戍天九思:新动向:警惕拜登政府“小院高墙”式技术脱钩!
作者 :傷撕心裂肺 2021-03-04 17:10:38 审稿人 : admin
这让笔者想起美国智库建议拜登政府对华采取“小院高墙”式精准技术脱钩战略,这是否意味着“小院高墙”式脱钩战略的开始呢?
美智库建议对华采用“小院高墙”式技术脱钩
这是由美国加州大学21世纪中国研究中心和美国亚洲协会两家智库,在《应对中国挑战:美国科技竞争新战略》报告中提出的,还是美国国会共和民主两党授权的命题作文。
该报告强调“技术脱钩”一条重要的指导原则是“小院高墙”。报告称特朗普那种大范围搞“技术脱钩”弊端太多,美国应该把管控的技术和产品范围大大缩小,要盯住对未来发展、对国家安全真正关键的技术。这就是“小院”。然后,把政府的行政力量和执法力量投入到这些少量技术的严格管控上,这样效率就高多了,而且因为涉及的技术范围很小,所以也容易和盟友沟通,可以通过美国的联盟体系形成全球性的技术防护屏障,而不是美国一家力量在单打独斗。这就是“高墙”。
报告还称,这种“小院高墙”式技术脱钩能够最大限度地保证美国的利益,不光能够更有效地保护美国短期的利益和安全,而且还能最大限度地保持全球技术创新体系的开放性,保证美国长远的技术优势。
可见,“小院高墙”脱钩战略,一方面延续了特朗普政府时期的科技战态势,另一方面又追求精准打击,希望达到既打击中国高科技,又得到市场和利益的目的,算盘打得不可谓不精明。
拜登政府会怎么调整中美“技术脱钩”?
从很多美国智库报告和拜登政府各种场合的表态看,有三个基本趋势。
1、加强和盟友协调。特朗普政府去年说在芯片供应上涉及美国技术的都要管制,都不许卖给华为和其他中企。如果要卖,必须得到美国政府的特别批准。结果具体执行的时候,特朗普搞了灵活处理,就是美国政府这个特别批准只发给高通这些美国公司,其他国家一律不给。所以就造成了一个很可笑的局面:美国说大家都不许卖给中国,结果它自己卖,该赚的钱还是要赚。盟友的意见很大。现在有消息说拜登下一步会放弃这种做法,算是加强与盟友协调。
2、调低“技术脱钩”的地位。无论是拜登政府还是特朗普政府,与中国展开技术竞争这一点是不会变的。在特朗普的竞争战略里面,“技术脱钩”基本处于首要地位。因为特朗普的思路是“聚焦对手”,就是集中精力打击中国,把中国压下去,美国自然就赢了。但是,现在很多美国大智库报告强调“关注自身”。因为打败中国未必就意味着美国胜利,历史上把对手干掉后自己也垮了的例子太多了。所以关键是美国自己要快速发展,发展才是硬道理。
美国智库报告认为,衡量科技能力不仅要看研发投入总量,而且还要看研发强度(即研发总投入占国家GDP的比例,该指标比研发投入总额更能反映一个国家对技术研发的重视程度)。报告称,过去20多年,美国科技研发强度几乎没什么增加。而其他一些国家特别是中国在这方面增长很快。
在过去20年里,中国总体研发投入从占GDP的0.9%增加到了2.2%,完全是跨跃式的。而美国在全球研发开支中所占份额从2000年的37%下降到了2017年的25%。报告说,如果这个趋势不改变,那么10年之内中国的研发总投入将超过美国。
3、加强“技术脱钩”精准化。新美国安全中心今年1月出台了《掌舵:应对中国挑战的国家技术战略》报告,除了强调增加投资、人才战略、企业政策、和盟友合作等自强战略外,对如何实施“小院高墙”式技术脱钩讲得更细。
强调美国在技术竞争当中没有必要在所有的技术领域处于领先,因为不可能有那么多的资源,所以美国在技术领域必须有一个优先顺序。具体有四大类:
第一大类是“引领前沿”科技。一方面是核心技术。即可以支持经济和军事优势的基础性技术,包括微电子和人工智能。另一方面是颠覆性技术。即这个方面的突破可能改变整个游戏规则的技术,如量子计算。这些“引领前沿”技术是美国最优先的发展对象,这类领域美国必须全力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也就是说,美国会不惜代价力争第一。
