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TXT电子书,就来曹操读书

微信
手机版
TXT电子书

枫叶君:疫情中复工复产开始,鱼与熊掌都想要,怎么办?

作者 :南城北苑有条狗 2020-02-13 21:28:22 审稿人 : admin

  疫情中,日子还得过。“躺在家里睡觉就是给国家做贡献”,这只是调侃,保鲜期也就几天而已;如果真的全民都躺在家里,那还不很快坐吃山空?光想“葛优瘫”的滋润没用,葛大爷有一句台词才更扎心:“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啊!”

  也别说,这段时间在家呆久了,乐感真提高不少。那天也不知怎么就突然想起刘欢的那首老歌《心中的太阳》,“下雪别忘穿棉袄”,“天晴别忘戴草帽”,歌词直白又朴实。可是,戴草帽容易,戴口罩就太熬人。毕竟,被隔离,甚至不幸挂掉,和脸让太阳晒得特像劳动人民有本质的不同。

  还有孙楠的那首《你快回来》,唱的好像就是今天:“没有你,世界寸步难行,我困在原地,任回忆凝积,黑夜里,祈求黎明快来临……忧伤反复纠缠,我无法躲闪,心中有个声音总在呼喊:你快回来,我一人承受不来!”

  现在听这首歌,尤其是那句“你快回来”,我脑子里出现的不是年轻时英俊潇洒的陆毅,而是一个个愁眉苦脸、望眼欲穿的老板,尤其是广东和长三角一带的中小型民企。

  是,别说一个人,全国也承受不了。14亿人口的国家,果真人人都猫在家里看电视,喝茶,吃饭?如果都这样的话,用不了多久,水电没了,饭也肯定吃不上了。

  所以,还得复工复产,大家返回工作岗位,在疫情当中开始各行各业的正常运转。用官媒的话说,一手抓防控疫情,一手抓复工复产,两手抓,两不误。

  现在的中国正在面临两线作战:在抗疫方面,必须打赢这场严峻的阻击战,否则不断减员,复工复产必将受到影响;另一方面,复工复产也必须有序进行,特别是在某些与抗疫密切相关的行业,只有这样才能保障疫情防控物资的供应,否则,经济运行受阻,迟早会削弱阻击疫情的战斗力。

  很明显,这是一个鱼与熊掌的关系。孟子当年面临这个难题时,他的逻辑是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所以说:“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现在,全国在疫情中开始复工复产,则不是取这个舍那个的问题,而是既取鱼又要熊掌,哪一个都丢不得。难度,也就在这里。

  据《经济参考报》报道,东方日升新能源股

份有限公司2月10日正式复工,现在员工每天上班多了必备的“三部曲”:戴好口罩、帽子,酒精免洗洗手液消毒擦拭,测量体温正常后方可入内。

  对企业来说,做到这一点并不太难,但是,考虑到潜伏期,甚至个别情况下长达三个多周的潜伏期,以及有人可能没有明显症状,这种措施可以防止大多数情况下的病毒传播,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却很难保证不出现聚集性感染。

  两者都想要,必定有风险,怎么办?小时候小孩子遇到这类问话,总是顽皮地答“拿蒜拌”。其实,大蒜要是能杀死病毒就好了。实际是难办得很。

  虽然有很多企业陆续复工,但在某些城市,工人们依然受困,无法重返工厂;写字楼依然没有灯光,因为企业要求员工在家办公。从前热闹的商场里也是空空荡荡,为数不多的几家店铺开门营业,无聊的店员借玩手机打发时间。

  有一家果汁糕点店在营业,两名记者走进去问老板复工情况。他们问,平时店里一天能卖出多少杯果汁,现在能卖出多少。老板回答,平时一天大约能卖至少二三百杯,而今天都大半天了才只卖出去两杯。记者惊讶地说,那才只有从前百分之一的销量啊。老板听后苦笑说,是,这还得把你们二位今天的消费算上。

