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TXT电子书,就来曹操读书

微信
手机版
TXT电子书

中国的未来需要新动能!

作者 :ヤ洃冭誏 2021-11-22 07:51:57 审稿人 : admin

来源:大树乡长(ID:dashuxiangzhang)

从1978年改革开放至今,中国在很长时间内一直保持高速发展,GDP增速常年保持在10%左右。2008年金融危机到来前的2007年,GDP增速更是高达14.2%。


但是从2007年之后,我国GPD增速一路下行,至今已经下降了近10个百分点,目前看,不要说更远的未来,如果没有新的变革性力量引入,十四五期间中国GDP增速也就仅仅在5%到6%左右了。


以中国的体量来说,这个增速仍然是比较理想的。但是中国的人口实在太多了,中国周边又都是些不省心的邻居,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也必然持续恶化,对手又是有史以来最强大的美国。


如果是其他任何国家,保持中国的增速已经心满意足了,但是中国绝对不行,这不仅仅是为了抗住美国的压力,更是要通过时间和高速发展来解决掉过去存在的诸多问题。中国人民想要生活的更好、想要实现共同富裕,6%的增速是无论如何都不行的。


可是如果仅仅沿用过去的老办法,比如货币和财政政策,又或者产业政策等等,效果会有,但是最多也不过是在短时间把GDP提高1、2个百分点,随后还是要降下来,这是由很多根本性因素决定的。


第一个因素:经济结构的变化


在我上学的时候,老师经常讲我们未来要像美国一样把第三产业比重提高上去,当时把第三产业比重视为国家进步的标志。


现在我们已经初步实现了,2015年第一季度,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首次超过50%,2020年已经达到了54.5%,有很多东部城市已经超过了60%,如北京甚至已经超过80%,这已经完全是发达国家的经济结构。


第三产业比重不断上升尤其是超过50%这个临界点,会带来一个非常大的问题,那就是全社会整体劳动生产效率不断下降,最终的结果就是“鲍莫尔病”。


在《新型举国体制是什么?》这篇里已经介绍过了。服务业不像工业,可以通过各种技术投入不断提高劳动效率。服务业很难扩大规模,需要当场交付,比如我们去理发、看病等等,决定了服务业供给增长极为缓慢。


但是,随着社会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提高了消费需求,人们对于服务业的需求不断增加,需求的增速一定远大于供给。按照最基本的价格由供需决定,就会导致服务业的价格不断上涨。


比如说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一切需要人劳动的服务价格都非常高,典型的比如理发,很多留学生都学会了自己给自己理发;与服务业不同,反而是手机等电子产品,因为是第二产业,可以不断通过各种技术应用提高生产效率、丰富功能,价格不涨反跌。


比如我家上世纪90年代装固定电话,花了6000元,按照社会平均工资折算,也至少相当于现在的6万元。可如今,当年那种只有通话功能的固定电话现在都是免费送,就算苹果最新款手机也就几千元。这背后是第二产业的巨大生产力提升。


第三产业呢?同样是上世纪,理次发也就几元钱,现在呢?


这几十年,第三产业带来的社会价值增量远远不匹配其价格上涨幅度,仅仅是因为难以提高生产效率、供不应求加上人工成本上升,硬生生把价格抬起来了。在GDP统计中,大家自然就会发现第三产业比重激增。


但是我们统计GDP的核心,是为了掌握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更好的发展经济,而不是为了这些数字。一个靠第二产业撑起来的GDP,和靠第三产业撑起来的GDP,在硬实力上相差极大。


更何况第三产业不可能脱离第一、第二产业独立发展,因为在供需之外,还要受到人民收入水平的限制,到了现在这个程度,未来不太可能继续快速增长了。


换言之,以中国的独特国情,第三产业想要继续快速增长也不现实。现在已经开始出现苗头了,比如第二产业增速已经接近甚至要超过第三产业增速。


2019年第二产业增长5.7%,第三产业是6.9%;到了2020年同样受到疫情影响,第二产业增长2.6%,已经超过第三产业增长的2.1%。


在未来仍将持续,而第三产业增长速度放缓,也必然导致中国整体GDP增速下降,这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第二个因素:人口结构的变化


