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CFO孟晚舟加拿大被捕案 中美高科技竞争下美帝失败后的气急浪花
一、还原华为CFO孟晚舟被扣留全程

二、华为CFO孟晚舟1日被捕,为何今天才曝出?
今天(12月6日),华为创始人任正非之女、该公司CFO孟晚舟在加拿大
被逮捕的消息引发巨大关注,中国驻加使馆、外交部先后严正表态。受此影响,华为核心供货商市值蒸发300亿,美股盘前重挫。
率先报道此事的加拿大《环球邮报》提及,孟晚舟早在1日就已经被逮捕,但报道的发布日期却是当地时间5日。其中提到,加拿大1日应美方要求,在温哥华逮捕了孟晚舟。美国希望将孟晚舟引渡到美国,保释听证会暂定7日举行。
1日被捕,为何5日才曝出?
《环球邮报》对此解释称,
应孟晚舟本人要求,加拿大法院于3日发布“禁止报道令”(publication ban)。禁令规定,在司法程序中途,或者聆讯期间,禁止报道案情。根据法院资料,禁止报道令可根据《加拿大刑法》(Criminal Code of Canada)、《加拿大引渡法》(Extradition Act)等法律依据发出,而此案的禁令,就是根据《引渡法》第26节发出。

“禁止报道令” 图源:外媒
加拿大司法部发言人伊恩·麦克劳德(Ian McLeod)当地时间5日在给《环球邮报》的一份声明中说:“美国要求引渡她,周五将举行保释听证会。由于有一项报道禁令,我们目前无法提供更多细节。这条禁令是孟晚舟提出的。”
加拿大执法部门的一位知情人士表示,美国指控孟晚舟试图逃避美国对伊朗的禁运,但他没有提供更多细节,他们也没有被授权公开谈论此次逮捕事件。
因此也不难理解,华为今天(6日)的回应中称,孟晚舟“面临纽约东区未指明的指控”,且表示“关于具体指控提供给华为的信息非常少,华为并不知晓孟女士有任何不当行为。”
另一方面,《环球邮报》是如何在逮捕发生4天后得到消息,其报道并未透露。
在今天(6日)下午的记者会上,当被问及“关于华为首席财务官被拘押一事,中方是何时收到通报的”,发言人耿爽表示:“我无法在此讨论涉及到此案的具体细节。我能告诉你的是,中方获悉相关情况后,第一时间向当事人提供领事协助,并向加方、美方提出严正交涉,要求对方立即对拘押理由作出澄清,立即释放被拘押人员,切实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正当权益。”
耿爽还表示,截至目前为止,加方和美方并未就拘押理由作出任何澄清。
截至观察者网晚间发稿,也未见特朗普政府对逮捕一事做出回应。
美“反华”议员抢先刷存在感
尽管特朗普政府仍处于“反常”的沉默中,但是,美国一些国会议员对加拿大此举表示“赞扬”,《环球邮报》称,美国给了加拿大很大的压力。
美国参议院情报委员会成员、共和党参议员卢比奥(Marco Rubio)“称赞”加拿大逮捕了孟晚舟,并再次敦促加拿大总理特鲁多禁止华为使用5G技术。卢比奥一直被认为是一位“反华急先锋”。
去年10月,卢比奥和参议院情报委员会副主席马克·沃纳(Mark Warner)就致信特鲁多,警告称,如果不能禁止华为,可能会干扰美加两国的情报共享,损害电信领域的跨境合作。
共和党参议员本·萨斯(Ben Sasse)、民主党籍参议员克里斯·范霍伦(Chris Van Hollen)也表达了类似想法,声称华为对国家安全构成“风险”,并赞扬加拿大的行为。
为什么是华为?