  罗晓英是广东一家摩托车消声器工厂的老板,他说到现在还没有一个工人能回来工作,工厂停工已经快一个月了,不知道这种情况还要持续多久。

  浙江海康生物制品有限公司2月9日终于拿到了获准企业复工的文件,开始紧锣密鼓地对生产设备进行消毒。总经理沈荣杰说,由于目前有些工人没有返岗,公司将不得不安排部分行政人员补充到生产一线。

  自疫情爆发以来,凶险的病毒和蔓延的疫情,让全国人都把防控疫情当成了第一要务。可是与此同时,另一条战线也在吃紧。从1月23日武汉封城开始到现在,时间已经过去了

三周,如果考虑到过去一年多来中美贸易战的影响,即便不看具体统计数字,也能想象出当前中国经济放缓的速度和面临的压力。

  另外,说好的拐点目前还没有出现,想在复工中支撑经济,在经济运行中做好疫情防控,这其实就是想在二者之间走钢丝,以最大的努力来求得它们之间的平衡。

  新冠病毒来得突然,加上武汉和湖北情况严峻,这使得其它各地方的党政大员们顿感“守土”责任重大,因此针对本地区的疫情防控都使出了大招狠招。可是,招太狠了也有反弹和副作用,实际上,国家发改委和其他部门的疫情报告已经显示,针对疫情管控的某些措施似乎正在超过合理范围,有些已经开始损害到正常的经济运行。

  可以合理推断,这种表示来自于高层对过于严格的防控措施可能对经济造成威胁的担忧。2月11日,在国务院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在北京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秘书长丛亮提出,对于疫情比较轻的地区,要在巩固好防疫有利形势的前提下,“合理设置防护标准,努力创造条件,尽快实现全面复工”。

  “尽快”二字透露出,国家对于企业有序复工复产的迫切心理。道理很明白,整个经济是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如果某一个链条卡住,最后的结果可能导致整个经济的运行都会出问题。

  在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司司长欧晓理甚至明确指出,将严格制止以审批等简单粗暴的形式限制企业复工复产的做法,有关部门应该用更多时间和精力帮助企业解决疫情防控和开复工中遇到的问题。这和“尽快”二字透露出的迫切心情是一样的。

  可是,着急的不只是政府,中小企业恐怕更急。办企业的人都盼着每年有个好开头,可是2020年却是极糟糕的模式开启的。中美贸易战造成的关税压力还没接触,疫情袭来再度令形势雪上加霜,很多企业面临供应链和资金链断掉的危险。

  物价是经济形势最好的晴雨表。口罩和消毒液涨价只是冰山一角,事实上,疫情在春节期间将大街上的车流量和人流量急剧减少的同时,却令物价快速走高。据国家统计局在2月10日即全国复工首日公布的数字,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5.4%,创下8年来最高,大幅高于预期。

  企业生产量减少和放缓,势必导致消费品供应的减少,而目前各地为抗疫所采取的各种交通管制和检查措施,又不可避免地加大了物流成本,这些成本最后都会汇聚于产品本身,推动物价走高。而消费价格指数持续上涨则会加剧通货膨胀,影响经济的稳定运行。

  疫情的爆发使两大类行业惨不忍睹,一是餐饮业,二是旅游业。除此之外,有很多其它实体生产企业也面临困境,由于复工复产不能尽快实现,企业的营收将会受到严重打击,甚至很多中小企业会面临倒闭的风险。而企业倒闭则会带来债务问题,会波及到银行体系,从而诱发金融行业的系统性风险。

  面对疫情,人们不止一次谈到“蝴蝶效应”。这并非夸张,一个武汉新冠肺炎病人的干咳和发热,与实体企业倒闭以及金融风险,就这样看似无关却实则环环紧扣地联系到一起。

  复工复产,最怕的就是疫情扩散,特别是对劳动密集型企业尤其如此。因此,人们特别盼望出现专家反复提到的疫情拐点。有个较为流行的观点是,当气温升高后,比如摄氏20多度以上时,病毒将有可能慢慢消失。就连美国总统特朗普也在2月7日发布的推特上表示:“我希望随着天气变暖,病毒会变弱并逐渐消失。”

