士兵在孟买、卡拉奇、马德拉斯、塔瓦尔发动了反英起义,虽然战败,却大大地动摇了英国的统治。至此,大英帝国无力维持在印度的统治,退而求其次,派出外交代表与印度的各派势力谈讨印度在英联邦的政治大旗下自治或者印度完全独立问题。7月6日,国大党和穆斯林联盟同意该建议,7日,国大党的领袖贾瓦哈拉尔-尼赫鲁突然撕毁该协议要求重新谈判,真纳不胜其烦,穆斯林联盟要寻求独力建立一个穆斯林国家。
1947年,蒙巴顿(L.Louis Mountbatten )子爵代替了韦维尔子爵成了未任印度总督,他分别和MSL联盟领袖真纳、国大党领袖甘地讨价还价,终于达成印巴分治方案,史称蒙巴顿方案:
一,西巴基斯坦和东巴基斯坦组成巴基斯坦国,面积约88万平方千米,首都伊斯兰堡,人口七千万。
二,印度联邦,面积298万平方千米,首都德里,人口两亿多一点。
三,王公土邦562个,占印度土地百分之五分之二,人口八千万,可以独立,也可以自由选择加入印度或者巴勒斯坦。
印巴分治之后,大多数土邦投入印度人的怀抱,只有克什米尔土邦的归属成了老大难问题,为了争夺这片约18万平方千米的富饶之地,两国分别于1947年至1949年及1965年爆发了大规模的战争,现在,克什米尔问题仍未解决,成了悬案,也使克什米尔地区成了战争的热点及引爆点。
克什米尔全称查谟-克什米尔(Jammu and Kashmir,查谟地区居民信印度教,克什米尔居民信伊斯兰教),位于南亚西北,面积约18万(比我们的广东省略大一点)平方千米,人口1600百万(2006年),东边和中国接壤,北有阿富汗,西邻巴基斯坦,南接印度,地形以高原与山地为主,首府斯利那加。历史上,杜兰尼王朝、莫卧儿帝国、大清帝国、锡克帝国相继统治过该地。居民大多信仰伊斯兰(MSL亲巴勒斯坦)教,占百分之七十,其次是佛教和印度(印度教亲印度)教,还有锡克教,语言众多:印地语,藏语,英语,乌尔都语,克什米尔语。
印巴双方都对克什米尔的战略位置了如指掌。印度首任总理尼赫鲁说,没有克什米尔的印度是不完整的。巴基斯坦首任总理阿里-汗说,失去克什米尔的巴勒斯坦将会任人(主要指印度人)摆布,因为克什米尔位高而扼要,俯瞰整个巴基斯坦,与伊斯兰堡(巴基斯坦首都)咫尺之遥。
1947年8月,蒙巴顿方案刚出台,在查谟地区,印度教徒(在印度,MSL和印度教徒的冲突由来已久,印度教是本土宗教,崇拜以三大神为主的众神,穆斯林只信真主安拉,穆斯林视所有非穆斯林为异教徒)就疯狂地屠杀了20万MSL,巴基斯坦的MSL悲愤莫名,马上拿起武器组织起来,带着复仇的狂热从北、西、西南方向直扑克什米尔,由于克什米尔土邦的印度教徒缺乏武器,准备不足,被MSL杀得片甲不留,死伤惨重,乌里、木泽弗拉巴得、巴拉穆拉、吉尔吉特等地相继陷落,首府斯利那加、杰城、拉乔里等重地也被团团包围。
克什米尔大君(印度教徒)哈利-辛格惊恐万状,马上向印度方面求助,印度人求知不得,装备精良的印度大军源源不断北进克什米尔,在斯利那加和MSL大军展开了激战……由于印军准备充分,积极主动,大量的后续部队加入战斗,一时间,斯利那加城下血肉横飞、血流成河,巴勒斯坦军留下数百具尸体……在查谟西方,印度人在诺歇拉、唐格尔地区交接了哈利-辛格的杂牌军防务,这里山高林密、河流纵横。印度人对巴基斯坦的补给地阿斯尔-克答拉进行了有效的突袭,面对印军的强大攻势,MSL军溃不成军,夺路而逃……年底,大雪封山,双方停战休整……