彭博社在分析中称,或许没有哪家公司能比华为更好地代表这种“被视为贸易威胁”的企业了。因为就目前来看,华为在智能手机发货量方面已经超过苹果公司。同时,华为年初提出的2018销售额目标是1022亿美元,超过波音公司。更重要的是,华为正在努力在5G领域占据领先地位,并准备与美国一些最大的芯片制造商展开竞争。
而这正是美国将其视为“威胁”的重要因素。
华盛顿智库新美国(New America)的编辑韦伯斯特(Graham Webster)说:“华为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在开发技术方面处于领先地位,这将降低中国对美国或欧洲供应商的依赖。通过寻求引渡一名高管来打击华为,是美国政府的重大举措,不管协调与否。”
英国广播公司(BBC)6日的报道中,也持类似的观点,认为华为超越苹果,成为仅次于三星的第二大智能手机制造商,这样的崛起,再加上其进军5G领域,让一些西方国家政府将其视为“威胁”。
而就在不久前,继美国、澳大利亚以及新西兰3国陆续“剿杀”华为后,英国《金融时报》5日报道,英国电信集团(BT)已将华为排除出其核心5G网络设备供应合同的竞标名单。
7日听证会是关键
美国律师张军告诉新京报记者,此次加拿大警方应美国纽约东区法院检察官的要求启动引渡程序,加拿大和美国确实签订了司法双边协定,因此加拿大才会暂时扣留孟晚舟。但是加拿大有自己独立的一套司法体系,所以不会像某些传言所说的美国只要提出引渡,加拿大就会照办。在7日的听证会上,加拿大的法官会针对孟晚舟是否应该被保释还是继续扣留作出判断,法官会听取孟晚舟方面律师的辩护和美国检方提出的引渡需求,然后根据本国的司法程序作出决定。
三、华为CFO孟晚舟被捕,为什么加拿大能替美国扣人?
一个中国人,在加拿大,应美国要求,被“扣留”了。
北京时间12月6日早间,据加拿大媒体The Globe and Mail报道,华为公司CFO孟晚舟已被加拿大逮捕,将被引渡到美国,原因是涉嫌违反了美国对伊朗的贸易制裁规定。
孟晚舟系华为公司创始人任正非之女。报道称,孟晚舟于当地时间12月1日在温哥华被捕,美国正在寻求实施引渡程序,计划于当地时间周五(12月7日)举行保释听证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加拿大大使馆在其官方网站上表示,加拿大警方应美方要求逮捕一个没有违反任何美、加法律的中国公民,对这一严重侵犯人权的行为,中方表示坚决反对并强烈抗议。中方已向美、加两国进行了严正交涉,要求它们立即纠正错误做法,恢复孟晚舟女士的人身自由。
那么,加拿大为什么能替美国逮捕/扣留中国公民?
虎嗅查询了加拿大与美国签署的刑事司法协助条约(Treaty Between the Government of Canada and the Governm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on Mutual Legal Assistance in Criminal Matters),发现缔约双方应提供的协助包括交换信息与证物、定位或识别相关人员、取证、提供书证、转移在押人员、执行搜查与扣押请求(指物品)等。

而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加拿大签署的关于刑事司法协助的条约中划定的协助范围则包括如下九条(其中,“扣押”指对物品的扣押,非公民):

整体上,两份条约划定范围相当,但考虑到地缘政治因素,美国与加拿大肯定会在包括外交事务、司法协助、贸易往来等方面拥有更高的协作程度。
但以上协助条约中均不涉及对公民的逮捕等类似表述。一位法律从业人士告诉虎嗅,逮捕是限制人身自由的一种强制措施,这种权力应当受到严格的限制,轻易不可能授权给另一国家,否则可能造成对国家司法管辖权的侵犯。
接下来看看美国正在寻求的“引渡”。
引渡是一国将处于本国境内的被外国指控为犯罪或已经判刑的人,应该外国的请求,送交该外国审判或处罚的一种制度。这并非是一个国家在国际法中天然具备的权利,而是两个国家签订条约后,给予对方的一种特别优待。目的是克服刑法的地域性或各国刑法的差异造成的法律漏洞,防止某种犯罪行为逍遥法外。
