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哥的话:稍微松开中后马上又扑向欧,原因是?
作者 :龙之灬魅 2019-07-03 23:08:20 审稿人 : admin
这个协议的达成暂时避免了中美贸易Z的升级,以后会不会升级那得看美国的需要和特朗普们的心情(暂且假设是这样)。
在与中达成这个协议前,特朗普政府曾一度与盟友达成口头协议,停止互加关税的威胁。
当美与盟友达成协议后,一些人认为这是特朗普政府要集中精力对付中国,并认为盟友也可能跟随并配合美国围攻中国,这下中又悬了!中必输的论调一度甚嚣尘上。结果G20峰会中美达成协议,猜测和别有用心的宣扬不攻自破。
当中美达成协议后,一些朋友认为这是特朗普政府要暂时消停下来,准备集中精力应对大选。结果话音刚落特朗普宣布对欧盟输美价值40亿美元的商品征收惩罚性关税。这次一些朋友又猜错了。
对于一个习惯跳迪斯科的老头来说,你让他停下来,一直别动,估计比“杀”了他还让他难受。对他国加征额外关税对特朗普来说就是跳迪斯科,既给国家创收,又利于自己“健身”,做这么一箭双鸟的好事,试问有谁觉的特朗普会停下来?
跟中妥协那是因为实在没办法了,最近的这次听证前和会中美国利益集团的核心或重要成员中一大批站了出来,明确反对特朗普对中的贸易挑衅。特朗普们的压力倍增,已经到了必须妥协的地步。
尤其是打压华为,结果是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利益受损的美高科技企业一边倒地反对特朗普对华为的限制,之前对华为“断供”和跟华为“断绝关系”的纷纷恢复了与华为的合作,有的甚至直接迈开特朗普政府和相关部门恢复向华为继续供货,这样一来,特朗普政府之前对华为的禁今形同虚设,特朗普再不改变态度,纯属自讨没趣的和自找不自在,甚至是在“找死”。
美企这么做并非出于对华为的同情,更不是什么义举,而是利益使然。前期受损加上华为的“备胎”和专利工具,尤其是中国的“不可靠实体清单”制度等让美国的利益集团怕了,所以这些美企就发声了。
美国的利益集团怕了就会施压和约束美国政府,作为美现政府的首脑特朗普必须听从美国的利益集团的命令改变贸易施压对象,赶紧借机下台阶,否则……
朋友们务必看清楚是改变施压对象而不是改变贸易策略本身,也就是在美国的利益集团和它们的代言人特朗普们看来,加税的策略是对的,只是行动受挫后施压的对象现在需要换一下,于是欧盟就“中招”了。
7月1日,USTR建议对价值40亿美元的自欧盟进口的商品加征关税。这是对4月份时给出的对价值210亿美元的自欧盟进口的商品加征关税清单的进一步补充。前后加起来一共是250亿美元。二百五?有意思……
对欧盟加征关税的理由:210亿是对欧盟对空客的补贴每年给美国造成大约11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的补偿。这次的40亿美元关税理由依旧是波音与空客的“补贴之争”。这份清单囊括了从肉类、奶酪、意大利面到威士忌和铸铁管道等多种商品。意大利面?确定不是二营长看管的意大利炮?
之前在美国公布了210亿美元的征税清单的4天后,欧盟针对美国向波音提供的补贴征收报复性关税,公布了一项120亿美元反制清单。该清单中主要是针对美国的农产品,其他范围广泛的目标包括番茄酱、坚果、视频游戏机和自行车踏板。该计划也可以在WTO授权后实施。
欧美的空客与波音“补贴之争”由来以久,欧美也都在WTO告过对方,问题是WTO敢对欧美两方哪个说“不”?判决的结果就是欧美自己商量,看着办。这一次也一样,欧盟告到WTO又能怎样?特朗普政府连联合国都不端了,还端一个WTO?大不了一退了之。而且特朗普们早就嚷嚷着要退出WTO了,除非WTO按美国的要求改革,最好是把中国从WTO给弄出去。
所以,特朗普拿空客补贴说事儿,不过是故意找茬儿,其意并非空客补贴,而是基于方方面面对欧洲的不满。这叫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利益之间。
这次如果美国公布40亿美元商品征税清单后,欧盟会不会采取反制措施,采取什么规模的反征税计划,外界目前并不清楚。但我们一定要看清楚的是美欧之间所谓的关税相互报复,彼此吓唬对方的成分居多,落到实处的很少。继飞机补贴关税报复计划之后美欧之间还可能发生汽车关税报复的闹剧。
基于现实中的利害关系和自身利益诉求,欧盟不想因为给美国当炮灰而让自己的利益受损,美国却既要让欧盟让利,又要强迫欧盟为其挡子弹,当炮灰,所以欧美之间互怼、撕扯很正常,但要搞清楚的是,欧美毕竟是一个槽里的,虽然现在因特朗普政府的“美国优先”搞的分歧挺大,但别忘了它们还是有共识和共同利益的,欧盟的对美反制更多时候是不得以的“撒娇”。对于美欧之间的这种“关税秀”我们看看就好,不必当真,更不要信以为真,秉持瞎子看戏--不为看,只图热闹的精神看待即可。
作为吃瓜我们很想知道的是,欧美双方说好的停止互征关税为什么又变了?也就是特朗普主动挑衅,再次对欧盟出尔反尔到底是因为什么?
