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对台湾有"侵略性"?胡锡进:美台这出"双簧"该歇歇了
围绕台海紧张局势,美台方面近日不断祭出舆论战和情报战。当地时间11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猛烈指责中国大陆对台湾采取“越来越具有侵略性的行为”,并声称“任何企图用武力改变西太平洋现状的做法都将是一个严重的错误”。在被问到美国是否会对中国大陆的对台行动采取军事回应时,他又表示拒绝对假设性问题置评。他是不是有点矛盾?
▲布林肯11日接受NBC节目“与媒体见面”采访
近日,美国海军网站发布了一张“马斯廷”号驱逐舰舰长和副手从海上几千米外观察中国辽宁号航母的照片,他们观察就观察呗,但台湾媒体特别强调美军舰长当时把脚搭在船舷上,称这是美军“不把解放军战力放在心上”的表现。要老胡说,这种说法表达了台湾一些人对美军的强烈寄托。
▲在“马斯廷”号驱逐舰(USS Mustin,DDG-89)上,舰长翘着双腿和副舰长从舰桥操舵室外监视数千公尺外的解放军航母"辽宁"舰。
还有呢,近日台军方和媒体共同上演了可监测追踪大陆歼20战机雷达车的所谓“泄密事件”,试图用这种情报战方式让大陆相信台湾有能力对付歼20。台军另外向媒体透露,台湾空域划为监视、警告和摧毁三个区域,30海里是阻止大陆军机接近的红线,对进入摧毁区的大陆军机可以开火。这分明是朝解放军喊话:你们的军机不要贴得太近了。
然而老胡要说的是,所有这些都没用。中国有《反分裂国家法》,要求对严重分裂国家的行动在必要时采取武力制止。可以肯定的是,如果台当局在美国纵容下继续朝着分裂国家的方向“切香肠”,那么大陆对台的军事压力势必持续加码。美台无论耍多少花招都无法削弱大陆阻止分裂的意志。
美军发布马斯廷号舰长的照片有两个目的,一是突显西太平洋上的紧张,二是强调美军的存在,安抚并鼓舞盟友。
然而只有台湾媒体能从这张照片中看到美军的傲慢。老胡要说,中国周边海域决不再是美军可以为所欲为的地方,解放军有能力在这个区域实质性压制美军的冲动。美方其实更希望其盟友在这一带挑衅中国,冲在前面,它作为威慑力量维持这种局面的延续。华盛顿鸡贼得很。
台军宣称30海里是他们防卫台湾本岛的“红线”,这尤其可笑。解放军已经做好在台当局有进一步恶劣表现时派战机飞越台湾岛、以此宣示国家主权的准备,也做好了台军如果届时开火就对“台独”给予根本性惩罚的准备。老胡要说,台军在任何情况下胆敢朝解放军开第一枪,那一枪就是民进党当局的丧钟,就是国家走向统一时刻的到来。
美国国务院宣布开始实施新的对台交往准则。媒体披露说,新准则允许美国官员在联邦政府大楼接待台官员,或前往台北经济文化代表处,以及双橡园(也就是前大使官邸)参加非正式节日的活动,“双十节”等正式节日除外。过去也有台湾官员去联邦政府大楼的情况,但大多是偷偷摸摸去的,有了新准则,以后可以大鸣大放了。
▲美国务院声明截图
美国务院在公开声明中强调,鼓励美国政府与台湾的接触,以反映美台不断深化的“非官方关系”。声明强调要有效实施以“与台湾关系法”、三个联合公报和“六项保证”为指导的一个中国政策。
那么怎么评估这个新准则呢?老胡认为,从美国务院的公开声明和已经透露出来的内容看,这个新准则显然比以往美国联邦政府遵守一中原则的规定做了突破,为挑衅北京制造了新的筹码。同时,这一新准则又从蓬佩奥离任前取消所有美台接触限制的疯狂立场向后退了一步,仍然保留了美台接触的一些限制,强调了美台仍是“非官方关系”,也重申了一个中国政策。
拜登政府表现出既要强化美台关系,同时又不将这个问题迅速推向摊牌的这么一种态度,
新准则是对美国围绕台海模糊政策既控制限度又方向明确的一次推进。华盛顿铁了心要打台湾这张牌,他们在用切香肠的方式加强对大陆施压,同时想把事态发展的节奏掌握在自己手里。
▲台外事部门宣称,对美国务院以实际行动展现对台湾“坚若磐石”的承诺表示欢迎,并进一步炒作称这“为台美关系展开新页”。图为台外事部门负责人吴钊燮
那中国大陆这边怎么办呢?