知乎用户@王瑞恩 在问题“如何看待任正非之女华为 CFO 孟晚舟在温哥华被逮捕一事?”下回答表示,滥用引渡机制是对国际法公信力的严重伤害。引渡必然伴随着对其他国家司法主权的侵蚀,需要通过国家之间的协议,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加以实现。
目前,美国和世界上 100 个以上的国家有引渡协议,下图中蓝色部分即为与美国签订引渡协议的国家。

王瑞恩在答案中这样写道:
(从图上)不难发现其中国际政治传统和意识形态影响的因素。在该起事件中,美国已经向加拿大提出了引渡申请,但还需要经过加拿大的批准才能移交人员,后续进展值得关注。国际法上有个概念,叫做 comity,直译过来是“礼让”。而 comity 正是引渡制度的重要基础:各国出于对他国的良好愿景,自愿在一定程度上让渡了司法主权。如果这种礼让变成了意识形态站队的工具,国际法的尊严难免会受到打击。
而据美国与加拿大签订的引渡条约,第十条规定:“只有在当地法律找到充分证据的情况下,才可以对此人执行引渡程序。具体来说,当地法律必须证明,犯罪嫌疑人的确是在该地犯下的罪行;或者至少能证明,此人与提出引渡申请的国家所要找的人确系同一人。”
也就是说,只要美国将华为“违反对伊朗禁令”的充分证据提交给加拿大方面,且通过加方审核,即达成了引渡条件。
影响加拿大最终是否批准引渡的因素有很多,但如上文所言,引渡的本意是“礼让”,而非“站队”。
四、华为CFO孟晚舟被捕案,美国什么心态在作祟?
北京时间今天早上,一条扑朔迷离的消息炸裂网络。
加拿大《环球邮报》报道,华为全球CFO孟晚舟被加拿大司法当局逮捕,理由是“华为涉嫌违反了美国对伊朗的贸易制裁规定”。
华为董事会成员、高级副总裁陈黎芳证实,近期孟晚舟在加拿大转机时,确被加拿大当局代表美国政府暂时扣留。但华为并不知晓孟晚舟有任何不当行为。孟晚舟目前“面临纽约东区未指明的指控”。
陈黎芳强调,华为遵守业务所在国的所有适用法律法规,包括联合国、美国、欧盟适用的出口管制和制裁法律制度。
目前信息可以梳理出的三条脉络
这段话明确表明,《环球邮报》所列的“华为涉嫌违反了美国对伊朗的贸易制裁规定”的理由,不成立。
中国驻加拿大使馆立刻就此事表态称:“加拿大警方应美方要求逮捕一个没有违反任何美、加法律的中国公民,对这一严重侵犯人权的行为,中方表示坚决反对并强烈抗议。”
驻加使馆同时表示,已提出交涉,要求恢复孟女士的人身自由。
华为CFO在加拿大被捕 驻加使馆交涉:立即放人
这差不多就是截至目前这一事件的主要信息。从这些信息里,我们大概能梳理出三条与孟晚舟被捕相关的脉络:
一是从《环球邮报》的报道和华为有针对性的回应看,无论是否存在阴谋,这事或与美国对伊朗重新启动的制裁有关;
二是无论加拿大警方还是美国警方,都没有给出明确的司法理由,这与一般案件的处理方式不同;
三是在给不出明确理由的情形下,可以定性:到目前这是一起确凿的侵犯中国公民人身自由的严重事件。
新版本的“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先看看美国对伊朗重新启动的制裁措施是否有权限制外国公民人身自由。
特朗普上台前,就对伊朗核协议表达了诸多不满。今年5月,美国退出了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8月重新启动了对伊朗金融、金属、矿产、汽车等一系列非能源领域制裁。
11月5日,美国重启对伊朗能源、航运等领域制裁,要求其他国家停止购买伊朗原油,除8个国家和地区可以得到“豁免”以外,其他国家和地区如果逾越红线,将被美国施加连带制裁。
针对企业和个人的制裁措施基本是按照1996年出台的《伊朗制裁法》和2010年出台的《全面制裁伊朗、问责和撤资法》行事,最重要的一个特征就是拥有域外效力。哪怕是和美国没有一毛钱关系的人和企业,只要踩线就会被列入黑名单,然后加以制裁。
制裁措施主要包括:冻结相关人银行存款、禁止从美国银行借款超过1000万美元,禁止获得美国政府部门的合同、不得踏入美国领土等等。
