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硬的莱西,会克谁?
作者: 虚声
来源:虚声(公众号ID:lxlong20)
已获授权转载
伊朗大选尘埃落定,莱西如预期那样赢得胜利。最高领袖哈梅内、议长穆罕默德·加利巴夫等重量级人物分别对莱西表示祝贺与支持。
四位选手,其他三人的选票加在一起不如莱西一人。
下面这张图是得票情况,还透露出另外的信息。
如果哈梅内伊在莱西任期内去世,那么莱西理论上确实可能继承最高领袖的衣钵。
之所以说莱西继承最高领袖的衣钵不是定数的原因有两个。
原因一,哈梅内伊可能再坚持个十年八年,那样莱西就没戏了。
早在16年前,内贾德当选伊朗总统时,哈梅内伊已经66岁;当时吃瓜界就盛传他可能继承最高领袖的衣钵。结果等到花儿谢了,也没有果实。
8年之前,鲁哈尼当选伊朗总统时,哈梅内伊已经74岁;吃瓜界又盛传他可能继承最高领袖衣钵。结果同样是花儿谢了,没结果。
原因二,莱西虽然被哈梅内伊认可,但可能是衣钵传人,也可能是过渡性人物。这层因果后面分析。
实际上伊朗总统成为最高领袖的案例,迄今为止只有哈梅内伊一人。哈梅内伊和其他伊朗总统不一样的地方在于,他掌握军权,通过两伊战争掌握了伊斯兰革命卫队。
所以要谈强硬的莱西克哪一方,首先要明白,他是扮演总统角色,还是将来有可能扮演的最高领袖角色,然后再谈怎么克的逻辑。
02克美国的逻辑
其实从1979年伊斯兰革命以来,霍梅尼宣称“不要西方(美国),不要东方(苏联),只要伊斯兰”之后,伊朗就和美国闹掰了。巴列维时代美国在伊朗的投资全部打了水漂。
四十多年来,美国和伊朗大多数时间剑拔弩张,美国历任总统都热衷于在伊朗周边建军事基地。好不容易在奥巴马时代,两国签署了伊朗核协议,才缓和了一部分关系。
经过特朗普4年的践踏,美国和伊朗的关系已经没有多少下降空间。
从伊朗的角度看,想继续给美国出难题,只剩下去美元化一条路。
那么强硬的莱西,会带领伊朗坚定地走上去美元之路么?
伊朗的体制非常有意思,最高领袖集宗教权威(意识形态解释权)与军权于一身,同时可以间接影响行政、立法与司法。
伊朗总统虽然名义上是二号人物,实际上和最高领袖之间有天然的鸿沟。
从职责上讲,伊朗总统是国家元首,肩负着发展经济的重任,但手中却没有军权。
因为要发展经济,之前的伊朗总统们(拉夫桑贾尼、哈塔米、鲁哈尼等)大多试图和西方搞好关系,搞伊朗版改革开放,而不是去美元化。但与此同时,他们都因为要和西方和解而与最高领袖哈梅内伊闹翻。
但因为没有军权,他们全都不是哈梅内伊的对手,全部靠边站。那么登上总统大位的莱西,该如何发展经济呢?他有三条路可走。
路一,就是走前任们的路,不会去美元化。
但这条路不被哈梅内伊认可。
考虑到莱西可能要继承最高领袖的衣钵,那么至少第一个任期内,莱西走这条路的概率很低。
路二,西方的路走不通,可以走东方的路,去美元。
莱西的另一个选择,就是带领伊朗大力发展和中国的关系,使用人民币结算商品。反正中国从针头线脑到航天飞船,都可以生产。
这样既可以发展伊朗经济,又可以去美元,让美国痛苦。
尤其是中伊签订25年战略协议之后,很多人开始预测伊朗将在战略上倒向中国。
虽然我个人希望莱西走这条东方路线,战略上倒向中国;但目前看难度极大。
从霍梅尼到哈梅内伊,之所以不认可走西方的道路,除了西方对伊朗不友好之外,最关键的还有一层理念思维。上一篇文章《伊朗的终极考验与世纪困局》中说过,伊朗的基础是宗教民主。
宗教,自然就是伊斯兰教。
民主,就是搞选举。
伊朗试图把这两个看似对立的元素统一起来。当初霍梅尼说“不要西方,不要东方,只要伊斯兰”,也是类似的意思。所以从这个角度看,伊朗可能扩大和中国的合作,但很难战略上倒向中国。
路三,去美元化,走一条属于伊朗的路。
伊朗自己的路,也就是霍梅尼与哈梅内伊口中的伊斯兰之路。
这条路如果莱西走得不好,那么后果就可能克伊朗与他自己。
03 克伊朗的逻辑
那么什么是伊朗的伊斯兰之路?