1948年3月,冰雪消融,春回大地,印军展开了积极的进功。18日,印军占领了西南重镇唐格尔,解决了巴军对该地之威胁。4月,印度人从诺歇拉猛插拉乔里,拉乔里是军事要地,其南部的德维河上有一座班瓦里大桥,守住大桥等于守住拉乔里,要争拉乔里,必争斑瓦里大桥。现在,大桥在巴勒斯坦人的控制之下,印度人必须要解决巴守军才能占领拉乔里。8日深夜,印军的坦克群以静默状态下悄悄地渡过水并不深的德维河,突然出现在巴基斯坦的守军阵地上,沒有警戒的巴军(警惕性不高,斗争思维不够周密,正常应该要设警戒站岗,通宵达旦)被消灭在睡梦(死于梦中,也算不错了)中,印军的涉河冒险赢得了胜利,轻松驱逐了拉乔里的巴勒斯坦部队,此时,印军先锋部队已经威胁了巴勒斯坦的边境。
巴基斯坦总督真纳(也是巴的穆斯林领袖)不甘失败,马上组织了四万多正规军反击克什米尔的重镇奔杰(在斯利那加西南73公里处,海拔高,易守难攻),印军的守军也有相当数量的兵力,双方带着宗教狂热、复仇激情展开了残酷惨烈的厮杀,难分难解,死伤无数,但是,谁都占不了便宜,处于对峙状况,奔杰也成了名副其实的狡肉机。
与之同时,印巴双方在克什米尔北方展开了乍吉山口之战,该战斗是为了打通喜玛拉雅山与克什米尔东西的连系通道。乍吉山口位于斯利那加东北63公里处,喜玛拉雅山的最低点,通过该地有一条九曲十八弯的贸易通道,沟通了斯利那加和列城。从斯加那加出发,先是大路,随着山区高原的临近,就是弯曲多变羊肠小路,乍吉山口相当我们四川的剑门关,一夫当关,万夫莫敌,印军对此山口充满渴望。
印军从山下连续几次发起战斗,都遭遇了失败,巴军居高临下,占尽天机。印度人认识到,只用步兵轻武器,夺不了山口要地,必须动用坦克火力,77步兵营和第七坦克旅担起了重任。他们先把坦克(七辆左右)化整为零地分拆,坦克的炮塔和底盘通过拖车(分散装车,上面盖上蓬布,迷惑了巴军)送到公路末端,然后把坦克散件藏于隐敝处,接着,用人工把羊肠小道修改一下,能通过坦克就行,他们还积极地进行了步兵和坦克协作演习。马上,年底了,大雪封山,山陡路滑,步兵指挥官产生了畏惧心理,主张来年再战,第七坦克旅长久经沙场,否定了他的想法,认为这种天气是天赐良机,正好给敌人来一个出其不意、攻其不备。11月1日上午10点45分,七辆坦克开路,步兵随后,突然猛攻乍吉山口,炮声隆隆,杀声喧天,山口的巴军守军被坦克的重火力打得人仰马翻,呼天抢地,叫爹叫娘,死亡惨重。次日下午2点,坦克兵占领了山口,随后大批步兵赶到,印度人又完成了一个漂亮山口关隘争夺战,打通了战略通道。
1949年初,联合国出来显示存在感,经过多方几个回合的讨价还价,达成了该停战协议:
印度人拥有克什米尔五分之三的土地(南部)和400百万人口,巴基斯坦拥有五分之二的土地(北部)及100百万人口,由克什米尔人的公投决定归属。但是,利益所在,双方都不愿意退兵,该协议成了可有可无空文。从此,印巴的冲突沒有休止……
第一次印巴战争,双方签署停战协议
第一次印巴大战,印度捍卫了自己的荣誉。
1954年,印度收回法国人占领的五个不设防城市,1958年,法国的戴高乐政府予以承认。
1961年12月18日,三万印军(在空军配合下)浩浩荡荡开进南方沿海重镇果阿,只用48小时就解决了战斗,以死亡22人的代价击溃葡萄牙人,俘虏葡军3000多人,收复了达曼、乌第岛、果阿,终结了葡萄牙人对该地长达400多年的管治。1974年,葡萄牙人承认印度人对该地区的主权。