第二类是 “世界级别”。就是在这个领域美国要成为世界最先进的国家之一,注意多了个“之一”。换言之,保级就行。这类技术包括电信技术、生物技术。
第三类叫“快速追随”。即在这类技术领域美国必须拥有强大的能力,但是可以允许自己在一开始不处于最先进行列,保持跟进就可以。但一旦有需要或者出现突破,美国就可以集中力量迅速追上。
第四类技术叫“超视距”。意思是这些技术还在地平线以外,你还不知道它们会导致什么样的可能性,具体指的就是基础研究,需要美国长期保持高强度的投入。
这四大类技术是美国技术发展的优先顺序,但同时你也可以把它看成是和中国保持所谓“技术脱钩”的优先顺序。在第一类“引领前沿”的技术领域,美国是要不惜代价成为第一的,所以必须和中国严格“脱钩”,包括相关的知识、信息、软硬件产品和人才。到第二类、第三类,和中国“技术脱钩”的强度可能逐步递减。
报告特别强调实施“小院高墙”战略,出口管制的真正对象是技术,不是产品。具体到与半导体芯片相关的出口控制,美国真正的目标是要防止中国尖端半导体设计和制造的本土化,所以最关键的技术出口控制应该是制造芯片的设备和技术,而不是那些芯片本身。简单地说,芯片可以卖,光刻机不能卖。
中美全面技术脱钩:美国不堪承受的代价
当前,美国国内对中美“技术脱钩”如何评估?
今年2月,美国全国商会中国中心出台的题为《理解中美脱钩:宏观趋势与工业影响》报告,报告对航空工业、半导体工业、化学工业和生物医药业这四大领域进行了专门分析。
该报告首先分析了美国在半导体工业方面的担心和中国的所谓威胁,但结论是:“技术脱钩”解决不了问题。
报告指出,中国是全球半导体销售最大的单一市场。2019年购买了705亿美元的美国半导体,约占美国公司全球销售额的36.6%。半导体行业的研发投资率大约是销售额的30%。可见,美国半导体技术研发费用有相当一部分钱来自中国业务。
如果按“技术脱钩”的路子走下去会怎么样?报告用模型分“部分脱钩”、 “全面脱钩”作了计算。结果是:在“部分脱钩”的情况下,美国半导体的全球市场份额将下降8%,而“全面脱钩”的情况下将下降18%。这样一来会产生很大的连锁反应,美国半导体企业的研发支出将下降5%到24%不等,这对美国技术创新能力就是一个相当大的打击了。
报告说,考虑到半导体市场实际上是在不断扩大的,预计2027年到达到7300亿美元,比2018年增长50%多。这样,按这种动态计算美方的损失还要再加上机会成本,就更多了。
美国商会报告还指出了一个很重要的后果:中美“技术脱钩”最终会导致一个分裂的全球半导体生态系统。美国二战后全球技术的领导地位和这样一个生态系统是牢牢绑一起的,一旦这个大环境不存在了,中国的技术升级当然会变慢,但美国在新技术发展方面的龙头地位也会受到重创。因此,报告的最终结论是反对中美“技术脱钩”。这篇报告代表美国商界主流意见,拜登政府不得不重视。
由此可见,无论是特朗普的“全面脱钩”,还是拜登“小院高墙”式精准脱钩,注定都是一场以邻为壑的自杀式战略,必然导致杀敌一千、自损800。
这让笔者想起当年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实施“囚笼政策”时的情景,当美国对华科技战由“全面脱钩”转向“小院高墙”式精准脱钩时,说明美国正由全面进攻转为重点进攻,美国已开始黔驴技穷,中美战略博弈态势已转入战略僵持阶段,此时固然是最困难、最危险的时候,但谁坚持到最后谁就是胜利者,闯过难头就是路!
在线下载列表
上一篇:每日怡见:难民内循环,欧盟为自己掘墓 下一篇:盛唐如松:以色列的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