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TXT电子书,就来曹操读书

微信
手机版
TXT电子书

从商业模式谈大明的航海时代,全新角度看中西基因上的根本差异!

作者 :款项兄弟 2021-12-10 07:47:29 审稿人 : admin

来源:一个坏土豆 ( ID:iamhtd )

第一部分:大明将一手好牌打得稀烂吗?

第二部分:郑和下西洋的商业模式,核心产品是什么?

第三部分:常规的贸易,为什么大明赚不到钱?

第四部分:为什么欧洲的商业模式就能持续?

第五部分:近代中华文明的扩张性上为什么不如西方文明?

第六部分:东南亚为什么没有进入中华文明圈?

第七部分:中华文明的重塑与复兴;


01


从1405年开始到1433年,大明派遣郑和进行了7次海上远洋,因为船队航行至加里曼丹岛以西洋面,所以也叫做郑和七次下西洋
航行共拜访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包括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亨、真腊、古里、暹罗、榜葛剌、阿丹、天方、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地,最远到达东非、红海。
这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船只和海员最多、时间最久的海上航行。
这在历史上被解读为:明成祖积极、主动发展与藩国的邦交关系,对周边国家采用和平友好的态度,试图构建一个以中国为主导,有等级秩序的、和谐的理想世界秩序。
大明以此为基础形成了和平外交模式,影响随后近三百年。
但是,就是在郑和下西洋的一年之后,葡萄牙人首次越过了欧洲人认为的地理上的最南方,就是非洲的博哈多尔角,并从此揭开了地理大发现的序幕
到1499年,欧洲发现了美洲、西班牙人疯狂屠杀印第安人将黄金白银洗劫一空、之后英国得到了印度饿死了上千万印度人,欧洲快速完成了资本积累,全球进入了殖民时代,而欧洲也成为了随后数百年世界的中心
此时,如果论国力,大明可以秒杀整个欧洲,仅在探索时期的航船,大明的排水量吨位与载重量均是哥伦布时期的10倍以上。
在航海技术上,郑和使用海道针经即指南针导航结合过洋牵星术的天文导航,在当时是最先进的航海导航技术。
大明的船队,一次性航海人员多达2.7万名,是哥伦布的20倍以上。

图片
但是,西方的地理大发现,为欧洲带来了天量的财富与资本,让以后的300年,最终成为了列强,而中国却缓慢的从世界之巅开始衰落,最终导致400年后,全球文明终于被西方世界所主导。
也正是因为此,大明的七次下西洋,一直为后世所诟病,同样是航海,大明的国力如此雄厚,却一把好牌打得稀烂,航海劳师动众,却并未对整个大明带来实质性的、经济上的成果。
今天,我们以商业化的角度来认真看中西航海的对比,看看原因是什么。
首先很多人认为郑和下西洋,是没有经济目的的,纯属是为了摆阔,甚至认为下西洋的目的是为了朱棣为了巩固自己的权位而寻找建文帝,这么说就太小看古代中国了。

