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风:绝不与中国开战!这真是美军最高机密么?
作者 :ヤ洃冭誏 2021-09-19 23:16:01 审稿人 : admin
中美两国许多学者,都认为最近三年是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正常化五十年来,最低谷的时候。
曾经作为中美政治“基石”的三个联合公报,“一个中国”底线,被美国政府和军队变着法的突破。
曾经作为中美关系“压舱石”的全球最大经贸关系,在“贸易战,关税战”的阴影下,走向脱钩边缘。
曾经持“开放”姿态的美国大学,学术界,科学界,也在封锁与歧视的道路上,限制两国“人文科技交流”。
曾经最看重中国“互联网市场”,演出多场“亲华秀”的美国互联网巨头们,成为指责中国“网络攻击”,“窃取科技”的反华先锋。
一夜之间,我们曾经以为的美国内部,能“替我们说话”,有着“共同利益”的盟友,都成了“反华急先锋”。
原本的“亲华资本”变得反华,再加上美国以“反华嘴炮”赚取关注度和流量的反华议员推波助澜,中美两国关系跌到历史最差,来到“热战边缘”!
也就是在中美关系跌到“热战边缘”的时候,美国知名媒体人爆料,去年10月与今年1月,美军最高指挥官,两次“秘密请求与中方军队高层通话”。
美军最高指挥官麦克·米利的电话主旨就一个:美国绝对不会向中国开战!
这两次电话的曝光,引发全球舆论海啸,西方各国都在争议:麦克·米利,到底是美国的“叛国者”,还是美国“宪政的维护者”?
壹、两次电话并非“一人叛国”
在去年11月6日,美国大选结果争议的那几天,北风写下《染血的权杖:起底美利坚的战时总统们》。
这篇文章通过梳理“美国历史上靠战争实现连任”的美国总统,“预判特朗普可能在选举不利时,通过战争谋求连任”。
因为当时国内“没人相信特朗普会有战争倾向”,所以北风这篇文章,阅读与点赞转发,都是历史新低。
可是透过美国记者鲍勃·伍德沃德和罗伯特·科斯塔在即将发行的一本新书中爆料,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麦克·米利与北风有相同的预判。
这本新书爆料,在北风文章前8天,10月30日,麦克·米利主动与中国军方高层通电话。
麦克米·米利在电话中强调:中方无需因为特朗普的过激言乱,产生担忧和预判,美军绝不会向中国开战。
在1月6日美国爆发“国会山风景线”之后两天,1月8日,麦克·米利再次主动向中国军方高层打来电话。
电话强调:美国国会山事件“是偶发事件”,美国总体局面稳定,不会导致与中方的军事冲突。
更加“细节”的是,这位美国资深“四星上将”,美国体制的最高维护者之一,称国会山事件表明,民主有时候是“可耻”的(英语原文有多重翻译,但都是极端负面的形容词)。
可见在美国真正当权者眼里,民主不过是向世界宣讲的,“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他们不屑也不信。
在这则“震惊全球的爆料”背后,我们需要了解两个知识。
第一个,就是“美国参谋联席会议主席”在美国军队中的地位。
根据美国宪法,美国总统是三军总司令,美国军事力量的最高决策者,主管国家安全与军事力量的是国防部长。
可是美国的国防部长历来都是“坐办公室的文官系统”选拔的,不是一线军人诞生的。
美国法律明确:美军参谋联席会议是总统与国防部长的“最高军事幕僚机构”。
从这个法律定位来看,美军参谋联席会议的级别似乎不高?
可是实际上,美军参谋联席会议,是由美国陆海空等多兵种的“第一主官”组成的军事组织。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美军参谋联席会议,一直是美军对外作战的“最高智慧与决策机构”。
说明白点,就是美国总统是“名义上的”三军主帅,国防部长是“文官出身,对外形象官”。
一旦美军对外开战,美军参谋联合会议主席,将是美军作战的“第一指挥官和决策者”。
所以,四星上将麦克·米利,不是普通的军队高层,而是美军对外作战的“第一直接指挥官”。
这位美军的“第一指挥官”,主动向中国连打两次电话,“承诺绝不开战”,当然震惊全球舆论。
明白了麦克·米利的地位,我们都感觉这两个电话“不可思议”,而美国媒体人与退休高官出书,一向“真真假假”,“语不惊人死不休”,那么这两次通话,会不会是“假的花边新闻”呢?