七普已经聊过很多了,结婚率下降、生育意愿下降,中国总和生育率暴跌,这些都已经不必说了。


而由于中国医疗和整体社会安定的影响,中国的人均寿命飞速提升,我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已经从建国之初的35岁提高到2018年的77岁,2019年进一步提高到77.3岁,预期到2030年可以提高到79岁,像北京这样的发达城市已经达到了82.43岁。


中国义务教育已经基本实现全覆盖,高等教育人口比重不断提升,经济发展和教育水平提高,这两个就是最有威力的“避孕药”。我们当然在想办法促进生育,但是已经有几十个先行国家证明了,一旦到了这个阶段,再想把生育提高上去已经很难了。


就算高福利高保障又能如何?如果有用,欧洲又为什么要冒着国家变色的风险大规模吸收外来移民,甚至是完全不同宗教、不同文化的移民。近几年欧洲一些国家的总和生育率确实提升,但是这些国家的主体民族总和生育率仍然是下降的,上升主要靠的是移民,这样的人口提升真的没有副作用?


现在的伦敦,传统的英国白人比重已经不到一半,预计到2030年,有可能降到40%以下,那这还是历史上的英国吗?


图片

2020年初,即将取道土耳其进入欧洲的中东难民


既然新生儿不断下降而且注定不可能恢复,既然寿命不断延长,中国的老人一定会越来越多,就注定中国的人口抚养率一定会不断攀升,而且是老人越来越多。


从现在往后看30年,如果不考虑外来移民等影响,中国的儿童抚养率基本不变了,大概也就是25%左右,跟现在差不多。而老人抚养率一定会不断攀升,到2030年很可能达到40%,到2050年甚至达到50%。悲观计算下,到2050年中国劳动人口只占25%,只有现在的一半。


怎么办?


我们肯定不能不管老人,这是中国传统和社会主义本质不允许的,就算从功利角度,如果不管老人,那也将导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未来丧失信心。


那么未来延迟退休、调整老年人年龄定义已经是势在必行的了,这也将成为国际共识,比如现在联合国已经把老年人标准定为65岁以上,有的国家甚至计划提高到80岁以上。


中国当然不会这么极端,但是在未来10年内,退休标准一定会提高到65岁,如何实现有劳动能力的老年人参与生产,也会成为一个必然的趋势,我们要有所准备。但仅仅延迟退休年龄,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第三个因素:中国三驾马车结构发生变化,出口比重不断下降


在我上学的时候,常讲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是:投资、消费和出口。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这一情况也在发生变化。


从贸易依存度看(进口+出口),从1980年的10%多点,一路增长,到2006年已经达到巅峰的64.48%,进出口的强大能量也使得2006年前后成为近几十年中国GDP增速的一个顶点。


但是从2006年以后,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机后,中国贸易依存度迅速下降,2009年跌到了40%多,2010年虽然略有回升,但也就坚持了两年,随后一路下行,到2019年已经降到了30%。


进出口从绝对值上确实基本保持住了甚至还在增长,但是比重下降了一半,中国经济发动机之一动力严重不足,那GDP增速下行几乎是必然的。


至于未来,进出口能不能重新提高上去?我是存疑的,毕竟大家日子都艰难,国际航运价格大涨、很多国家生产陷入困难,未来国际贸易还会继续下降,中国不可能独善其身。


更何况,中国自己也要调整结构,不可能一直为了如美国等国家的利益继续生产低端产品,中国也要进行升级,也要推行碳中和,提高中国人的生活环境。为了人民币国际化、提高中国人的生活质量,中国也必须更加重视进口。


只有进口多了,中国的人民币才能出去,才能成为世界货币;中国从更多的国家购买商品,才能让更多的国家重视同中国的关系。

没有付出哪有获得?


