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TXT电子书,就来曹操读书

微信
手机版
TXT电子书

全球印钞停不下来,中国何以成了最强逆行者?

作者 :龙之灬魅 2021-02-26 12:40:32 审稿人 : admin

来源:米筐投资(微信ID:mikuangtouzi)
作者:米筐老A
已获授权转载




1



2月18日、春节后第一个交易日,央行开展2000亿MLF(中期借贷便利)和200亿七天逆回购操作,可是当天却有2000亿MLF和2800亿七天逆回购到期,两相冲抵下、实现了2600亿资金的净回笼。


什么意思呢?就是央妈在18日这一天,从市场中收回了2600亿的资金。在接下来的几天又陆续回笼了一些资金,央妈收缩流动性的意图已非常明显。


而这,正跟我国货币政策回归正常化的目标相一致。


自去年七月份起,我国的M2增速和社融增速(可简单理解为印钞增长的速度)都陆续触顶回落…虽然货币总量仍在增长,但增长的速度却慢了下来。


图片


货币政策回归正常,因疫情冲击而紧急应对的印钞放水即将停止,已近乎实锤。


在中国的货币政策要收紧时,欧美却是另一番景象。


当地时间2月17日,美联储公布了1月份的议息会议纪要。纪要显示,目前的经济状况与委员会的长期目标相去甚远,保持高度宽松的政策立场对促进经济持续复苏、并逐步实现2%的平均通胀至关重要。


翻译成人话,就是美联储将继续维持当下的零利率政策、继续印钞放水刺激美国经济。


在2020年,欧美印了大量的钱、其数量可用史无前例来形容。


日本印钞增幅达22.6%、共计1.5万亿美元,欧洲印钞增幅49.5%,共计3.3万亿美元,美联储印钞增幅更是达到了惊人的76.8%、共计4.2万亿美元…要知道,美联储现在的资产负债表(可简单理解为全部的基础货币)也就7.4万亿。


这样比较下来,中国印制的近2万亿元人民币的基础货币已经相当克制了。


可目前,这些西方主要经济体、似乎并没有停止印钞的任何迹象。


怎么回事?中国信贷在收缩,可西方的信贷却在扩张,中国的货币政策何以跟全球发生着背离、走出了自己的独立行情?



2



有个观点深入人心,就连村里翠花都知道:中国跟随世界、世界跟随美国,整个地球都唯美国马首是瞻。


老大哥美国一个劲的印钞放水,其他国家哪有不跟随的道理?不跟随也罢、竟然还要逆着来!


还有一种观点也甚为流行:当世界各国卯着劲的印钞放水,若某个国家不跟着做、就是等着被收割……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现在的货币是主权货币,也就是说一个国家(经济体)发行的货币、只能在这个国家(经济体)内部使用。要想去国外使用,对不起、请换成外汇……一国发行再多的货币是流不出本国的、当然也就无法对他国实施收割。


津巴布韦发行的货币,连自己国家的老百姓都不用,请问它印再多的钱、去收割谁?


唯一的例外是美国,美元是世界通用货币、只有美国发行货币才能对他国实行收割。


什么叫主权国家?就是根据自己的国情,来行使独立的内外政策、当然也包括货币政策…但不尽然,也要看你这个国家实力如何、对外依附程度如何。


以前世界跟着美国转,是因为美国一强独大,绝大部分国家都依附于美国,尤其是西方国家以及一些小国。美国根据本国国情做出的各项政策、如货币政策,其影响力就外溢至世界各地。


现在不同了,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崛起、对美国的依附程度降低,美国政策的外溢影响力就在削弱,也就出现了政策相悖的现实。


1978年时,中国GDP占世界的比重只有2%多一点,可到了现在已上升至近20%,而美国GDP占世界的比重近四十年来始终在25%左右徘徊,两国的GDP总量越来越接近。


图片

1978年至2020年,中美两国GDP占世界的比重变化图


以前美国是自变量,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是应变量;现在美国是自变量、中国也成了自变量,世界其他小国跟几十年前一样、还是应变量。


作为一个自变量,中国有自己的国情、有自己的经济特色、当然也就能有自己的货币政策,于是也就成了“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行货币政策正常化的国家”,除了美国0利率外,日本和欧洲还负利率呢。



3



中国的独特优势,世界上少有。


13亿规模最大的人口、文化均质的统一大市场,以及由此形成的最完整工业体系——包含41个工业大类、191个中类、525个小类,成为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


大国经济的优势,就是内部可循环。


各区域发展比较优势的产业、生产链的上中下游全在一国之内、13亿人分工劳动制造商品和提供服务……之后大家彼此间交换、相互满足需求。


为什么2008年四万亿印钞刺激经济能够成功?要知道,我国经济总量和大家的财富在此之后迅速攀升……


就是因为人口规模大、工业体系完备。


通过大搞基建,拉动了钢铁/水泥/玻璃等产业、带动上游的矿石/煤炭等资源产业和下游的设计/物流/建筑等产业,再由它们向外扩散到文化/娱乐/电子等消费行业……而在这个过程中、生产全部在国内完成,带动的是国内的经济和国内的就业。


哪怕俄罗斯这样的大国,能通过印钞刺激经济吗?不行。


因为产业链不完备,印钞搞基建时、只能进口别国的钢材和水泥,拉动了别国的生产、白白浪费了自己的外汇。


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后,中国提出了“保持战略定力,办好自己的事”。经历过美国对中兴和华为等企业科技打压、再加上去年疫情冲击影响后,中国提出“要着力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力争重要产品和供应渠道都至少有一个替代来源,形成必要的产业备份系统”。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双循环格局”建设,更是要增强国家的独立自主能力,减少对国外的过度依赖。


经济独立自主、实力越来越强、自变量更强/应变量更弱的情况下,再担心美国政策、日本政策、欧洲政策对中国有多大冲击影响时,就显得太落后于时代。


中国搞了这么多基建、这么多新区、负了这么债务,负担这么重、今后该怎么还债呢?


中国负担的是人民币本币债务,这些债务原则上不用还…只需发新债还就旧债,只要能还得起利息就行了。


更何况这些债务是用于基建的生产型债务,而不是用于福利/养老等的消费型债务,其好处要远大于坏处。


时代已变,老一套的分析理论框架早就该扔进垃圾堆了,只是有些人还没反应过来。


◐◐◐◐●☛█▼▲东方金报网http://www.caao.nET▼▲▼▲▼▲▼▲▼●●●●●●●▼▲▼▲▼▲
在线下载列表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