1962年6月,中印之间为了藏南的归属爆发了中印战争,印度人称为瓦弄之战(Battle of Walong)。
中印边境约1710千米,分东、中、西三段:东段约650公里,从中、印、缅交界处至中、印、不丹交界处的底宛格里;中段约400千米,从西藏的普兰县中、印、尼泊尔交界处至札达县的6795高地;西段约650公里,从6795高地至新疆的喀喇昆仑山口。但是,整个边界(划分边界是一个艰苦复杂的漫长的过程,双方总是斗智斗勇斗顽强,寸土不让,寸土必争,巡逻边界也是极其艰苦卓绝的技术活)从未正式划定,争议不断……
1947年,印度独立,为了民族的生存空间,印度不仅要求中国政府承认麦克马洪线(1913年至1914年,中国、英国、西藏地方在英属印度的西姆拉开会,讨论西藏归属问题,英印方代表麦克马洪采取威逼利诱手段,收买了西藏代表,背着中国的北洋政府代表,将中印边界线向中国方移动150公里,如此,本属于西藏的富饶的藏南地区被划入英印领土,该地达9万平方千米,虽然历届中国政府均表示拒绝承认该边界线,但是,现在仍然在印度的有效管理之下,麦克马洪线实乃中国人的奇耻大辱),还打算得寸进尺,蚕食中印边境的中国土地……
从1951年开始,印度人乘中国陷入朝鲜战争之机,不断用小量的边防兵蚕食中国的西藏边境地,2月,100名印军越过西山江、达旺河,到达门隅的首府达旺,逼迫西藏的地方政府搬迁;接着占领了麦线南方的马果地区。10月,印度人在空军的配合下,占领了上珞瑜的巴恰西仁,在梅楚卡建立了军营。到1954年,印度在藏南的基础上,建立了东北边境特区……到1958年,又占领了中国大约2000平方千米土地,至此,中印有争议的土地达12.5万(包括了藏南,比一个福建还要大一点)平方千米。1959年3月,西藏发生了独立运动,中国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平叛,打破了印度人的春秋大梦(印度人支持了该运动,企图建立一个亲印度的缓冲政权),中印关系持续紧张……
3月22日,拉萨战役结束日,厚颜无耻的尼赫鲁(为了印度人的生存空间,任劳任怨,1962年,中印战争兵败下台,1964年,对印度败于中国耿耿于怀,伤心过度而死)竟然对周恩来漫天要价:一,藏南和中段边境约2000平方千米的土地归印度。二,阿克赛钦地区(位于西段边界线,一直在中国的有效管理之下)33000平方千米也要划入印度。
1950至1951年我们进军阿里,1956至1957年,我们在阿克赛钦修建新藏公路,印度人默认。到了1959年,印度人又说我们侵占了阿克赛钦地区,三哥简直是脑子进水、智商掉线了。
当中国断然拒绝尼赫鲁后,印度人开始在边境上频频越界挑衅,制造事端及流血事件,企图用武力占领更多中国的领土。
东段,印军越过麦线,1959年4月25日占领了该线北的朗久,28日占了塔马墩,8月13占兼则马尼,并建立军营哨所。8月25日朗久事件爆发:印度人向我工作人员射击,中方反击,杀死了两名印军。
10月20日,发生了空喀山口事件:三名印军非法进入中国岭土,被我边防巡逻兵扣压,次日,60多名印军伏击我们的巡逻兵,我方自卫反击,毙掉9名印军,俘虏7人,其余印军败逃。