老胡主张,北京需做出适当反应,增加美台这样做反过来的压力和风险,进一步刻画他们挑衅就将付出相应代价的台海逻辑。
也就是说,他们每一次改变现状都应当是麻烦而非轻松的,需要受到警告而非鼓励。
大家知道,台美最担忧的是大陆方面的军事斗争准备。针对美台挑衅,解放军战机这两年不断绕台飞行、越过所谓“海峡中线”,对民进党当局产生了真实压力,美国方面预言解放军会在未来6到10年攻台的声音也越来越多。美台勾连之所以不敢真像蓬佩奥下台前鼓吹的那样放肆,也是因为对大陆方面可能会实施极限惩罚而深怀忌惮。
▲4月10日,4架次解放军军机例行飞入台湾“西南空域”巡航,台空军通报称使用广播驱离。而台媒公布的对话录音显示,在台湾战机广播时,遭到了解放军回呛:“这里都是中国空域,(你们)很快就能适应了”。图为台防务部门公布的运-8技术侦察机同型机
既然美台接触升级了,大陆军机绕台和飞越“海峡中线”的数量规模和对台湾本岛的贴近程度都可以调整加码,另外相信解放军已经做好了派战机飞越台湾岛上空的充分准备,在美台勾连有突出动作的时候,这一行动随时可以祭出。
那将强烈震撼民进党当局和整个台湾社会,给美国“保卫台湾”的模糊承诺一记沉重打击,让美台外交勾连的“成果”化为乌有。随着美台实施交往新准则,大陆的加压程序也可相应启动。
延伸阅读 胡锡进:看看对美"威胁"最大的4个国家 更坚定了我们的发展方向!
美国国家情报总监办公室最新发布的一项报告将中国列在了四个对美国构成主要威胁的国家之首,其他三个国家依次为俄罗斯、伊朗和朝鲜。
▲这份报告宣称,“中国日益成为一个近乎旗鼓相当的竞争对手,在多个领域挑战美国,特别是在经济、军事和技术领域,并正在推动改变全球规则。”
这样的评估一点都不让人意外。不仅这份报告渲染中国在军事、科技、影响力运作、网络情报等各领域对美国构成的挑战,其实,夸大中国威胁已在美国无处不在,它成了美国精英群体的一种思维和说话方式。
美国视中国为头号威胁,最大的两个原因一是中国的实力快速增长,而且潜力巨大,美国有了实力早晚将被中国超越的危机感。二是它觉得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取得如此成就构成了对美国的制度竞争,这是它的长期威胁。
▲美国联邦调查局局长克里斯托弗·雷在全球威胁听证会上宣称,“我们每10个小时就对中国展开一项新的调查,这不是因为我们的人员在工作时间无事可干。我们现在有2000多项与中国政府有关的调查。我认为,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比中国会对我们的创新、经济安全和民主理念构成更严重威胁。”
然而中国决不会改自己的政治制度,它运行得很好,带来了这个国家的蓬勃发展,维护这个制度的稳定和高效已经成了中国社会的核心利益之一。我们也不可能在与周边国家的领土纠纷中做任何退让,我们提出的管控纠纷思维实际上得到了各方的接受,并且收到了好效果。我们更不可能把自己的发展停下来,它关系着全体中国人继续提高生活水平的基本权利。
老胡认为,中国必须完成好近期和中长期的几项任务。
第一,中国需要紧急巩固防止美国对华实施极端战略威逼的威慑能力,尤其是我们的军力建设必须契合国家安全快速增长的需求。比如我们若准备以军事方式统一台湾,就需要大幅提升对外威慑力,包括核威慑力。由于中国不会攻击美国目标,但美国存在军事干预中国事务的野心,中国加强军力就成了建立平衡与安全的唯一办法。