答案从中国外交部的回应,美国白宫,美国麦克·米利办公室的讳莫如深,就能看出,这两次通话,是“真实的”。
这次出书的鲍勃·伍德沃德,可不是“标题党”“造谣党”的垃圾媒体人,他是当年揭露“水门事件”,一举掀翻美国总统尼克松的“资深人士”。
这样的媒体人,背后有足够的“政治资源”与“信息渠道”,拿到这些高层机密。
最近几天,美国两院的议员,民间舆论,都对麦克米利秘密电话是否“叛国”,争论不休。
这个“叛国罪”,有些标题党,没有连贯这本书的上下文。
这本书爆料的麦克·米利电话前,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召开了“秘密会议”,会议的结果,是大家有了“一致共识”,然后才有麦克·米利向中方打电话。
因此麦克·米利向中国军方打电话,不是“个人秘密谍报”行为,而是美军高层开会,集体决定“决不能和中方开战”,然后由麦克·米利向中国电话陈述这个“集体决定”。
贰、“泄露机密”与对美博弈底气
“绝不与中国开战”,不是麦克·米利一个人的“叛国宣言”,而是美军所有军种一把手会议协商后的“一致决定”。
这一“美军机密”的泄露,对全球美国盟友,期待美军庇护的反华势力,形成巨大冲击。
“美军高层集体决定”,体现了美国军队在国会“高调反华”,一线战舰极力挑衅背后,最高决策层的“真实意志”。
这次麦克·米利“秘密电话”事件爆发后,美国政坛多方势力形成混战,这其中,特朗普与“第一反华议员”卢比奥的表态都非常值得琢磨。
特朗普对于麦克·米利,背着他“秘密打电话”的行为,极端愤怒,大骂米利是蠢货,还强调要追究米利的“叛国罪”。
可是特朗普追究的是米利绕开总统与外国军方打电话,违反了宪法,挑战了总统是三军统帅的美国“宪政基础之一”。
特朗普在声明中同时强调,“米利是傻瓜”,“我从没想过与中国开战,中国也知道这一点。”
所以特朗普指责的是“米利的行为”,而不是“绝不开战”的观点,因为特朗普自己也“绝不愿意同中国开战”。
这次共和党内部,要求麦克·米利辞职,要追究叛国罪的声浪最大的,是“第一反华参议员”卢比奥。
可是卢比奥指责的罪名,也暴露了美国反华议员的“真实内心”。
卢比奥指控麦克·米利的罪名是“泄露国家最高军事机密”的罪名。
也就是说,反华最激烈的美国议员卢比奥,也同样认为“绝不与中国开战”是美军“最高核心机密”。
卢比奥的意思是“美军心里这么想,高层这么决策”就行了,告诉中国“就是泄露最高军事机密”。
从中美博弈的角度,美国军队高层两次通话,表明了“不希望误判导致两国战争”的意志。
这一意志是我军用“针锋相对”,“随时可能擦枪走火”的斗争换来的。
必须承认,得到美军最高指挥官,先后两次“绝不开战”的承诺,对于我国在中美全方面各领域的激烈博弈中,有了“底气与决断力”。
有了“中美不会爆发战争”的最后冲突手段,我国就可以在其他所有领域,进行“血战到底”的对抗。
贸易战,科技战,舆论战,金融战我们都不怕,甚至敢于主动亮剑,主动进逼。
怕什么?我全面对抗,寸步不让,你敢掀桌子打仗么?