印度借这两次事件,朝野开始了空前的反华运动。从1961到1962年中,印军在西线边境修筑入侵据点,占领了数千平方千米土地。东线,1962年6月印军越界进入了西藏错那县克节朗河谷,在扯冬建立据点……9月17日,30名印军向择绕桥头(我方边防哨所)执勤站岗士兵挑衅,逼使我战士后退,20日,印军开枪打死我方干部(未知姓名)一人,伤士兵一人,双方终于干起来,互有伤亡。10月8日,印军越过克节朗河,10日,对我方所有哨所发起疯狂(射击哨所,伏击巡逻兵,骚扰运输部队,空军也不闲着,经常进入中国领空炫耀武力)进攻,10天内,我方伤亡47人。
中国西藏军区(主要指挥官张国华司令,邓少东、赵文进副司令,副参谋长石伴樵,政治部主任吕义山,后勤部副部长于一星,负责东段战斗)和新疆军区(主要指挥官何家产副军长,负责西线斗争)边防部队迅速集结,准备大干一场。10月20日,中方开始了大规模反击……
在东段(印军的兵力一军、一师、三旅、十五个步兵营,约1.6万人,七旅四个营及炮兵四旅两个营守卫麦线以北克节朗、棒山口以南及达旺;五旅和一八一旅八个营守卫麦线以南;四军军部及四师师部守提斯普尔)战线,西藏边防兵向克节朗河的印军展开进攻:采取双翼攻击、迂回侧后、分割包围、各个击破的打法,一举打败印军,占领卡龙、仲昆桥、枪等、章多等地,接着,兵分多路南下,25日,攻取了克节朗印军的后方基地达旺。随后几天,全歼印度第七旅,收复克节朗河以南、达吒河以北、不丹以东、达旺以西的中国失地。守吕都、林芝、山南地区的中国边防兵也勇猛迅速地拔掉了印度人的据点,收复了易古通、哥里西娘等地。在西线(印军兵力一旅、一机枪营、六个步兵营、约干小机动分队,约5600人),新疆边防兵根据印军兵力分散、据点分散的弱点,采取了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逐一拔点的战术,全歼加勒万河谷和红山头的入侵者,接着消灭了班公湖南北岸及其北的印军据点,英勇果敢的新疆边防兵从喀喇昆仑山到岗底斯山,转战千里,摧毁了37个印军据点,狠狠地教训了印度人。
10月28日,中方暂时停止进攻,配合一下上级的政治战。
之后,中方(当年的中国,内有百废待兴,外有中苏绝交及被西方主要大国封锁问题,不愿滥用武力)以战胜者的姿态向印方表达了用政治解决纷争的想法。印度人曲解了中国人的善意,误以为中国软弱,不敢再战,马上宣布全国处于战争状态,成立应付紧急情况内阁,准备打一场持久的中印战争。
印度媒体大造反华舆论,政府驱逐逼害华侨,驱逐中国记者,封锁中国驻印的金融机构,同时积极扩军备战,11月中,中印边境的东西段集结了三万多印军,14日,印军向我军疯狂进攻、猛烈开火,中方断然反击。
东线,西藏边防兵看到了印军四个旅从西山口至邦迪拉地区沿路战线一字形分布、兵力前重后轻特点,以小部分兵力牵制前敌,另派大部队向邦迪拉迂回,沿西山口两侧对印军包饺子。18日早上,歼灭了西山口的入侵者,继续南进,战斗至21日,收复了德让宗、申隔宗、邦德拉及以南的吉莫山口。
西线,新疆边防兵冒着零下40度的低温,翻越了海拔5200米的冰大坂,20日,全面拔掉了班公洛地区的印军据点。其他的边防部队也立下了战功:收复了瓦弄、汉洋底、金古底、里米金、梅楚卡、更仁等地,逼近了传统边境线。
