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海战沉舰经远舰在大连庄河附近找到 经远舰由哪个船厂建造
经国家文物局批准,2018年7月至9月,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大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组队,在辽宁大连庄河海域开展水下考古调查工作,搜寻、发现并确认了甲午海战北洋水师沉舰——“经远舰”。这是继“致远舰”之后,我国甲午海战遗迹水下考古工作获得的又一重大成果。
“经远舰”由德国伏尔铿(Vulkan)造船厂建造,1887年底作为“致远舰”的僚舰,入编北洋水师。著名将领邓世昌、林永升分别出任两舰的管带(舰长)。1894年9月,中日甲午海战在黄海北部大东沟海域爆发,北洋水师战败,共损失战舰四艘。其中“经远舰”受到四艘日舰围攻,全舰官兵不畏强敌,英勇接战,直至最终沉没。全舰仅有十六人幸存,管带林永升及二百余名官兵捐躯殉国。
提起百余年前的甲午海战
多数中国人都耳熟能详了
尽管与日本联合舰队的这一战
清朝水师精锐北洋舰队损失惨重
但忠勇殉国的中国将士一直为后人所崇敬
今天
一个重磅消息传来
在甲午海战中
曾重创敌人的“经远”舰被发现确认
发现“经远”舰就在
咱大连庄河的这片海域
“经远舰”沉舰遗迹是中日甲午海战真实见证
它的发现还原了一段悲壮历史……

在近代史上,深刻影响着我国历史走向的甲午中日战争,已经过去124年。长久以来,大连庄河海域的一艘沉船被认为是甲午海战中沉没的“经远舰”,但一直没有确凿的证据予以证实。
今年7月到9月,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辽宁省文物部门,针对这艘沉船进行了长达2个多月的水下调查。今天(21日)上午,国家文物局证实这艘沉船就是124年前中弹沉没的“经远舰”。
悬挂于舰体舷侧的“经”“远”二字。(图片来源:大陆央视)
科普:
经远号装甲巡洋舰
经远号,是晚清时期北洋水师的一艘装甲巡洋舰(steel armoured cruisers)由德国伏尔铿(Vulkan)造船厂建造,与“来远”造价共计1739761两银,二舰为同级姊妹舰。
“经远”于1887年1月3日下水,“来远”于1887年3月25日下水。同年底2舰与“致远”、“靖远”、“左一”一起回国,加入北洋水师。该型舰是德国造舰史上设计制造装甲巡洋舰的开始。
2018年7月至9月,国家文物局组织在辽宁大连庄河海域开展水下考古调查工作,搜寻、发现并确认了甲午海战北洋水师沉舰---“经远舰”。
建造历史
1885年(清光绪十一年)11月(中法战争刚刚结束),北洋大臣李鸿章通过中国驻德国公使许景澄向德国伏尔铿造船厂订造此二舰 ,派曾宗瀛、裘国安、黄戴监造。这次订购在英德两国海军部之间引起一场技术上的激烈争论,这次论争引起德国首相俾斯麦(Bismarck)关注。他指示伏尔锵船厂:“卓越地和准时地执行中国这一次订货具有重大的意义。”该型舰原定用于台、澎防务,后因中法关系缓和,清政府为加快北洋海军建军考虑,改留用于北洋水师。
1887年1月3日,“经远”下水,“来远”于1887年3月25日下水。同年底2舰与“致远”、“靖远”、“左一”一起回国,加入北洋水师。该型舰是德国造舰史上设计制造装甲巡洋舰的开始。
1894年9月17日,两舰都参加了黄海大战。“经远”舰在管带林永升指挥下奋勇作战,随“致远号”冲击日本舰队,在被日舰重创后奋然撞向日舰,意与其同归于尽,不幸被日联合舰队四艘巡洋舰集火击沉,包括管带林永升、帮带大副陈荣、二副陈京莹在内的全舰231名官兵为国献身,仅16人生还。“来远”舰在黄海大战中遭重创,其后又参加了威海卫保卫战。
1895年2月6日清晨在威海卫港内被日军第一鱼雷艇队偷袭击沉。
遗址结构
1894年9月17日,黄海大东沟海战,北洋水师经远舰遭4艘日舰围攻战沉。
2014年8月29日7点半左右,在经远舰沉没地点的老人石附近发现了经远舰的一组残骸。老人石,是黑岛海域露出水面的一块礁石。国内知名水下摄影师,用镜头记录下了水下的经远舰残骸。这是继120年前“经远舰沉没”最后一张遗影后,关于经远舰最新的一组照片。
2014年9月17日,辽宁大连黑岛海域,经远舰海底残骸照片首次公布。
考古发现
2018年7月至9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大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组队,在辽宁大连庄河海域开展水下考古调查工作,搜寻、发现并确认了甲午海战北洋水师沉舰---“经远舰”。这是继 “致远舰”之后,我国甲午海战遗迹水下考古工作获得的又一重大成果。
甲午海战
甲午海战指1894年9月17日中国和日本发生在黄海大东沟海域的一次海战,该次海战以中国失败而告终,后果,中国被迫签订《中日马关条约》。
一八九四年九月十七日,甲午海战爆发。号称亚洲第一,世界第九,清政府花费数百万两白银打造的北洋水师在与日本联合舰队的一系列激烈交战后,损失惨重,退守威海卫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