叁、历史上的“不敢与中国开战”
当然,美军高层承诺“绝不与中国开战”,我们不能有“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心思。
历史表明,中华民族几次“生死存亡”的战争开端,每个侵略帝国最高决策层,都是“不敢开战”的,直到一线军人“获胜成果太迅猛”,国内“主战派”才将“理智派”的声音彻底压下去。
就连揭开中华民族近代“国耻”的鸦片战争,也是最鲜活的“例子”。
关于1840年鸦片战争如何开始,英国高层如何决定参战,北风能够查到“三方面史料”。
网络第一种观点,比较“戏剧性”与“女权主义”。
就是说清朝政府销毁鸦片,限制与英国的鸦片贸易后,英国议会因为是否要和中国开战,势均力敌争论不休。
最后是23岁的英国女王,在议会激情演讲,鼓励军人奋勇作战,开启了“远征清朝”的鸦片战争。
这一说法的流传,“突出了英女王”的形象,流传甚广,但是查无实据。
第二种观点:英国议会以极端微弱的票差,同意向清政府开战
这一观点说:1840年4月7日,英国议会内部进行“是否对清朝开战的表决”,支持向清政府宣战,说清政府“不堪一击”的,以及“反对远征清朝,担心清朝长期稳定统治,战力强大”的,势均力敌。
最后是有“中国通”议员,陈述了清朝“愚昧落后,不重工业科技”的虚弱现状,让英国议会以271:262的9票差距,同意开战,于是因为9票之差,鸦片战争爆发。
这一观点有史料支撑,同时有细节呈现,是过去多年,我国网上“鸦片战争开端”较为权威的描述。
直到最近,北风查到“英国开启鸦片战争的第三个版本”。
感谢对“历史史料较真”的人,在英国议会档案馆对历史资料“解密”之后,进行实地探查。
通过对“1840年英国议会议案表决”的检索,根本查不到“讨论是否对清朝出兵”的表决议案。
1840年4月7日~9日,英国议会确实进行了一个议案表决,这是英国反对党辉格党提出“首相巴麦尊在对华政策上缺乏远见、思虑不周”的不信任议案。
这个议案的主题是“首相巴麦尊仅凭少量英国鸦片商人的描述与对广州周边的少量了解,就做出了对清朝的重大决策”。
最终,这个议案262:271,不信任案失败,等于议会“极其惊险”的支持了首相巴麦尊,这也是我国网上将这个议案解读为“是否同意对清朝开战”的原因。
可史实是,1840年4月,英国首相巴麦尊允许英国一些鸦片商人组成的小型武装,已经在出发进攻清朝的路上。
所以鸦片战争,是英国首相与一小股英国鸦片商人决定的“小型报复战争”,他们的诉求就是重开鸦片贸易。
直到1840年6月,鸦片战争开打,英国军人发现“清朝军队如此不堪一击”,大英帝国内部“要求冷静,清朝很强大”的声音立刻被碾压,英国议会接下来给“远征军”补发“战争军费”的议案,被闪电通过。
率先出战的英国军人早就看不上“议会补发的军费”,毕竟清政府同意的贸易权限和白银赔款是多得多的“绝对利益”。
对“英国如何开启鸦片战争”的三种史料,还无法验证哪一种绝对权威,可是三种史料都体现了同一真相。
就是在鸦片战争开始前,在英国内部高层,“许多人认为清政府统一强大,决不可与清政府开战”。
可是英国一小撮鸦片商人纠集的杂牌军,轻易大胜,让“支持与清朝和平共存”的势力被瞬间抹杀。
在接下来的“九一八事变”与“七七事变”中,日本史料同样有这样的描述。
在这里北风要强调:日本国内许多“放大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是意外导致”的史学观点,是为了对“日本军国主义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这一历史罪恶,进行“翻案和洗地”,北风坚决不赞成这一研究方向。
可是查阅日本公开的史料,在九一八事变与七七事变的第一时间,日军参谋本部,日本内阁的会议纪要,确实有“不同的声音”。
比如九一八事变后,日军高层与内阁并没有“快速占领东北全境”的心理准备与预期。
当时的“日军最高决策层”,或许也有“不要全面侵占东北,引发全面对抗”的声音。
可事实是,日本一线“抢立军功”的军人赌对了,蒋介石政府的不抵抗命令,让他们轻而易举占领了东北全境,这样日本国内“不要与中国全面冲突”的声音沦为笑柄。
在“七七事变”之前,日本高层,无论是军部还是内阁,都有“不扩大派”和“扩大派”的尖锐对立,这是中日史学界都承认的。
在七七事变爆发第一时间,日军参谋本部的“不扩大派”下达了“应避免继续行使武力”的命令,要求通过外交途径来进行接触。
可是在1937年7月11日,日本内阁公布《向华北派兵声明》,表明“扩大派”全面掌权,全面侵华正式拉开序幕。
为什么短短四天,日本内部“主张不扩大”的派系就被碾压失势?还是因为蒋介石政府对抗意志,对抗战力太薄弱。
短短四天,日本军部就从“不要与中国扩大战争”变成“三个月内灭亡中国”。
中国对外战争的第三段历史,是“抗美援朝战争”。
抗美援朝战争,是我国志愿军与日本太上皇,美国五星上将麦克阿瑟领导的17国联军作战。
麦克阿瑟率领的美军轻易碾压了日本,他在日本做天皇,日本国民用自家媳妇犒劳美国军人。
麦克阿瑟发现他们在日本的作为,就和日本军人当初蹂躏中国妇女一样。
美国轻易蹂躏日本,日本轻易蹂躏了旧中国。
那么美国会害怕与“改造后的旧中国军队”在朝鲜开战么?
