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时代环球时事解读.时事漫谈》2019年12月09日
作者 :灯火未阑人散 2020-01-23 14:43:49 审稿人 : admin
【综合消息】据相关媒体12月2日报道,据韩国国际广播电台报道,韩国青瓦台表示,韩国总统文在寅12月1日下午,同新任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通电话,讨论韩国和欧盟关系发展方案以及地区局势等问题。
李克强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通电话
【北京消息】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2月1日晚应约同欧盟委员会新任主席冯德莱恩通电话。
李克强祝贺冯德莱恩履新,积极评价当前中国同欧盟关系的发展。李克强指出,中欧互为主要合作伙伴,都坚定维护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中方始终坚定支持欧洲一体化进程。中欧双方着眼广泛共同利益,加强战略沟通,深化全方位合作,有利于中欧,也有利于世界。
●中国对“广发英雄帖”的欧盟新“掌门”有自己的看法
【新闻素材】对华政策一贯不太友好的信任欧盟“女掌门”冯氏,上任伊始便“广发英雄贴”。
就中欧之间而言,电话打过去也好,电话打过来也罢,如果从纯粹的外交层面似乎无可厚非,但在东方时事解读看来,欧盟想要插手朝鲜问题的险恶用心(目前主要集中在传统安全层面)可谓早已有之。
显然,这次李克强总理应约与其通电话充分表明,至少在中国层面,对其人,对欧盟,中国是有自己的看法的。
●即便在中西“半撕破脸”的状态下,欧盟仍然不敢在非传统层面与美国一起全力对抗中国
需要指出的是,之所以欧盟涉足朝鲜问题的频率越来越频繁;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在西太方向,在面对中国实力辐射下日益增强的影响力,美国已经独力难支。除了一个着眼于南亚而暂时不敢得罪的朝鲜,还有两个越来越难控制的“盟友”,日本与韩国,它们各自、甚至印度都在谋求与中国缓和双边关系。而对于美国而言,压力最大的来源仍然是中国,因此,随着欧盟在传统安全层面的跳出,从某种意义上说,中西已处于“半撕破脸”的状态。
所谓“半撕破脸”是从西方或欧美整体的角度而言,一方面,是中国与美国、欧盟目前在传统安全层面高度对立,另一方面,在非传统安全层面,是中美贸易战仍在进行,但欧盟至今未敢在非传统安全层面全面跳出补刀中国,因为欧盟(西方)知道,一旦如此,则意味着中国与西方之间的全面摊牌。
●提前进入“全面摊牌”阶段,西方首先遇到的就是“一蹦三尺高”的俄罗斯
而对西方而言,其至今无法承担全面与中国最后摊牌带来的巨大战略风险,否则,就后果而言,首当其冲的或将是中东地区将会有巨大变化:此前在中东“没有私利”的中国或会通过自己的方式、将目前已经“基本收口”的中东局势彻底搅乱。
而所谓中国自己的方式意味着中国的反击将是一种“复合形式”的反击,即是基于传统安全层面与非传统安全层面的综合性的反击手段。
值得强调的是,一旦中东局势被“非传统安全层面”的手段而彻底搅乱,则西方的金融市场或也将成为“重灾区”,甚至率先爆发规模与破坏力绝不会比次贷危机要小的金融危机,这将极大的让俄罗斯消除其西方对俄罗斯发起致命金融攻击的后顾之忧。
届时恐怕首先“一跳三次高的”就是,至今仍然没有被西方实质性消化的、之前被西方压制太久的、且在中东仍有一定存在和影响力的俄罗斯。需要提醒西方的是,在诸如乌克兰、格鲁吉亚等这样的地方,“颜色革命”的手段可不归西方的独家所有,俄罗斯一样会用!
●相比西方,中国的“经济内循环”及其升级过程将非常高级
显然,以上就是为什么欧盟至今仍然未敢在非传统安全层面跳出、与美国一道全力对抗中国的根本原因。
所以默克尔所谓的“不能孤立中国”,显然就是指向这层意思。事实上,单纯从经济上讲,所谓孤立中国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孤立他们自己。
相比西方而言,中国的长三角经济计划、大湾区经济计划、湄公河经济计划、大西北经济计划、东北振兴计划、东北亚经济一体化冷启动等等可都在紧锣密鼓的准备之中,届时有5G与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等加持的中国经济内循环的升级过程将是一个非常高级、高效的升级过程。
●西方在南亚破局的问题上是否也有“三而竭”的情况呢?
