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疫情最新消息:确诊6000多例疫情开始放缓 不戴口罩20天迎来疫情拐点(2)
澳大利亚政府已经确定,在大流行期间处于危险之中的人群包括:
70岁以上和65岁以上已患有疾病的人;
免疫系统较弱的人;
被诊断出患有慢性疾病(例如高血压、心脏和肺部疾病、肾脏疾病和糖尿病)的人;
土著居民和托雷斯海峡岛民,他们的慢性病发病率更高。
澳洲政府强烈建议这些人不要(除非绝对必要)离开家,但在第四阶段的封锁中,可以采取更严厉的措施来保护最脆弱的群体。
澳大利亚进入第四阶段的可能性有多大?
没有预言,这很难说。
但是本周五,澳大利亚副首席医疗官Paul Kelly 表示,澳洲可能正“处于风口浪尖”——将感染率降低到“消失”的程度。
此预测基于一个称为繁殖率(也称为“ R0”或“ R naught”)的指数,即一个确诊患者会传染给其他人的比率。
世卫组织最初估计COVID-19的R0在1.4到2.5之间,但根据公共卫生措施的不同,这个数值也有所不同。

Kelly 教授表示,随着诸如社会隔离、自我隔离和检疫等措施开始发挥作用,我们开始根据澳大利亚的案例来研究更准确的比率。
他说: “最理想的情况是,0传播。”
“一旦达到这一点,病毒就会消亡,或者说大流行就会结束。因此,目前澳洲可能正处于这个关键时期。”
他还说,就每日的新增确诊人数(称为增长因素)而言,澳洲目前的状况比几周前要好得多。
根据应急计划,澳大利亚政府将“协调加强措施的立场”,并与州和领地政府合作,“确定何时停止或降级禁令”。
澳洲总理莫里森表示,其中一些措施可能要以某种形式至少持续实施6个月(从3月底开始)实施,卫生部长Greg Hunt周四表示,这些都只是预测。
关键信息:待在家里
这篇报道的中心思想是,我们真的不知道澳大利亚是否升级禁令到另一个阶段——强制要求我们所有人都呆在家里,但是卫生部长和政府官员都在说同样的话。
即使我们拉平曲线,澳洲民众仍被敦促遵守当前的建议,以使每天新感染的数量保持下降趋势。
否则,政府依然有可能会被迫加大执法力度。
不戴口罩的澳洲,为何20天就迎来疫情拐点?
3月中旬那会儿,许多华人传言:澳洲死定了,赶紧跑(回中国)。
因为,那几天澳洲确诊病例突然井喷,每天增加几百例。但很多华人绝望地发现:澳洲政府与老百姓对疫情,就是“不重视”——不封城,不封“小区”,不戴口罩!政府宣布的紧急状态,竟然只是禁止100人以上的聚集而已!
“见过世面”的华人,急得不行。
《马说》的一位同学,孩子在悉尼读书,她称为“困”在了澳洲,吓坏了,跟我说:你们不是维护在澳华人权益么,不是跟联邦政府的官员熟么,能不能呼吁他们戴口罩,封居民楼啊!一定要跟中国学,中国的经验是最有效的!
马律师我也有点看不懂。但不敢这么自信地建议。“我不是这一领域的专家,我不懂”。我一个外行,不敢去与澳洲的首席医疗官争论;也不敢说谁的经验是最有效的。
《马说》只能观察。寄希望于:澳洲的医疗技术水平,也是世界最高之一了;希望他们看似奇葩的“佛系”抗疫,自有他们的道理吧?

疫情禁足令中,澳洲人出门购买必需品,看医生,学习,煅炼,仍然合法。图中罕见出现一位戴口罩的。
但连续几天,是惊心动魄的病例上涨。昨天还几百,第二天一睁眼就上千了!紧接着好几千了!也开始有死亡的了!
新州的卫生部长,甚至向公众宣称:他们一个州,要做好感染150万人的准备!
150万人!
但政府仍然不听华人的建议:将居民的大门都钉上!所有商业都停止!
澳洲政府虽然要求:尽量不要出门。但“生活必须“还可营业,“必要事情”还可以出门,包括煅炼(竟然溜狗也算);“律师事务所”允许开门,因为这属于“生活必属”!

政府的抗疫措施,看似一点也不着边际:国家力量研究的是发钱,一会儿几千万,一会儿几千亿,补助企业,补助失业——很多华人说:都要死人啦,你们还补助什么小生意!
直接防疫措施呢,只软绵绵地要求:少出门,勤洗手,与他人保持一米五距离。还是不戴口罩。就这三样,能抗得了可怕的病毒么?
老百姓也优哉游哉。西人仍然三三两两,跑步、溜狗。虽然新州文化部长,到自己的海边渡假屋呼吸一下新鲜空气,被警察认定“疫情期间非法出门”,罚了一千多澳币,但这个州竟专门规定:疫情期间,民众出门会见“浪漫伴侣”(romantic partner),是合法的!

新州文化部长Don Harwin, 因为到自己的海边渡假屋,还出门购物,被人拍下,警察罚其1000澳币,他也引咨辞去部长职务。
很多华人因此认为:澳洲这么不重视,肯定死定了!
没想到的是:从宣布紧急状态的3月18日起,到了4月1日,澳洲首席医疗官惊奇地发现:确诊病例增长率,从前两周每天30%,下降到了7%!
截止发稿(4月10日),澳洲已从3月中旬每天上涨几百例,下降到只增加了93例,不足一百。
一位西安的清华校友企业家说:澳洲的新冠死亡率也很低,这很好!
目前澳洲的死亡人数是53人。
很多人不解:澳洲不按华人的方法办,为什么也能成功,而没有出现“灾难性”的后果?
《马说》没有答案。但悟出了一个道理:不论什么事情,各村有各村的打法。不一定我们的经验,就一定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许多人身处海外时,常常忘了国情的不同,总是坚持自己的办法才是最好的。
澳洲这一“平衡式抗疫”,可能成绩会更好?即要抗疫,又要兼顾经济活力;即要防止病毒传播,又要保证百姓正常的生活。

这家咖啡馆,写着“我们仍然营业”,不能堂食,但仍可外卖。政府努力保持着小生意们仍然能够生存。
其实,澳洲这样的成绩,华人功不可没。
澳洲政府一步一步升级“禁足”措施,与华人一开始的痛骂,不无关系。自武汉封城以来,华人的切肤之痛,一开始澳洲人确实感受不到,所以,3月初的一级方程式赛事,还打算正常举办,华人社区都炸了锅地骂,结果开幕的当天早上终于紧急取消。
有人问:为什么华人总骂澳洲总理或部长?有人戏答:因为没风险。

某种意义上,澳洲政府是华人的骂声中,渐渐提高了人员流动的限制,不然的话——用澳洲政府的话讲,可能已有5万澳洲人死亡了!所以,澳洲总理前几天还特意感谢华人社区,在一开始作出了榜样!
但不能认为:这显示澳洲政治愚蠢,这恰恰是值得思考之处:因为华人的骂声,能够想骂就骂,还能被政府听到,而且还能采纳。不论骂者贵贱,不论骂者种族,都会使掌权者诚惶诚恐;有人甚至说那位澳洲历史上第一位华人女议员,可能也将华人的痛骂,带给了政府。
这种渠道的畅通,应当也是澳洲快速迎来疫情拐点的原因之一吧?(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