一个被小日本入侵了十四年,一直打不赢日本军队的中国陆军,在朝鲜战争中,能答应武装到牙齿的“十七国联军”么?
对中国陆军的不屑,让美国军队内部,美国国家高层,不可能有人给中国打电话,承诺“绝不向中国开战,绝不越过38线,绝不轰炸东北”。
中国最终得到了美国的承诺,美国后续七十年,从未与中国陆军有一丝一毫的接触。
为什么?
中国用五次大会战,将美军赶到了38度线以南,中国让美军带着失败的停战协议,灰溜溜的带着十七国联军撤回本土。
我相信美国最高军事指挥官会给中国打电话承诺“绝不向中国开战”。
因为美国军人不是嘴瓢政客,嘴瓢政客忽悠民意,挑动对立,真正上战场,面对人民解放军滔天怒火的是他们。
那是让他们胆寒,绝不敢正面硬碰的力量。
肆、更强军备,更强威慑不能松
毛主席当年“以斗争求团结则团结存,以妥协求团结则团结亡”背后的深层逻辑我们理解的还不够透彻,还历久弥新。
今天,北风又有新的“理解与感悟”。
每逢日本与韩国大选,国内都会有专家分析,候选人里的“亲华派”与“反华派”。
在其他国家,根本没有“亲华派”与“反华派”。
只有“知华派”和“无知派”。
“知华派”是了解中国国家意志的不可挑战性,也明白中国发展的“协同共荣”性,知道亲华的好处。
“无知派”是被人忽悠,不知道得罪中国的巨大损失,以“反华”捞取短期政治利益。
“知华派”与“无知派”在各个国家势力的此消彼长,就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全方面施展影响“成功与失败”的界限。
各个国家,各个历史时期,国内的政治派系,对华政策都是“复杂而又泾渭分明”的。
哪怕在鸦片战争与日本侵华时期,英国和日本国内,老派政治人物里,也有“认为中国强大,避免战争”的势力存在。
最终是“清朝与国民政府的孱弱”,让好战派战果越来越大,和平派也就被彻底碾压。
清政府与蒋介石的“对外投降主义”,就是“以妥协求国运,则国运亡”。
今天的美国,不仅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打电话“宣告绝不开战”,参谋长联席会议副主席,美军“实权指挥二把手”也在前几天公开宣告,美军的核心目标是“永远避免与中国和俄罗斯开战”。
整个美军高层,实际上是“对华团结派”。
那么有了美军高层的承诺,是不是可以“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了呢?
恰恰相反,我们的军备与军力不但不可以放松,还必须强大到配得上美军高层的“担忧与恐惧”。
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副主席不愿与中俄开战的那句话,还有后半句“因为中俄核战争的威胁是全人类的灾难。”
也就是说,美军不敢与中俄开战的一大担忧,来源于“中俄核威慑”,所以中国并不是“绝对安全了”,“可以自废武功”了。
美军对中国的“妥协”与畏战,是朝鲜战争为我国,为人民解放军打下的军威。
中国军队的强悍军魂,越是美国老派军人,传统将军,越是忌惮,越是承诺绝不开战。
这是我国“用斗争求团结,则团结成”的结果。
可必须看到,当今美国,一线作战的无人机,招兵都是高中毕业的“游戏迷”,这帮18岁的狂人,扫射阿富汗的平民和儿童,就仿佛在玩“吃鸡游戏”。
这些一线军人,对中国传统军事实力的“敬畏”远逊于高层老将军。
因此未来中美一线军队摩擦的可能性依旧存在。
所以我国的一线战力,一线军备,能否在第一时间将“对华疯狂开战派”打趴下,是关键。
如果一线作战单位,“像九一八那样”一击则溃,那么美国国内“对华和平,绝不开战”的势力,会瞬间灰飞烟灭。
只有我国将“一线摩擦”的敌对势力,打疼打崩溃,美国国内“对华友好”的势力,才能获得更大的话语权。
因此,“以斗争求团结,则团结存”的深层内涵:是敌对势力内部,有对华侵略派与和平友好派。
以妥协求团结,则侵略派势力扩张,友好派被剿灭,旧中国难逃亡国命运。以斗争求团结,就是用斗争击溃侵略派,才能让对方内部的和平对话派掌握话语权,最终和平才会到来。
美国军方高层的“理智声音”,是中美博弈的积极因素,但是不能成为我们放弃军事备战的理由。
我们准备越充分,抵抗越强硬,“美国理智派”才最终站得稳!
我们自身军力强大,才能迫使“绝不与中国开战”成为美国永久国策!
在线下载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