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呼吸机紧缺美国众多车企开始造呼吸机,呼吸机考验国家供应链能力(3)
除非,有企业能单独撑起呼吸机的整条供应链。
目前,最接近这一目标的是通用汽车,他们原本计划在一周内完成原本需要12周完成的工作量,生产至少2万台呼吸机。
在与医疗设备制造商Ventec展开合作后,通用汽车开始安排原有的供应链企业转产呼吸机配件,据称至少能解决95%的配件需求。
比如通用供应商Twin City Die Castings Co,原本生产用于四驱系统、安全气囊的电子产品,现已调整计划,开始生产呼吸机外壳和压缩机部件等约20种不同配件。位于密歇根州芬顿市的Creative Foam Corp,则将为通用呼吸机制造空气过滤系统配件。
问题在于,通用的呼吸机还有37种必要配件需要全球采购,而第一批配件要到4月6日前才能交付。
全球一半呼吸机制造商位于欧盟,其他主要产地分布在美国和中国。
瑞士Hamilton Medical一家,在全球呼吸机市场市占率便达到四分之一,其他主要的呼吸机制造商包括澳大利亚ResMed、瑞典Getinge、德国Draegerwerk和中国北京谊安医疗。

瑞士Hamilton Medical的工厂
今年2月,中国呼吸机产量超过1.5万台,便几乎达到了产能极限。
“中国的所有呼吸机工厂,都已达到产能极限,正在全力满足国际需求。”中国医疗器械电商平台贝登医疗的供应链主管提到,该平台每天收到六七十个新订单,多数来自各国政府,每份订单都希望求购数百甚至上千台呼吸机,但国内产能完全跟不上。

2月11日,北京谊安医疗工程师在调试呼吸机
北京谊安医疗正夜以继日地忙碌,两周前刚满足完国内需求,他们马上全力以赴开始完成来自海外的呼吸机订单。
路透社报道中称,自新冠肺炎流行以来,欧盟一直在采购口罩、呼吸机等关键防护设备。尽管作出很多努力,在欧盟3月25日的内部文件中依然显示,“整个欧洲的个人防护设备和其他医疗设备,特别是呼吸机的供应仍令人担忧。'传统'供应链只能满足需求量的大约10%。”
彭博信息研究公司的分析师尼姬·卢(音)也指出,根据厂家在3月份向湖北武汉提供呼吸机的情况,中国4月份有能力供应至少1.4万台无创呼吸机。

国内呼吸机制造商
市场上只有供应链没有企业
马云这次全球采购、捐赠口罩的新闻被很多人转载,有网友甚至评论“世界是马云的”,马云的阿里巴巴不生产口罩,为什么他能够采购到那么多的口罩,这就是供应链管理的威力。
捐赠日本口罩是通过马云的朋友—日本医疗国际化机构名誉理事长二阶俊博联系和捐赠的。
捐赠韩国则是马云直接联系的联合国前秘书长潘基文。潘基文帮忙对接给韩国红十字会,马云还跟韩国媒体提前说了这个消息。
捐赠给欧洲的这批听说也是马云跟比利时国王联系,才打通了菜鸟绿色通道,因为当时中国疫情严重的时候,不少国家禁止了来自中国的航班。
马云对对外捐赠的进度盯得特别紧,他会不停地追着项目负责人要求快速响应、快速出结果,有时候甚至是不到24小时就要见到结果。
其他情况包括联系各国大使馆、动员阿里巴巴的国际员工进行协调等,里面的流程和沟通都很复杂。
之前从南非筹集给国内的一批物资,包机一趟运费就要几百万元,除此之外,还要沟通12个国家的领空航权,阿里巴巴员工透露,“大家看到的是一单多少口罩、试剂盒,但这背后都会涉及到非常多的协调需求。其他比如哪个国家捐多少,其实我们都要跟这个国家的大使馆沟通,有些还要涉及到医疗标准,能不能进关。有些国家也会自己提需求,然后我们再给配。而且像试剂盒这种,它需要冷藏,但是如果这个国家的冷链、储存条件不好的话,你大批运过去可能就坏了,就浪费了。像口罩,每个国家的标准都不一样。我们之前从海外买回来的时候也是这样的,要进医院,能不能进,我们都要找很多专业的人来帮忙去做鉴定。还有的国家可能今天说要一批口罩或试剂盒,改天又说不要了,各种情况都有。”
一个口罩尚且如此,呼吸机的供应链管理就可以想象有多难了。
目前的全球产业链的结构已是经过长期市场选择的最优组合。如下图所示,按照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的观点,产业链条包括“6+1”,即产品设计、原料采购、仓储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终端零售再加上制造。

产业链结构图
小小的口罩其实是全球供应链集成的产物,其中涉及到的资产可能达到数十万亿元。没有任何一家企业能够不依赖其他企业在绝对意义上独自完成口罩相关供应链构建,产业链的每个环节主要依赖市场在供应链网络中协同、聚合,企业间的物资流、资金流、技术流和信息流精密编织。小小产品的从无到有,最终带来全价值网络的联通。
在放大镜之下,即使是口罩这样的小型产业也会呈现无比复杂和精致的供应链网络结构。这种网络结构的搭建耗时耗力,需要数年甚至数十年的工夫,需要大量企业协同工作。
疫情之中,口罩成为战备物资。大量民用制造厂,从原来经营的电子、石化等产品迅速转型为战备物资的生产,也反映了一个制造大国供应链的响应能力。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珍珠港战役之后,美国大量汽车生产线快速转为军品生产,很快形成了稳定的国防装备生产线,迅速改变了二战时期同盟国和轴心国的海上舰队、飞机、坦克的数量对比。
这次疫情,口罩生产商快速上位,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强大的制造供应链如何才能实现快速调整。
中国从 2010 年开始连续成为全球第一制造大国,2018 年占全球比重超过四分之一。规模增长的同时,中国全球供应链地位也与日俱增,目前已成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2018 年货物贸易额为 4.6 万亿美元,占全球 11.8%。无论是需求端还是供给端,中国已成全球生产和消费供应链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成为全球供应链网络的中心,中间品进出口占到相当高的比重。根据世界银行和联合国贸发会议共同发布的“世界综合贸易解决方案”(WITS)数据库,观察全球近200个经济体从中国进口的商品,中间品在全部进口中的占比平均达到21.7%(中位数)。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克里斯多夫讲过这样的话:“市场上只有供应链而没有企业,真正的竞争不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
资料来源:
中国经济周刊 丁香医生
知乎:外贸G友团
https://zhuanlan.zhihu.com/p/21402370
虎嗅:马云捐了多少口罩?
https://mp.weixin.qq.com/s/1sl2IvqYcSkSh-mR3rLt9g
抱歉,缺呼吸机这事,中国救不了全世界
https://mp.weixin.qq.com/s/i3-9BqM4I2AgIyKVobNh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