所以从2009年开始,中国的出口和进口已经渐渐平衡,到了2019年已经几乎相等,未来很可能进口还要超过出口,中国之所以举办进口博览会,就是要立足未来。


上述三个因素,未来的趋势几乎是注定的。


第三产业占比继续升高、社会整体生产效率持续下降,是注定的;

人口继续老龄化,人口抚养率继续升高,是注定的;

国际贸易遇冷,出口比重持续下降,是注定的。


上海洋山港航拍


而从大环境上,中美之间对抗烈度上升也几乎不可避免。


所以,未来中国GDP增速不太可能超过6%了,能够维持在5%已经是一个不亚于过去40年的奇迹。


但是,仅仅5%的增速,我们是肯定无法接受的,因为仅仅为了维持必要的经济增长,必须保持一定的通货膨胀,国际上一般认为3%到5%的通货膨胀是非常健康的,也是非常必要的,低了很容易导致市场上流通的货币不够,触发更加严峻的通货紧缩问题。


所以经济增长的基准线绝不是0%,而是起码3%、最好5%。


只有高于5%,我们才能说确实维持了不错的发展水平,我们的社会整体价值是增长的。从8%跌到5%,可不仅仅是跌了3%还有5%,而是实际增长部分接近没有了。


这才是中国一定要坚持把今年的GDP增长目标设为6%以上的原因。这个任务其实非常艰难,尤其我们还必须克制一些短期的经济刺激手段,确保经济转型。


那么,是不是中国未来就找不到出路了呢?


当然不是。


虽然我不太认可网上流传的“国运”的说法,坚持认为中国能够度过重重难关,是亿万先辈拼出来的,绝不是什么运气。


但是有些时候,还是会觉得中国确实有福气。


比如经济持续增长、“鲍莫尔病”等问题,在过去几十年上百年已经有太多国家撞上了,无一例外都破解不了,如果没有变革型的新力量进入,那几乎找不到破局之路。总不能真指望一夜之间,美国人无条件的支持中国吧?


过往,这种变革型的新力量一般就是科技和工业革命,集中在工业领域,但是我们都知道,工业领域的变革短时间很难出现了,现在更多是量变,距离下次质变还有很长距离。


幸运的是,在中国开始面临这些严峻问题的时候,数字经济时代到来了,给了我们在基础科学仍在量变积累、尚未发生质变突破的时候,完全有可能大大激活中国经济,甚至可以重现10-20年6%甚至8%以上的增长速度。


这才是中国把数据列为“新动能”的根本原因,所以中国才会在“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规划提出“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的战略性任务。


这也是全世界各大国都在拼命争夺数字领域话语权和标准的关键,各大国不惜一切拼命投入发展自己的芯片产业。仅仅未来3年,欧盟就要投入超过1万亿人民币,美国官方和民间投入也要超过1万亿人民币,而中国更下定了决心,计划要在“十四五”期间投入近10万亿人民币发展芯片产业。


只有站在这样的高度和角度,我们才能真正明白今年的很多事情,比如为什么国家如此重视数字经济、重视信息产业,为什么国家一定要不惜代价的发展中国的芯片产业,又为什么要下这么大的力气去整顿互联网行业。


了解了这一点,我们也更能分析未来哪些行业、哪些企业会发展的更好,哪些事情违背了国家的导向。


其实,有的事早就明明白白的写在了“十四五”规划里面,在中国了解未来非常容易,只需要两点:


1. 相信中国政府言必行;2. 去看看中国政府怎么承诺的。


在“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里,首次新增了“数字经济指标”,并且把数字经济单独列为一篇,并且直接点明“2025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升至10%”。


方向是多么的清晰,与其去看各种不靠谱的人解读,为什么不耐下心来好好看看官方第一手的文件呢?


至于如何发展数字经济,为什么数字经济这么重要,数字经济又如何发挥作用等等,咱们后面再聊。


在线下载列表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