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米筐投资(微信ID:mikuangtouzi)
作者:菌爷
已获授权转载
要知道,10年前,这个数字才660万,2015年宣称是最难就业季,那个时候数字也才749万。
VJh豪仕阅读网https://www.Haoz.net
腰斩,甚至是臀斩的蛋糕增量,和今年再创历史新高的就业大军正面相撞,对于每一个赤手空拳即将毕业的年轻人来讲究竟意味着什么?3个月了,寝室6个人工作都还没找到,现在很绝望!别提什么岁月静好,科创突围,大国博弈……我就想知道八百多万的就业该怎么妥善解决?
VJh豪仕阅读网https://www.Haoz.net
IMF预期全球经济负增长4.9%,最近跟阿三打了一次群架,湾湾港港也都没有闲着,找事儿不断。当我们不停的在消费这些国际大大大新闻的时候,或许应该把一些注意力放到那些更值得关怀的年轻人。夹在市场生存夹缝中的年轻人,该如何燃起对未来的斗志与希望?不怂/不怵?曾经有一个前浪,在自己家的11米阔景大阳台上,悠闲的躺在摇摇椅里,说什么:“呵呵,又是一群堕落的年轻人。”抛开爹妈背书的少部分,一个无产阶级似的年轻毕业生,如何同时面对经济的腰斩,高房价的围墙,学历的贬值等等N重打击?老龄化的加速,贫富分化的极致,人口出生率的激降,这些不太敢公开怼的现实都在警告着旧的经济逻辑已经走到末路了。让年轻人绝望的国家,不会有什么好结果。这是我说的,而且负全责。炒房客们一直喜欢用人口净流入来作为房价要涨的逻辑,但这种流氓逻辑显然又忽视了存量和增量之间的体量对比。让1单位量的增量去抬10单位量的存量,是不是有点太耍流氓了?那谁你有没有问过后浪的年轻人他们的意愿呢?家里蹲大学毕业的村口大爷说:“这个世界,每一个窝儿里总有窝儿正义。”城市的街头巷尾,多了很多“创业”的小哥哥小姐姐们。拼多多上进货,10块钱20双的袜子,拿到街上卖10块钱15双,倒腾倒腾也能挣个千把块。经济结构的深层调整,对于上游大多数学校人才的需求已经有了天翻地覆改变,经管类的大多数专业,已经不得不面临过剩的命运。学工商管理,学宏观/微观经济学,甚至还学中央银行学,到了市场定价阶段,还真没有工地上把墙砌直的张老哥挣的多。人们曾经向往的写字楼白领群体,已经越来越成为这个社会最大焦虑群体。最近脖子疼,头还发晕,工作3年,年龄还不到30的小刘已经开始失眠了。激进狂奔的城市化,楼市汹涌的20年,有些人坐上了电梯,有更多的人却被历史进程的火车甩下了车。
VJh豪仕阅读网https://www.Haoz.net
世界没有特色与例外,日本的现实《低欲望社会》,也许离我们并不遥远。最近,在大学城卖馍夹菜的村口大爷调查发现:“学生们大多还是很难的,大多数买馍都舍不得加根烤肠的。”当我们一直在眼睛向上看的时候,那群消失在互联网之外的人,那群月收入只有1000块钱的人们,可能才是眼下经济突围的“命门”。城市经济系统周期性的“大姨妈”,那一次不是靠乡村来拯救?从家电下乡到互联网电商下乡,都是向下要市场的逻辑。把大把的金钱继续投向楼市的池子,让已经高达450万亿的楼市上涨10%,所需要耗费的资本何止万亿。而把这些有限的子弹投向那群收入极低的人群,巨大的杠杆效应,所带来的经济增量可能会超过大多数人的想象。从1000块工资涨到1500难?还是上海房价再涨50%难呢?现实的倒逼最有用。讲求效率,我们不得不面对贫富分化的必然结果;但当社会全要素生产率达到一个历史的瓶颈期,适当讲求均衡与公平可能就成了共赢的“单选题”。鼓吹房价的无非是“举着效率的大旗”在喊话,房价上涨也只不过是把资源进一步的交给那些头牌城市,吃的更好,涨的更欢。
但不要忘记了底层的因果关系,没有对资本和年轻人的全国性掐尖的“因”,就没有大城市房价高悬的“果”。就像中国的商道传统一样,达则兼济天下。是一种道德的极高崇尚,又何尝不是这个世界系统自我保全的铁律。有些观点可能会得罪一些人,他们,骂的会很难听,语气也会很不屑。
但朋友们,还请对身边正在艰难爬坡的年轻人多一些鼓励与善待。
在线下载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