这条路别人说不清楚,但用最高领袖哈梅内伊的逻辑思维看,伊朗的伊斯兰之路大概分五个阶段:
1、伊斯兰革命
2、伊斯兰政权
3、伊斯兰政府
4、伊斯兰社会
5、伊斯兰文明
前两个阶段很好理解,就是通过发动伊斯兰革命建立伊斯兰政权。这个阶段早在1979年就已经完成。
第三个阶段,伊斯兰政府就不太好理解。
按哈梅内伊的权威解释,伊斯兰政府要具备三个特征:
特征一,进一步将伊斯兰文化和价值观融入日常和政治生活;
特征二,更有力地遏制和打击西方国家对伊朗社会的影响;
特征三,增强领袖对社会和政治生活的引领。
这第三个阶段,关于如何实现伊斯兰政府,至今未能完成。一个很关键的因素就在于,美国制裁之下,伊朗经济发展得不好。
那些试图搞改革开放的伊朗总统们领导的伊朗政府,并没有体现出哈梅内伊论述的这三大特征,反而与之背道而驰。所以哈梅内伊并不认可他们。
那么莱西要想继承哈梅内伊的衣钵,一定要想方设法体现出哈梅内伊逻辑思维中伊斯兰政府的三大特征。至于他如何实现,谁也说不清楚。
也许莱西在司法系统沉浮多年、又是最高领袖的嫡传弟子,对典籍的感悟比之前的伊朗总统们更为深厚吧。不过话说回来,当年哈梅内伊也做过两届伊朗总统,也没能实现伊斯兰政府要求的特征。
即便莱西能实现伊斯兰政府,后面还有更高阶的伊斯兰社会和伊斯兰文明。最终目标不仅是让伊朗成为强国,而且要引领全球伊斯兰世界的发展。这非常难。
看了这伊斯兰之路的五部曲,就明白伊朗是要引领伊斯兰文明的,很难从战略上倒向任何国家。
如果莱西为了强硬而强硬,那么显然无法解决伊朗的经济问题,只会让伊朗的情况越来越糟。那么所谓的强硬,便是对伊朗的一种克制。这便是克伊朗的逻辑。
但是按照现在的局面,强硬的莱西在克伊朗之前,就会先把自己克了。
首先在伊朗内部,莱西就面临着巨大的阻力。
其次,如果无法发展经济,就会遇到更大的阻力。
考虑到伊朗人口出生率下降、像老龄化靠拢(伊朗和中国一样,搞过几十年计划生育,虽然放开早一点,但老龄化不可避免),莱西这个任期发展经济的更压力更大。
如果局面恶化,他也可能被保守派抛出来背锅。
根源就在选票。
04 克自己的逻辑
2017年总统大选,伊朗有5600万有投票资格的选民,其中4100万人出来投票,投票率73%。当时的结果是,保守派的莱西获得约1600万票,败给了鲁哈尼的2300余万票。
这次大选,有投票资格的选民增加到了5900万,但根据目前公布的数据,只有2860万人选择出来投票,投票率48%,莱西获得1780万票。
对比四年前——
选民增加了,但投票人数大幅减少。也就是说伊朗人投票意愿大幅度降低。
莱西获得的选票,仅仅比4年前略微增加。
这还是建立在哈梅内伊大声呼吁伊朗人出来投票,并且强力支持莱西的基础上。
造成这个局面的原因,一方面这次大选被多位重量级人物抵制,另一方面这届伊朗人投票欲望并不高。
所谓欲望不高,也就是对伊朗宪法监督委员会筛选出来的候选人不认可。
换一个角度讲,就是莱西的民意基础不高。
这种情况下,就算哈梅内伊让莱西登上最高领袖的位置,他也可能只是一个过渡性人物。要理解这句话,可以参考两个事例。
事例一,蒋介石中意的继承人是蒋经国,但并没有直接把位置传给蒋经国,而是找严家淦过渡了一下,然后让蒋经国接班。
案例二,李光耀把位置传给李显龙之前,也找吴作栋过渡了一下。
严家淦和吴作栋共同的特点,就是根基不够深,民意基础不够强,不掌握军权。莱西也具备他们这些特点。
巧了,哈梅内伊也和蒋介石、李光耀一样,有一个出色的儿子,而且掌握军权。他就是现在伊朗最精锐的伊斯兰革命卫队掌握在哈梅内伊小儿子穆杰塔巴(苏莱曼尼的领导)。
当初哈梅内伊能够接替霍梅尼成为最高领袖,最关键的一环就是伊斯兰革命卫队。这支军队是伊朗王牌中的王牌,是由霍梅尼缔造、哈梅内伊领导掌控的伊朗精锐部队。
哈梅内伊之所以掌控伊斯兰革命卫队,源自于两伊战争。其他伊朗总统就没机会染指伊斯兰革命卫队。
哈梅内伊之所以把伊斯兰革命卫队交给穆杰塔巴,一方面是出于安全考虑,另一方面也在培养穆杰塔巴。
作为哈梅内伊最优秀的儿子,穆杰塔巴在伊朗人脉资源非常深厚。他的岳父哈达德·阿德尔是前伊朗议长,现在管伊朗金融。他和内贾德关系也非比寻常。
实际上从内贾德时期起,穆杰塔巴和莱西一样,就是最高领袖潜在人选。
如果莱西是过渡性人选,那么最高领袖的位置很可能落到穆杰塔巴身上(参考蒋介石和李光耀的布局)。
这种情况下,莱西面临的压力可想而知。在民意根基不稳、且不掌军权的情况下,稍有不慎,就可能把自己给克了。
即便莱西最终成为最高领袖并且一直待下去,他也得依赖穆杰塔巴的支持,也必须保持哈梅内伊家族的利益不受侵犯。
不得不佩服哈梅内伊,在学识和威望方面他也许永远比不上霍梅尼,但在权谋方面有过之而无不及。就像斯大林威望和学识比不上列宁,但权谋运用出神入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