02

任何一个皇帝从小就会受到理财的教育,任何一个王朝都不可能不算经济账,都知道要充盈国库,尤其是朱棣这样生于战乱年代的皇帝。而根据明代历史的记录,七次下西洋是明确有经济目标的,但是最终的结果是不挣钱,到第三次之后就一直亏损,项目不得不停止。
但是对应的是,欧洲的大航海带来了天量的财富,为什么大明就挣不到钱?
我们从这个角度来解读中华文明曾经的困局和几百年后的崛起。
首先,西方的航海是有着明确的目标,即被他们所认为的中国三大件皇家奢侈品-瓷器、丝绸、茶叶,还有东南亚的香料。
在地理大发现前,这些航路全部被中东所垄断,阿拉伯人成为了一级代理商,意大利的港口城市成为了二级代理商,仅仅是因为二级代理商,威尼斯、比萨、热亚那这些城市就成为了欧洲最富庶的城市共和国。
而这些货物到了欧洲,价格已经上了天,利润的大头全部被挣走了。
欧洲人想夺回通商路线,打阿拉伯人又打不赢,十字军东征几乎全部铩羽而归,只能出海去寻求新的路线。
那郑和下西洋的目标是什么呢?
郑和下西洋也有明确的经济目标,但是问题是做什么买卖比较好?要知道,欧洲各国一直想和中国做生意,但到今天为止,我们都说不上来近代前欧洲有什么商品能在中国销售。
直到1784年,美国专门打造了「中国皇后号」去中国做远洋贸易,从中国进口的瓷器、茶叶、牙雕等,成为了美国的畅销品,但美国的羊毛、铅块、毛皮在中国市场根本卖不动,西洋参是唯一能够拿得出手勉强卖一卖的货物,知道阴险的美国人最后选择从土耳其进口鸦片转卖到中国.....
所以,郑和下西洋能够带什么货物回来是个很大的难题。
在初期的时候,郑和下西洋其实是盈利的,因为找到了核心产品-胡椒
在苏门答腊买回来的胡椒,在当地的采购价格仅仅是每斤只需要白银0.01两,而运回大明的时候售价暴涨到每斤0.2两,足足有20倍的差价,即便是将所有的运费、成本全部抛去,这样的利润也是特别的可观。
所以,在初期的行动中是盈利的。
但是,因为郑和下西洋运输量极大,胡椒的价格马上直线下降,第二次价格就直接下降到0.1两每斤,到第5次后,大明干脆直接拿胡椒当俸禄发给大明官员了,大明官员还不想要。
这里还有个很重要的原因。
对于欧洲人来说,需要是香料,因为欧洲农业水平落后,加上地理环境不产香料,香料到了欧洲,一磅胡椒的价格等同于一头猪。
而在明代时,中国的农业耕作水平领先全球加上气候的多样性,本身就出产香料,花椒、辣椒、藤椒等调味品的价值都不输给胡椒,所以,胡椒并非是不可替换的必需品。
加上郑和船队的载重量极大,带回来的胡椒一直到1471年才用完.....
随后在明朝中期,我们已经学会自己种植胡椒了,胡椒的价格越来越低,「金瓶梅」描写的是宋代,其实是明代的市井生活,小说中李瓶儿在嫁给西门庆前有八十斤胡椒,三四十斤沉香、二百斤白蜡、两罐子水银、而这些东西总共加起来也就卖了三百八十两白银。
所以到了明代胡椒虽然值钱,但根本不是啥了不起的东西了。
于是,核心产品没有了,下西洋还怎么挣钱?
在消费品领域,历史所记载的除了胡椒,郑和还能带回来的就是苏木。
啥是苏木,很多人都不知道,是一味草药,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功效......一看就知道,要指望靠卖这个挣钱,那是不可能的。

03

在七次下西洋的过程中,郑和还通过贸易带来了大量的金银珠宝,这些是通过以物易物的形式开展的。
根据史书记载,柬埔寨用黄金交换中国的青瓷盘碗和纻丝绫绢;
爪哇百姓用铜钱交换青瓷、麝香、销金物饰和纻丝、烧珠;
锡兰国用宝石珍珠交换麝香、纻丝、色绢、青瓷、樟脑;
阿拉伯阿曼半岛的祖法儿国王用乳香、血竭、芦荟、没药、安息香、苏合油、木别子交换纻丝和瓷器;
.......
但是这样的生意干了两次也干不下去了,因为体量太小了.......
这30多个国家比欧洲好不到哪里去,有好多还不如欧洲,就是当地土著,他们总共才多少黄金和珠宝?
第一次还能换不少财物,到第二次第三次就做不下去了。
最后就只能带土特产回来,比如大象和长颈鹿,尤其是长颈鹿,被认为是麒麟,在当时深受喜爱。
但是这玩意儿,又不是生活必需品,最多当个吉祥物,根本就没有啥市场需求,就算当时建个大明动物园,10几头也就够了,结果「商业模式」还是不能持续。
到了第7次郑和下西洋,这个生意已经亏得是一塌糊涂,共计花费了600万两白银,最终被叫停了,只有民间贸易还在继续。

如果是真的能赚钱,中国历代皇帝,从秦始皇到汉武帝,都想着怎么理财充盈国库,能不继续吗?
关键是没办法赚钱,搞那些土特产回来还不够路费。
要知道,阿拉伯世界早就向中国购买茶叶瓷器和丝绸,但总体量一直不大,对中国历代的整体财政收入影响不大,一直到16世纪,欧洲人灭亡了阿兹特克帝国,在南美发现了天量的黄金和白银,中国和西方世界的贸易量开始大增,但此时,大明已经开始走向衰落,民间资本快速发展,而朝廷却并没有得到贸易上的红利,最终商富而国衰。
即使到了两百年后,西方世界依然没有能够拿出吸引中国市场的消费品,导致中国资本一直缺乏走出去的念头。
这就是大明七次下西洋的商业状态。
但是我们接下来看下个问题,为什么欧洲的航海大发现能持续下去。

04

首先,不得不说是人口问题。
14世纪整个欧洲的人口是7500万人,接着是黑死病直接干掉了1/3,只剩下5000万人口,到地理大发现前夜,英国总人口不足400万,西班牙总人口不足500万.......要知道,大明巅峰时期人口达到了1.5-2亿。
这样的人口体量,海外贸易对他们而言的重要性对比大明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很简单,一个便利店一天挣100万是巨额财富,但是你要让特斯拉一天挣100万看看,直接就破产了.....
原来举过一个例子,英国殖民了印度,市场扩大了10倍,而如果是印度殖民了英国,市场仅仅扩大了10%。