常追6哥帖的朋友都知道美国对欧盟频举关税大棒吓唬欧盟目的有二:一,逼欧洲在贸易上对美国让利;二,逼欧洲选边站队,配合美国围攻中国,制裁俄罗斯,打压、围堵、扼杀伊朗等国,这其中第二个目的又是重中之重。
这第一方面,不论是默克尔、马克龙,还是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在与特朗普的会晤中都提到了欧盟可以考虑多买点美国的农产品和油气资源,但要欧盟按美国的要求购买美国货那不可能。也就是欧盟的态度是:适当的让利可以,无底线地敲诈不行。
这第二方面中欧盟的言行几乎没一样让特朗普满意的,比如贸易围攻中国这事,从始至终欧洲都不愿意配合,别说拿出实际行动了,就连表表态这样的事也越来越不愿意做了。
最开始欧洲还偶然跟着美国批评一下中国在贸易中补贴国企,或在WTO告中国侵犯知识产权什么的,到后来随着中国推出的扩大开放的举措越来越多,市场准入门槛越来越低,欧洲在贸易上反对中国的声音也就越来越弱了……当中国宣布建立“不可靠实体清单”制度后欧洲更是集体禁声了。
原因不用多解释,“不可靠实体清单”针对的不仅仅是美国的实体,如果欧洲在贸易上对华采取不友好政策,这项制度同样适用于欧洲的实体,置身于中国市场且获利多多的欧洲跟美国一样也怕这板子打在自己身上。所以特朗普政府希望欧洲在贸易上配合美国围攻中国这事想都别想,以前欧洲没能做到,现在更不可能做到。
特朗普选择与中妥协,盟友不配合应该算是外因之一。以特朗普“恩怨分明,睚眦必报”的性格和行事风格,欧盟不配合必遭美国报复,于是特朗普就把关税“枪口”再次对准了欧盟。
制裁俄罗斯,现在估计就剩下美国是在实实在在的出招了,以前参与制裁的美国盟友差多都对美国玩阳奉阴违那一套,制裁俄罗斯表面口号喊地挺响,出实招的没几个。尤其是欧洲国家,就连跟俄罗斯一直不对付,与美国是铁杆兄弟的英国,当特朗普政府提出把俄罗斯从SWIFT踢出去的时候,英国是坚决反对并威胁美国要求美国交出SWIFT的控制权。德法就更甭说了,对俄罗斯是明制裁暗松绑不说,还一直在跟俄罗斯搞能源合作,开辟新的能源供给线。北溪项目了解下。
尽管特朗普使用浑身解数想搞黄欧俄的北溪项目,毁掉欧俄的能源合作,但终究面临的肯定是失败。能源上不被美国拿捏或卡脖子,甚至是与美国分享能源定价权或干脆把能源定价权从美国手里抢过来,这是欧洲一直想干,在干,将会继续干下去的事。欧洲不愿意放弃另辟能源供给渠道的想法,甚至想染指能源定价权的野心,美国岂会不知,看不出来?
能源上除了破坏欧洲与俄罗斯的合作外,另外美国要做的就是掐住伊朗这条能源供给线,这样美国就可以拿捏欧洲了。相较于在俄罗斯身上难以下手,特朗普政府在伊朗身上连续打出一套组合拳,退出“伊核协议”--加码加价制裁--军事威胁--“禁油令”。
尤其是退出“伊核协议”和“禁油令”,一个威胁制裁让欧洲损失惨重,美国这种只顾自己痛快,不管别人死活的做法激起了德法英和德(法)主导的欧盟的反对。从美国退出“伊核协议”的那一刻起欧洲似乎就站到了美国的“对立面”,为了规避美国的制裁,欧洲想尽办法保护欧洲企业与伊朗的生意往来,维护自身的利益。
先是出台了“阻断法令”,该法令允许欧洲企业可以不接受美国的制裁,然而这个法令仍然阻止不了欧洲企业和资金从伊朗撤出的步伐,原因是对欧洲企业来说,各国政府和欧盟用“阻断法令”给它们撑腰没用,它们都怕美国通过SWIFT制裁它们。所以想要让欧洲企业和资金不怕美国制裁,欧盟就必须建立能避开美国制裁的新贸易资金结算系统,这样企业和资金才会安心,才可能停止从伊朗撤出的步伐,于是一个有别于SWIFT的新贸易资金结算系统INSTEX诞生了。
据相关报道称INSTEX已开始运行,不过目前只涉及“制药、医疗设备和农产品”等方面的,伊朗和美国都在乎的敏感的石油交易结算并不包含其中。欧洲人还是留了一手,这墙骑的就不怕隔裆?
为了在能源问题上打压和破坏欧洲与俄罗斯和伊朗的合作(主要是能源),特朗普政府必然会使用关税手段变着法子找茬儿折腾欧洲。这大概就是特朗普政府再次向欧盟挥舞关税大棒的又一个原因。
除了以上这些原因外,欧洲,防务费掏的不利索,甚至不愿意掏;波音危机没站队,还暗中落井下石;叙利亚内战出工不出力;乌克兰乱局泼凉水;委内瑞拉内乱不出人,不出钱,连敲边鼓的事儿都不情愿做。等等吧,特朗普政府对欧盟的怨恨多着呢!怨气儿大着呢!
又适逢欧盟大选,重要人事安排未到位,机构混乱,人心不稳,尤其是欧盟领头羊德国,其总理默克尔多次出现哆嗦颤抖身体不适症状……欧盟的新三架马车德法意之间意见不和等等,这一切表明现在正是美国搞欧盟的最佳时机,对特朗普们而言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华为老总任正非刚刚表态称,我们愿意从美国企业购买更多产品。这下特朗普可以松一口气了,至少来自美国高科技公司的压力这下少多了。中国这边的“不可靠实体清单”估计一时半会儿也出不来(出不来?)……所以特朗普不要有什么顾虑,尽情去折腾欧洲吧!
在线下载列表
上一篇:文刀:热点时政短评(第一期) 下一篇:锐解局:突发!日本对韩国动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