到目前为止,大约有超过700外国人和外国法人上了美国的这份黑名单。但注意,无论制裁措施多么严厉,都没有听说出动警方限制人身自由的规定。
更何况,华为的回应明确说明,并未过线。
这是新版本的“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敏感案件可以申请司法缄口令
再看第二条脉络:为什么外界无法知晓限制人身自由的原由。
这大约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出于司法需要,目前不能公开案件相关信息。
二是当事人自己要求不公开相关信息,这有点像“米兰达警告”,当事人有权保持沉默。这可能是目前仍无法确知事件原由的原因之一。
根据相关规定,无论是当局还是当事人,都可以申请司法缄口令。
司法缄口令缘自上世纪50年代美国的谢泼德杀人案。谢泼德是一名成功医生,但某一天家庭不幸发生血案,妻子被杀,谢泼德也被击昏。
媒体铺天盖地而来,将谢泼德的家庭个人隐私彻底曝光,并将案情指向是谢泼德杀害了自己的妻子的方向。
尽管警方调查没有找到谢泼德行凶的证据,但在汹涌舆论下,法院认定谢泼德谋杀罪名成立,判处他终身监禁。谢泼德坐了10年牢,在美国最高法院发布了关于保障公民权利的三个法令的新司法环境下,才被无罪释放。
谢泼德就此提出了起诉。之后,美国最高法院的克拉克大法官提出了与媒体缄口令相关的九项标准。包括证人与新闻界隔离、防止信息从当事人和警方泄露出去、控制或禁止双方当事人向新闻界释放庭外言论、隔离陪审团、将案件移到新闻界关注弱的地区审理等等。
司法缄口令,或与之类似的司法程序,后来在包括中国在内国家也部分得到了实施。
就当下情形看,保持沉默对当事人最有利。这或许是目前我们仍无法确知孟晚舟在加拿大被捕的主要原因。
侵犯中国公民人权折射美国极限施压手段
尽管司法缄口令可能是目前案件扑朔迷离的原因之一,但应该看到,孟晚舟案与导致司法缄口令出现的谢泼德案等有相当大的差异。
差异表现在,就目前信息来看,孟晚舟被捕与个人行为关联不大,而是与伊朗核制裁、华为的国际市场竞争力等更宏观层面的事关联更多。孟晚舟的身份,不得不引发人们的联想。
华为重要产品被禁入美国市场,欧盟有国家暂时停止引入华为5G技术,随便废止伊朗核协议,在踩了制裁红线的国家、企业和个人头顶设置大棒,这些行为,哪一条是出于维护市场禁止竞争原则,维护国际公约?
而且可以断定,孟晚舟被捕,事先没有与中国方面通气。这不利于两国业已展开的司法合作。
这一系列举动,反映出美国就伊朗问题,正在全球范围内采取极限施压手段。短期内或许效果明显,但负面代价将长期显现。
有消息说,一旦引渡成功,美国将最早在这周五就孟晚舟案召开保释听证会。
在纠正谢泼德案的错误时,克拉克大法官曾说过一句话:“撤销原判决只是轻微的补救。真正的治本方法是从一开始就制止偏见”。
在孟晚舟被捕事件中,美国司法当局应该想起这句话;在为了保证美国优先的一系列行动中,美国政府也应该想起这句话。偏见行事带来的好处,最后都会还回去的。
五、受华为CFO孟晚舟事件影响,这33家美国供应商要小心
2018年12月6日,据加拿大《环球邮报》(The Globe and Mail)报道,华为创始人任正非之女、华为副董事长、首席财务官(CFO)孟晚舟已被加拿大逮捕,面临被引渡到美国,原因是华为涉嫌违反了美国对伊朗的贸易制裁。文中指出,孟晚舟于当地时间12月1日在温哥华遭到逮捕,美方要求引渡,当地时间星期五(12月7日)将举行保释听证会。
由于华为与中兴一样,属于中国电子产业的标志性企业,在全球市场上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受此负面消息影响,全球股市全部出现应激反应,指数全部下跌。
表现在A股方面,主力5G概念股和华为手机主力概念股6日集体下挫,其中主力5G概念股泸电股份、飞荣达、跌停,深南电路接近跌停;华为手机主力概念股闻泰科技跌停、东山精密接近跌停。