问题讨论到这里,我们不禁想到了《曹刿论战》中的一句名言: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有趣的是,西方自2019年2月开始到现在,可以说、已经三次在南亚问题上临门一脚又裹足不前,那是否应验了“三而竭”呢?而俄罗斯是否也是看到了这一点,才转身和中国去搞战略稳定磋商呢?
●以香港问题为例,其本身对西方而言就是一张“打废”的牌
事实上,在东方时事解读看来,真正促使俄罗斯转身和中国去搞战略稳定磋商的原因,是在11月14日之后,西方再次于香港问题上“往后退”、这一情况,对11月15日迈出危险第二步的俄罗斯的影响比较大。
关于香港问题,东方时事解读想要额外强调的是:
第一、今天的香港问题对于西方而言除了能够起到“恶心”中国的作用,恐怕其它什么作用也起不到。
第二、在经过袭击警察、议员遇刺、香港高法僭越全国人大权利以及香港选举之后,一些隐藏较深的各路人士充分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包括其中所谓的“建制派议员”,这对于日后中国彻底解决香港问题创造了有利于条件。
●香港那些至今仍“自我感觉良好”的人士恐怕未来的结局并不乐观
第三、对于香港的某些“赚了一些钱准备逃”的人士,我们的建议是不妨将其挤出香港,让其在香港没有容身立足之地,让他们逃,逃到他们的“主子”那里去。而在东方时事解读的评估中,一旦俄罗斯被中国推上被西方实质性消化的快车道,西方恐怕首要做的就是与中国全面缓和关系,届时这些资产早已经被吃的毛干爪净的“外逃人士”恐怕首先就会被他们“主子”当成政治牺牲品处理掉。
第四、通过将这些所谓“至今仍看不清形势自我感觉良好”的人士的“叛国行为”以及被他们“主子”处理的过程作为典型反面教育案例教育更多的香港民众,起到“诛心”的效果。
●如何理解中国在某种层面上已经具备了某种优势
从香港在中西战略博弈中战略作用的转变,我们可以初步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中国已经在某种层面上已经具有了某种优势,且让中国在面对“半渡而击的动态评估”问题上具有更高的容错度。
这种优势目前暂时当然还有限,总体上、中国仍然是处于一种被西方“围攻”的态势,但即便如此,因为目前中西双方实力的此消彼长,这种优势更多的体现在:虽然西方仍然在“围攻”中国,但这种“围攻”的气势、不仅正在慢慢消解于无形之中,且中国正在尝试(正式动作前的准备与热身)着做“必要时、四面出击”的相关准备。
●即便欧盟夹持,朝鲜半岛“打枪、打炮”的主动权也不在韩国或美国手上
在这个层面上、再去看欧盟这个时候通过与韩国总统通电话的方式、再次强调其在东北亚问题上的存在感,东方时事解读想要额外说明的是,在欧美合流之前,作为国际社会的欧洲,当时其想要在东北亚问题上有所影响,是中国欢迎的,却是美国所极力反对的。而在欧美高度合流的今天,其在东北亚方向再次跳出,则是从传统安全层面对美国的战略策应,是美国欢迎的,却又是中国极力反对、且保持高度警惕的。
不过即便如此,有欧盟在传统安全层面的加持,似乎也并没有扰乱“自由行动”朝鲜的分毫节奏,欧盟的加入并没能阻止朝鲜的炮击、大口径火箭炮试射,仅仅是让美国显得不那么过于弱势、孤单而已。这再次证明东方时事解读多年前的一个观点,即:朝鲜半岛“打枪、打炮”的主动权不在韩国,也不在美国手上,而在朝鲜的手上。
●关键时刻中国或从南亚问题上“脱先”
可以说,国际社会目前在东北亚问题上仍然是处于某种“战略防御”的状态,还没有展现出主动攻击的姿态,即便如此,西方仍然显得捉襟见肘,在南亚破局问题上持续着愈发困难,这也是为什么西方仍然想要极力示缓东北亚的主要原因。
这也就意味国际社会在关键时刻、已经可以考虑在南亚问题上“脱先”而从其它方向,比如东北亚方向进行反击,而基于这个层面的反击或将不仅仅局限在香港问题上,还会将港币与美元脱钩、将美元挤出亚洲市场、甚至解决台湾问题等一并打包处理。
●在朝鲜的战略掩护下,中国或通过解决台湾问题“反弹琵琶”实现南海的绝对控制
