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TXT电子书,就来曹操读书

微信
手机版
TXT电子书

猫哥:中美博弈中中国隐藏的潜实力(2)

作者 :傷撕心裂肺 2019-10-05 14:55:47 审稿人 : admin


  知道为什么农业社会总是无限循环生态灾难?

  因为植物性燃料生长远远慢于人口的自然增长!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为什么几千年来柴永远排第一?比粮食还重要?

  因为粮食几个月就可以收获,柴木要生长几年十几年几十年!

  中国煤矿资源丰富,但是要把煤炭开采出来运输到各地作为工业与民用的燃料——就得有一个工业基础,有一个钢产量的基础(开矿的机械装备、运输的铁路铁轨统统都需要钢铁)——这就是有钢就有煤的原因。

  我们大跨越全民拼命炼钢(虽然是头脑发热心态过于急躁)不就是希望多弄一点钢铁吗?钢铁产量真TM太重要了。

  首先来看看有钢就有煤,50年中国钢产量61万吨,对应煤炭产量3000万吨,到60年大跨越高峰时期,钢产量1351万吨,煤炭4亿吨;61年跌下来,钢产量780万吨,煤炭2亿吨——相比50年也是增加了7倍!

  有煤意味着什么?仅仅是遏制生态的恶化,给国民补充急需的燃料吗?远远不止!

  有煤就有命!没错,这个命就是生命的命!

  全面提升国人寿命

  40年代中国人平均寿命只有35岁,建国之初大致是在40岁左右,知道中国人平均寿命是哪个阶段突然飙升吗?

  是大跨越,大饥荒之后,是煤炭产量过了2亿吨这个数量级之后。

  中国人均寿命图

  中美博弈中隐藏的潜实力

  60年之后国人寿命一路飙升,到78年达到67岁,相当于现在印度人的水平。

  这个阶段中国人食物水平得到很大的提升吗?

  没有。这个阶段虽然国力突飞猛进,但是高积累的政策让这个阶段老百姓生活水平并未改善。1957-1978年22年间,全民所有制职工名义年工资由637元增加到644元,仅增加7元,扣除物价上涨因素,78年城镇职工实际收入仅仅相当于57年85%。农民家庭平均年收入由72.95元增加到133.57元,扣除物价增长因素,年增长不足1%。

  1978年与1957年相比,全国人均消耗主要消费品,除了猪肉与食糖略有增加外,粮食、食用油、牛羊肉、家禽水产等人均消耗量均有所下降。

  那么,是什么原因让中国人寿命突然增加近一倍?

  是凉白开、抗生素与赤脚医生体系。

  凉白开是因为有了工业化燃料(煤炭)。没有工业化燃料之前,有限的柴火只能去保证煮饭,日常饮水是生水为主。这种不卫生的饮用水习惯导致几千年来层出不穷的烈性传染病反复爆发:天花、鼠疫、白喉、猩红热、霍乱、斑疹伤寒、伤寒、肺病、麻疯、疟疾、吸血虫病…吸血虫病是不是没听说过?饮用河水、溪水最容易染上这种病,发病的时候人就象孕妇一样肚子越来越大,死亡前非常痛苦,死亡后切开肚子——满满一肚子都是寄生虫。

  60年解决了工业燃料的问题,化工业的发展让开水瓶大量普及,60时代是中国人创记录的全民喝上凉白开的时代——这是非常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抗生素普及是靠化工业。抗生素具体的研究有一个海归学者张为申贡献很大,让新中国60年代抗生素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后来被誉为中国的抗生素之父。

  赤脚医生体系是毛亲自指示创建的效率最高的农村医疗体系——后来被联合国作为不发达国家样板向全世界推广。

  凉白开 抗生素 赤脚医生体系意味着中国人基础卫生水平以及医疗水平已经摆脱农业社会跨入到工业社会的阶段,所以才有了人均寿命的突飞猛进!没有毛时代的工业成就,我们的父辈——40后50后60后这一批人大部分都活不到21世纪!

  时至今日,东南亚一票国家很多贫民都还喝不上凉白开,那些地区往往也是各种传染病反复爆发的高疫情地区。(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查询一下外交部的官网,那里有对中国公民到东南亚旅游的安全与卫生建议,呃,以印度为例,你要去旅游外交部建议就得接种甲肝疫苗、乙肝疫苗、伤寒热疫苗、流感疫苗、口服霍乱疫苗……)

  化工产业齐头并进

  下面再谈谈有钢就有肥,这个肥是化肥的肥。

  中国与印度耕地面积其实差不多,印度自然条件更好(土地肥沃、日照充分,水源充足),但是中国粮食产量反而是印度的2倍,蔬菜产量是10倍。知道是为什么吗?