第二,中国需要加快发展速度,包括让我们突破美国技术上卡脖子的能力尽早明朗化。美国和主要盟友目前仍抱有窒息中国发展的幻想,我们能够继续快速发展的趋势越明显,越能对美国的嚣张气焰和其主要盟友的信心造成打击,更会让其他态度摇摆的国家逐渐远离美国的反华路线。
第三,要尽量稳定中美关系的框架,哪怕是激烈竞争的框架。我们不能指望对美斗争毕其功于一役,只能通过稳定格局,用我方不断积累的实力增量最终实现突围。这个过程注定是难熬的,我们需要坚韧,不能追求痛快。美国要比短跑,我们就跟它比长跑;它比长跑,我们就跟它比马拉松。跑得越久,它越熬不过我们。
11日,伊朗一核设施发生供电故障,以色列是背后主谋。继上周伊核协议会谈在维也纳重启后,伊朗多次遭受恐怖袭击,美国声称要重返伊核协议,让人们看到了伊核问题得以解决的希望。伊核问题目前面临哪些困境?美伊双方面临来自国内外哪些压力?中国在伊核问题上如何发挥自己的作用?观察者网特此采访了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教授刘中民。
【采访/观察者网刘惠】
观察者网:美国和伊朗都有解决伊核问题的意愿,但两国在协议的历史遗留问题谈判与执行上、国内与国外政治环境方面,面临诸多分歧,使得伊核问题的解决将会有很多不确定性。美国会如何在伊核问题上进行破局?
刘中民:美国和伊朗的伊核协议问题,从外界来看,拜登政府上台的时候,大家比较期待他在伊核问题上有新的突破。因为拜登来自民主党,同时也是当年奥巴马政府的副总统。因此人们认为他在很大程度上会执行奥巴马的内外政策,拜登会很快同意伊核协议。
伊核协议相关方会议在奥地利维也纳举行。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就像你刚才提到的受制于复杂的历史因素也好,国内外的因素也好,拜登上台后,实际上是一定程度地向伊朗施加了压力,包括对叙利亚、伊朗支持的什叶派民兵武装进行打击,但另外一方面也叫停了沙特、阿联酋的军火销售,同时,拜登政府对以色列态度也不是特别的积极,拜登政府给以色列打电话还是比较晚。
拜登政府相对于特朗普时期对以色列、沙特的袒护政策而言,可能是有所回摆,但是同时也对伊朗施加了一定的压力。
从这方面来看,他在采取一种平衡的政策,他对伊朗施压,也没有产生很好的效果,等于是他在上台初期,准备平衡美国在中东地区各个国家的关系。
在当前这样的情况下,美国加快重返伊核协议,我觉得也是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从根本的战略上来讲,美国目前确实不想在中东进行过多的投入,从奥巴马、到特朗普再到现在的拜登,美国逐步减少在中东的战略投入,进行战略收缩乃至撤出中东,避免再次陷入伊拉克战争那样的、对美国来说产生灾难性影响的地区战争。
美国已经深刻认识到,2008年以来美国深陷金融危机,美国国家实力的衰弱跟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有很大的关系。当年奥巴马上台,改变对伊朗的政策也是出于这一考虑,避免在中东再次陷入无底洞战争,所以就想着在伊朗跟阿拉伯国家之间搞平衡,也因此有了伊核协议,但是招致了以色列和沙特这些盟友的反对。
特朗普上台以后,妖魔化伊朗,拼命塑造伊朗的威胁,给了以色列、沙特很多袒护,并且疯狂“退群”,退出伊核协议。