形势发展到今天,某种意义上说,西方手中的战略资源已经“很是不够”了。在此之前,朝鲜只能在东北亚方向对西方进行一种单纯的战略牵制作用,而随着目前中西绝对实力与相对实力的此消彼长,在朝鲜的战略掩护下(中朝领导人深度沟通后),必要时,中国已经有能力将整个西太安全框架彻底冲垮。换言之,届时中国的“南海战略”或通过中国主动解决台湾问题的“反弹琵琶”的方式加以实现。即原本将日本、台湾等问题一并打包处理的绝对控制南海战略,将因为中国在朝鲜的战略掩护下,以或主动解决香港问题、甚至台湾问题,继而直接冲垮西太安全框架的方式,从“反弹琵琶”的形式去实现所谓的“绝对控制南海”。
当然这些也与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中国在南海战场建设上不断取得的成果有关,中国目前在南海可以集结的战略资源已经不是昔日几个“吊脚楼”(岛礁上的警戒哨卡)能比,早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事实上,这种变化 早已出现,只是在中美贸易战之后显得更加明显,这也是大约1年多之前,东方时事解读开始强调“现在可以开始讨论武力解放台湾问题相关话题”的主要原因。
●中国在开始讨论解放台湾问题的时候,西方仍然在南亚问题上绕圈子
显然,在中国已经可以开始讨论通过传统安全手段解决台湾问题,武力拆解西太安全框架的时候,急需“一个稳定的西太安全框架策应”的西方南亚战略,在南亚破局问题上仍然在鼓足不前,这就令其南亚战略给人一种“洞庭湖里吹喇叭”,看似响的宽,实则绕圈圈……的感觉!
就国际社会与西方的实力对比变化而言,需要强调的是,首先,中国是正义的一方,是基于自己核心利益的自卫一方,是在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其次,在中国的周边,虽然西方仍然掌握相对霸权,但就全球而言(俄罗斯还有被西方实质性消化,伊朗也没有彻底压服,还有那么多国家要颠覆,要控制),西方的战线拉得太长了,以至于在中国周边地区已处于相对劣势。
从战争潜力看,中国一家的工业制造能力已经超过后面二到九家之和(如果今天美国制造业仍然是中国两倍规模的话,则局势绝不会是今天这样),这一“真正实力”的对比,恐怕双方的决策者无法将其忽略的。
所以,在西方看来,即便是类似菲律宾这样的战略要点,美国也无法通过“霸王硬上弓”的方式、也就是侵略的方式,强行在菲律宾建大规模建设永久军事基地。正所谓,美国在菲律宾有很大的影响力,中国在菲律宾同样有很强的影响力。而“搞事”的本领,谁又不会?因此,上述那种局面一旦在菲律宾、或其它国家出现,将意味着美国或被中国以优势战略资源给活活耗死。
●再次强调军改胜利阶段性完成意义重大
目前的西方绝对实力和相对实力下降的很厉害,尤其以美国在东北亚方向愈发独力难支的现实彰显的更加明显。而东方时事解读提出中国或在“半渡而击的动态评估”问题上的容错率已经出现,甚至会慢慢提升、就是以这种实力的此消彼长为前提而提出的。
而这种实力的此消彼长,对中国而言与这些年扎实坚定的战略准备密不可分,
在东方时事解读看来,这种准备可以分为两块,一块是国内的,比如群众路线的坚定践行,另一方面是国外的,比如南海战场的扎实建设。对于前者而言,最关键的就是中国军改的完成,如果到目前为止中国的军改仍然没有阶段性完成或者只是刚刚开始,那将意味着中国或面临巨大的战略风险之中。显然,以9月30日国家领导人集体瞻仰毛主席纪念馆以及70周年大阅兵展示建军军事成果为标志的中国军改之“告一阶段”,意味着中国终于可以腾出手来取集中解决其他问题,无论是国内的(如金融反腐、香港问题),亦或是国外(比如,南亚破局)的。
●从根本上彻底打到西方金融霸权之日或将是多极化世界真正开始之时
可以说,中国的相关准备永远在路上,只要没有最后摊牌,只要没有从根本上彻底打掉西方的金融霸权,中国的相关准备就不会停歇。需要再次强调的是,从根本上彻底打掉西方金融霸权不代表最终全面打倒西方邪恶势力,而是从真正意义上说世界的多极化将会就此开始形成,那个时候,在东方时事解读的评估中,将是中国正式向外实推一带一路的时间点。
在线下载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