图片
而这样海外贸易的体量,对欧洲来说是可以持续开展下去的,并保持贸易的动力。
而第二点最关键的,就是欧洲人做生意不需要本钱......直接开抢。
西班牙人拿到了全球2/3以上的黄金和白银,他们付出了什么?也就是屠光了南美的印第安人,灭亡了阿兹特克帝国.....
英国殖民了印度,找到了最大的原料市场和商品市场,几百年间至少饿死了千万级印度人。
比利时殖民了刚果,所有的刚果人都成了奴隶,刚果减少了超过500万人口,砍橡胶不拼命就被断手断脚......
说欧洲的武力强盛,那1405年的大明帝国和东南亚、中东、非洲各国比起来,谁的武力强盛?
郑和每次航行的军队数量是在2万以上,到锡兰、爪哇这些地方的时候,如果真的要抢劫,灭一国绝对不费吹灰之力,有时候数万军队到东南亚的小港口,武力值简直是天壤之别,可是所到之处,都是平等互利的进行以物易物。
你想想,如果到锡兰的不是大明的船队,而是葡萄牙的船队,他们会和你做生意?不但抢走你的货,连人都要掳走去做奴隶。
或者说,如果郑和和西班牙人一样,能挣不到钱吗,一船拉上5万奴隶回去卖,至少成本能收回来吧。
在所有史料的记录中,中国历朝历代的外贸和抢劫完全不搭边,中华文明就没有这种基因。

图片
和平贸易是中华所塑造的秩序,只是做贸易再挣钱,能比直接抢劫挣得多?
做生意还能有捞偏门卖鸦片抢银行挣钱?
可叹中华文明向来是一种秩序,是唯一一个「真正」的文明,让大明或者大唐去抢劫,真心干不出这事来。
对中华文明来说,我作为强者,就应该维持秩序,作为西方文明来说,我作为强者,就应该持枪凌弱.....
最终,让起源于抢劫的欧洲人得了先机,洗劫了世界,并开始说自己才是代表了文明和秩序。

05

这里就有一个问题,中华文明是生命力最强,且全球唯一延续了5000年的文明,但是为什么在扩张性或者说进取性上落后于西方世界?
在世界性的8大文明中,中华文明、印度教文明、木司令文明、西方文明、东正教文明中为什么中华文明趋向于保守?
中国的传统文明源于农耕文明的儒家思想和大一统秩序,与农业耕作所形成的家庭关系和社会关系密切相关。
中国古代为了应对自然灾害频发保护农业文明,耕作需要依靠集体的力量抵御自然灾害的冲击,因此逐步形成了集体主义观念,以及「仁义礼智信」等传统价值观。
所谓仁就是要克制自己,为他人服务,为集体服务。
在全球7大奇迹中,很明显的中国的万里长城有别于任何一种文明,是防御游牧民族的南下的防御型工程,而为了适应于农耕文明的发展,古代的河堤与水坝,中国在修建技术和质量上远远胜于其它国家甚至领先千余年之久,数量上更是超过全球其它国家的总和。
但也正是因为如此,传统的中华文明传播性相对来说是比较慢的,且需要适于耕种的地理环境
第一所谓慢,是到一个地方就需要建立秩序,需要开垦。
如古代对中国南方的治理,从三国时期开始有效开发,一直到唐代中晚期,才从泽国变成沃野,受限于古代的技术,中间经历了近500年以上的历程。

同时,中华文明一直是建设者而非劫掠者,以都护府的管理形式和屯军开荒等各种形式对新开拓的土地进行建设,这种方式速度较慢,而且受限于古代的运输与技术,导致文明的拓展一直无法加速。
而世界上的多数文明,是不可能做如此大的投入。对于洗劫美洲、非洲、东南亚的西方世界,这种方式是难以想象的,如果是按照中华文明的思路,西班牙如果拿下了南美,所派遣过去的军队就应该和当地人一起开矿、耕种.......这简直难以想象。

西方文明的扩张性为什么快?
原因一是劫掠的基因,开始于欧洲文明的起源北欧海盗,到一个地方就直接抢东西,到地理大发现,到现在美元洗劫.....
这当然快,你说是抢劫来钱快还是种庄家来钱快?
种一亩庄稼半年才能收成,强盗过来抢劫10分钟就抢光了。

原因二是传销高手,儒家文明基于农耕模式的管理秩序,而基督教只需要一张嘴一本书就可以搞传销。
儒家文明排斥战争,而宗教刚刚相反,越是战乱,人民越需要安慰剂,洗脑的效果越好。
中华文明是建立秩序,西方文明是毁灭秩序,盖楼再快,还能有拆房子快?