但是即便如此,特朗普仍然是减少了中东地区的投入,在中东采取退出的战略并没有发生改变。拜登上台以后,我们看到,尤其是中美的战略关系的变化,目前美国的战略中心更多的是想向印太转移。
尤其是应对中国的崛起,包括把美俄关系作为重中之重,因此在伊核问题上,美国不想进入战争状态,想要用伊核协议来约束伊朗。
在这个过程中,美国需要在如何重返伊核协议与安抚地区盟友之间做均衡,恐怕美国也要对以色列、沙特的安全做出一定的承诺。
总的来讲,美国目前的最大的战略还是应对中国大国崛起,所以说重返伊核协议,是美国的必然选择,包括最近时间也有些微妙,正好是不久前,王毅外长出访中东六国,和伊朗签署了《全面合作计划》。
在合作计划签了不久之后,就有了4月6号的维也纳会议,我觉得跟美国目前在印太和中东地区的战略格局有很大关系。
观察者网:在目前这种情况下,伊朗现在手里有哪些牌可以跟美国打,拜登政府和鲁哈尼政府会如何进行博弈?
刘中民:目前美国跟伊朗博弈的核心问题,我想还是围绕制裁解除的问题。
按照伊朗的要求,美国要无条件回到2018年前美国退出伊核协议的状态去,也就是2018年5月,特朗普宣布退出伊核协议,对伊朗采取了一系列的制裁,这些制裁和长臂管辖都要按照伊朗的要求无条件解除,包括伊朗外交部表示,伊朗不接受美国让步一点,伊朗让步一点,伊朗要求美国必须要首先回到2015年美国退出伊核协议的状态去。从道义上来说,伊朗的要求是合理的。
伊朗针对美国退出伊核协议,也采取了很多反制措施,包括举行军事演习、生产丰度为20%的浓缩铀等等,最核心的还是伊朗逐步突破了2015年伊核协议的限制,加大了浓缩铀的开发活动,无论是铀浓缩开发的丰度,根据伊核协议的限制是3.67%,目前伊朗浓缩铀的开发已经达到20%,20%到90%在技术上是很好解决的,到90%就等于接近制造核武器的门槛,所以说美国最为担心的是这一点。
伊朗总统鲁哈尼讲话。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对伊核协议下一步来说,我是比较悲观的,因为对伊朗方面来说,伊朗绝地求生,挺过了千难万险,从2003年伊核危机产生,尤其是在内贾德时期承受美国巨大的压力和制裁,到2015年好不容易签署伊核协议,又好景不长,美国退出,伊朗经济在这个过程中确实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伊朗该经受的也都经受了,如果在这个时候退缩的话,不仅等于在伊核协议的博弈上是失分的,而且鲁哈尼面临的是紧随其后的6月份的国内选举,伊朗让步的空间是不大的。
摆在拜登面前的也是同样的问题,现在美国国内的压力还是其次,以色列和沙特还相对沉默,但以色列在谈判的时候就炸了伊朗的船,等于是向美国发出了比较强烈的信号,下一步伊核问题的走向真的不好说。
我觉得很有可能是以美国方面妥协的可能更大一点,伊朗不想让美国捏在手里,所以说协议的核心还是谁先迈出第一步。
观察者网:国际舆论也都比较支持伊朗,要求美国尽快重返伊核协议。关于伊核协议的条款谈判,拜登政府也想补上伊核协议的“三大漏洞”,分别是逼迫伊朗放弃导弹项目、取消落日条款、停止对地区事务的干涉,这三点在2015年伊核协议中没有提及,拜登团队或许更偏向于谈“改约”或“重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