21日,在我方战胜印方的情况下,中共中央政府单方面停战并主动后退,到1963年3月1日,撤出有争议地区的所有兵力。边防部队把缴获的大量武器、军车、军用物资还给了印度,5月26日,所有俘虏3900人及印军旅长季-普-达尔维准将释放,返回印度。
战后,印度人并不承认失败,而且大规模移民藏南地区,该地区实际上由印度人控制,但是,中国从不承认。当年,攻而不占,犯下了兵家大忌,但是,由于当年国内国际条件相对恶劣,中共的策略不失为一个中策……中印边境问题是两国最大的问题,至今未解决,留下战争隐患……
1965年8月,克什米尔游击队和印巴停战线上的印度军队发生了冲突,双方猛烈交火。14日,巴基斯坦军队正式介入,9月6日印度军队向巴军大规模进攻,占领了边境线上巴方许多山岭要地。巴基斯坦军则南下猛扑兵力薄弱的旁遮普邦,双方动用了空军,展开了激烈的空战。巴基斯坦军的坦克发挥了炮神的威力,重创了印军,为第一次印巴战争的失败挽回了颜面……23日,双方停火。次年1月,在强国苏联的斡旋之下,双方签订了《塔什干宣言》,双方承诺用政治办法解决争端,恢复两国正常交往……
1966年,东巴基斯坦(位于印度的东方,西巴基斯坦则是位于印度的西北,两巴相隔两千公里,蒙巴顿方案希望两巴夹攻印度)的大资本家谢赫-穆吉布-拉赫曼要求脱离巴基斯坦的管控,并提出6条自治纲领。1971年,又打出了孟加拉国的旗帜。3月26日,巴基斯坦总统叶海亚-汗宣布取缔东巴的人民同盟,逮捕其主席拉赫曼及他的盟友,引发了东巴兵变,巴基斯坦大军开往东巴,东巴的武装力量无力抵抗,拉赫曼逃亡印度,大量印度教徒也西入印度避难。有内忧,外患必致。印度人(渴望称霸南亚久矣)看到了肢解巴基斯坦的绝好时机。
印度总理是英迪拉-甘地夫人(尼赫鲁之女),她对东西巴基斯坦对印度的夹攻之势忧心忡忡,她也是一个老谋深算(她深知,机会难得,打败巴勒斯坦,把东巴分离出去,对印度是万世之功,如果输了,她必定会重复其父的命运……为了这个战略机会,必须从长计划)的政治家。她决定,一方面搞好外交,一方面积极备战。3月,印度内阁、议会、国大党分别开会,支持东巴建立孟加拉国。同时,印军在印巴边境举行军事演习,大国外交也不能停止…
8月9日,印度和苏联签订了带有军事同盟性质的《苏印和平友好合作条约》,
可谓一箭双雕:既得到苏联的配合,又能限制西方国家的干预。
10月23日,她积极展开了对美、法、英、西德、比利时、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友好访问,以摸清他们的想法。美国的尼克松总统要求印巴同时退兵,交由联合国处理,甘地夫人表面应允……
印军总参谋长萨姆-马内克肖也开始了精心谋划即将到来的又一次印巴大战:
一,储备军用物资,训练新兵,召回海、陆、空退役军人。
二,制定特殊的照顾军人及伤员政策,鼓舞士气。
三,成立联合兵种组织,成立联合情报收集中心,解决联合作战、统一作战问题。
四,取消军人休假,转移西巴边境的居民,征用民用车辆。
五,军事进攻选择在冬天,因为此时大雪封住喜玛拉雅山口,可以阻挡中国军人西进。
六,用部分兵力对付西巴,并用优势空军打击巴控克什米尔的军事目标。
七,集中优势兵力及海空军全力攻打东巴,拿下其首府达卡。
既然战争不可避免,那么,只有一种选择:积极备战,让国家的综合实力和军政领袖的指挥能力决定命运吧!