  温度升高的确对很多流感病毒和冠状病毒有抑制作用的,但这能否对新冠病毒同样有效,因为目前尚无研究与实测数据。比如,新加坡是热带城市国家,现在气温已经达到30多度,仍然出现了30多例确诊感染病例。因此有专家认为,还是要以主动控制为主,不能等待病毒自己的减弱消亡。

  而从防控来说,企业有困难,交通部门也必须堵住漏洞。据凤凰网报道,2月11日8时许,一名湖北籍女子为返沪复工,将自己藏身于朋友车的后备箱中,企图避开检查进入上海,但在G60攻速公路公安检查站被警方查获。该女子称,她这样做是为了避免返沪后被隔离观察14天。

  虽然媒体报道说这是上海首例,但是之前有没有来自重点疫情地区的人混入上海,并不得而知。如果有类似的情况没有被查获,那企业面临的风险就会增加。

  企业虽然急于复工,但是面对疫情也都十分谨慎。例如,日前,鸿海旗下富士康的郑州和深圳这两个产区已经取得复工许可。但即便如此,目前两大主力工厂复工的返工率或只有10%。

  为做到防疫措施不出漏洞,公司不仅在深圳厂区自建口罩产线外,而且还跟进导入大数据分析、智能红外热成像体温监测系统等应用。据传,鸿海虽要求疫情最严重的湖北员工不要返回工厂,但员工仍须每天向经理汇报自己的健康状况,若遵守规则的员工将照常获得报酬,否则将面临重罚。

  企业如此,那么地方政府呢?可以说,政府比企业更谨慎。在过去的一个月里,武汉乃至湖北的严峻形势令其他任何省份和主要城市都不敢有丝毫大意,没有任何地方的主管官员

愿意看到自己辖区陷落成第二个武汉或湖北。因此,他们对企业复工的谨慎态度可想而知,这在外来务工人员集中的发达城市和省份,比如广东和江浙一带,表现得最为明显。

  对于这一点,媒体已经注意到。资深记者、央视财经评论员刘戈日前在一篇题为《不要把复工和“抗疫”对立起来》写道:“总体看复工等情况并不乐观。一些地方将防控疫情和复工对立起来,试图通过严控企业复工来达到防控疫情等目标。”

  可是怎么消除地方政府的担忧呢?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听起来很美好,但是在实际中进行操作却有很大难度。这就好比你对一个给你装修房间的人说既要高档又要省钱,可是对对方来说这却是一对矛盾,他可以很容易高档,也可以难度很小地帮你省钱,但是,要二者并举却绝非易事。

  春节期间,人们听到最多的是不要聚集,可是现在要复工复产了,这“不要聚集”还怎么实现呢?唯一的办法就是严格地采取各种防控措施。而从逻辑上来说,减少聚集的要求让位于复工复产,只是因为经济不能在“躺在家里睡觉就是给国家做贡献”的非逻辑假定下扛下去,因此只能二选一,而这个二选一是带有一定风险的。企业和地方也正是在这个风险面前心存顾虑。

  上班族也有矛盾心理,他们知道留在家中相对安全,可是不复工复产吃什么?于是有人只能通过百分比自我安慰:新冠肺炎的死亡率只有2%到3%左右,而每个人都要养家糊口,特别是要还银行房贷,如果不复工,完蛋率则是百分之百。所以还是走出家门,在“你快回来”的呼唤中走向各自的工作岗位。

  面对防控疫情和复工复产的矛盾,政府、企业和个人都有各自的苦衷,而“共克时艰”恐怕是唯一能够连结这三方的词汇。希望我们能够超越孟子,在钓到鱼的同时,回头看到熊掌已经炖在锅中,冒着热气,芳香四溢。

◐◐◐◐●☛█▼▲东方金报网http://www.caao.nET▼▲▼▲▼▲▼▲▼●●●●●●●▼▲▼▲▼▲
在线下载列表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