  主要原因就是化肥——有肥就有粮。

  我们现在一亩地大致要用30公斤化肥,如果替换成人畜粪便要提供同样多的养分就需要1吨——就算中国人均耕地只有2亩,在农村社会一家人加家畜能出产几吨粪便吗?

  化肥生产靠设备——这个技术含量不高,但是这些设备都必须承受化肥生产过程中高温高压——炼钢水平、材料工艺才是关键——基本上能够造化肥厂的设备就能造核潜艇的外壳——这个问题我们到70年代才解决。

  化肥能大规模量产,粮食产量一下子就上来了。同时,化工业的发展还能提供大量廉价塑料水管与塑料薄膜——知道这两个玩意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中国可以大规模推广大棚种植!土地利用效率几乎增长一倍!中国一年7亿吨逆天的蔬菜与水果产量就是靠着这个塑料大棚搞出来的!

  现在你明白为什么钢铁产业与化工产业才是工业体系的基础。只要有了这两个产业,工业化才算入了门,不仅能让老百姓吃饱肚子,延长寿命,更重要的是才能把终端制造业拿下来——包括打火机、拉链、玩具、自行车、热水瓶等等这些不起眼的小玩意——没错,这些都是低端制造业,但是你不从低端做起能够一步到位去做高端?小学都没毕业你能去考研究生?现实世界还TM真有这样的国家——低端产业都没搞定就去搞高端——对,就是具有“迷之自信”的印度,这些年经常宣称要实现军工国产化——要自己搞坦克,搞飞机,搞航母——最后结果如何?就是一个笑话!

  
  我研究世界工业史常常感叹——工业体系在前期简直就是一头吃人不吐骨头的怪兽——世界列强的工业革命历程基本都是踩着尸骨趟着血水走过来的。中国的代价也很大——但绝对不能因为代价而否定毛时代非凡的成就。没有前30年的时间打下了工业化的底子——哪有改革开放后40年的经济腾飞?

  很多人只看到改革开放的成就,对前三十年的打底子做基础的成就视而不见——那么,用脚指头想一想,全世界亚非拉一大票发展中国家廉价土地、廉价劳动力要多少有多少,各种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要什么给什么,最后谁干出来稍微像样的工业体系?

  亚洲四小龙?这是没有可比性的。新加坡是地理位置好,收点过路费就吃饱了,香港作为大陆转口贸易的窗口吃点差价也能赚得盆满钵满,韩国、我国台湾地区也就2000来万人口,美国主子转移几条产业链就能过得不错。中国作为十几亿人口的大国是没法靠旅游、贸易或者部分产业链发展起来的。只能自己咬着牙齿一步步先重工后轻工,先低端后中端高端扎扎实实走过去。

  还有人大放厥词,说为什么50年代我们不搞改革开放?不谈当时的国际环境,讲几个数据,49年中国产业工人不到1000万,工程师只有10万(合格的只有4万),这样一点人力规模拿什么去“改革开放”?50年代初苏联与我们关系好的时候,给了个156工程援助——以重工业为主,主要集中在东北,可怜号称中国工业基础最好的东北连接受这点设备的工人与技术人员都凑不齐,还是从全国大城市调人(上海调了10万),几乎把共和国箱子底都掏干净了,才勉强筹齐这156个大型项目的人员。

  78年的时候,中国已经有2亿熟练的产业工人,有700万合格的工程师,有齐全的工业体系——这才是改革开放的基础!

  现在你再回头看看美国加征关税的听证会上95%的美国企业反对,美国企业家反复讲要替代中国供应链几乎是不可能的——你有什么感觉?

  不能用后三十年来否定前三十年!

  现在中国基本上把中低端产业全拿下来了,开始冲击高端产业——包括芯片、大飞机、汽车、高端仪器设备等等。过去我们把中低端产业拿下来,结果就是全世界发展中国家基本就没有什么工业化机会了——中国的产能可以供应全世界;如果中国再把高端产业拿下来,绝大部分发达国家都会被打到发展中国家这个层级。

  人类科技在一些关键领域没有决定性突破之前,全球竞争基本还是存量博弈的格局。(这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改天展开来给大家讲——这个直接关系到中美博弈的终极时间表)

  感谢执政党,感谢XXX,感谢我们的父辈;感谢他们在前三十年艰苦卓绝的奋斗,给共和国攒下了深厚的潜实力,让中国在后30年能一飞冲天,让今天的中国可以硬怼世界头号强国的挑战,让中国人再百年屈辱之后终于可以勇敢的宣称——在本世纪中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按:对前三十年工业化详细历程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多读几遍我的历史文章《苦难的行军》上下。
在线下载列表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