第二是中华文明的传播受到了较多的限制,尤其是地理上的。
如我们一般用400毫米等降雨量来作为草原文明与农耕文明的分界线,也是作为长城的修筑点,低于400毫米等降雨量的草原和雪域地区不适于农耕文明的传播,而适于部落结盟的管理模式,儒家文明就难以深入。
同理,辽国一旦进入中原地区,很快就放弃了游牧部落制度,全盘接受了儒家文明并革新了自己的国家管理制度。
从地理环境上来看,中国的西部为高山、高原、沙漠,北部为人烟稀少的草地与雪原,东部是辽阔的太平洋,西南又是崇山峻岭和茂密的热带雨林,导致农业文明无法进行有效传播。

06

以东南亚为例,公元1世纪开始,中南半岛上的越南中部、柬埔寨与马来西亚的部分地区就已经逐渐皈依印度教。缅甸、泰国与马来西亚的北部地区,佛教则和印度教同步开疆拓土,创造了东南亚的第一批释迦佛国。
接着是阿拉伯商人开始蜂拥而至,作为欧洲和中国的中间商人,将东南亚的各个港口作为自己的贸易转运站,大批的木司令定居在东南亚并开始传教,相对佛教而言,木司令更具备扩散性,佛教是自由信仰,而木司令是家族强制性信仰,很快东南亚各港口就被木司令搞定了。
在17世纪西方殖民者开始抢夺东南亚之后,已经占据优势的穆斯林王公为了维护自身的商业利益,在抗击殖民者攻击的同时也加紧了对于群岛上非穆斯林人口的传教工作,从而达到东南亚内部的统一。
17、18世纪时,当东印度各国完全沦为荷兰等西方国家属地之时,这些国家都已经完全接纳了木司令文化。
而欧洲各国只捡漏拿到了菲律宾,因为菲律宾并非是阿拉伯商人的贸易中转站,木司令还没有传入,结果就信仰了基督教。
所以我们看东南亚的文明有以下特点:
受限于中国东南边界的崇山峻岭与热带雨林,既无法穿越也无法农耕,农业文明无法进行整合;
最早的泰国且并非处于海上丝绸之路的关键节点,成为了佛教国家;
东南亚上的岛屿型国家,因为处于海洋丝绸之路上的关键节点,受阿拉伯商人的影响成为了木司令国家;
最后成为西方殖民地的菲律宾成为了基督教国家;
我们从这一方面来进行解读,根植于农耕的传统中华文明更注重秩序,而根植于北欧海盗的西方文明从一开始就有强烈的抢劫的基因。

07

我们再来看历史。
1347年的黑死病对于西方世界来说,是重大历史节点,让西方摆脱了宗教的限制,将抢劫的基因发挥到极致,进入全球大劫掠时代,而资本的积累最终带来了技术的突破,让西方的强权秩序最终重构了世界.....
而1840年的鸦片战争,对于中国来说,同样是全球重大历史节点。
但是东方文明比西方文明还多了一样东西,就是学习与改变。
黑死病让西方变得更加暴力,而鸦片战争却让中华文明在逆境中不断探索,最终得到了新生。
从公元前202年的丝绸之路到1433年的七次下西洋,中华文明将自己的先进的文明向全球进行了传播。
虽然没有取得经济上的巨大收益,但在朱棣时代,向明朝政府建立外交关系与贸易往来的国家和部族一度达到了65个,在这一时期,整个地球的1/3都处于和平之中。
但受限于技术与农耕文明的基因,同时因为大明国运不昌,传统儒家文明的趋于保守,最终在1648年,随着威斯特伐利亚条约的签订,殖民体系逐渐成为欧洲国家之间的主要国际交流方式。
强权与劫掠成为了国际社会的主导,一直到今天所谓的国际秩序,即美国霸权时代。
但是从1840年到2020年的180年时间,中华文明已经完全进行了重构,在吸收原来优秀底蕴的基础上,这一次的中华文明,具备了强大的工业属性,是全球唯一的工业超级大国,工业产值是美日德韩前4名的总和;
是全球最大的贸易国,130多个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
是全球公认的基建狂魔,修桥铺路的效率具备碾压型的优势,以一带一路为基础高效的进行着新的思想理念的传播;
而从地理大发现开始,欧洲洗劫了南美,到今天美国通过美元体系洗劫全球,西方世界依然是那一套霸权和抢劫的思维。
历史到了今天,已经快进入新的轮回。
1347年的黑死病开启了欧洲的全球抢劫时代。
2020年的全球大疫情时代,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又想开启全球抢劫模式,很可惜,这一次,他们面对的,是一个早已经升华的最为强大的中华文明。
在未来,全球将迎来一个真正的文明时代,即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秩序。

在线下载列表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