其实,早在今年四月继中兴被制裁后,就有外媒消息称美国司法部正对华为展开调查。《华尔街日报》在4月25日报道称,知情人士透露,美国司法部正在调查华为是否违反美国的制裁禁令,和伊朗进行了贸易。另外《纽约时报》此前也曾在报道中兴困局的文章中称,美国正就华为是否违反了前者对古巴、伊朗、苏丹和叙利亚的制裁禁令展开调查。
对于此前外媒的报道,华为一直预以否认。而且当大家在为中兴事件已过感到庆幸的同时,没想到半年之后美国方面再次对华为动手。
华为的业务主要从事通信产品的后端集成与组装,因此与美国很多大型公司都有密切的业务来往,其中在核心的软件和硬件方面,对美国供应商的采购力度最大,甚至于华为整个公司的企业运行机制,也是在美国IBM的协助下建立起来的。
在2018年11月7日华为于深圳华侨城洲际酒店召开的核心供应商大会上,华为为150家核心供应商中的92家企业颁发了最佳合作供应商奖项,其中在“连续十年金牌供应商”排名中,美国芯片厂商英特尔就位列其上,另外一家则为荷兰的恩智浦(NXP)。
在92家核心供应商名单中,美国有33家供应商排名第一,远超有25家供应商排名第二的中国大陆,有11家供应商排名第三的日本 。
具体而言,这33家美国供应商名单如下:
芯片供应商:英特尔
芯片供应商:赛灵思
芯片供应商:美光
芯片供应商:商通
芯片供应商:亚德诺
芯片供应商:安森美
芯片供应商:思佳迅
芯片供应商:德州仪器
芯片供应商:博通
软件供应商:微软
软件供应商:红帽
软件供应商:风河
软件供应商:铿腾电子
软件、芯片供应商:新思
软件、芯片供应商:赛普拉斯
存储软件、硬件供应商:希捷
存储软件、硬件供应商:西部数据
存储、网络、无线连接解决方案供应商:美满
网络交换机、适配器、处理器软件、硬件供应商:迈络思
数据保护解决方案供应商:康沃
光电产品供应商:高意
光通讯产品供应商:新飞通
光器件供应商:菲尼萨
光学元器供应商:Lumentum
半导体组件和光学子系统供应商:Inphi
RF解决方案供应商:Qorvo
数据库软件供应商:甲骨文
5G技术测试方案供应商:是德科技
验证测试服务供应商:思博伦
保险、金融、资产及投资管理服务供应商:美国国际集团
连接器及线缆供应商:安费诺
连接器及线缆供应商:莫仕
PCB基板:迅达科技
日前,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在接受美国媒体CNBC采访时表示,华为2018年的收入将首次超过1000亿美元。这将是继苹果和三星之后,全球第3家营收超千亿美元的电子公司。目前全球营收超千亿美元的企业总共为53家。
根据华为今年上半年的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华为实现销售收入325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另外华为2017年报显示去年总营收为6036亿元(约900亿美元);而在近五年中,华为总营收连年增长在10%以上;特别是在2015年过后,增长均在20%以上。
据市场研究机构Gartner发布的报告显示,今年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机的出货量达到了3.89亿,华为贡献了其中的5000多万部。华为也表示今年的手机出货量将超1.5亿部,而华为给供应链的指引显示,明年华为预估自己的手机出货量将超出2亿部,增长幅度达25%。
因此对于一家即将成为与苹果、三星一样的超千亿美元电子公司,华为的一举一动对于全球的供应链厂商来说,都会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
最近几周,美国官员前往欧洲各地警告人们不要使用华为设备,而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都加入了美国的行列,封杀了华为的设备。而这次针对华为高管的拘捕行为,则将关注华为人们的神经绷得更紧。
六、戎评说:华为CFO孟晚舟事件不过是美帝衰弱的道路上的一朵浪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