再看看双方的军力(武器装备)和兵力(官兵)的对比与安排:印方在东巴投入3个军、7人师、12个空军中队、17万人;在西巴投入13个师、8个旅、20个空军中队、战斗机300架、战舰20艘、30万人。巴基斯坦在东巴投入4个步兵师、2个空军中队、飞机17架、9万人,在西巴的投入12个师、6个旅、空军20个中队200架飞机、战舰20多艘、25万人。三哥和老巴调兵遣将完毕,磨刀霍霍,斗志激昂,准备给对方以致命一击。
1971年12月3日,印巴全面开战。
西巴战场,印军全力以赴,一举摧毁巴军防线,占领了信德省两千多平方千米的土地,同时对克什米尔的战略要地发起攻击,占领了许多哨所,西巴战斗达到了牵制巴军的战略目标。
东巴之战,印度从北、西、东陆地三面配合南部海军对巴基斯坦达成围攻之势,主要目标正是东巴的政治中心--达卡。西方印军很快夺取了库尔纳、杰索尔、杰尼达、法里德普尔等地,越过马杜马提河、贾木纳河,逼近达卡。北方印军经过贾马尔普尔、米门辛格之战后,也赶到了达卡边境线。东部印军一路凯歌,从昌德普尔、道德坎迪、段那布巴扎尔一线顺利打到梅格纳河和布拉马普特拉河,达卡就在眼前,似乎唾手可得。此时,各方印军都希望尽快占领达卡,抢得头功。12月11日,印军伞兵空降达卡西北之地,封锁了巴军的退路。接着,印军优秀的军事统帅马克内肖用广播对达卡城军民展开了政治(劝降)攻势,动摇了巴军的斗志。16日,在孤立无援、饥寒交迫的状况下,东巴军出降。17日,西巴战斗也停止……
印度三哥以伤亡1.1万人的代价打败巴基斯坦,使东巴变成了孟加拉国,化解了东线威胁,在政治上、军事上收获巨大。
巴勒斯坦失败后,得到了一个战略伙伴,来自东方的大中国,从此有了另一个称谓----巴铁。
三哥打败巴基斯坦后,又把目光转移到锡金方面。
锡金,7100平方千米,人口30多万,多为尼泊尔民族,1890年沦为大英帝国的保护国,1950年从属于印度。1973年,印军开进了锡金,接管了其政府一切权力。7月,规定锡金政府可以参加印度的政府机构,9月,锡金成了印度的联系邦,1975年4月,直接废黜罢免了锡金国王,把锡金变成了印度某邦。
大胡子三哥的下一步扩张,毫无疑问,就是克什米尔地区,还有中印边境的有争议的地方。
1987年5月某天,西藏军区山南军分区,一个副团长带领一个加强连的兵力在中印边境巡逻,突然看到一伙越境的印度士兵在修筑工事,我方官兵马上前往交涉,印军自知理亏,停止了作业,当我官兵返回巡逻地段的时候,印军向我人员射击,一个副营长、一个参谋中枪,副营长(不知姓名)后来流血过多而殉国。我军马上展开反击,打死敌人13个、俘虏8人,随后,我军加固了印军防御工事,用来对付即将到来的印度大军。很快,双方的支援部队纷至沓来,准备大战一场……由于中方的军事力量快速集结,显示了无畏无惧的战斗精神,印度内部的和平主义者害怕了,印军主动后退,避免进一步对抗,中方也接受了对方的善意……次年,印度总理访华,化解了危机。
说说三哥三十年磨一剑的故事。
1983年,印度人的LCA(光辉战斗机,由印度航空发展局负责研发,班加罗尔的印度斯坦航空公司、几家国营航空公司、一家私营航空公司副之)战斗机正式立项,希望拥有属于自己的三代战斗机。2001年,LCA试飞,2019年2月批准服役,但是,军方并不买帐,军方认为,该款机型(花费了6.75亿美元,从立项到试飞再到服役花了36年,参照法国幻影2000布局,发动机采用了美国通用电气公司F404,航电系统国产化达百分之六十,单架造价接近2000万美元,有点四不像味道)令人失望,某些性能连米格-21都不如,作战范围不到1000公里……先天不足,后天失调,命运坎坷,难担重任,这就是LCA战斗机。
前两年,中国开始从俄罗斯引入极其先进的S-400导弹(有效射程达400公里)防御系统,以弥补红旗-B射程(有效射程200公里)不足,6套30亿美元,三哥不甘人后,马上从俄罗斯买入几套S-400,平衡一下与中国军力对比,据说,每套高达12亿美元,俄罗斯人暗暗欢喜……
男儿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觅封侯。
定将捷足随途骥,那有闲情逐水鸥!笑指泸沟桥畔月,几人从此到瀛洲?
此诗为李鸿章十律之一,也是李二(李鸿章)代表作,李二哥的野心只是封万户侯,印度三哥的野心不仅限于称霸南亚,还想称霸亚洲!无奈,在天时、地利、人和方面,又或者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方面与东方大国比,三哥都被甩开一段距离,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心比天高,命比纸薄,三哥,望珍重,请好自为之……
在线下载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